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科学饲养中蜂的技术要点
" w3 i- h6 `3 c% z x' Z {, g0 `2 A" D D! K8 \⑴使用新王、新脾,保持蜂群密集。根据中蜂喜新王、新脾、喜密集的习性,蜂王要一年一换;要多造新脾,淘汰旧脾;保持密集,做到蜂多于脾,保证有核心脾。# Y N# _' R% y4 y: {+ Z/ D) k
3 H0 P3 [( N# i7 ] y⑵养强群,勤清理蜡屑,防止巢虫危害。只有坚持常年饲养强群,糊严蜂箱缝隙,淘汰旧脾,经常清除蜡屑,保持巢底清洁,才能有效避免巢虫危害。9 D# B$ D- O* h6 W; k8 U
( I$ P |, i3 X7 Z8 A⑶预防疾病,按时喂药。中蜂最主要的疾病就是囊状幼虫病,此病应以中草药预防为主。只要坚持春繁和秋繁时各喂1~2次中草药(半枝莲15g、连翘12g、金银花15g、板兰根12g、桔梗9g、蒲公英9g、大黄9g、甘草6g,水煎滤去药渣按1∶1的重量比例加入糖浆喂蜂,每剂喂10~15框蜂)作预防,蜂群就会常年无病,即使轻微患病,换王即好。) u# y# b$ p9 v3 }
/ K; l& y) d* w2 Q4 H8 z/ f8 W6 O⑷及时奖励饲喂,刺激蜂王产卵。中蜂虽然善于利用零星蜜粉源,巢内始终不缺蜜,但为了刺激蜂王多产卵,激发工蜂的育虫热情和采集积极性,培育大量的适龄采集蜂,夺取蜂蜜高产,及时奖励饲喂是非常重要的。在蜜源前75天或秋繁前20天,用1∶1的糖浆每晚奖饲200~300g。一般奖饲群比未奖饲群群势能增强1倍。6 @ {. w8 t8 J4 i# d
% p2 Y7 ^% ]1 n. H$ e1 _0 j5 e, e⑸强群补充弱群,促使弱群复壮。早春有些蜂群较弱,保温及哺育力差,蜂王的产卵不能充分发挥,卵圈不能迅速扩大,要用强群的第1张出房子脾带蜂补充给弱群(用间接合并法),使弱群迅速壮大,在蜜源到来时发展成强大的生产群。! o& [) S f0 s+ u j+ {
3 ?! v0 q' Y4 o⑹处理好分蜂热,力争维持强群。我地中蜂往往在春季第一个主要蜜源前发生自然分蜂,由于分群后群势变小,至使蜂蜜产量降低,所以必须及时处理好分蜂热,力争维持强群,取成熟蜜。流蜜前7~10天,及时扩大蜂巢,割除雄蜂蛹,毁掉王台,提前育王。必要时可将老王去掉,或带1框足蜂提出组成小群,向巢内介入新产卵王或王台。此时应特别注意阴雨3~5天,天气乍晴时,在10~12点左右有一部分蜂群会发生自然分蜂。因此,在早8点以前必须摇空蜂巢内贮蜜,使分蜂群无蜜携带,不得不去采蜜。这是在这种情况下控制中蜂分蜂的一个好办法。在新分群内调入子脾,谨防蜂群飞逃。根据中蜂的恋子特性,在新收捕的野生中蜂群中或新分出的中蜂群中放入1张有蜜粉的卵虫的巢脾,这样能使蜂群情绪不安定,不再飞逃。- _: ]( z+ @: v+ k a m: q
' K" D8 p6 o4 Q& [& K4 H" f⑺巢内时常蜜足,蜂群全年不衰。有些活框饲养的中蜂,看上去还没有土法饲养的群势壮,其主要原因是部分养蜂者每次取蜜总是摇光取尽,巢内缺蜜影响了蜂群的繁殖,所以一定要估计到外界不利情况,每次取蜜时,要给蜂群留1~2框饲料蜜,以防阴雨天气巢内缺蜜,切忌“杀鸡取卵”,如发生巢内缺蜜 ,要及时用浓糖浆在3~5天内补喂,保持每张脾有1公斤存蜜。只要保证蜂群内饲料充足,群势就会全年强盛。, `+ c' e# ]# V3 X- X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