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3387
在线时间839 小时
居住地广东省 韶关市 曲江区 马坝镇
金牌会员
 
积分3387
在线时间839 小时
居住地广东省 韶关市 曲江区 马坝镇
金牌会员
 
|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围王,指蜂群工蜂围困攻击群内蜂王,属不正常现象,多数出现于蜂群诱王时,方法不正确所致。造成围王的原因是什么呢?一些人以为,如果蜂王与蜂群蜜蜂气味没有相通好,则会围王,反之,气味相通,则不会围王。据此,养蜂者诱王时,将蜂王扣一段时间,蜂王与工蜂气味相通,然后放王,则诱王成功。从理论上似乎行得通,其实不然,很多实际现象与此并不相符。比如,蜜源好时,直接从巢门诱入蜂王,一次成功,并未经过气味相通。再如,外界蜜源少,向无王的大群诱王,扣王2~3天放王,气味已经相通好时,仍有不成功。还有很多现象都可以说明,气味相通并不一定保证诱王成功。; H8 Q5 H I. k# K' L4 A
2 Q1 R# N) _: S/ p+ R 怎样快速诱王呢?诱王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笔者经多年观察认为,既有工蜂因素,也有蜂王因素,要使工蜂接受蜂王,必须蜂王与工蜂“感情”融洽,即蜂王与工蜂传递食物和蜂王物质,气味和口味(包括蜂王物质)都相通,混为一体。这才是诱王成功的关键,以下试验可以证实这一点。
' }& [* P" ^% l j, V# i" j0 T& U8 q/ ?' O M
9 E' O; ` F9 _' J& _6 ~1 L
1.多王同巢
H L* R$ l/ |1 m1 j/ q0 y7 ~ 正常情况下,每个蜂群只有1只蜂王,如果经过特殊处理,可以实现几王同巢。具体做法如下,我们将两只以上的蜂王剪去蜇针、上颚,让蜂王间互相嘶咬,然后同时介绍到蜂群中,可以双王或多王同巢,同时产卵。为什么人为处理后才能多王同巢呢?原因是蜂王间口器相互接触,传递口味之后,同时介绍到蜂群中,蜜蜂接受了一只蜂王传递的口味,其它蜂王的口味与这只是相同的,自然同时接受了两只或多只蜂王。如果说蜂王间不先嘶咬,直接双王或多王同巢,即使剪去了上颚和蜇针,也容易失败,有的蜂王可能面临被围导致死亡。# m. U5 d ]. p- B
* U$ y% |' C( x; u8 T
& z& {* f m; I3 g1 P- h
2.不同诱王法效果不同
& Q2 @* {' [; G" _* K* } 多数养蜂者诱王用铁纱扣王,放在蜂群中1天或更长时间,然后放王,有的放王时浇一些糖水,尤其是浇到蜂王身上一点,一般成功率较高。同样的方法,如果我们用邮寄蜂王的木笼诱王,有铁纱的一面如果贴在脾上,效果就很差,成功率较低,为什么呢?木制王笼两侧面也有缝隙,放置在蜂群中,虽可以气味相通,但蜜蜂与笼中的蜂王没有接触,蜂群与蜂王不可能有口味的传递。而铁纱扣王,蜂王在笼中就可以和蜜蜂接触,相互间可以传递口味,故易于接受,有的蜂王在铁沙笼内工蜂已经给予饲喂,甚至产卵,放王时,蜂王无任何惊慌,直接便可被蜂群接受。1 D* p& p3 y a# l. O
7 j! r) _" B0 V# G/ j( ]
. j5 Y a1 o2 T; q0 B4 L( ~+ P 3.浸蜜诱王,简单捷径
% g0 @! S/ K3 ~) B, [! c7 k0 Q( G 浸蜜诱王,是德国一位养蜂学者发明的一种诱王法。它就是利用蜂王散发的口味和体味,使蜂王尽快被蜂群接受。具体做法如下:诱王前准备一个盘,深度3公分以上,装入稀蜂蜜(含水量25-30%)1-2公分深,然后抓出蜂王,放入盘内,让蜂王在蜜中自由游动,然后打开已备好的诱王蜂群,待蜂王游1-1.5分钟,当蜂王基本精疲力尽时,将蜂王抓出直接放在脾上,同时将蜂王游过的**到在蜜蜂身上,这样,一些蜜蜂来清理蜂王身上的蜂蜜,蜂王与工蜂易传递口味。在外界有好的蜜源时,效果比较好。如果是小群,效果更佳,其成功可达95%以上。
_- t$ s- F4 i5 Q) m0 S1 A3 X
) H2 [. g) S. b- G( `* d8 t: F: a ~
以上几例说明,从诱王到蜂王被蜂群接受不单一是蜂王与蜂群气味相通,更重要的是口味相通,还有体味的相通,既要注意蜂群的因素,更不能忽视蜂王的自身因素。
9 y; h" {- E# j2 ~7 G2 D' s6 R" ]7 j! V
! G" f3 H* q) c% x 诱入的王被扣入群后,经过1~2天放王,蜂王从扣脾笼中放出,工蜂马上接近蜂王,围王多数在此时发生。被工蜂接受的蜂王也适应了蜂群,蜂王放出后,得到工蜂饲喂,迅速产卵进入正常轨道。相反,如果工蜂未接受蜂王,放出的蜂王很快被围。但围王并非都是由工蜂引起的,有时放出的蜂王不适应,惊慌乱串,激怒工蜂,造成围王;或者放王时,刺激了蜂王,易造成蜂王行为失常,引起工蜂围攻王。根据多年的放王经验,如果蜂王放出后,工蜂亲近时,蜂王很稳定,行为正常,一般蜂群基本就接受了蜂王,相反,放出的蜂王慌忙乱串,回避工蜂的亲近,围王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放王之前,要看工蜂对笼内的蜂王是否有敌意,也要看蜂王在笼内是否稳定,如果行为很惊慌的样子,不宜放王,应待其安定后放王。$ M4 J9 y+ @' g8 x3 U
$ W6 H8 W$ ^ t! G3 ~$ }7 b- X
影响蜂群诱王的因素很多,既有外界因素,也有蜂群的因素,还有蜂王的因素 ,要想高质量的诱王,减少围王,应注意到以下因素:
* p" S2 W% L/ V$ l: n5 a3 m, f- a9 U 1.尽可能选择蜜源、气候好的条件下诱王;
; X* c4 N3 X$ Q+ j$ s& ` t, L; i1 P3 E+ x% n- t' ~
2.保持蜂群,蜂王健康无病;
( b1 x3 i, Z. W0 T- K: U. F# D/ N t( F* \
3.放开蜂王时,尽可能选择傍晚,外界干扰少,保持蜂王在放开前后处于安定状态;$ ~1 b; r- r' C; N) R
# h" D ]! p! O( r
4.刚放开的蜂王,最好在蜂王的背上和蜜蜂身上洒一些**或糖水,创造工蜂与蜂王接触的机会,促其“感情”融洽,减少蜂王慌乱,刺激工蜂。7 K4 k+ N! n' J# {
" M7 Z. J3 q# V1 w( h
5.应选择好蜂王诱入器,要求蜂王诱入蜂群后,既能隔离保护好蜂王,又要有一定的接触面,以便蜂王与工蜂的接触,铁纱扣脾王笼、米勒氏诱入器都是较好的选择;
6 Q4 `0 M5 S! V7 C! N6 y
, v2 D' U3 r E: r3 y& c6 _( t 6.最安全的诱王方法是提新分蜂群,让老蜂飞走,向纯是幼蜂儿的蜂群中诱王,只要无外界干扰,成功率百分之百;5 Q6 t0 j! p/ [) C' X
+ V/ M+ ?9 ^' f$ K1 I$ d' y
7.大群诱王不易成功,诱王最好采取两步,即先分群,提上下巢继箱分群,继箱开后门,创造幼蜂群,诱王成功后再合并;/ Z: k- K8 m/ C! k9 |7 `& i
6 k" V4 c; s3 v7 F% V+ |, ~
8.失王时间长,幼蜂少、无卵虫脾的蜂群,诱王较难,应介绍成熟王台。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