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9 21: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2 蜂群与温度间关系
8 ?, w3 C+ C. \5 }0 {# q) {+ Z5 g$ x9 ?
蜂群对环境温度的变化颇为敏感,但对温度变化的调节能力比单个蜜蜂强。在没有子的蜂群内,群内温度一般可以在14~32℃之间变化。而蜂群处在繁殖季节时,对温度的控制是十分严格的,虽然有时外界气温变化很大,但因蜂群积极调节,使蜂巢内的温度基本稳定在35℃左右。在高温季节里,蜜蜂通过采水和翅膀扇风陈降低巢内温度,当环境温度低时,蜜蜂通过结团和振动胸部肌肉产热来提高群内温度。Marco K.等报道,蜂群内有子存在的情况下,工蜂用胸部贴着具有封盖子的蜂房上或进入子间的空巢房通过胸的振动产热来保持子区的温度稳定。
" l; _2 \4 @, Z+ X, R; k! d1 q$ `- Q9 m5 ?. U+ r, ]' W r" p) d* \
在越冬蜂群中,不同群势的蜂群调节巢温的能力不一样。强群蜜蜂的越冬效果明显好于弱群,且蜜消耗量少;主要是由于蜂团比较大,蜂团中间温度稳定,蜜蜂活动量小、消耗的蜜少,从而能够安全越冬;弱群蜂数比较少,蜜蜂互借体温达不到20℃时,由一部分蜜蜂活动产生热来维持蜂团中间温度。
/ n) I2 Q5 V4 h( w 中华蜜蜂越冬蜂团中心温度与环境温度变化同步,伴随着蜂群的群势下降,蜂团中心温度波动范围增大,越冬稳定性下降。 对中蜂双群同箱与单箱饲养的巢温进行对比,双群同箱中蜂的巢温比单箱饲养的中蜂平均高1.4~2.0℃。
9 l# U% S2 h4 J" Y% N* v! W/ G5 d# U- L+ ?6 f% |$ e: x- T
相同群势不同蜜蜂品种,对蜂群温度的调节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当外界气温波动在25.0~30.0 ℃时,蜜蜂能维持体内温度在35.0℃左右,但气温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时,中蜜蜂群内的温度波动高于意大利蜜蜂1.0~3.0℃。在越冬期,同等群势的东北黑蜂对蜂群的调节能力弱于中蜂和意蜂,且蜜消耗多。中华蜜蜂在夏季群体内温度的日夜波动为3℃,秋季为2℃,冬季蜂团中心温度控制在24.0~28.0它,边缘为13.0~15.0℃,其变化幅度均大于意大利蜜蜂。 4 @: ^% d) l2 ], y
- f0 _* U& M1 ]& s& R8 R7 s
蜜蜂对群体温度的调节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明显。在越冬蜂群中,蜂团大小和蜂群温度的高低成负相关;温度越高,蜜蜂活动增强,代谢强度增加,导致生命力减弱,蜜蜂的寿命缩短。 待续0 V- L+ p' }$ E7 e1 r
$ ]* m' W, H, k8 ^/ E
: @/ i k9 H- Y. A4 w% m6 j% R
% ?- b. J6 O; c# U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