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小蜂螨主要寄生于蜜蜂幼虫和蛹体,很少寄生于成蜂体,而且存活时间仅为1~2天。小蜂螨不但可以造成幼虫大批死亡,腐烂变黑,而且还会造成蜂蛹和幼蜂的死亡,蜂群内出现死蛹。出房的幼蜂残缺不全,蜂群群势迅速削弱,甚至全群死亡。
$ V7 R, q) s+ U$ j# W# G1.形态特征
$ K2 A0 f T. x7 q8 i9 s 小蜂螨的个体发育分4个阶段。即卵、幼虫、若螨和成螨。
6 q3 s2 y- L& I①卵
/ C( V4 L9 K' |/ y 小蜂螨的雌螨可产两种卵,一种为无肢体卵,个体较小,卵产下后不久即变成浅褐色,不能孵化,最后干枯死亡,另一种卵为有肢体卵,透过卵膜可以看到卵内幼虫肢体。卵为卵圆形,白色透明,长0.65毫米,宽0.54毫米,腹面中央稍凹陷,形状似紧握的拳头,刚产下的卵,经15~30分钟,即孵化为幼虫。
: A3 r" u& Y; w; T②幼虫. _* q- W, s6 C1 n$ p2 p+ D4 b. u9 k
破壳后的幼虫为椭圆形,身体白色,具有3对足,爬在巢房壁上,身体隆起,处于静止状态,体长0.54毫米,宽0.38毫米,此时,第四对足被包在卵膜内尚未显露,经20~24小时后伸出第四对足,进入前期若螨阶段。
8 ^, s- N& j2 A0 E. q2 R③若螨
- `) @. V5 p- A2 R5 i/ i 分前期若螨和后期若螨。前期若螨具有4对足,体呈椭圆形,乳白色,体长0.6毫米,宽0.38毫米。体背生有许多细小刚毛,螯肢也逐渐形成。经44~48小时,静止蜕皮变为后期若螨。体为长椭圆形,长0.9毫米、宽0.6毫米,可区分出雌雄性别,体乳白色,身体密布刚毛,胸叉明显,经48~52小时,静止蜕皮变为成螨。% a7 ~# _3 z2 F' }0 c! s
④成螨
$ j: Z1 t f* _# M- e 雌螨体呈长椭圆形,体色由黄色变成褐色,体长1.02毫米,宽0.53毫米,前端较窄,后端较钝,体背部被一整块骨板所覆盖,身体密布刚毛,腹面具有马蹄形胸板、棒状生殖板、钟形肛门板,肛门开口于中央。
& N# g9 k" {. M1 c5 B) v3 W 雄螨略小于雌螨,体长0.95毫米,宽0.56毫米,体色淡褐色,腹面的脚板与生殖板合并,后端呈楔形,与肛门板的距离较雌螨的大,螯肢内侧有一极细的输精突。8 j" \5 f- S8 g+ g% ?; \3 v6 [
2.生物学特性( b; g) ^( h# f2 p
①生殖特性
+ b( F2 f' m9 y _ 雌性小蜂螨进入幼虫房后,45~52小时开始产卵,蜜蜂幼虫封盖100~110小时是小蜂螨雌螨的产卵高峰期,以后产卵力逐渐下降。蜜蜂幼虫封盖208小时后产的卵多为无肢体卵,不能孵化。一般情况下1只雌螨能产1~6粒 卵,多数产1~3粒。 ; X5 B( \/ \0 A0 }; V/ B
②生活周期
/ t, p- K) I) g2 {# r |6 L 卵期15~30分钟,幼虫期20~24小时, 前期若螨44~48小时,后期若螨48~52小时,从卵到成螨整个发育周期为4.5~5天。* E" o" y& n+ F5 a0 ?' P6 S
③温度影响
7 ^. b) ?2 i1 T7 V/ q1 I" a 小蜂螨发育的最适温度为3l~36℃,一般 可存活8~10天,有的可达13~19天,9.8~12.7℃,小蜂螨则很难长时间生活,只能活2~4天;44~50℃高温之下,24小时则全都死亡。! h4 R( g9 W6 j0 l& A
④运动性 ' c8 U; A- u, X; ]. e' s' H( Q
小蜂螨的足很长,行动敏捷,常在巢脾上迅速爬行。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在阳光或灯光下小蜂螨会很快从 巢房里爬出来。
% W3 Z- O. z/ s" a* {6 S, A⑤寄生性
" j4 D: w6 f, U2 M& B- D 小蜂螨主要寄生于子脾上,靠吮吸蜜蜂幼虫或蛹体的血淋巴生活。雌螨潜入即将封盖的幼虫房产卵,当一 个幼虫或蜂蛹被小蜂螨寄生死亡以后,又从封盖房的穿孔内爬出来,重新潜入其他幼虫房内产卵繁殖,在封盖房内重新繁殖成长的小蜂螨,随着新蜂一起出房。小蜂螨在成蜂体上仅能存活l~2天,利用这一特性,可采用断子方法防治小蜂螨。" K6 n5 A- [0 g# t+ e! z
3.诊断方法& ~" H' r W8 I, O; b5 t
①熏蒸检查法
* k' Q& o' _; K/ \# V 用一小玻璃杯从巢脾中央抠取50~100只蜜蜂,其内放一浸渍0.5~1毫升乙醚的棉球,熏蒸3~5分钟,待蜜蜂昏迷后,轻轻振摇几下,再将其送回原群内,蜂螨则粘在玻璃杯壁上或掉落到下面,根据蜂数及落螨数计算寄生率。# d$ c7 L: E2 E
②封盖巢房检查法8 I, l2 O) F6 v- a7 q3 e" t
提取封盖子脾,用镊子挑开封盖巢房,利用小蜂螨具有较强趋光性的特点,可迎着太阳光,仔细观察巢房内爬出的小蜂螨数量并计算其寄生率。
( I8 M+ I0 r0 @ A; W4.发生规律
$ B, e, S; ~! B8 L8 w- X* n①小蜂螨越冬地区8 O& l- o3 |: s: r D! ?0 D/ \
调查表明,蜂螨顺利越冬的温度 指标为月平均温度在14℃以上,生物学指标为越冬期间蜂群内无绝对断子期,小蜂螨可越冬的温度指标为月平均温度不低于5℃,生物学指标为越冬期间,蜂群内绝对断子期不超过10天。根据小蜂螨越冬所需要的温度和生物学指标,结合我国自然条件和实地调查查明,广东、广西以及福建、浙江、江西南部为小蜂螨的越冬基地;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云南、四川、贵州及河南南部为小蜂螨的可越冬区。
3 e) n' ~; Z4 X6 j②消长规律
, f# X4 x) x: c% X: c 小蜂螨的消长规律与大蜂螨有所不同,它在一年中的消长与蜂群的繁殖状况及群势有关。在北京地区,每年6月之前,蜂群中很少见到小蜂螨,但到7月以后,小蜂螨的寄生率急剧上升,到9月份即达到最高峰。11月上旬之后,外界气温下降到10℃以下,蜂群内基本查不到小蜂螨。 / B* f- X1 s- G. v# k8 ?' K
5.防治方法; o* K5 q2 S f4 V6 z" x9 [
防治大蜂螨的方法也适用于小蜂螨。- W3 W' X! y ^1 `8 w8 l
①在药物防治方面
% c( Y5 f) l. z0 l% g 除了螨扑、速杀螨和敌螨一号外,升华硫对小蜂螨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时,抖落封盖子脾上的蜜蜂,然后用纱布包着升华硫粉,均匀涂抹于封盖子脾的表面。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此法也可结合取蜜时进行。
% I3 \( q, T3 ^9 u0 H②两种杀剂联合使用
" f) `) P! f( ]7 ?$ W: u 在蜂群内通常有大蜂螨和小蜂螨共同发生和危害,损失大,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将两种杀螨剂联合使用,悬挂"螨扑"高效杀螨片于蜂群内用以杀灭蜂体上和巢脾上的大蜂螨和小蜂螨,但不能杀灭封盖巢房内的螨,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可结合使用升华硫涂抹封盖子脾,也可结合使用敌螨一号或速杀螨,可收到彻底防治的效果。8 J9 f/ F$ s. r# B! Q& D
③蜂群内断子防治法4 a! @; b4 A7 F9 U5 z& f
根据小蜂螨在蜂体上仅能存活1~2天,不能吸食成蜂体血淋巴,而在蛹体上最多也只能活10天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割断蜂群内幼虫的方法防治小蜂螨,取得了理想效果。即采取幽闭蜂王9天,打开封盖幼虫房并将幼虫从巢脾内全部摇出,即可达到防治小蜂螨的目的。
. Y5 u! p0 o( k④同巢分区断子防治法
# e' S+ z& M( \$ w! P 蜜蜂研究所最近研制一种能使蜂群气味和温度正常交换而小蜂螨又无法通过的纱质隔离板,将蜂群分隔成两个区,使各区造成断子状态2~3天,使小蜂螨不能生存,此法防治效果可达98%以上。具体做法是,采用一个与隔王板大小相同的隔离板,置于继箱和巢箱间(若为卧式箱则采用框式隔离板),将蜂王留在一区继续产卵繁殖,而将子脾全部调到另一区,造成有王区内绝对无大幼虫2~3天,待无王区子脾全部出房后,造成该区绝对断子2~3天,使小蜂螨全部自然死亡,以达到彻底防治的目的。该法较幽闭蜂王断子法具有许多优点,为有效的防治小蜂螨开辟了新途径。其优点是:
' b1 X O; n" R0 z3 J第一,保持蜂群的正常生活秩序和蜂王正常产卵繁殖,有利于蜂群稳定持续的发展。
5 U7 E. j! K A: P第二,不影响王浆的生产,保证了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7 y' ]0 j! H" O1 F1 L% |& Z
第三,减轻劳动强度,提高防治效果。 第四,操作方便,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