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一节 中华蜜蜂. s) l8 U: T% M( u1 P2 L. g7 R
一、中蜂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物特性
0 d5 R( N6 F+ A X! b- O3 Z% K. g 中蜂个体比西方蜜蜂小,工蜂黑色,腹节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褐黄色环带,绒毛为褐色。体长约12毫米,吻长约5毫米,肘脉指数大于西方蜜蜂。雄蜂全黑色,背褐色绒毛,体长约13.5毫米。蜂王有暗红和黑色二种,黑色居多,并有明显的黄环。(见图)) `& t; u) F9 q' @4 M( v* u
中蜂飞翔力强,飞行速度快,行动敏捷,对来自外界条件刺激反应快,善于躲避天敌,有利于保存自己。中蜂嗅觉灵敏,便于发现蜜粉源或利用零星蜜源;抗寒能力强,采集勤奋,早出晚归。在低温条件下,结团紧密,既有利于延长个体寿命,又能节省饲料。
# l2 i2 ?, C. e% k& q中蜂分蜂性较强,维持的群势较小,以增加群体数量,提高生存机率。 : d9 A/ s# V6 a# y' A2 g$ C
中蜂迁栖性强,一旦生活环境不适宜,容易引发全群迁逃。
% J) Y) q+ Y: Z( { 清巢能力差,易受蜡螟危害,喜欢嗑旧脾造新脾,是对蜡螟侵害的一种消极防御。
3 `; O2 I! P5 X) P 中蜂定向能力差,容易迷巢,在失王情况下很快会出现工蜂产卵现象,一旦工蜂产卵,不易重新诱入新的蜂王。 S5 N$ w3 f7 t" |+ G' Y
蜜蜂和其它昆虫一样,离不开适者生存自然法则。各种生活习惯和形成是生存斗争的产物。例如:中蜂有了灵敏的嗅觉,才能去发现更多的蜜粉源,在无大宗蜜粉源或者在最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寻找到能维持群体生命活动的最起码的食物。有了强劲的飞翔力,才能射过自然界中众多天敌的追捕而保存下来,去占领自己的生活空间。
/ l" a3 e9 j! e+ F$ ? 二、中蜂饲养价值的评估
9 O1 b6 p( l) {9 \# u 中蜂是我国优良蜂种之一,适应性强,能节省饲料,关于利用零星蜜源,适合于山区定地饲养。( T1 f9 U( g9 Q0 q) h
中蜂采蜜量比不上西方蜜蜂,但过箱活框养的中蜂比桶养中蜂采蜜量可获得显著提高。辽宁省宽甸县1992~1993年推广中蜂活框饲养实验结果;桶养中蜂每群产蜂蜜4—10千克;活框饲养后每群产蜂蜜可达20~60千克,采蜜量提高5-6倍。) M1 O2 J( l/ R }8 C: P! P2 i
中蜂的群势、采蜜量远不如西方蜜蜂,但中蜂分蜂性强,在原群基础上可再分出1-3群,总采蜜量交不比西方蜜蜂低。
0 s: {5 h7 X0 M( w) w2 J 管理中蜂省工省力,可实现一人多养。
# G1 f, T$ L3 Y1 x# a) U/ Q 一个养蜂员转地饲养西方蜜蜂,只能养30群,最多40群。而专业饲养中蜂,就可以养60-70群。以单人效益相比,饲养中蜂不比饲养西蜂效益低。而且中蜂蜜价高,需求量大。中蜂转地少,蜂病传播机会少,费用低。饲养中蜂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
; l) C! O# H( b; Z 三、中蜂资源保护3 m* p. }; O( m
中蜂是我国独有的东方蜜蜂一个地理亚种,在我国已有数千年饲养历史。我们的先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对中蜂的经济价值作了肯定。但由于长期局限于传统的土法饲养,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 |9 N: q& V* g% j: g; V 20世纪初,我国开始引进西方蜜蜂,由于西蜂个体大,活框饲养,采蜜量高,一时忽视了对中蜂的深入研究以及新技术推广应用。 + m: n/ K* I& g, [9 k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支持下,1957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养蜂座谈会。会上根据各地养蜂者的反映,重新肯定了中蜂应有的地位,提出了中西蜂并举的发展方针。1957年推广活框饲养新技术。是我国中蜂饲养史上的一大变革,中蜂的生产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采蜜量得到极大的提高。
7 D, P3 ^4 J( ?8 b8 y5 \ 随着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农药广泛使用,大气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中蜂的生存空间有缩小趋势。中蜂资源保护工作,已为农业主管部门和广大养蜂科技工作者的极大关注。世纪之交,已把中蜂列入重要的资源保护项目之一。
& p3 F; f s0 M6 \# {( t, ` 2003年辽宁省蜜蜂原种场已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中蜂资源保种单位”之一。在辽宁省内开展了中蜂资源调查、形态测定、中蜂活框饲养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建立不同级别的中蜂保护区。在宽甸县等地建立了由30户组成的,共有508群活框饲养的联合示范户,重点对这些蜂群进行保护性管理。并对重点的中蜂示范户,在蜂具等物质上给予扶持,产品收购上给予优惠,以促进蜂农饲养中蜂的积极性。
: A2 X+ p, K P6 M' P2 N) D! J 第二节 中蜂活框饲养
! M- ^+ y7 @5 d6 @3 H$ x' B3 D 把木桶里的蜜蜂挪进蜂箱里,改为活框饲养的操作过程就是中蜂过箱。中蜂十框标准箱是养蜂科技工作者根据中蜂的生活原特性设计的。不仅方便于对蜂群饲养管理,而且更适合于中蜂繁衍生息。因此,最好是把中蜂过入这种标准箱饲养。中蜂十框标准管理制作尺寸如下(请见图)由于使用习惯和取材方便,国内许多中蜂饲养户直接用郎氏标准箱饲养,效果也很好。而且巢框、摇蜜机等蜂机具与西蜂通用。" z ~- k, k. p" M
一、中蜂过箱2 ?1 D% }9 [, a8 D- L
辽东山区的中蜂在小满至芒种间发生自然分蜂,各省分蜂期虽有不同,都可以利用收捕自然分蜂团,直接放入郎氏标准箱里饲养,方法是:先准备一个旧的标准箱,箱内放2张半蜜脾(或大蜜脾)和1-2张上好中蜂巢础或巢础条的巢框,利用分蜂群的造脾积极性,修出中蜂脾供蜂王产卵,接受后继续修造中蜂脾,取代西蜂巢脾。" @# g# F6 i/ K9 q
如果想从木桶里把蜜蜂过到蜂箱里面 ,最好在流蜜蜂期晚间或暗室里进行。过箱前要准备一个无特殊气味的旧蜂箱和巢框、小木条(或竹片)、剪刀、小刀、24号框线,红灯、割蜜刀、瓷盘、喷雾器、空巢框、草帽以及木三脚架等物品。因为蜜蜂对红色是色盲,整个过程可在红色灯光下进行。
* I$ x1 K A8 X9 ~ 准备工作做好后,把蜂桶搬进室内,两人配合操作。操作时,先把木桶倒立,由一人拿着预先喷有糖水的草帽盖在蜂桶上口中(如图)再分次轻击木桶另一人用喷雾器在下口轻微喷烟,利用蜜蜂向上习性,驱赶蜜蜂,离脾进入草帽。等蜜蜂全部进入草帽后,再把带蜂团的草帽移到木三角架上,等待过箱。然后用割蜜刀,逐个轻轻地割下木桶内的全部巢脾轻放于瓷盘,尽力不损坏任何巢脾,选出完好的子脾和部分蜜脾于木板或桌子上,然后逐个嵌入已上好线(24号铁线)的巢框上,安装时,在每道框线下,用小刀子拉出一道小口,把框线埋入脾内。(如图1)再用双木条做成夹板,把巢脾绑好固定。(如图2)擦净操作时流出蜜渍,然后接意蜂群蜂巢布置方法,放入蜂箱。蜂路约为8毫米。最后把草帽里的蜂团抖入蜂箱,盖好箱盖,搬回原处,安静后,原方向开启小巢门。: O6 O: c# N4 ^+ c
还可以在晚秋过箱,蜜蜂停止活动后,借用意蜂空箱和蜜脾,因桶内无子脾,只把中蜂蜂团挪进蜂箱,关闭巢门2-3天后放开。第二年蜜蜂活动后,饲喂蜜、糖造脾繁殖。, s+ M9 a- q6 B: N( S& l
还可以借用已过箱的中蜂群内的子脾直接过箱,还于夹嵌的自然脾,容易接受。( \* }! r- Y+ E' ]
中蜂过箱要注意避开盗蜂易发期,操作速度要快捷;不要损伤巢脾,使用无民味的蜂箱。这在南宋的《永嘉地记》中就“以蜜涂桶”的经验记载。4 Z( @6 {5 b B8 Z( z
三、过箱后的蜂群管理
$ J" b: c3 B/ z4 S1 T 中蜂野性较强,对其生活环境比西方蜜蜂挑剔。一旦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容易引发飞逃现象。所以,过箱初期昼减少开箱检查,适应后出要尽量满足其对生活环境的要求。
5 n% {8 I" _+ i. A 中蜂定向力较差,蜂箱摆放不宜整剂、紧密求美观;而要疏散,分向开门,避免外勤蜂迷巢而引发盗蜂、围王等现象的发生。 c% G- m" `! G. F( k8 t1 n% R
中蜂清巢力较差,因此要定期清除箱底的蜡屑,预防蜡螟的滋生。多造新脾,淘汰旧脾,减少嗑脾机会,减少蜡螟危害。
+ e- V- y0 q7 P/ o; X5 \# Y 中蜂场地要避开环境、振动、人畜干扰和蚂蚁侵害。要与西蜂饲养至少保持5华里以上的距离,避免发生围王、起盗现象的发生。6 R) g9 {, T0 w
中蜂的夜间安静不爱螫人,这点与西蜂显著不同。夜间抖蜂摇蜜,人蜂安全,还不影响蜜蜂在白天的正常工作。2 k( ]2 C$ ^! J: y5 l
人工育王、人工分蜂能减少分蜂群飞逃造成的损失。
9 F- B7 C* N( E; d 中蜂的蜂巢布置方法与西方蜜蜂一样,蜂路要比西蜂的蜂路,保持8毫米左右。蜂路太大,容易造赘脾,增加管理上的麻烦。
; |$ p( ~4 Q- Q: f. F9 P6 ` 中蜂群的管理方法与西蜂无大差异,但每次检查蜂群都要检查蜂王是否健在,以避免工蜂产卵造成处理上的麻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