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自从有了第一群中蜂,我便热诚的爱上了养小蜜蜂,因为是新手,所以在很多时候在群里问的问题多了,师傅们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所以主要的还是得靠自己,(我想作为新手的,都应该有这样的情况吧。),我觉得只要有心,并且不断的学习,多看发帖和回帖。相信总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有经验的养蜂好手,蜂群也会更强,小蜜也不会被自己当初这样折腾的死去活来。 下面就是养中蜂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希望能对和自己同样的新手产生帮助。& _& v! Q1 t) P$ J4 N# O
0 q _8 K% I5 e
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中华蜜蜂,在我国分布很广,饲养也很普遍。其饲养管理技术虽然与西蜂饲养管理有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中蜂有其特有生活习性,在饲养管理方法上,必须更适应中蜂的某些生活习性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否则会造成不应有的麻烦,甚至会造成损失。; B" s) I& Z. o- Y" Y4 f/ S U" O
! z5 W5 S3 J$ r6 `" u, J$ b 一. 放蜂场地要僻静
' r( d( O: _; P& v" h& `
2 W" d; x) @" F; g' h$ {" Q 中蜂放蜂场地应选择在远离工厂、矿山、公路等僻静的山坡、半山坡以及林木边沿、避开人畜骚扰或振动干扰,蜂场附近要有充足而清洁的水源。中蜂对大宗蜜源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对蜜粉植物种类要求较多,蜜源花期连续,没有太长的断蜜期,由于中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外界零星蜜粉不断,避免引发盗蜂,便于管理。
. ]5 ~: G- g& p* t" f3 l! R% t# u9 O) J g/ x
二. 蜂群摆放间距远% y& m, [3 L4 {( q
3 o: J6 t4 k! b- d) o 由于中蜂驯养时间短,野性较强,定向能力较差,容易迷巢,因此摆放中蜂就不能象摆放西蜂那样成行、整齐而紧密、方向一致。摆放中蜂群,群间距离要远些,前后交错,巢门方向不求一致,避免群间蜜蜂相互错投,造成相互斗杀。特别交尾群,更要加大大群之间的距离,防止处女王投错被杀。各箱体应用木桩垫起,防止蚂蚁对中蜂群的侵扰,造成逃蜂。
, z: |9 M' k% e2 e7 j6 s$ K5 O2 e7 C
$ A: b* F1 O2 U$ z \ 三. 防止异味接触
c0 a! r0 x6 w. M5 v
8 ^+ x$ K5 \; ]5 D 中蜂嗅觉灵敏,对异味反应很敏感。饲养中蜂的蜂箱最好是用西蜂用过的蜂箱。或选择无异味的木料做成的新蜂箱,新蜂箱在使用之前,先涂上少量的蜂蜡,消除木质气味,利于中蜂接受,防止飞逃。
% c# Z3 ^% }/ Y
! _) k2 w7 v& j 不用味重的药物防治蜂病,蜂箱、蜂具消毒后,必须彻底消除异味后方可重新使用,蜂箱尽量采用灼烧方法进行消毒,防止异味刺激蜜蜂而造成逃群。
( t! ]2 \$ ?* J# e! W
7 S# B1 Z ]& p. H 四. 蜂群管理有窍门. `# `( g3 y) E( q
5 R( T/ I. @- w+ P, q8 b8 i- ^ 野生中蜂的蜂巢结构是:中心部位多为蛹脾,蛹脾外边是虫脾,虫脾外边是卵虫脾,卵虫脾外边是未造完整的新脾。整个蜂脾呈半球形各脾上部都有较大范围蜜粉圈,子圈均在各脾下部。因此管理中蜂不必过分强调调脾,繁殖期内尽量减少开箱次数,以免扰乱蜂群的正常生活秩序。
/ ~: ^9 j' \/ s/ {3 l
% H# B s" T$ _( k 分蜂季节适当增加检查次数。中蜂分蜂群出飞时间早,蜂王在王台里产卵后不等王台封盖,随时都有可能出飞。发现蜂群怠工等分蜂预兆时,要采取人工分蜂加于消除。蜜源开花前,多次毁台维持强群群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为提高采蜜量,流蜜初期可以合并蜂群或者调动外勤蜂组织强群采蜜。在采蜜期多造新脾。
. b; Z! W3 C0 C* R/ ^+ v- t J$ I5 w2 r# R! _0 \
为适应中蜂结团在巢脾下部、结团紧密这一生活习性。越冬蜂巢的布置应为:中心部2—3脾上部有蜜下部空房的半蜜脾或者少半蜜脾,外边各放一快张下部有少量空房的大蜜脾。因为中蜂为保持结团的紧密,往往要叩掉巢脾下部的大片巢脾。如果都是蜜房,蜜蜂在叩脾过程中就大量吃蜜,吃蜜太多,积粪过多,越冬后期下痢,将会造成严重损失。
6 M& ^* s4 \- L, }4 P# _9 X. x0 L% `( J9 r7 a9 F7 @
总之中蜂群的管理,应以适应中蜂的生活习性,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最后,祝各位蜂友们能在此论坛中不断学习,大家共同进步!!{:soso_e130:} {:soso_e183:}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