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时间进入初夏,小蜜蜂到了最佳繁殖时节,家庭成员不断增多,原来的房子已经燥热而拥挤,如果不采取人工控制,自然分蜂不可避免。
" g% a. m4 t; \6 o 乡下徐大伯和陈大伯是隔壁邻居,两家都在自家房前屋后养了几桶土蜂。平时两家关系不错,可就是到了小蜜蜂分家的时候,两家产生了纠葛。
$ X% O$ G8 q6 d- P 乡下人大晴日都在外面劳动,而蜂儿又选在晴日分家,那小蜜蜂身上没刻字,也没涂色彩,这蜂群是从哪家桶里飞出来的,谁也说不清。- \: z* T/ Q8 C+ ~( \9 \
这天在两家交界的一棵胡柚树上,停聚着一群分蜂,两家人从地里回来,同时发现这群蜂,都说是从自己养的蜂桶中分出来的。这两位大伯赶快扔下手里的劳动工具,各自备好收蜂工具,手提一只空蜂桶来到胡柚树下,准备收蜂。! h/ }( D# e* R1 k: N7 } u
一群蜂,两家人来收,蜂儿自然高兴,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但蜂儿又觉得好笑:它们只是一个群体,只能跟着唯一的妈妈生活,可不能分成一家一半哦!
# }1 ` {$ C' W7 F 两位大伯提着蜂桶开始争辩,尽力想往蜂群靠近,彼此就是不让。一阵争辩后,谁也没能说服谁,谁也不让谁,吵得蜂儿四周纷飞,自然,谁都收不了这群蜂。% m* q& @- m: g
眼看一场分蜂之争越演越烈,两人要动起手来,伤了和气不说,伤了身体麻烦可就大了。身为农村工作指导员的我,得到消息后,自然不敢懈怠,立即赶到。我让村干部找来另一只空蜂桶,对两位大伯说,你们这样争执下去,谁也无法收蜂,弄不好蜂儿会再次飞逃,你们两家得不到蜂儿是小事,从此心里结下疙瘩是大事。我建议,让我先将蜂儿收起来,再想办分辨究竟是谁家的蜂。7 p! B* S. R# F4 B
两位大伯觉得可行,自动退到一旁,让我将蜂儿先收起来。
2 D7 v! o( n7 b, r) P! Z8 W 我戴上蜂帽,将蜂桶喷上糖水,将桶边靠近蜂团,边用软毛刷推着蜂团,边口中念念有词:“你们这些小家伙,分家也不向主人说一声,弄得两家为你们起争,还差点闹出大事来;两位大伯喜欢你们,想让你们为家里带来点财运,那是好事,但要是为了你们伤了两家和气和身体,那就亏大了……”
& c3 s" G7 S9 @0 |: F3 ?+ }: h 蜂王也进了蜂桶,此时桶外还有百来只蜜蜂,我停下来宣布:收蜂完毕。# J( I9 Y7 |/ E! B
在场的村干部和两位大伯都觉得奇怪:明明还有许多蜂儿没入桶,咋就完毕了呢。
' g# J/ T! `) A5 s 我告诉大家,这些未进桶的蜂儿会告诉我们,蜂是谁家的。
* X. U$ ?. M4 R9 f( e/ ?8 {4 @ 我将收蜂桶搬离十多米远,放置在一偏僻处,然后点燃一支干艾草把,将未收进桶的蜂用艾烟熏赶起飞,不让它们重新落在原来聚集的胡柚树上,蜂儿无奈,既找不到新家,又落不下刚才聚集处,只好重新飞回原来的老家。我再观察两家原来的蜂桶,哪只蜂桶回家的蜂儿多了,就说明这就是这群蜂儿原来的家。再在这只桶内观察,就会发现两个特殊现象:一是没有蜂王,二是有即将出生处女王王胎。这两个特点,可以进一步印证这群分蜂的身份。
# {' k9 H3 s8 c' }9 O; r* k9 X2 ? 两位大伯听了我的分析,表示完全同意。半个小时后,蜂儿分清了,两位也握手言和。
( u s" K7 R+ g& Q5 `6 o; t( {来源:常山新闻网
1 W( P9 f, i( J' \
. c" @% @: i: l5 r3 C& `+ k
/ a5 h. m( ]9 e$ A0 {0 d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