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7-2 19: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 “穴位”。
4 n: a4 n6 p L6 Y9 g4 R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3 j" j& v9 X8 t/ L1 m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歌诀有:
' f' m+ {! B% z- A$ u- X ‘百会倒在地,
5 D- v$ Q L2 i5 q7 H 尾闾不还乡,
+ T4 o' c0 l* W1 n0 I3 t 章门被击中,
. ]: @. }+ P+ t3 j \5 U# ? 十人九人亡,
9 ?' _ x# D1 |! Y 太阳和哑门,) a* O0 @4 d8 D* b5 V% |
必然见阎王,
; ~6 v$ [6 |5 Y4 P9 J 断脊无接骨,1 p7 B5 e9 }5 p& n8 X
膝下急亡身。‘
/ E* u7 X+ ?9 w6 R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2 E8 X3 D6 \. ^- @; Y" w' x 1、百会穴* L# x& n3 X+ M: A* q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 Z7 }5 h* w9 O1 H8 P; d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E# Z/ c1 q2 c: t T( G" Q
2、神庭) m# Y/ o( j0 J, J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5 @% Y& A' x8 A: Z2 w3 `; I, R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 ~$ ^+ ^8 Y% c1 i; g$ C 3、太阳穴
- @6 Z3 {# T6 W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n3 O8 @# S5 c9 ?4 ]) n( T* V x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 N. y$ q1 G/ S( P5 Q+ | 4、耳门穴( p6 B+ F9 s$ E' |# M" E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 N" E7 v6 s/ U# J. V2 D y$ L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 x ]4 u5 V m. T
5、睛明穴: m, c% Z/ R4 l T! [6 G1 D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 z- I* q0 @3 b9 E9 }$ f1 p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 q% \ e. w5 Z% B6 e- D5 d+ f 6、人中穴% E6 _* D1 p- C: a! |$ H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l+ [) }1 J. T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2 t6 J6 B5 r2 f
7、哑门穴+ R0 t; @/ x0 h# F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 z4 @: o+ r4 x4 ]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O' {7 n4 u% m' S
8、风池穴" n% [4 o) J2 O" v6 D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1 s: b5 X, Y M% O. D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 Z+ o/ j: ~' k; j( A& A& g 9、人迎穴% Y9 @- V$ U5 O( l! U* a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e# S4 W2 d6 s. Q" ?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 h+ G! V) j6 e0 z8 f" g# B' @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m2 |- B# ~/ A, B' B4 H: j
1、膻中穴
( u$ f0 R5 g5 G2 Y: F9 a3 U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7 u: y0 f0 ~. N, w! G3 ^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 C* S" I6 b+ e/ O- o2 C' `2 j 2、鸠尾穴
! V [7 j5 `$ M! b" B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1 ~, v. h! N- q, @1 X" u* j( a+ v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2 n1 ^6 G0 H6 B& C' l% j 3、巨阙穴$ }7 b# }& X: H% U+ g- l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 T2 a+ G# \' w( O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8 X% @0 e+ N) B- J, j) j
4、神阙穴
1 P- k7 W: e! Z( N# X1 e/ X& h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 N& s& a) j# \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J0 M/ E @7 u3 t
5、气海穴
: m6 k9 w( J/ e" Z8 O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p& j# S9 M. ^, ?3 R- P2 V! f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 ^: u+ M2 ~) [$ C0 i3 @; o 6、关元穴, s/ M. M0 @0 s) X- U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K% y9 N: j# f1 z) r* {0 M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7 ~$ D+ U1 [. `2 f- l8 l7 y9 t R
7、中极穴$ W ~; I- a. u+ W e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3 Q/ C/ U' W9 t5 T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 U0 \7 l4 R( C! t- x5 d+ q 8、曲骨穴8 Y4 \- a3 {$ b8 k, l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 R* U' M# i8 ~/ x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6 F3 y- F t1 g D
9、鹰窗穴. G1 C4 O' y7 \9 D+ h5 `( K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6 }& `2 {" |8 L* P6 q K* Z# @/ t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 E# C3 M# e3 ], g) N* x( ^( Q 10、乳中穴 V" `. N$ R2 k1 C) v
位置:在乳头中央。
- X: F+ E) d9 Y, F" {/ \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 D) M5 e% h: _! r" k0 S9 I$ H
11、乳根穴; k4 @- L4 x- i$ i( V5 A3 U3 `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S9 [6 |9 n/ l2 v0 e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1 G& w. w& i1 ?( y. K# ?
12、期门穴
4 R% M9 Y- x, E! D" R5 B- r; [/ @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8 Y- P* C4 q6 P @4 @: |% |& _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u) T) G6 t$ c7 T" H3 V
13、章门穴' S; P# L0 d5 I7 A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7 n) U0 x: x/ y6 E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1 T( S) g, E* i
14、商曲穴
( j5 X9 q: z" L' q9 E4 @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 K- ]9 G8 x: Y& W2 ?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u7 z. L1 Z% r: p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q% |) {$ G" D& R; {
1、膻中穴- y* x [8 V& K' k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0 i8 t. |4 ]7 N" |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 R7 R D) Y. A 2、鸠尾穴
4 Y) ?8 h' c7 \# }; s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9 i8 T3 r/ ]- n. M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3 z, m4 \- J+ X* H9 M
3、巨阙穴" h7 R6 d$ @6 A6 P$ B8 R0 v8 K, r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1 n/ f; }# H7 B% ]# p+ w( A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 C; B n0 P% }% z6 W 4、神阙穴
- n# t# S1 `# T# X% T; P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_" U2 o- F @/ i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2 E" d9 o' O L* G 5、气海穴
: m. Z/ f. h& H/ D |6 ~% Z) ~2 _" S# r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q) ^0 [2 T. I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 |0 ]; s0 S, e0 A( c 6、关元穴
% V/ G6 Q8 @' P7 X3 N3 R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 {, P: D7 A5 B7 a0 {# D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F5 C! X' Z/ L" B
7、中极穴; f+ U; i% i. Y. S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3 s6 ~8 |% j7 @; J9 }8 q, H" {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1 `: b2 n: e- {* p) S 8、曲骨穴
8 [% {' r. k* B! U, @4 B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 @0 R q% u, i: O5 ^2 W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8 b0 K9 |# @" X b9 s 9、鹰窗穴
. M1 P& A- D0 w9 O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8 T- @) J; k1 F% F0 t3 j
8 Z8 T0 P: ` k1 F8 I$ |/ B% m+ O
6 Y4 X: s! @, _4 g
" ~0 f V1 v2 z' j9 p4 [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I' m9 B4 ?1 w( a& t/ ]
) E! N1 ~: \5 c9 i O9 B# K$ I( P" d6 ~
- t1 S* ?. o8 O0 q7 n: \, O0 a j* [3 \* A c2 s: h6 @
10、乳中穴
& W' e* b+ F! Y+ h8 N- L. w/ V8 Y* H 位置:在乳头中央。
+ j+ _! M4 r( q8 X7 ] s2 o# }( ^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3 x- w( ^2 i! D6 d- t$ d: x" e. l
11、乳根穴
! U' { a6 N- Q) `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 t; b* h$ t. Z ]5 v3 a% R5 i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 p4 v- M+ y9 h( f7 v. R& p 12、期门穴
# f3 g6 z. w' v% k1 W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 M* n" X5 L6 C' |, ]7 B1 W% h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 m { w) V8 E5 R* w 13、章门穴
. Y L9 c% `9 T0 f7 @: K$ G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5 U4 X* j& i3 \' F/ p0 b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m/ K6 t2 _ C3 |+ t8 l+ `, c8 E
14、商曲穴
# I7 ^/ @* Z; z9 k; d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 j- n" \$ y. ?0 @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 d: D" e" z1 e5 Y* h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 e3 m: m" U7 u N( _ 1、肺俞穴
$ p/ X2 M3 T4 K0 f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v1 V. Y1 M$ i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7 D+ _) p! e% |
2、厥阴俞穴
# b" ?: e1 P% q8 V, w: d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 O ?+ I# s" s0 x) k; R% h$ G7 `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 l y+ S# N# l6 W$ _ 3、心俞穴
. Y2 r& X% D) s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 }1 ~1 ~: m0 A' T; J. m3 |- ^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5 D$ j) c8 Y" P1 Q0 n 4、肾俞穴
9 e2 z( y7 C* n. b! D$ i2 f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6 R& ?! J7 w0 d& \$ ]* }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 ~8 H2 x1 Q5 ^9 i# {7 U8 \ 5、命门穴) t% D& a& u+ O l( ]: I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n& Q" d5 v- z" \& Y& v7 K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 ` c/ Y b( p& [0 @5 l 6、志室穴
! z- T( Q* u+ n$ S: Q$ k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1 |9 z' |5 l, M' ~+ g- a9 J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p+ U, s" f4 p( s7 E# y
7、气海俞穴% l# d( v: A* n1 m3 m% Q x) s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2 W* S- M6 S7 E5 e# \/ r: S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 U0 p! z$ @' D. P 8、尾闾穴
1 a, k. i+ n9 S: j9 a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7 }0 H- D! k- {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 y3 s8 Z- a! [1 J- M% q* B9 T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6 w7 E$ X" W+ Y- Y' j2 f6 k/ |- f
1、肩井穴6 q) \% \; l& P" S! F# K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 u2 t% b# Y: U/ ?' k6 l& L; g: N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 o: N; N. |# u 2、太渊穴! u: O( ]6 S) g5 x- c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h/ _) S0 M7 H3 Z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6 w2 D! a% q* `7 R; y$ D 3、足三里穴7 s7 Q" Q E3 E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6 _$ h1 S, ^9 O+ N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 ]0 J) H* S+ Y3 ? 4、三阴交穴/ ]" A( q9 N) Q. a, I: L' ?- V% X( ~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6 T% A, g N9 y6 Q3 h; f4 t4 P2 Q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m7 F1 l2 f; X5 L C% D. x1 m
5、涌泉穴3 R$ ` l' [7 b0 M# k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F; ?% [/ I2 Z' ?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j- P. U/ D) n% E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V' }+ E2 [ k# G9 _
另附:; u0 `5 A. H/ N5 P! f( j" D- W
奇经八脉及十二经胳走向
$ w" x* E4 C3 x! A) ^. ]# h 武侠小说中常出现奇经八脉之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经八脉呢?$ M. m, ?! ] U' g \. g' y
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1 P+ P. H2 l0 p; _, K2 X2 z6 q 所谓经,是指神经纵运行的在的干脉。所谓络,是指神经横运行的网络系统的小支脉。经络如环无端、内外衔接,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分十二经脉,络无法计数。/ Y/ \( ?; b7 |9 t5 B$ t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Y }+ H' F7 r3 H4 a
十二经络走向包括:, O* S+ e* P' b$ t; [; Q
1、手三阴经:从胸沿臂内侧走向手。% P) ?; B# f% k( R6 K W
2、手三阳经:从手沿臂外侧走向头。
# y% C, }6 T, U/ J/ a( w! e 3、足三阴经:从足沿腿内侧走向腹。! A; Y) ^5 F1 c7 l" T0 n" R/ B ^. z
4、足三阳经:从腹沿腿外侧走向足。) p4 B6 A6 l. j" o' I( a& m
而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