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转]中华蜜蜂饲养关键技术
4 H4 B' F& h( g' N! {8 S! R5 |9 U/ e( i' a7 ?3 y
5 ~+ ]# }) g% _0 z S# w一、谈中意蜂的主要不同点及其管理
4 d2 c7 c: J8 b) L' \8 e9 v. ~# \7 ]$ s. B6 e# ^3 j7 J5 q
3 E5 D1 p' k+ v" v/ |& Z% S" g中意蜂有许多不同点,了解和掌握这些不同点,对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方法大有好处。总结其主要不同点有:
$ C" b; p7 s# @ 中蜂不采树胶;意蜂采树胶,且粘性大,养蜂员操作时往往要用起刮刀帮忙,较费时费力。$ \, F8 @( k' u* ~ d7 t
0 W" ^2 v" M* J+ V- f4 d
中蜂在巢门扇风时腹部向里头朝外,鼓风机式的扇风;意蜂正相反,头朝里腹朝外,抽水机式的排风。这样就造成了中蜂在流蜜期网酿蜜水分向箱体内冷凝,蜂巢内湿度很大,巢外的热空气义往里鼓,蜂群容易受到闷热。& I% b& J6 H! w# q( }
6 f+ \/ C9 B; p4 o% U! Q1 l$ J+ ]
. X! w6 {$ L+ I8 O) O
6 `+ j: u. o+ z& z2 y1 J 在采集上,中蜂比意蜂早出晚归,全天的采集时间比意蜂多1~2小时;中蜂的嗅觉要比意蜂灵敏得多,利用零星蜜源比意蜂强,所以在外界蜜粉源较差的情况下,生存能力比意蜂强,比意蜂节约饲料;但中蜂的个体采集花蜜、花粉的量不及意蜂;中蜂比意蜂耐寒,对低温蜜源的利用较好,较适合采集冬蜜;中蜂的盗性比意蜂强,所以在外界流蜜不好时要注意防盗,即使在流蜜期。如果管理不好也会引起盗蜂。1 t8 t* n( X0 k6 Z
7 E! Q& _# B k/ U2 x% M5 h
. h) E- b7 J. w 在抗病敌害方面,中蜂抗螨能力强,大小蜂螨对中蜂的危害较小;中蜂飞行迅速,能躲过胡蜂的袭击;但中蜂易生巢虫,因此在管理中要经常保持蜂箱内和蜂场的清洁,并定期进行清理,装巢础时巢框上梁一般不开槽,以免巢虫潜伏在里面危害蜂群;中蜂抗幼虫病的能力也差。
/ S. q8 F4 o, \7 C 中蜂的卵较大,意蜂的卵较小;中蜂王的产卵量较少,每日1000粒左右,意蜂2000粒以上,因此中蜂繁殖速度比意蜂慢,群势比意蜂弱;中蜂的产卵量随外界蜜粉源成正相关,意蜂则与气温成负相关,因此中蜂不会挨饿,意蜂常会出现饲料短缺的现象;中蜂三型蜂的繁殖周期比意蜂短。
7 B7 V2 e( Z$ W6 B9 X
5 y6 R' m6 f$ d 中蜂爱咬旧巢脾,喜造新巢脾,所以中蜂要年年更换巢脾,意蜂一般不会咬旧巢脾。
9 _3 Q2 g& P, b" S9 |( M. U. j1 `
C/ h3 }" b& r- A l& R 中蜂易发生飞逃,主要是由于缺蜜,受巢虫危害,巢脾过老,病害,农药中毒,外界的干扰过度等原因引起;意蜂一般情况下饿死也不飞逃。中蜂的分蜂性较强,而且季节性明显。
) F1 R; E" h% a, [! U$ P9 J& m9 }( ]3 Y5 u3 K
中蜂白天防卫能力较强,而在晚上防卫能力较弱;中蜂可以在室内的红灯下过箱。
- k) o# c& J7 R, O, \9 _# T
) O7 Z1 d- P4 v5 k' P- ] 中蜂在失王的情况下较易发生工蜂产卵,所以对中蜂失王群要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工蜂产卵;中蜂在组织交尾群时一定要控制蜂群中无王的时间。
" C5 [- Y. q( F' ~
4 x9 E, e) a/ f1 K 中蜂较易发生偏集,所以蜂场在摆放时要散放而不能像意蜂那样集中摆放。( C- @! T0 U0 ^- j
7 Z# K$ y' J9 @4 S- V 中蜂较易离脾,所以我们在平时对中蜂进行检查时要快,次数要少,且不宜长途转运;在过箱时动作也要快,以防止蜂群不上脾。2 w. s9 i1 j- u
! k" N# ~8 X; q: M0 u) V) L
中蜂雄蜂房的房盖呈笠帽状,房盖上有一个小的通气孔。" Y1 X3 J! J! _( P3 A% {( {/ e
; D8 J: f; V2 M+ a: y; z3 H8 x+ Z* `( [
0 r1 O* W5 h7 q, D% g2 I' ?
/ R+ L1 Z9 L! Z& E/ x( y
2 l% ^/ y- P* E3 u 二、谈中蜂饲养中几个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1 U3 z- y% J5 B$ ~* r; k9 }
& R& T7 H. J4 j/ c% P, n& X9 I+ ~
+ J4 ~9 {( @9 [# [8 @
1、如何避免蜂群飞逃
2 S; c; i T o. w$ @; o
: g. q$ B2 |1 C0 ?
( N/ U( c0 o9 N& V+ F中蜂有极强的恋子性,尤其是未封盖子。故蜂群内有健康的未封盖子,是蜂群不飞逃的诀窍。新收捕的蜂群要给子脾,新分群的蜂王出房后要补充子脾,人工分群提出的老王群内要有子脾。总而言之,只要巢内有健康的子,蜂群就不会飞逃了。
6 R% v- j0 L6 R b" f/ M
: r; l. f1 ~; O7 L3 u
0 x- l7 ^( f/ u$ { 2、怎样分蜂; P0 c" o1 G- H
人工分蜂的方法虽多,但笔者认为用“就地分蜂”法较好。做法:在被分群的一侧放空蜂箱1个,将被分群的蜂王连脾带蜂提入空箱内,提多少框蜂,由养蜂者的意愿定,但至少要提1框未封盖的子脾;原箱向另一侧移动一个箱的距离,无王群内选1个较好王台。如果本群内无王台可割1个备用王台垂直插在两个框梁之间,再把两蜂箱分别从相反方向旋转45°,这样两箱蜂的蜂路就成90°角。外勤蜂回来,在原箱位置盘旋几圈后分别进入两箱。第三天开箱检查,看无王群的蜂王是否出房,有无急造王台,如有,则除掉;老王群的分蜂情绪是否解除,如没解除一直还想增加群数,则待新王台封盖后,仿上法处理。如果不想再分蜂,可用强弱群换位,提走封盖子脾,加入卵虫脾等方法解除“分蜂热”。
) w/ G+ c# \* R4 k" ]1 A0 P* j
+ y) Z$ Y. U7 s9 ~! r! K" M8 N7 q7 B) @
3、怎样并群
3 I8 o! b. h1 g! g' V" [" Z3 Q合并蜂群的方法多种多样。笔者经多年实践,感到用“香水”或“风油精”直接合并较好:简便、安全。
: F7 k7 [' e! i% V9 O* I3 k+ [ _! }/ w4 g6 J
做法:将要合并的蜂群开箱揭去覆布一角,在隔板外洒几滴香水或风油精,迅速盖上覆布和箱盖,闷上5~10分钟,把无王群的巢脾提到有王群内即可。时间以天黑后最好。, v4 H3 X( O' @. _/ ~5 @* [
: v( S* e; c. C+ D7 \" A
, \& y& j- k- `% _: b/ f
5 C2 u4 o/ N0 i$ t 4、蜂群的开箱检查
, _" |8 H& ?9 F# r6 e7 @
+ T2 w; `! u3 W) t+ C8 t* J0 e9 P- g; C# z' p! x/ \% S
对蜂群既不可长期不管,更不能盲目开箱检查,每开箱一次,要有明确的目的,依据主要来源于上次检查时发现的问题。对蜂群内部的情况,只凭记忆是不够的,尤其是在蜂群较多,变化极大的分蜂期。简单易行的办法是把观察到的情况用粉笔记录在蜂箱上:检查时间,王台状况,预计新王出房的时间,产卵时间等都是记录的项目。根据上次记录,就可确定下次检查的时间和要解决的问题。$ p3 D. m8 @( Z: @' s
& k: X7 z4 e# l2 d, |3 m# e# C) z. Q+ j: p
5、使用水泥巢础机也能方便地制出好巢础' g: y$ \- I' a3 s7 d5 [' ?
# G; n! a' n7 K) Z- V2 ]
+ X/ D" q* j* r% i! h6 a笔者多年来使用的巢础,基本上都是用水泥巢础机自制的。愿谈点自己的心得,供有意于此的读者参考。
k- }! V3 p: Y* O! F0 K, ~& k5 w
% p3 I% ?1 a9 E& |/ K6 N5 p. }7 B
首先,机具要好。制造机具必须做到:母础好,水泥标号高,排气净,无气孔,水泥保养期要够足。其次,技巧要熟练。熟练技巧的形成,需多做、多总结。我认为其要点有三:一是用浓皂液涂抹巢础机的两页,要全面,周到;二是蜡温要适当,高了,生产的巢础太薄不易从机上取下,低了,则巢础片太厚房孔模糊;三是开机取础的时间不能过早,应待巢础冷却到有一定韧性后,方可取之。
1 K4 i8 q/ m+ z" [% ]) p) d# n
/ Z6 t- J% y- E0 t, J
/ }2 {- g6 S% k, ~6 l9 L! k6 T 为了不影响生产速度,用3台巢础机轮换使用,2人配合操作较好。% y) s$ {+ |( _" f
制巢础的蜂蜡要纯净,不能有杂质。
) L" f8 Q& b! L+ l. t
$ E# L2 x9 k) I 只要具备上述各条件,用水泥巢础机可方便地制出厚薄适中、房孔清晰的巢础。7 N( D" c7 a& }; S# z
. H! |7 O8 |1 j6 H! o
( s4 g8 p$ P8 z. I
4 p% y' `$ t& w: V, [5 C* m 三、中蜂分蜂习性的观察及预防( V9 x$ ] b+ }7 _3 Z/ Z
7 Q( F- `6 U4 `* W- I2 v |
. g: c6 _" F' b长白山中蜂是我国宝贵的蜜蜂品种,由于长期处于野生和半野生状态,它保持着强烈的分蜂能力,这种分蜂性能对于野生中蜂是有利于保存和延续种族,但对于人工饲养却不利于管理,也不利于高产。
" G# K! i% h$ Q) _) a x! {% n 1、自然分蜂: \/ n0 X7 W* i8 U8 @. t
; J( @ r" a9 `+ t
; U7 O: S; |; h* I& h, I/ H3 U! J
2 T2 R4 x1 C) k: {) [" e, M
分蜂前准备期:天气晴暖,蜜粉丰富.蜂群繁殖较快,当达到6~7框蜂时,蜂群内便开始出现雄蜂房,雄蜂房多造在脾的下沿,蜂王在雄蜂房产下雄蜂卵,同时工蜂开始在脾下边缘筑造王台,接着蜂王在王台中产下卵,工蜂开始哺育,直至王台成熟。这时蜂王产卵量急剧下降,腹部缩小,随之工蜂出勤率也急剧下降,或很少出勤采集。此时若打开蜂箱检查会发现很多工蜂聚集在边脾和上框梁上,有的还互相连在一起。
, `% B7 M1 L7 L- W2 M: C0 r. |9 s o& t. W- \
' J% @$ F+ A) o/ M 发生分蜂:长自山巾蜂自然分蜂多发生在5月中旬~6月中旬,当王台封盖1~2天后,一般在晴暖天气的上午9点至下午2点左右,便发生分蜂。首先有少数蜜蜂飞离蜂巢,在蜂场上空盘旋飞翔,不久,蜂王便随同大量蜜蜂一拥而出,天空中立刻出现无数条飞行线,并发出较大的“嗡嗡”声。几分钟后,蜂群就在蜂场附近的树枝上或其它地方集结成一个蜂团,暂时停留。这时可用收集工具和准备好的蜂箱将蜂群收回,并进行必要的处理。若分蜂团不及时收回。当侦察蜂找到新居后就会第二次散团,在蜂场上空盘旋飞翔后,飞向新居。也有的分出群。在蜂场附近不做停留,在蜂场上空盘旋两圈后,径直飞向新居。
4 ~/ Z7 b6 I: T0 v; S9 f+ L# ~5 t, J& P* O( O9 S! x- T# A
# ?, P3 @- ~- P+ S' I
据饲养管理和观察统计,桶养中蜂每原群一般可分2~5群,也有少数分7群的。有的一群可同时分出2个新分群,也有的新分群在分出后40天左右还会发生第二次分蜂。据统计,在一般情况下,桶养中蜂自然脾的王台数(设为m)与自然脾的睥数(设为n)二者之间成等差关系,即:m=n-2(n>2),每一个自然脾只有一个王台,且在自然脾的尖端位置。
% h8 o4 ^- U$ \ 2、自然分蜂产生的原因7 L7 g" Y* C, K3 P6 \8 H/ L
6 J5 l( L" A8 `1 M% c
! {" I- G" ~; l* w3 b' x; @& X2 c- `9 Y! q9 {4 b: \
内在因素:
; s9 i: F( t7 Q1 A8 K. @' c (1)蜂巢空间窄小,工蜂向外扩建蜂房受到蜂巢(木桶、蜂箱、天然洞穴等)容积的限制,蜂王没有产卵的空巢房,这样就阻碍了蜂群的发展。
6 j( X; {& S8 @: r u' d0 h/ Y4 @! Q9 T9 [' a4 z9 t
(2)蜂王经过一代产卵后,随着蜂群发展,蜂王产卵力下降,巢内积累了大量的幼青年蜂,出现了哺育蜂过剩,众多闲置的哺育蜂无事可做,便酝酿分蜂。- d8 s0 p' K, u& b
/ Q* b9 H8 |' O4 I' z (3)遗传性:中蜂王接受了世代小群分蜂的遗传性,从而它奠定继承了小群分蜂的习性。: G. |% @0 D0 n9 @7 q, f( L: E/ ~ }) R
0 T3 R9 ]0 W% w& i
: a' r) i1 j8 f. p! X3 E4 B1 M( o0 p0 d9 t- H3 e2 D# |
外界条件:
7 x9 U+ P5 A1 C% [! d5 h气候温暖,有能够满足蜂群育虫需要的蜜粉源,蜂群为发展和延续性种族而发生分蜂。
, g$ ^+ h' K3 G. w, U( p3 r6 q. P# K9 v
3、控制自然分蜂的措施$ S6 U! U. Y; E/ E. B
7 S0 U \4 ^# x7 q/ Q0 o$ s. k; M& K, z( N0 b, B2 x+ g
- k2 `& A) i( f+ b' A) ]! l
(1)换入新王:从4月下句开始有计划地选择采集力强、抗病力强,能维持较大群势、分蜂性弱的中蜂群做种用群。并及时补壮,然后组织养王群开始移虫育王,至5月中旬新王出房交尾后,及时地用新蜂王去替换上一年的老蜂王、因为新王产卵力强,能有效地控制分蜂热,即使是已经发生分蜂热的老王群,换入新王后,也能使大部分蜂群恢复正常采集生活,消除分蜂热。
. z# h* }4 E# d8 {( | (2)人工分蜂:当蜂群已经产生了分蜂热,可采取人工分蜂的办法,把有分蜂情绪蜂群中的蜂王、1~2框幼蜂、一张老蛹脾和一张蜜粉脾提出,放入已准备好的蜂箱中,作为分出群,原群则选留一个较好的自然王台或诱入新王,毁掉其余王台;也可把蜂王留在原群,给分出群介绍一个较好的自然王台或新王。由于一群分为二群,蜂群群势减弱,且新王产卵积极,分蜂热即会消除。
$ C1 W& ~) o! V' R! }% u0 T1 @# J. p- t- ]
(3)调换子脾:把强群中的封盖子脾与弱群中的卵虫脾相互调换,这样既能抑制强群发生分蜂热,又能使弱群迅速扩大群势。2 A3 L* D5 e8 e, ^/ X& ~
5 J3 L5 ], a4 ^6 V' r
(4)定期检查:定期对蜂群进行检查,有计划地及时毁掉自然王台,除去雄蜂,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_# M4 ] K1 h+ n0 m1 @/ f. r
# N- h5 {0 N! @) }8 w& N) V
(5)人为假象分蜂:对有很高分蜂情绪的蜂群,可采取在巢门放一平板,然后把蜂一脾一脾地抖落在平板上,并促使工蜂起飞,注意不能伤蜂王,因蜂王腹部未完全收缩,不能起飞,工蜂找不到蜂王,会逐渐回巢。这种处理相当于一次自然分蜂,经处理后的蜂群会消除分蜂热,恢复正常活动。
1 O" w2 [: s& [ I$ x& h& @; r( k9 ?6 t$ V7 J8 @
(6)注意选育:要从根本上解决中蜂的分蜂,必须从改良品种入手,从能维持大群、分蜂性弱及各种性能优良的蜂种中选育蜂王。! S' K9 d9 C6 L$ a2 M
/ P: H9 v0 e$ V# T# J4 [+ Y4 t 四、中蜂的几种行为语言8 n4 b; n4 @) i
4 R* c! H+ N+ \7 x- M
在中蜂饲养过程中,经过仔细观察,我了解了几种常见的“蜂语”,总结出来,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8 s0 V( F6 n1 `) Q. W
( v0 {3 W* y& i0 L2 l
分蜂信号在分蜂季节,如果有几只工蜂围绕着人的头面嗡嗡地飞翔,声音柔和而友善,这时就应该注意察看蜜蜂飞走的方向,顺着飞走的方向慢慢跟踪,同时察看树权上、田埂下、土坎内。若有几只蜂作弧线飞行,表明有分蜂群。
: ~ s2 U) u0 c) r& m) y$ a C7 ~ y" z+ W
求救信号秋季,外界蜜源断绝,天气干燥酷热,野外的大胡蜂侵害中蜂,这时若有大胡蜂侵害蜂巢,有的工蜂会在养蜂人面前狂舞,声音急促,甚至落在养蜂人脖子上、耳朵上咬得人又痛又痒,有时用蜂扫都赶不散。这时,你要立即停下手上的活计,赶快带上捕杀大胡蜂的工具巡查蜂场。 y" c- a. L1 i
: f1 {2 L# Q& }5 V7 ]
盗蜂信号初冬,检查蜂群,补喂饲料后,若有个别蜜蜂不紧不慢总是跟着人飞,则很有可能蜂场内有的蜂箱盖没盖好或饲料洒到了箱外招来盗蜂。1 h$ H& u3 H7 C. y# F0 H3 ~
$ B4 y+ c; i: Z. T; [* { 逃逸信号 在秋冬收捕逃蜂时,不要急躁,动作要轻,若收捕将完时,还有几只蜂作快速圆周飞行,并发出昂昂的尖叫声,表明蜂群准备再次飞逃。0 D4 X8 j9 }, l$ R
' k! w! Q6 [5 D9 F, A# _0 C+ @: P
# x' ^$ Q: F# S+ b5 O) Z% U8 s% e
! z& k& A- |7 X/ k u9 b 五、怎样选择一只优良的中蜂蜂王
2 g& s$ V6 c, m, ^, c# i中蜂蜂王在蜂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只优良的蜂王可以使中蜂蜂种的优良性状一代一代传下去。对此,广大的中蜂爱好者深有体会?然而,怎样去选择一只优良的蜂王用于生产,本人有如下几点体会:, S4 B0 G: J0 A
' g( d% `3 M+ u2 c6 M- H
1、细心观察蜂王的外表、色泽、体型与行为/ K3 G& x3 Q9 ?+ g
( z1 \$ y; S. U+ v n
中蜂蜂王不外2种类型,一是黑色王,二是腹部呈枣红色的蜂王。黑色蜂王全身黑色,体小。所在蜂群工蜂也略小,飞行快捷,抗性强,但繁殖缓慢,群势发展慢,产蜜量略低,分蜂性强;枣红色蜂王体大,性情温驯,产卵力强,所在蜂群能培养成强群,蜂产品产量稳定,但抗性差,工蜂腹部黄环明显且性情温驯。枣红色蜂王在人工培养下数量不会很多,性状很不稳定。9 [9 @2 |& o* k/ \3 B
9 [7 A" H& x u8 N; ^+ V2 y( X( ~7 l 从体型来说,蜂王以腹部细长,不畏光、尾部贴近房眼,产卵有序的为好;反之,腹部短小,尾端略钝,畏光者则较逊色。在一个蜂场中,我们检查时一般是以蜂王产卵能力的高低与卵圈的大小来选择的。凡不符合条件者应迅速处理。
4 q( ^6 C2 D/ S# t- B8 }5 C q- n" A
7 n% }! u' {. u0 G. s 2、中蜂蜂王的优劣与当地气候、蜜源息息相关
. P+ ~" K9 q+ m. l; p) _% {8 y0 ?( C6 c
有经验的养蜂人都善于利用当地的天时地利等条件来育王分蜂。气候温暖,蜜粉源充足,工蜂出勤积极,子脾大,正是培育新王的大好时机。在广东,“春分”至“小满”是育王分蜂的黄金时节;个别山区“芒种”和乌桕花期也可一边养王一边生产,但数量不能太多,过多则王台质量差。我们对王台的要求是形状丰满、位置适中,但不是越长越好,过长的多是死台;畸形的王台要及时摘除。
; L$ Q% L8 N4 y! O" @4 a+ E% h9 x; ~6 ?" k6 |7 j7 R
3、选择中蜂蜂王应以卵圈大小为依据
. w$ n8 p9 O7 S m* E! `: ]
, Q- I% a2 e" h+ s' F5 w) k# }筛选蜂王是一件重要的工作,平时要做好观察、记录,以蜂王产卵力高低、子脾面积大小为主要依据,产卵力高的蜂王,能保持强群,不停产,工蜂新老交替正常。所以,筛选蜂王要靠平时做好记录,把好的保留下来,差的忍痛处理。
* } W8 W/ t3 V+ w9 v* @
) f- F, j7 l" ?2 ^, x 4、中蜂蜂王之间种性复杂,各有特色2 @, ?" x" t- ?; i; d% ?6 ^7 d& m
% a- ]$ s" ~6 ?+ l H# e! F$ D5 M
: i5 n9 b5 P3 M: e) |; ^# w; x
3 z; k( F" \% S' @$ I. `5 i在养蜂实践中,同一个中蜂场,各种各色的中蜂蜂王都常出现,我认为这是种间的分化现象。“文革”期间,我在某地山区的谷仓中见到一个强大的蜂团,其蜂量有12框以上,农民望而生畏;有人接近蜂团,就听到呼呼的声响;蜂蜜全部封盖,这自然是一个强群。另外,本人饲养过1群蜂,群势不算强,只4框左右,但蜜蜂早出晚归;在取冬蜜时,有1张封盖蜜脾从框梁顶至底部一片纯白,没有一个蜂房不贮满蜂蜜,该脾上有蜂蜜1.8kg,实为罕见。如果我们通过选择,我认为上述将是2个很有前途的优良种群:饲养中蜂很有必要在山区选择良种、良王。5 ~0 d1 c3 [6 p
+ P: d0 a, _# n
{) C3 Q! W* q, Q! w9 ? 5、培养优良蜂王应防止同场近亲繁殖
6 j9 x1 d. P p$ M9 e9 |' w
# }8 w: [( s: j/ v( U4 _8 h6 Z! H$ U5 c7 j! \. Z# [5 A
我认为饲养中蜂除了做好场内种群之间的择优工作外,不应忽略蜂场之间的相互交流:交换良种,包括良种蜂王、良种雄蜂;提纯复壮,推陈出新。如果本场8~10年不做这项工作,蜂种则可能退化。
% S1 h2 C& D+ q! n6 M 6、哪些中蜂王应予淘汰: M: H2 A4 M+ f. b% N- v/ r' O$ K
5 a: M. g; L2 i: [2 Y. f& {目前,中蜂新法饲养已深入人心,我们的工作是提高中蜂的纯度,保持中蜂固有的生产力。因此,对下述低劣的蜂王应予淘汰:①急造王;②从工蜂房改造过来的王台中出来的蜂王;③体型短小的蜂王;④缺蜜期,位置不正的王台中出来的蜂王;⑤弱小群培育的蜂王;⑥患病群培育的蜂王;⑦封盖后延期出房与延期交尾的蜂王;⑧产卵力低与产卵分散的蜂王;⑨畸形蜂王;⑩1年以上过度衰老的蜂王。
$ v- ~1 H! G+ \9 ^- t3 X* ^) [1 G/ m# `$ r9 \( M) q. ]" S: l9 S) {
中蜂是一个优良的蜂种,中蜂蜂王的优劣往往关系到蜂场的成败。本人寄希望于爱好中蜂的朋友,排除万难.运用生物界的优生理论,年年选种,年年换王,将中蜂的优良特色发扬光大。; z; y# ~: @& i% L3 x! n/ }2 z: C
* A l0 g; U# k8 o0 G0 r) L e
. I2 ]' D1 H# ?# N2 E
- m' g* s# v* Q& J7 d1 X. [ 六、谈中蜂杂交蜂王的培育
/ ]7 K- [9 e5 r& `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为了提高产蜜量,必须培育好蜂王,以提高中蜂采集、繁殖力,供生产上使用。现将我多年培育中蜂杂交蜂王的经验简介如下:& Z; a- y+ x9 H& H; s2 ?+ @
9 ~. c, L: a- D* r
: h0 F/ P6 e) J8 d4 ~, K1 y7 ?
1、选群% C3 I( C. O W4 S i0 B
每3~5年到30km以外的深山区购买1箱用圆桶饲养的中蜂,过箱后试养一年,考察它的优越性,第二年拿来作杂交母群培育王台,在自己本场用一箱最好的做父群。4 [! }! v6 o8 i/ S3 B" Y! v
" G1 m8 |; [3 r7 W. ?
2、隔离劣质雄蜂实行优质杂交 d. ~8 w B- Q4 ^! @1 A
6 L( u5 B3 F% p! ^2 h
要想实行优质杂交,必须隔离劣质雄蜂后再与蜂王交配,才能起到杂交的作用。我选择两个时期:1)南瓜花期杂花流蜜;2)秋末冬初,我地有养麦、野菊花等来培育蜂王和雄蜂。因为这两个时期中间都有一段时间断蜜,无论群势多强,箱内都没有雄蜂出现,只有培育期喂糖才会有雄蜂出现。秋末冬初育王能为早春流蜜培育越冬蜂群打下坚实基础。
- @3 [! u, s l. _5 e u; P3 S9 Z; L5 q6 y2 |. N9 t
3、杂交蜂群的培育2 ]6 R+ _3 R) k# U3 ?+ d
7 @8 }5 R& q2 C我是靠自然王台来培育杂交蜂王的。为了达到蜂王优质,在蜂群群势方面,要具备群强,糖(蜜)、粉、子脾充足,还要一年以上老王;使蜂群经常有发生分群的念头,在缺蜜季节喂糖。
' z# t' t( ]9 T1 t# Y; P+ J6 l+ }/ g m# W+ M# @: I. ]& K
父群的培育:在流蜜前20天,每晚以500g糖水饲喂,一直喂到雄蜂封盖。如外面流蜜,雄蜂未封盖可停喂。
, Z+ n) Y) o' D: Z; Z, _# l* W% j, D
母群的培育:母群应在流蜜前4天喂一次糖,以使母群兴奋,提早培育王台。王台造好后,首先将母群蜂王提出组成新群。这只蜂王不能杀掉,留住以后再用来培育母群。以后把王台分到多个小箱交尾,母群的雄蜂或其他蜂群的雄蜂要全部杀掉以保证杂交蜂王的质量。要知道每个流蜜期只有一个来月,应保证新王在流蜜期交好尾,万一错过交尾期雄蜂群和新蜂王群要喂糖,以免拖长蜂王交尾时间,影响蜂王质量。交尾成功后,分别介入到劣质群中去(先除掉劣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