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中华小蜜蜂 于 2009-6-19 18:53 编辑 . ^' i7 p Q# h& ^
: C5 E- m. `6 o4 _6 `+ |, \
J3 `0 W3 |7 R4 C0 A& g推荐本篇:蜜蜂囊状幼虫病又叫囊雏病、囊状蜂子病。在养 6 R/ N2 |7 j3 r" n8 Z1 b9 m
蜂生产上时有发生, 发病轻时, 出现近百只幼虫死
. e. V6 {4 g, F& g亡, 工蜂采集活动正常; 发病严重时, 蜂群只见幼虫
6 u: N( t5 W5 m" Z S! P增多却不见成蜂增加, 造成50%幼虫死亡, 工蜂表现) S D M* y# q, x$ m% A
不安, 采集力明显下降, 甚至整群飞逃, 给蜂农造成 ( K1 Z$ K+ |" H0 j, i
严重损失。 ! ]5 _7 `+ H. ^5 u
1 病原
9 K, R0 H& G) @9 u经查明, 蜜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物为囊状幼虫 ) {/ F; J/ d5 P/ N K
病病毒, 该病毒主要感染幼虫使其致病死亡。一般在 6 {9 S" w$ r. @$ H7 S
1~2 日龄小幼虫阶段侵入, 在5~6 日龄大幼虫阶段出 , T8 V+ b2 I3 n) s- k8 V P8 ~$ S" S
现明显的症状, 也可在成蜂体内繁殖, 但不表现出症 9 ^! O* i$ p& i. a
状。 囊状幼虫病病毒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不强, 3 |3 {) c6 R2 v
在59℃热水中只能生存10 分钟, 室温干燥情况下可 - c* H+ B6 h/ V2 d0 Z
以存活3 星期, 在病虫尸体可以存活1 个月, 如果病
' k' q$ v/ o8 G$ a; V虫尸体腐败只能存活7~10 天。据资料报道, 在蜂粮 . k4 }, V5 d2 Q9 S6 v
中可存活100~120 天, 残留在巢房壁上的病毒夏季
5 E$ W7 s0 `, a1 k6 w/ B能存活80~90 天, 冬天则可存活90~100 天。阳光直 6 t$ c; E) _" j, u4 c w& Y
射4~7 小时可以杀死。 3 I) [. @4 p" W7 K' U$ h
2 症状 % `- H; m- ?. Q' f2 h
发病幼虫多在6 天死亡, 30%死于封盖前, 70% S8 h" G9 n( e- L2 J" N8 T
死于封盖后。发病初期出现“花子”, 接着即可在脾 ( j1 r' N" p' Y( G+ k
面上出现“尖头”, 幼虫头部离开巢房壁翘起, 形成
; j) l: j! s2 g; W0 _# l* ^* F! D钩状幼虫, 体色由珍珠白变黄, 继而变褐、黑褐色。抽
3 c- H3 y/ Y# W4 i出后虫体呈现典型的囊状袋。封盖的病虫房盖下陷,
7 z$ h1 w7 ?8 d1 s' i工蜂将房盖咬一小孔或启开拖出巢房; 未被拖出的
% c' o, p! Z9 ~! j w死幼虫, 体色由淡褐色变为深褐色或黑色, 后期呈一 ! n/ W+ n/ }$ ~1 C" x- X' Q
干片, 似龙船状。病死虫体干后不翘, 无臭, 无粘性, 4 r" R2 b7 H" n
易清除。 4 c! \. v7 S# t
, s! {2 R8 r" q2 g0 C( _
# d; E$ ~; X. i- j
) F, ^9 k2 U* d) p3 A, W C) B
/ r1 _! \% c& O7 c* L% L6 t
0 x' W4 U0 [; z' [
- f- i7 ?! b' R: o) L8 o; \( Q) E d( \/ C% x! B+ J9 y0 V
- O" O- d2 s( E4 e# O9 H* K
3 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 b, o7 B0 p2 U( J {$ Q! ]
3.1 发病规律 3 n' P% ?) t! x: W U4 t
3.1.1 蜜蜂囊状幼虫病的发生与气候有关每当气
4 U) O) s4 K- }, }- t$ Y3 H3 x7 i( c L2 n候变化大, 温、湿度不稳定, 蜂群又处于繁殖期时容 # }( g- N V6 ?9 S! m9 u$ Q
易发病。如在我国南方, 中蜂囊状幼虫病每年出现2
$ C3 [3 J# r( l$ F& ^1 o个发病高峰, 广东、福建在3~4 月和11~12 月, 江西、 L' \. J" B: X7 y$ R7 s
湖南出现在4~5 月和10~11 月; 北方发病较晚, 一般 3 R7 X% o2 H- d. h* q
出现在5~6 月。 夏季病情逐渐减轻, 强壮的蜂群, 病- ^0 O! Z2 i* t6 W8 p+ l$ k5 ^
情可以控, 但在秋后或翌年春季又会复发。 - E, V& q, B. D* W8 N" e- y4 a
3.1.2 蜜蜂囊状幼虫病的发生还与蜜源和巢内贮蜜 : @- R4 u) w6 E# D8 T0 X8 e
以及蜂数密集程度相关早春蜜源缺乏, 特别是蜂 . m$ {- o6 h0 F R& U- A5 z. D
群内缺少贮蜜, 而幼虫又缺乏蛋白质饲料时容易发
. {. |- F+ I; x3 w' g& V病, 且病情较重; 相反, 当外界蜜源丰富, 巢内贮蜜和 + I( e; K, i& n+ P+ [
花粉充足, 蜂群内蜂数密集( 蜂、脾相称或蜂多于
5 |$ J- b6 m6 u* J: C脾) , 发病较轻并且容易控制。 + `, c9 f! b% ]7 V/ t8 d6 l
3.1.3 蜜蜂囊状幼虫病和蜂种也有关系不同蜂种
8 j1 G1 j- E2 \间, 抗病性差异很大, 西方蜜蜂比东方蜜蜂抗病力
8 t5 ]# @3 g% r% ~4 l5 z( q强, 就是在东方蜜蜂同一品种之间, 也存在抗病性不 - J) F3 ]4 `% B9 G1 D& F
同的种群。 5 \2 q: Z; Y, q9 A
3.2 传播途径 ( [- L" D# x1 @$ d- {
研究查明, 蜂群中的病死幼虫以及被污染的饲
: i% f. n. Z4 S3 a! }料( 蜂蜜和花粉) 、巢脾和蜂具是囊状幼虫病的主要( t$ w0 p+ L, [, m+ v
传染源, 而患病蜂群内带毒的工蜂是病原的传播者。
y0 E9 [0 J g' X当工蜂在清理病死幼虫尸体时感染带毒, 在饲喂幼
# B- \1 S" g* ?- _虫时, 将病毒传播给健康的幼虫, 使其发病。实践证
. A6 K+ n* w& F7 @1 }% l8 o明, 囊状幼虫病病毒是通过消化道侵入, 而通过成年( ?. p0 [ U5 N5 b7 C
工蜂饲喂和清理巢房活动时传播的。病害在蜂群间; D3 t* W! U6 l* |
的传播是通过蜜蜂采集活动中的相互接触将病毒带
6 S' ]0 R- }/ n! g' W, f- x& u$ R给健康蜂群, 此外, 蜂场上的盗蜂和迷巢蜂以及巢脾7 A) V. A7 o, w$ w1 ^4 R0 z
的相互调动等人为活动也可传播。4 诊断方法 5 u; `* n* e: D; K1 k' N
4.1 箱外观察法
3 \; E' Z) W5 {, @4 `) O当蜜蜂外出活动采集时, 可以看到蜜蜂从巢箱 ' F; S. n- G5 h* P/ e
内拖出病死幼虫; 在蜂箱前也可观察到零散的死亡
* `% `( E: z# q. ]- C- q幼虫, 可疑为本病。
( R! a6 w3 k6 g. a Y+ C ^4.2 蜂群检查法 " R7 H) [' _4 B' e
打开蜂箱, 提出封盖子脾, 发现巢房盖有大量不
7 @4 ?) t8 p, b3 [& g$ _9 g规则孔洞或已被工蜂开启露出患病幼虫上翘的头 9 g- x. d: J. o8 j; _# n$ N* h
部, 挑取病虫, 可见虫体末端明显的囊状袋, 虫体苍 ( ^( Q9 ~! O' {
白色, 无味、无粘性, 可初步诊断为本病。 7 ?6 j' `5 U9 V: l! X
4.3 样品送检法
+ B: A/ Q9 J+ M8 Z5 P①成蜂标本的寄送。对患成年蜂病的蜂群可取 ( {8 e) l( Q5 D( f5 v5 Z# v
蜂群内巢脾上或蜂箱底部带有典型病状的蜜蜂及在
+ m) V1 S2 c- Z. l: M2 i3 v蜂箱前面爬行的垂死蜜蜂和死亡蜜蜂20~30 只。装 4 c& h( F$ T6 U M5 G; o
入小纸袋内, 作好记录和标记, 然后将标本装入小木 $ ^9 P" r: L' K4 X9 @/ V
箱内邮寄, 注意不要用酒精浸泡。 4 }8 M% a- P# ^0 Y$ z3 D
②幼虫标本寄送。第一, 割取一小块有病虫或死
B! f7 i) H" Q8 }6 }& ]& d1 A9 n虫的巢脾, 装入小木盒内寄送。第二, 挑取单个幼虫 ; Z, Q) G8 m/ P/ m9 B5 K
若干只装入已消毒的小玻璃管内, 封口后寄出。注 ; ~; o+ o3 N# W2 H4 G" q: T, g
意, 凡是供作微生物检验的标本, 均不能加任何防腐
. u5 Y6 D8 p! T) O剂, 也不能用化学剂处理。
8 } A k; _1 n0 ?; k5 防治措施
8 X5 G I l8 [7 {. h9 x5.1 以防为主 + a* M2 `- ], x( f
保持蜂场清洁, 蜂场及四周可用5%漂白粉液或; t6 q1 E. s1 W8 n. H! Y0 R
用10~20%石灰乳定期喷洒, 最少春、秋各1 次。阴湿4 C6 k" g. H# d( E
的场地可直接撤石灰粉, 蜂尸及其他脏物清扫后要
( s8 I. k5 `. n7 K烧毁或深埋。5 H% ~. R8 ]" I5 z
刮除巢框、蜂箱内的残蜂蜡、残蜂胶物, 并对蜂箱、蜂具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 N _5 F. W. g$ I# T! K
5.2 隔离病蜂群 - |. K" V! B4 ^# s( R4 o
执行检疫制度, 保护未发病地区, 患病蜂群禁止! g7 l- J8 ^- `; P
流动放蜂, 严防病原扩散, 不到疫区放蜂。0 e1 I$ t7 K0 T( O8 j! N A6 Y t
发现患病蜂群应迅速将其迁移到离蜂场1~2 千
, p9 V' w0 X8 O5 u米以外的地方。对患病蜂群先紧脾, 抽出患病子脾化: D* E& h( X V. {2 L. @7 i
蜡换新脾, 将蜂群连脾换入已消毒的蜂箱, 并进行药
. {3 }3 D$ c+ V; z* W o物治疗。5.3 加强饲养管理
* [' T: N5 X$ B" p" q6 U加强保温, 以减少蜂群内温度变化的幅度, 非繁 * H& B; c( @9 W5 P' C
殖期可幽王断子; 群内留足饲料, 使幼虫发育正常;
9 t! p0 {: @! ?取蜜劳作要快、轻、稳, 减少幼虫受温、湿度影响及机
% s' w+ y) D$ H/ P械损伤程度。具体注意以下几方面。
) d" B4 t w+ p7 |% O) |" @第一, 早春和晚秋, 外界气温较低, 应注意蜂群 7 T0 s% [! w; e6 R
保温, 晴天翻晒箱内保温物, 以增加蜂群温度。减少
+ D. D( I4 Y" L) Q检查蜂群次数, 以免影响巢温。调整蜂群内蜂脾关
7 A; O) K9 E& w) | T9 [系, 使蜂数略多于巢脾或保持蜂脾相称。
D, c% i9 g4 H9 z: `第二, 当蜂群内饲料不足时, 要及时补充饲喂, , ~0 [, k% l# @% B, o
以保证蜂群正常生活需要, 尤其在蜂群大量繁殖期 2 |% r# [* u9 U* \
间, 应补充些营养物质, 如花粉、维生素以增强蜜蜂
# L/ q' i6 z# t5 C9 k* ~对疾病的抵抗力。
( l! m4 w! k+ @$ V第三, 将病群内的蜂王剪翅一侧的一半,用笼扣起, 暂时断子。巢
* U! M; W" n! g: J& P脾上的病死幼虫被工蜂清除, 减少病原的积累, 打断2 e) w. h; @5 k) o$ e" S
传染链, 减轻病情。第四, 蜂箱可用1~2%氢氧化钠水溶液洗刷消
9 g, \) Y- ~/ t1 m3 y' {毒, 空脾可用4%甲醛溶液浸泡消毒24 小时, 花粉脾 # L* ~# p% R% A
可用冰醋酸蒸气密闭熏蒸消毒。目前多采用高效巢 $ c. w# p" k/ U) O8 T
脾消毒剂进行蜂具消毒。高效巢脾消毒剂是一种广
- Z+ J e2 V: e8 ^4 S谱性含氯消毒剂, 对蜜蜂安全, 消毒效果较高。具体 " s6 f: N: @7 Y4 v2 Y
消毒做法是浸泡消毒, 将100 片药溶解于2 000 亳升 4 U0 {( B/ B+ M* A
水中, 浸泡巢脾20 分钟后用摇蜜机将药液摇出, 另
' D0 {6 V2 J" u H H+ L3 t" ^换清水浸泡2 次, 每次5~10 分钟, 尔后晾干备用。 0 l. B t) \* q m: o+ c. ~' b
5.4 选育抗病品种
7 n9 Z- A- p, L+ }4 h从发病蜂场选择抗病力强的蜂群, 培育新王, 同6 E, i8 G- R' G
时淘汰病群中的雄蜂。培育的蜂王用于替换病群中
+ @: X; i. I: A. S的蜂王, 这样经过几代选育, 可降低中蜂囊状幼虫病% `" { q9 U* m! v: B8 g% ^2 L
的发病率。5.5 适时换王 0 ?0 l/ V$ a6 |, E% Z5 O, \
针对2 个高峰期适时换王, 特别是中蜂, 换王也, Y/ O: ?4 g5 Q
是生产上的需要。换王抑制病害的意义: ①断子, 箱内缺少寄主,
3 N. ~( h7 l- k* J# j) r9 k" S e切断传染的循环, 减少主要传染源; ②体内带毒工蜂4 j; C" E/ R) O( V
无虫可育, 出巢采集, 新出房的工蜂因群内无病虫,
, y0 L5 \: t- q6 E! O, d: W$ U无需清除病虫, 不会受到感染, 在哺育下一批新王产6 |5 F: p; @( V: a+ F
卵孵化的幼虫时不成为传染媒介; ③通常新蜂王生+ g$ M/ l% K7 F1 f, M$ b, G
活力强, 带毒少。5.6 药物防治
4 z: H& U( Z7 p0 _4 w对于患病蜂群可选用下列药物防治。 $ f6 T; p2 q }! M# v" H, q
方1 半枝莲( 又名狭叶韩信草) 的干草50 克, 6 \, s- k* t4 Y" S, n' z: C8 f
煎汤, 过滤取滤液, 按1: 1 的比例加白糖配成药液糖
( T- v8 M* ]( i3 b/ W3 e浆喂蜂, 可治10~15 框蜂。
7 _' l' `5 w. T ~ r. t方2 五加皮30 克、金银花15 克、桂枝9 克、甘
) O6 V6 p# O" z2 y3 l1 U4 q2 r草6 克, 煎汤, 过滤取滤液, 按1: 1 的比例加白糖配 * u6 u1 H1 r# ~: e. {" ]7 H
成药液糖浆喂蜂, 可用于40 框蜂的治疗。
. Y. J! y+ z% o2 j% T0 D方3 华千斤藤( 海南金不换) 干块根8~10 克, ) L$ J* r1 G4 a7 F' m+ _% Q
煎汤, 过滤取滤液, 按1: 1 的比例加白糖配成药液糖 / z. c; T$ A0 D. F4 `
浆喂蜂, 可用于10~15 框蜂的治疗。
: S1 t a' c% V |: W方4 贯众50 克、金银花50 克、甘草25 克, 煎
2 A; b4 G& W! j% Z$ a, [% z8 \汤, 过滤取滤液, 按1: 1 的比例加白糖配成药液糖浆
0 Q# t" m, t$ M" v7 E" q% R喂蜂, 可用于10~15 框蜂的治疗。
& k8 I( d. D7 j方5 抗病毒862, 系抗病毒药金刚烷胺和中草药
$ m) ?# r0 T+ c的混合制剂, 治疗蜜蜂囊状幼虫病效果可达84% ! m9 c6 S- o& }. I3 e! _
~87%以上。 0 u4 w' O( n: X# P1 ]5 k' f) Z
方案6 病毒灵、金刚烷胺、阿昔洛韦,用量为一片喂10框蜂
8 n' j1 p* ?3 Q# ~6 C$ a实验证明, 应用抗病毒862 结合巢脾消毒和更
5 Q) c% l1 z( D1 U换蜂王等综合措施, 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取1 袋 4 C5 o2 P, W# I8 i% a c
药( 4 克) 用少量水溶解后, 再加入2 000 克1: 1 糖 ) m4 v8 h1 Y9 R9 Y4 N" X. Y9 \3 t _
水, 混匀, 喂蜂4 群, 每4 天喂药1 次, 连续喂5 次。 ! j# b( H% S$ G0 {( Y% b
! v1 Z$ f# l2 T1 T9 N4 W9 i8 Y' X3 @- ^, z! ^& t/ u
由于病毒变异快,单一药物一般不能有很好的效果,且没有能够根治蜜蜂个体的特效药,应当采用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将蜜蜂体内的病毒控制在不能传染幼虫的数量以下,当老蜂死亡后,新蜂体内无毒,就算是真正的根治蜂群的囊状幼虫病。) j) W9 `1 g2 l( l' b* c4 |; {, O
由于字数限制,下面内容有删节部分,但多为前面已讲内容* {! r2 F& ]. c/ ?
- W$ s6 `# Q) y* B2 u
蜜蜂囊状幼虫病的发生及防治 , Y* A* {3 ~$ Y+ N) N6 c
张今会马军德
. i* y: Z! x4 A$ w4 g/ U$ u3 k养殖技术顾问2007年9月 + j$ v- D& f# C9 h" p
2 V4 g$ S& y- U& i, ^9 _
3 Y" ?0 f: X! l1 `% g* q, O( q5 H! K2 x( S' Z7 Y
* ^2 l/ |5 |2 Z* X: E
1972 年中蜂囊状幼虫病( 以下简称中囊病) 在 v( ?) J5 a* T6 m
全国暴发。该年冬季我的蜂场在岳阳采柃花时传染 1 [- r, j Y! D
上此病, 有500 多脾中蜂, 第二年春季中囊病暴发, 6 o" V7 b8 }( D' E% i; Q# b
有一次集体逃亡20 多群蜂, 当时治病无方, 蜂群所
[7 |$ C5 r' y8 q6 v; x* ?& I剩无几。此后用过许多中草药都只能起控制作用,
. c1 m: e" o5 z, g, m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到头来蜂群群势越来越弱, 始, B) T( m7 w3 n G' K
终没有找到特效药。
* D) U+ g8 Q5 ~! A- z5 P
0 @+ | N& ]6 V- o产卵病王剪一片翅的一半, 将产卵病王剪一边翅的一半是为了 防止工蜂因病飞逃。 ' Q6 j" t; K" q: @
有飞逃意念的病群是指烂子达50%的蜂群,
$ _+ P1 D! s& _+ |- Q% U0 b# x$ F2 E, _' m
1 n. w0 z' y" c% O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心得
# _* c2 B9 X; P v& U贺祥林 ) H! T# x' ?; H9 g7 d7 j
蜜蜂杂志(月刊) JOURNAL OF BEE (Monthly) NO.1 2008 Jan.
! @+ M Z2 y8 p. p5 Z
1 ~+ B% U& O$ k( G* I, f
" `8 {3 V$ g5 F n8 @" c' a0 A# K6 Q
说明了只要方法得当, 措 & M1 x! f6 F2 g" W' x! w' r
施正确有力, 是可以控制和扑灭本病的发生和流行的,
b5 ^' s0 B+ H) t* i兹将我们采取用中医结合的方法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
" E" g% o) I5 O0 w; X: z的点滴经验和体会报道如下: % W4 `. a- G% w z0 P7 x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在我区常流行3~5 月, 从; J: P9 K1 ~# ? s
蜂群群势方面看, 无论强群或者弱群都可感染发病。但
+ l/ z) Y/ w4 v; |' J- o5 C1 K各种不同的品种和蜂群之间对本病的抵抗力有显著的
' J9 {3 |3 h5 A% {/ \* d' ]( j f差异。因此, 各群发病程度轻重不同。 本病在蜂群中的传+ D; V7 S7 F6 X0 n
播, 主要是通过蜂群互相的采集活动或蜂场上的盗蜂和0 {: @4 [8 U# [5 Q0 f3 t8 T
迷巢蜂, 将病毒带到健康的蜂群里。病毒可在工蜂体内
# R8 _* ^2 E' t6 v E增殖而不表现症状, 但可污染蜜粉等饲料并通过哺育幼3 s$ y* ~! J6 p! m
虫活动使幼虫染病扩大传染或人为的将患病群的子脾、6 o- l1 g# `( U3 y+ w: X
蜜脾调给健康群。
6 m* \* v: E, `& X* { E2 P2 症状
0 ]& r2 A& m# j5 [% \" C& t3 I1~2 日龄幼虫病后多在5~6 日死亡, 约1/3 死于封
9 a6 q% M) t$ [9 _) P盖前, 2/3 死于封盖后, 刚染病的幼虫体表渗出液比健康
) Y p4 J g* N3 }, l9 Z幼虫多, 在放大镜下可见到流动的皮下渗出液, 除此之 8 X0 P/ T' i! y1 d$ a
外并无多大差异。随着病情的发展, 幼虫头部离开巢房 3 t$ T, S4 P ^' Y& w D
壁、上翘, 形状如龙船, 被称为“勾状幼虫”。这时幼虫的
: L9 _0 h l! }. S3 }" `5 Q6 d/ H( @体色也变为苍白色到淡褐色, 皮下渗出更多, 用小镊子 1 A7 q# ~* q/ A" w2 `
夹出来时呈一囊状幼虫病, 最后, 幼虫逐渐干枯, 并脱离
' e" M8 A2 Y1 K: h巢房蜂蛹拖出后剩下的空房, 使整个子脾花花踏踏, 形
N" [ ^/ |9 J$ W9 I$ I- F成杂色子脾。由于蜂群得不到充足的羽化出房的幼蜂补 ' g8 h- `/ u9 g0 O& o: }8 r
充, 因此群势很快下降, 蜂群出现凋零衰败的局面, 如不
$ k' T: k3 G3 e) O; Q及时治疗, 可能导致全群覆没或蜂群飞逃的危险。 ; {+ h K m0 b% ] [" F( p. C
3 防治方法
1 ]! V' U0 P: y5 G& s4 t囊状幼虫病的传播迅速, 危害性大, 要着重以预防 8 q$ M1 {& q: ]1 \5 y) b: x# e
为主。 首先应该执行严格的检疫制度, 对于未发病的地2 A' z3 i) {: N3 U1 h: A N- H9 N
区要严格加以保护, 杜绝病源的传入。对已发病的地区,+ l$ i- a7 e* `7 b* K2 [) E
要及时采取措施, 进行隔离治疗。3.1 加强饲养管理
1 Y D) z; p) w# ^3.3 断子 * v. Q1 D- j/ \. y: d& @* ]' P0 ?
将母蜂用铁纱罩罩在脾上, 迫使母蜂停止产卵7~' C9 ?7 `0 H# P
10d, 在一段时间内断子, 以减少病源重复感染机会。6 W* y3 [6 y+ @, @0 G
3.5 药物治疗
& @3 n3 H) l* A1 b药方: 山乌龟20g、甘草6g、虎杖6g、多种维生素5~
" M; y T# L3 J10 片。用法: 将药用冷开水浸泡30min 后, 用大火煮沸,
6 w( D7 |2 @/ d1 e5 v+ L8 G然后用小火煎熬5min, 滤出药液, 再熬1 次, 和并滤液按
' x% Q! Y0 z7 ? t1: 1 的比例加入白糖配成糖桨, 再把研细的多维粉加入, + G" U {/ e# e' a/ p
调匀后喂蜂。每1 剂可喂10~15 箱蜂, 隔日1 次, 连喂4~ 5 W1 K5 |/ m- g# J P
5 次。经我们对发病蜂群的治疗观察, 经2 个疗程, 并配
% }9 A. |1 P$ P9 K合上述的综合措施, 即可控制病情的发展。
' D% u, l/ G% ^0 }4 讨论及结果 1 J3 `: Q0 f& V/ _- s- e
山乌龟以块根入药; 性味功能: 苦、凉; 清热解毒, , |) V+ L/ Y9 u9 W/ z( j6 j) |5 o
散淤止痛。虎杖为蓼科蓼属植物以根入药。性味功能: " \4 n' J1 P! S
苦、酸、凉, 清热利湿, 通便解毒, 散淤活血。该药对种细 5 Z9 @+ H- p# Q' q) h
菌, 如金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均 5 ~# B1 Y+ J6 L5 @* Y/ {
有抑制作用。甘草, 性味甘, 平, 其清热解毒作用已为 " A7 k! M% m: \- U) ^9 l
DD 家所熟知, 维生素辅助药物能增强蜜蜂机体传染
0 @. z; Y) k; _: [8 \3 h病的抵抗力。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 发病的10 群蜜蜂
. a' w8 @ ]( b# M均治愈。而别外几群发病蜜蜂, 由于没有采取防治措 0 o+ n( B. \2 x! I: F' j; n+ d8 l
施, 则全群覆灭。
# b4 H. r; L' A% |3 I# d2 X; X0 b+ h
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中西医结合效果好 ( n7 h) Q- _9 R' H' C Z% l
邹国洪 # J$ a, }) m |, G) y: v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7 年第11 期
% c; a3 S0 Y) u+ i O+ w4 ^$ V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