|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蜂蜜作为药用记载,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本草纲目》对蜂蜜的作用记载更
8 v3 b, [. ]7 [/ q为详细,如“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这里的“熟”即指炼蜜。多年来中医临床
7 R# g$ f0 y! _/ }! E' K) q' ~, O, y也将蜂蜜作为补中、润燥、止痛、解毒应用。用于治疗脘腹虚痛、肺燥干咳、肠燥便秘等取得很好5 |8 I' S0 D3 H8 L
的效果。# Y9 {7 x7 S7 g0 o7 a5 `8 y! T
蜂蜜的品种很多,基本分为单花蜜和杂花蜜,能形成一定生产规模的单花蜜有50余种,如槐花、
. b% B6 ?' h- O! P+ m枣花、油菜花、紫云英、柑橘、荔枝、龙眼、刺槐、桉树、荆条、椴树等等。现代研究表明蜂蜜中
2 O5 o$ B0 ^1 c4 M含有多种成分,其主含成分为葡萄糖和果糖,约占总量的65%一80%,蔗糖含量在5%左右,此外还& a' m' H* |: n. ^. O
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酶类、有机酸,现已从中发现180余种不同的物质。8 ]( l0 g* P |1 Q, a
蜂蜜除单独作为保健食品和药用外,还被作为中药炮制及中成药的重要辅料。查阅古今文献了
; ]$ ?: U$ f2 \$ G. [- N$ S* e解到,蜂蜜作为中药辅料是不能用原蜜的,必须要经过炼制方可应用。由于各种原因,中国药典及
* M6 f! ~: v" @* n6 H$ f- w: G2 B7 b) f各省市炮制规范还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炼制工艺。因此全国各地炼制工艺各异。这是否对炼蜜的质量
# T) H2 }' J$ G( [+ ^! |+ y3 g有影响?有报道炼制蜂蜜会直接影响蜂蜜本身的内在质量。如蜂蜜原有的香气、色泽、酶值、糖、
8 Q) h% a$ D% v8 b U& [6 o8 H$ _( x1 u有害物质等都会在不当的炼制过程中发生变化,这就避免不了影响被炮制的中药饮片质量。那么炮& l+ c( c2 ~0 ` K6 ^
制用蜂蜜炼制到什么程度为最佳,才能与药物起协同作用达到中药炮制目的。本课题得到国家科技( M5 y$ e# L- u1 w+ A2 I& D# O- O
部资助,对炮制辅料蜂蜜的炼制工艺及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制定蜂蜜的药用质量标准。为更好的设4 X" {& ?8 S$ K9 Y4 `
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思路,了解前人炼制蜂蜜的意图及方法,在更好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创新,9 M$ @$ a {; A% Y( n. |
本文首先对蜂蜜作为中药炮制辅料应用,对各地沿用传统炼制工艺、标准以及上述问题进行查阅、5 v9 Y! ^% V; q6 @# M( |
调查、整理、分析。现将结果概述如下:
" `% e2 a' r' R5 Z: fl古今炼蜜目的
: A' b# k* v. {+ t1.1作为中成药炼蜜目的,系除去其中杂质、破坏酶类、杀死微生物、减少水分、增加粘合力,保
* h2 Z; ]4 s3 R- S3 x1 s7 F证蜜丸质量IIJ。
" C. T) U- C7 G- `% P8 ~2 G. T1.2作为炮制中药饮片炼蜜目的,系除去其中杂质、炼熟使其能与药物起协同作用,增强润肺止咳、/ v2 }2 ~, ^# C U' V8 r3 i
补脾益气、缓和药性、解毒、矫味等作用【2..31。
4 F; f& [7 R3 g2古代炼蜜工艺
9 L3 u/ S9 b* F传统炼蜜方法是用敞口容器直火加热熬炼。《雷公炮制论》云:“凡炼蜜一个,只得十二两半是& r, [' o( W. O
数,若炒,火过,并用不得”。《本草经集注》载“凡炼沙蜜,每个入水四两,银石器内,以桑柴火慢& S# @& F5 M7 h2 D( D
炼,掠去浮沫,至滴水成珠不散,再取亦佳,且不伤火也。”《备急千金药方》日“蜜,先火煎掠去0 u! L7 Y P5 d' @" ^# n$ Q5 w/ U
浮沫,令色微黄,则丸经久不坏,掠之多少,随蜜粗糙,逐至大稠,于丸称佳”。梁代名医陶弘景说:
" f- G" ]( e) G$ V- ~“凡用蜜皆先大煎,掠去其沫,令色微黄,则丸药经久不坏”。《握灵本草》“凡炼制每个入水四两,. \( E1 \, F5 @
慢火炼,掠去沫,至滴水成珠乃用”。炼制方法为取清洁纯净的优质蜂蜜,放入锅内,文火加热,沸
7 R& \( [/ E. b腾后改为弱火,并用勺子不断上下搅动,以防蜂蜜沸溢,同时除去浮沫及杂质。当蜂蜜颜色转为老黄,泡沫由大泡局部转为鱼眼泡,略有蜜糖香气,粘性比蜂蜜增强,此为嫩蜜。继续炼制,当颜色6 P0 C; M; i' L0 N' v
由老黄转为棕黄,鱼眼泡局部减少,有较强的炼蜜气味,此为中蜜。# I& @/ H7 \/ D" q! Z& J2 C0 k9 ~
3现代各地沿用的炼蜜工艺3 m# ]( p/ [* @& |
3.1作为中药蜜丸的辅料~蜂蜜的炼制工艺:蜜丸用蜂蜜,炼制工艺最为复杂,要根据中药的不同
6 l/ ]: o6 L3 `! ?9 b$ R性质,炼制成不同浓度的蜂蜜来保证中药蜜丸的外观及内在质量。中国药典规定可根据中药成品性
& j3 T7 E0 J. S: b- |质,炼制蜂蜜程度可分为嫩蜜、中蜜、老蜜14J。现在多数药厂是采用夹层锅蒸气加热常压炼蜜。以上三个等级主要是通过观察、测定其颜色、状态、含水量、黏度来确定。利用不同的黏度,针对不
6 W( @1 Y1 A$ T6 f' f0 ~ q同中成药,起黏合剂的作用,以此来保证中药蜜丸的外观及蜜丸的质量。以加热温度、密度和含水量来控制炼蜜的老嫩程度。如在105一115℃范围内炼制的成品为嫩蜜,含水量在17糊0%,密度为1.35,色泽无明显变化;在116.118℃范围内炼制的为中蜜,含水量在14%一16%,密度为1.37左右,出现浅黄色有光泽的翻腾的均匀的细气泡,因气泡外形与鱼眼相似,俗称鱼眼泡。
5 v7 {2 K) k4 }& c用手捻有粘性,当两手指分开始无白丝出现,滴水不散,在119.122℃范围内炼制的为老蜜。但由于炼蜜受加热方法、条件及原蜜沸点、含水量等的限制,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有报道认为蜂* u3 B8 |+ b, @. i- |- W5 {2 j
蜜中含水量与黏度有一定关系,因此曹艳【61等提出按下表划分三个等级蜜,易操作且比较准确可行。7 i, C7 h4 w: h2 _3 d6 {2 z
具体如下。: i4 i$ Z2 s, h) d+ V3 t
三级炼蜜的黏度与含水量关系
, \; |2 r5 v, q3 t( v3.2作为炮制中药饮片的辅料一一蜂蜜的炼制工艺作为中药炮制辅料,炼制工艺古代复杂,目前有4 d$ [+ e# ^1 D* x3 Q/ x+ _
复杂也有简单。中药炮制学规定17J:将蜂蜜置锅内,加热至徐徐沸腾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并( ~& H& J5 G/ w* q) ]
除去泡沫及上浮蜡质,然后用箩筛或纱布滤去死蜂、杂质,再倾入锅内,加热至llpll8℃,至锅
5 B( W! O9 e7 y( s8 B; j起鱼泡,用手捻之有粘性,两指问尚无长白丝出现时,迅速出锅,炼蜜的含水量控制在lO%一13%1 F4 u! [2 Q: ?( J/ y
为宜。
2 I7 _7 A7 P) \0 @; O2005版药典规定,蜜炙中药饮片要用炼蜜,要加适量水稀释后应用。但未规定具体炼蜜方法、/ X" R- G- x/ a/ I
程度及质量要求蝉J。各省市炮制规范也要求炮制饮片用蜜,需进行炼制,但具体工艺各有所不同。
S# W/ q8 t% f8 R& i( e6 ~+ m2 P如天津:原蜜先稀释再加热,过滤,浓缩至蜜液纯净透明。江苏:原蜜先稀释加水煮沸,捞出0 z4 g( b7 S/ A' U2 t$ |$ o
浮沫,然后用4号筛过滤除杂质,继续炼至金黄色。江西:先将蜜熬至“米筛花”状,呈黄棕色,能
# r8 \7 h) v( y滴水成珠为度。各省市情况见表l。
7 p7 B# K. S1 [/ e, A: q% z2 i表l各省市炮制规范蜂蜜炼制工艺及程度要求
o, \4 g1 D. a) p-275-
/ E, c+ e( }, P. }+ T9 v- }4 k, m+ k综述5 @2 x i, I* M: J
续表l各省市炮制规范蜂蜜炼制工艺及程度要求4 g# X6 I- O( \$ \+ l; p
各地饮片厂和医院有自己的炼制方法和标准要求,如刘祖海【9J将蜜倒入洗干净的锅中,以中火. d3 |4 v: x1 g, k. }& z( r' j- i- R
加热至沸,捞去杂质及浮沫。当炼至中蜜时(蜜温ll仁118℃或用手捻之有粘性),加适量沸水,沸
0 ?) m3 y( d* R2 f/ U2 g! a后起锅。天津中药饮片厂现购买复合食用原蜜直接应用,不再炼。
9 q: Z# j+ ?" d) I7 X) {# z4炼蜜工艺的研究* J+ S/ T/ W# T# j' O* y
炼制蜂蜜的工艺不同,炼蜜的质量不同。炼制蜂蜜的工艺受很多影响因素,因此研究如何采用: N" n0 z& A8 i& s
合适的炼制工艺,得到质量优质的炼蜜,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冯立彬等【loJ采用测定气体流速对9 Q, X: C3 A7 Q
炼制速度的影响,从中找出最佳的炼制工艺,探讨了加热时间与含水量关系、不同气体流速下加热! E* Z- F: R3 H( G
时间与含水量关系等。发现蒸发速度快慢与流速的气体在液面上方通过,使湿度降低返回水分子减
6 r) K$ d) W9 {+ s5 L7 s( [少,蒸发速度增加。作者认为必须控制气体适当流速,如加热温度在100℃的情况下,气体流速要
C; K, H& f5 N, A- b2 s% h0 _控制在lfn/S,使炼制工艺达到最佳状态。作者⋯】还对炼蜜工艺的蒸发强度、蒸发强度与温度的影响
$ g4 I7 N9 j' P8 O/ z/ p; `因素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建立了相关的定量方程式。忻丁烯等【I 2】对真空炼蜜工艺条件的考察,探讨+ c. I: l$ \3 P9 n) m7 `. V
了炼蜜沸点与含水量和比重的关系,认为:嫩蜜105~115℃,含水量约为23~32%;中蜜116~118℃,
( @% S4 N$ }) B7 c, L/ Q- N3 `含水量约为2l~23%;老蜜“9~122℃,含水量也为l 8~2l%。曹佩玉等lJil4J研究了用黏度来控制炼7 i- F9 X2 K+ M
蜜指标,采用烘箱控制温度,设计温度为90℃士l,加热2.5h后,取后观察,完全符合嫩蜜的要求;; w3 ~- H* q/ _' d3 M
5.5h后观察,完全符合中蜜要求;9h后观察完全符合老蜜要求。探讨了黏度与含水量关系。认为有
5 _# f0 F7 }' Z3 [+ G" @如下特点:(1.)在变化幅度上,从嫩蜜到老蜜,加热温度是从105℃~122℃相差只有17度。而粘度3 [9 Y& }; k! H
则由20泊~5000泊,相差竟达4880泊,由于粘度的相差大相对好动之,同时也可以根据药物的性0 P- W B$ c. S* D* i5 u Y
质选择更精确的粘度范围。(2).在数据使用方面:粘度为直接使用数据,而加热温度是间接使用数& y- k& o4 x# X A8 E
据,而且还要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3).与含水量关系上:粘度与蜜中的含水量有一定的关系。总+ w$ U4 l p. R% P) J
之作者认为,加热温度与蜜中的含水量没有直接关系,并且还要受到加热条件的影响。蜂蜜的炼制1 k# E* p. z& T
标准应用黏度控制,这样可保持传统加工方法,而且可保持蜜丸质量。王风翔等IlM探讨减压与常压
) I8 [% Y# b: b2 s6 }炼蜜对蜂蜜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压法炼蜜因受热温度不超过60℃,对蜂蜜的成分影响不大,炼蜜/ W. i, u; |! b2 u: i& i+ s( }* t
仍然具有原蜜的营养价值、味道和颜色。常压炼蜜,因受热温度在100~120℃,对蜂蜜的成分影响& i4 x' f9 Y' f3 M5 W3 q3 h' f
大,使部分果糖破坏,葡萄糖含量增高,羟甲基糠醛增加,味道变酸,苦、涩、色泽变深。
m7 d3 B. N6 C8 i4 R% g, J5炼蜜的程度和质量标准要求, y) k/ G x2 @. C/ T$ H
5.1炼蜜的传统标准:可分为4种:1)炼至滴水不散、滴水成珠II州。2)炼至颜色变深。3)炼至满) k# Z+ v4 `5 k1 ~0 q3 C, @
锅起鱼眼泡,用手捻之有粘性。4)也有煮至成嫩蜜、中蜜、老蜜。
- U) }3 n0 u5 O5.2炼蜜的现代标准:企业有控制含水量lo%一13%,黏度控制、比重等控制指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