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snflq
发表于 2019-10-30 13:17:48
辛苦您了,感谢您的付出!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11-1 21:34:05
(三)低温恢复期精养初繁前述模拟自然群初繁的方法,虽具有可靠性,度劣蜂损失小,方法简便易行等特点,但繁蜂速度较慢。冬末已有繁蜂蜜源,入春就面临蜜源流蜜的地方,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繁蜂速度,又要尽可能减少蜂群消耗,延长越冬蜂寿命。仅靠蜜蜂本力或人为不多的帮助,已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需要更为精良高效的方法,以加大人工帮助的力度,来减少蜂群的本力消耗。采用精养初繁方法,便能满足这些要求。对于状态不佳,容易发生恢复期烂子的蜂群,通过特殊精养也能顺利复壮。精养初繁的总体要求:食料足、保温好、散热及时。要点在于:布巢、保温、饲喂。1.精养初繁原理 分析低温恢复期的蜜蜂抚育活动,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升高巢温、采集食料、给蜂儿喂食。其中,除给蜂儿喂食这项活动,还不能由人工直接帮助而外,其他两项活动可由人工协助。例如,初繁开始,便采用有茧衣的半新旧巢脾抚育,避免越冬后的蜜蜂造脾,但不能使用过于老旧的巢脾;正确保温;备足贮蜜;补喂花粉;适当供水。这样,就能使蜜蜂集中精力哺喂蜂儿,休闲部分蜜蜂。由于精养初繁的帮助力度大,较弱群也能在外界条件较恶劣时,便与强群开繁日相近的时间开始繁蜂。但考虑到较弱群尚有一些不利因素制约。所以,较弱群精养初繁起始日,虽可与强群相近但其初繁期的虫蜂比,应显著小于强群的。即较弱群的初繁蜂儿量,更宜少不宜多。2.初繁蜂群蜂量辨别观察中蜂群的越冬蜂量变化,以GN箱三箱体成功秋繁为例,秋末冬初的12框蜂量,经历断子越冬,到冬末春初恢复育儿时为止,大约呈现7足框蜂量。由12框蜂,变为7框的原因在于:秋末冬初,随着育儿量锐减直至蜂儿消失,这期间,成年蜂仍在巢脾上松散分布,结团疏松,腹部大多充盈。随着冬蛰渐深,蜜蜂们以空腹态结成冬团,随着气温进一步下降,蜂团更加紧密收缩,给人以蜂量锐减的印象。加上越冬期间的自然损耗,到“觉醒”初繁时,便呈现7框左右的蜂量。由此推断,经历严冬之后,常存6足框蜂量及以上的中蜂群,便可视为GN箱初繁的强群标准。只要在越冬后期,尚有4足框以上的蜂量,都可视为GN箱精养初繁的较佳蜂量,实行精养初繁。少于四框蜂量的蜂群,低温期初繁难度大,要实行特殊形式的精养。其他箱形的初繁群标准,可依此原理参照拟定。3.精养初繁规模 根据塔兰诺夫介绍,意蜂越冬后的抚育力为1︰1.12。这与中蜂在低温初繁期的抚育实际有差异。根据我们观察,中蜂越冬后4足框蜂量群,在保温良好、食料充足的前提下,初繁育成3个优良子脾,即为其适宜的抚育上限;5框群育成4个优良子脾,为抚育上限。超过此抚育量,成蜂量衰减明显,蜂儿容易显现病态。考虑到保存蜂群实力的需要和不过度消耗越冬蜂,使其在蜂蜜生产中能发挥特殊作用。为此,精养初繁的规模宜为:4足框蜂量群初繁子脾总量,一般应少于3框,最多不超过3框。5框群初繁蜂儿总量,一般应少于4框,最多不超过4框。初繁愈早,气候愈恶劣,初繁规模应越小。通过控制加入巢脾的总量或在初繁一段时间后,又再度囚王等措施,便能实现秋繁规模控制。4.精养初繁蜂巢布置与保温 以采粉归巢作为已有抚育要求的标志,重新布置蜂巢。若从平箱或巢箱一端开始布置,以4—5足框蜂量的蜂群为例,那么,初繁蜂巢排列为:一个泡沫芯保温隔板紧贴内壁放置;随后,放1个封盖整蜜框,一个下部被蜂咬有缺口的带蜂有茧衣巢脾、一个优质空巢脾、1个普通隔板,形成暖区供抚育之用;之后,放一个蜜脾、1个普通隔板或保温隔板组成冷区,供需要来此歇息的非抚育蜂用。育儿区巢框间距取8—10毫米,冷区巢框间距可稍宽。更强些的蜂群,在暖区的优质空巢脾与普通隔板之间,可再加入一个下部咬缺的带蜜巢脾或1/3巢础框。蜂群安静下来后,半开中部大巢门或启用中部小巢门。底通气窗要用泡沫块填满并关闭。箱底箱侧,暂不作外包装保温。没有泡沫芯隔板的,可仍用普通隔板,但蜂巢所在的箱侧和箱底,就需要在此时作外包装保温。副盖取半实半虚并覆盖能舒缓透气的保温物。大盖也要加保温物。平箱囚王越冬的,在初繁蜂巢布置妥当并在其上盖一张实副盖后,即从蜂箱的无副盖端,逐脾脱蜂、放王。脱蜂完毕后,盖上另一张虚副盖(纱盖或隔王板),放上副盖保温物,盖上大盖。采用有继箱状态囚王越冬的,应先撤去继箱。然后,在巢箱布巢、脱蜂、放王。5.饲喂要领 为了保存老蜂体力,增强新蜂体质,初繁一般不喂给糖浆,主要依靠适时加入贮备蜜脾,来保证蜂群有足够的蜜可用。例如,间隔几天查看一下置于隔板外的蜜脾,其上贮蜜大多已被取用搬走时,便提出该脾,再加入下一个满贮蜜脾。蜂巢布置妥当的第4日,开始饲喂粉。第5—6日预防性的给一次青霉素糖浆。有较多新蜂认巢排泄飞行之后,便可酌情进行奖励饲喂。6.加脾时机 精养初繁的加脾时间依群势不同而异。在布巢初繁时,有5框蜂量的蜂群内,已出现2个以大幼虫为主,或封盖子脾为主的大面积子脾时,便可在子脾与蜜脾相夹的位置,加入一个咬缺的巢脾或1/3巢础框,也可在这两个大子脾间插入一个优质空巢脾,这大约在初繁起始日后的第10天。此期诱导蜜蜂造脾,也兼有诱蜂提升巢温的作用。此后,确需再加脾的又应在间隔5天之后,再加入下一个优质空巢脾或巢础,这大约在5框群的初繁起始日的第16天。布巢初繁时,有4框蜂量的蜂群,应在群内出现2个较为老熟的封盖子脾时,才可加入下一个优质空巢脾。加脾位置同上。这大约在初繁起始日的第15天,此后,就应暂停加脾。要到第二轮子脾又成批封盖时,才能再加优质空巢脾或巢础,这大约在4框群初繁日的1个月后。上述以优质空巢脾、咬缺脾或1/3巢础框,作为初繁蜂巢的蜂群,一般可筑造或修整、补齐两框越冬时的咬缺脾,而无雄蜂房。此后若再造脾,就容易造出雄蜂巢房了。7.保持子脾优良 受春发秋敛规律支配,春季中蜂最容易出现抚育超量现象。而此时气候变化幅度大。在初繁育成的新蜂陆续羽化后,为了确保子脾持续优良,精养初繁群也需要调控蜂王的产卵行为。例如,再行囚王,适时分区等。中蜂蜂巢分区饲养,将在后面章节作详细叙述,此处仅介绍再囚王法。时机掌握在,已基本达到精养初繁的抚育规模上限,子脾大多以封盖子脾为主。例如,蜂量5框以上的蜂群,初繁子脾(卵、虫、蛹)量已达到3—4框时,但可再度囚王。4框群的初繁子脾量已达2—3框时,就应再度囚王。这大约在这些蜂群,放王初繁日之后的第18天。待新蜂认巢飞行后,又再放出蜂王。这大约在又囚王之日的第7天以后。至此,便可进一步扩大繁蜂规模了。8.及时抽查纠正 放王初繁第11天,应抽查子脾,若有“欧腐病”发生,要立即用药治疗。若有“尖头”、“立蛆”出现,表明蜂群已出现应激反应。要作认真分析找出应激原并及早纠正。详见应激性蜂病的相关章节。若应激类型难以区分时,也可采用囚王纠正措施,直至现有蜂儿都已基本羽化后再放王。继续春繁至隔板外的蜜脾上,都已普遍有蜂时,就应换下泡沫芯保温隔板,撤出箱外保温物。以声音判断,夜晚在蜂箱近傍,已闻之有扇风声时,就要酌开底通气窗。若以气温作参考,那么,春繁期日平均气温已常达10℃以上时,就应注意适当动手有助于散热的措施。若以群势作参考,那么,5足框蜂量以上,出现育雄现象时,就需侧重于散热了。9.状态不佳群初繁 秋繁不理想的蜂群,弱群,老蜂多平均蜂龄偏大的蜂群,越冬时间静歇不足躁动有余的蜂群,冬前或近期出现过应激反应的蜂群,过早抚育甚至未断子群,都属于状态不佳的蜂群。此类蜂群要么蜂数较少,要么蜜蜂体质差,迫切需要抚育更新。若放任这些蜂群自行初繁或采取粗放管理初繁,最容易发生抚育冒进和立蛆、烂子。此类蜂群精养初繁原则为:大力减少成蜂消耗;严格抚育调控。食物与保温要求基本同前,此处重点介绍抚育调控。首先,要根据现有蜂量,确定加入用于初繁的有茧衣巢脾量,以初繁蜂巢能被蜂完全包被为度,此前已有子的要全部调出,实现断子重抚。然后,施行蜂王“放九囚十”法。(1)“放九囚十”法机理 中蜂状态不佳群放任自繁时,最容易在蜂王放出后的第九天开始,出现立蛆、烂子。工蜂将这些巢房清理后,立即又被蜂王产上卵。有迹象表明:在此过程中,蜂王与工蜂有互动促进作用,进而呈现成为越烂越繁,越繁越弱的恶性循环。囚王后,立蛆、烂子症状有明显好转。(2)“放九囚十”方法 从蜂王开始产卵算起,于第十天囚王。囚禁数日后,又再放出。囚禁时间,通常以中部子脾大多安全通过全蛹期为准即可以3—5天,也可以7—8天。不便准确叛知者,可取囚禁10天为度。此时,囚王笼要用半阻隔式,囚禁的蜂王应放置在蜂团下部;暂停任何形势的人工饲喂。以此促使蜂王和那些抚育情绪亢奋的工蜂们,都“冷静”下来。施用蜂王“放九囚十”法也应因群而异。状态稍好群,经历一次蜂王“放九囚十”即可。状态差的应至少实行二轮。贵州蜂大大点评:从作者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蜂群初繁时,尽量不让越冬蜂造脾。可是,我们用意标箱养中蜂,蜂群往往在越冬之初有咬脾习惯。而它们之所以咬脾,是想在下部增加结团空间。那么,我们就应该循蜂性,适当增加蜂箱下部空间。比如加一个浅继箱,甚至一个深继箱圈。这样下部有足够的结团空间后,也许它们就不会咬脾了。还有,如果脾太老的话,中蜂在春季初繁时,也会咬掉老脾重新造新脾,这对初繁也是不利的。在养殖中,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那种半新旧脾,有很多蜂群都没有啃,直接在上面产卵了。如果我们能在越冬断子前40天,造一批优质新脾,出了两批子后,正好可以用来来年春季早期繁殖用,减少蜜蜂啃咬,节约初繁时的宝贵蜂力。2019/11/1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11-2 21:08:37
(四)重建蜂巢更新蜂群法
越冬后期,群势尚能达到所用箱型4足框蜂量及以上的蜂群,可以运用重建蜂巢更新蜂群法。对蜂量与箱型作此要求,是为了在此时的蜂巢重建以后,能形成有利于护脾调温的圆球形蜂团。因为,此期中蜂恢复育儿的行为,常常发生在2—3个巢脾的相同部位,从而使育儿区域自恢复育儿之初,就已趋于圆球形。对此要予以充分注意。
运用该法的最佳时机,是在临近蜂王恢复产卵或群内刚有蜂儿出现时。当然,此时的外界温度低,施用该法难度大。但是,一旦施用成功,群势恢复与发展都快,也不容易发生伤热现象。
重要蜂巢更新蜂群法,所依循的原理为:中蜂更新往往伴随有蜂巢更新;蜂巢的更新必然导致蜂群更新。该原理还将在本书的其他章节多次涉及到。在春繁期,该法操作如下:
1.准备与时机选择 准备1个空蜂箱、一个优质空巢脾、2个1/3 巢础框。以工蜂开始采粉归巢为恢复育儿的标志,择气温不低于7℃、无风或微风日的相对温暖时刻操作蜂群。囚王越冬群的重建蜂巢时机,可选择在拟放王日。
2.除旧巢换新巢 运用吸蜜后蜂性安定的原理,首先对蜂群施以轻度喷烟,喷烟后稍稍停顿,使蜜蜂有时间充分吸足蜜。然后将原蜂箱连蜂稍作挪位。在原址安放备用蜂箱,搞好拟放巢脾端的箱外包装保温以便在蜜蜂入住此端时,就能使因吸蜜、换巢刺激所产生的生物热能,经保温作用蓄积起来,使新巢温度得以较快提升。
将拟置于新巢的优质空巢脾,暂时放置在原蜂箱内贴近蜂数密集处,待其“沾上”一些蜜蜂之后,再将该巢脾放入备用箱内,置于已作了箱外保温的那一端,其左右各放1个1/3 巢础框,框间距取6毫米,以此构成二础夹一脾的新蜂巢,暂不加入隔板。若粘蜂不便,也可直接从蜂数密集处舀些蜜蜂,投入已布置妥当的新蜂巢处。
在备用箱内已有部位蜜蜂后,随即盖上备用箱的副盖、大盖,抽去巢门档。依次从原蜂箱内提出有蜂巢框,靠置于备用箱踏板上的新巢所在端,用手指弹击巢框,缓缓逐蜂离脾,进入备用蜂箱。囚王群应在首框蜜蜂涌入备用箱时,就放王跟进,此又称为“混乱放王”,安全系数高。脱蜂完一框,再提下一框。以这样的脱蜂方式,可以显著减少蜜蜂惊飞,从而避免出现冻僵损失。抖蜂娴熟者,也可在新巢所在端盖上一张实副盖后,便从蜂箱的未盖副盖端,将蜂逐框抖入蜂箱。操作蜜蜂时,应争取连续作业一气呵成,以便蜜蜂能依照兴奋时产生的余热,安全转移并在新巢聚集成蜂团。
要注意保护蜂王,使其能安全进入备用箱。一般不在此时采用捉拿蜂王转移的方式,而应让其随蜂转移,自行爬入新巢最安全。因为,处于低温断子期和初产期的中蜂王,若受到人为捉拿刺激,容易惊飞或由此诱发围王。
依次脱蜂完毕之后,搬走原蜂箱,插还新巢蜂箱的巢门档。此时,巢门开启的大小和方位应基本与原蜂箱同。收拾散落箱外冻僵蜜蜂,归还蜂群。当天傍晚,要查看一下蜂群是否已在新巢结团,并趁此机会在蜂群边上加入隔王板。
3.补蜜 因为重新布置的新巢内未放置蜜脾,所以,要通过适当方式补蜜,满足蜂群生活需要。在重建蜂巢的当晚,要在隔板外加入一个稍稍压破蜜盖的蜜脾,供蜜蜂取用。若有分割蜜脾块,也可暂不加入蜜脾,而是将一些盛有分割蜜块的容器,置放在隔板外靠近箱后壁位置,以方便蜜蜂取用和防盗蜂。盛蜜块的容器,应是蜜蜂容易爬进爬出的浅坦类型。
补蜜之初,既需要连续又要注意适量。即取食完一框,又再换入下一框,取食完一盘,又加入一盘。补蜜之初,切忌一次置入一大碗或几个贮蜜框。以避免出现因补蜜过猛,而造成新巢出现蜜压子。将贮蜜巢框倒置于蜂箱内,能显著加快蜜蜂取食速度。需要加快搬运速度时,便可这样放置蜜脾。例如,在新巢内已有大龄蜂儿出现后,便可采取这样的方式,以充分满足蜜蜂哺育用蜜和促进造脾。
如果蜜脾上的蜂蜜已结晶,要经适当加温液化处理后,才能给蜜蜂。否则不仅难以被蜜运用,而且,中蜂还会花费力气,将结晶糖清除出箱。用蜂蜜补饲10天以后,可改用白糖溶液继续饲喂。由于正值低温期,所以,糖浆浓度和饲喂方法都要与之相符。数量能以满足抚育与造脾需求为度。
4.加础扩大蜂巢 最早可于实施蜂巢重建后的第四天,便从新蜂巢靠隔板端,加入1个优质空巢脾,使原放在该端边位,已开始筑造的半成品,被相夹于2个完整巢脾之中,巢框间距仍保持6毫米。此后,又过4—5日,便可将4天前加入的完整巢脾调蜂巢另一端,使另一个半成品新巢脾,也处于2个完整巢脾相夹之中,框间距同上。同时,在蜂巢的靠隔板端,加入第三个1/3 巢础框。再过几天,当加入的第一个1/3 巢础框,又被筑造至半成品巢脾时,便可将调到边二框位置,原址再加入一个1/3 巢础框。余类推。在整框巢脾和筑造已接近整框的巢脾之间,框间距要及时调宽至8—10毫米。
采用上述多种方法初繁成功之后,在适宜幼蜂飞行日,有较多蜜蜂认巢排泄飞行,呈现出较为热烈壮观的“闹巢”场面时,表明的蜂群的恢复期已基本结束。
贵州蜂大大点评:本节的“重建蜂巢更新蜂群法”操作极其繁琐,光凭初繁期经常的倒春寒和盗蜂,都会让这一方法受挫。我甚至怀疑这个操作只是作者的想像,甚至没有实践过。或者是用过几群试验了一下,而没在生产实践中大量实施过。所以,这个方法不具有可操作性。
2019/11/2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11-3 20:21:32
五、低温期饲喂如同人在进餐甚至饮水一段时间内,体温会略有升高那样,蜜蜂取食后,也会出现“体增热”效应。喂给蜂群糖浆、花粉,都因既有体增热效应,又有兴奋产热作用,而产生总体上的增热效果。这样的增热效果,能持续几小时,带动巢温上升。相比之下,喂糖的增热效应比喂粉的显著。在温度较低时期和低温时期,体增热效应对需要断子冬蛰的蜂群不利,对恢复育儿已有一段时间,需要增热的蜂群较为有利。因此,对恢复育儿的蜂群,可以选择适当时机,予以奖励饲喂。即将断子或已断子冬蛰群,不宜奖励饲喂。(一)低温恢复期饲喂原则与时机在低温恢复期,一旦奖励饲喂,蜜蜂工作积极性会显著提高,蜂王产卵量显著增加,工蜂抚育要求强烈。容易出现卵、虫量过多,甚至超过现有蜂群总抚育力限度,耗费掉本应暂时闲置,以防万一时才使用的抚育力贮备。工蜂外出空飞次数也明显增加。这些都与平稳恢复的策略相驳。因此,我们仍主张在低温恢复期之初,一般不施用人工饲喂手段。以减少对蜂群的刺激来保存蜂群实力,延长越冬蜂寿命。把恢复初期,蜂群内虫蜂比的最佳状态留给蜜蜂自己把握,才能实现育儿状况的自然平稳。但对于此期贮蜜状况已经告急的蜂群,应予救助饲喂;对迟迟不“觉醒”群,可以实施短期奖饲催醒。低温恢复期,对蜂群进行连续奖励饲喂的时机,最早可于第一批新蜂已普遍认巢飞行之后。低温恢复期育出的新蜂,若无外来刺激,一般只在气温较为适宜时,才作认巢排泄飞行。如遇恶劣天气,可数日不出巢飞行,而暂将粪便贮留体内。不合适宜的奖励饲喂,容易干扰蜜蜂的自然节律,促使幼蜂在气温并不安全时也外出,既遭受冻损失,还容易诱发生理性疾病,给此后的蜂群生活埋下隐患。这也是在第一批新蜂普遍认巢飞行之后,才可以着手奖饲的重要原因之一。确需奖励饲喂包括需喂给药物糖浆的,如能在傍晚进行,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此类负面影响。同理,开箱检查、补饲等,也属于强刺激因素,确有必要采取时,也应在傍晚进行。否则,亦容易触发认巢、排泄飞行。当然,若需促进排泄飞行,便可依此原理反其道而用之。贵州蜂大大点评:本节重点,就是低温初繁时的奖励饲喂,应该等第一比子作认巢飞行时再进行,而且宜在傍晚进行。2019/11/3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11-3 20:23:44
(二)低温期饲喂方法为了便于蜜蜂取食和免遭冻害,低温期饲喂应在箱内进行。饲喂器要贴近蜂巢摆放,一般放在贴近蜂巢的隔板外,挨近蜂箱后壁的部位。初次饲喂时,应在天黑前放置饲喂器,晚上倒入少量温热蜂蜜糖浆。以后再根据蜜蜂取食的实际情况,依据奖饲原则逐渐增加饲喂量和改用白糖浆。由于低温期喂给较高浓度的糖浆,一般无副作用,加之蜂群在低温期抚育,耗糖量大。所以,低温期奖饲糖浆的浓度,可高于其他时期。例如,介于温暖时期的奖饲浓度与救助饲喂浓度之间。此时,不宜采用低浓度的奖励饲喂方法。对于缺蜜的较弱群,此期以调入贮备蜜脾为好。在低温期,蜜蜂取食利用蜂蜜糖浆的速度快于白糖浆。从产热速度看,喂给蜂蜜也快于喂给白糖浆。由于蜂蜜已是转化成为单糖的成熟食料,所以,喂给蜂蜜对蜜蜂体内活性蛋白质(酶)的消耗,也小于喂给白糖浆。因此,在低温期,尤其是恢复育儿之初,确需对蜂群进行人工饲喂,又试图保存蜂群实力的,最好运用蜂蜜或蜂蜜糖浆。蜜蜂取食糖浆的速度,随气温降低而减缓。中蜂在气温降至5℃以下后,在箱内取食人工喂给糖浆的速度,也会显著放慢,甚至停止前来取食。群势较弱的,对此表现出敏感的温度,还高于上述。因此,在气温降至5℃以下后,即看到自己呵出的气已呈现白雾状态时,就应停止饲喂,以免开箱添加糖浆惊扰蜜蜂和导致巢温散失。必须饲喂的,应避免撤开全部保温物,而改为仅掀起饲喂器上方一角的保温物,添加完毕即迅速覆盖还原。贵州蜂大大点评:本节重点:低温恢复其的奖励饲喂,宜用介于奖饲和救助性饲喂之间的浓糖浆。我的理解是50﹪左右浓度的糖浆。由于蜜蜂取食蜂蜜糖浆速度快,产热快,奖饲之初,最好使用蜂蜜或者蜂蜜糖浆。2019/11/3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11-4 19:21:34
(3)低温期补粉即便外界有植物开花吐粉,处于低温恢复期的中蜂,由于采集艰难,也会出现巢内花粉紧张。此时就需要人工喂粉,以减少成蜂外出采粉损失。补粉适宜的蜂群,封盖子房饱满,新蜂体质好。恢复期及时补粉,能显著延长度劣蜂寿命,对春季花期早的养蜂生产有利。所以,这些蜂群进入初繁期就可以适时、适量喂粉。低温期的蜜蜂消化能力较弱,应补给已被糖水充分发透的优质蜂花粉,不宜使用混合粉。饲喂时,花粉宜置于挨近暖区的蜂巢上部。在春繁期外界有粉可采的地区,补粉时机可选择在,蜂群已有可能缺粉,但又不可能通过采集得到时。根据我们观察,已恢复育儿的蜂群,如遇连续3天恶劣天气,不能外出采粉,此后,只要天气略有好转,就会看到工蜂普遍采粉归巢。有时还可以看到一些蜜蜂,急不可耐的在巢门附近,啃食采粉蜂尚携在后足上的花粉团。所以,育儿里大的蜂群,若遇连续2天及以上恶劣天气,不能外出采集时,就应及时补粉。具体给粉方法,请参见第五章中的花粉饲喂。贵州蜂大大点评:在补粉过程钟,我用过纯花粉,也用过龙粉,感觉还是纯花粉消耗快一点。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11-6 18:32:02
六、温暖时期的管理候平均气温11—20℃的时期,在一年中的春天、秋天和一些地区的初夏、初冬。温暖时期,蜂箱应上架摆放,蜂箱所在处应凉爽,避免被太阳照射,至少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段内,蜂箱应避免被太阳照射。否则,将给蜂群生活与饲养管理造成诸多不利影响。这些时期慎用有茧衣巢脾,不用老旧巢脾育儿、贮蜜。虽同在温暖时期,但春季气温逐渐走高,白天渐长;秋季气温逐渐下降,白天渐短;蜜源条件也随之发生不同变化。蜜蜂能感知这些变化,并在总体是表现出“春发”、“秋敛”规律主导。蜂群表现不同,管理方法也应不同,需要分别予以阐述。(一)春季温暖时期管理春季,已度过恢复期的蜂群生活,呈现较快扩张态势。候平均气温超过10℃以上时,蜂群扩张速度进一步加快,转入群势快速发展时期。此时,蜂王产卵积极,工蜂抚育热情高,蜂群内逐渐出现休闲蜂累积,为分蜂作准备。春季百花相继开放,为蜂群生活提供了充足花粉,但花蜜不一定有充分保障。这就要求在管理上抓住饲料糖、温度、适时分群、正确处置分蜂这样一些主要环节。抚育角度看,在群势恢复与发展的交叉时期,容易出现新、老工蜂在数量上与工作能力上的交替“空挡”,致使抚育质量下降,酿成烂子后果。由此可见,避免越冬蜂早衰,尽可能延长越冬工蜂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春季温暖期最为基本的管理要求为:蜜足、避免蜂巢过热、过闷、不超量抚育。1.及时补充蜜糖 由于越冬耗蜜;低温恢复期抚育耗蜜;育成的新蜂需饱食蜜、粉。在这三个因素中,后两个因素导致贮蜜大量消耗。此时,如果群内缺蜜,将迫使现存工蜂外出寻觅,导致它们早衰早亡。此时缺蜜,群势增长将显著减慢或停止。中蜂虽具有惜蜜度劣的习性,但在春繁期,受自然节律和种群繁衍规律支配,最容易循入抚育过量的盲区,从而形成较大的食料缺口。甚至出现多数蜜蜂虽已更新,却因缺蜜而招致全群饿死的恶果!对此要高度警惕。应及早加入贮备蜜脾或通过救助饲喂补足。2.适宜温度维持 春季气候多变,忽冷忽热,乍暖还寒。单靠人工频繁增减保温物,来维持蜂巢温度是不现实的,应主要依靠蜜蜂自行调节。从此时蜜蜂生理状况看,由于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低温,蜜蜂已适应低温时期的生活,对低温的耐受能力显著增强。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反而变差。所以,在春季温度较低时期,温度调节总体上仍可参照低温期的。但在防寒的同时,也要防止热伤害。尤其是在春季温暖时期的中后期,更应当注意。保温措施不好掌握分寸的,宁可稍冷也不要过热。慎用高浓度糖浆喂蜂。要及时分次撤除保温物。撤除顺序一般是先上后下。即先撤上面、侧面保温物,最后撤除箱底保温物。这样,有利于促使巢脾往下进一步纵向伸展,子脾面积也因此而扩大。候平均气温已达15℃时,不仅应撤去箱底保温物,而且应将蜂箱离地上架摆放,酌开底通气窗。群势强老蜂多的,在候平均气温达10℃时,就可启用底通气窗调节箱内温度。上架之初,蜜蜂尚不熟变动后的蜂箱位置、巢门位置。如果此时就开底通气窗,容易招引外出归来的蜜蜂在此结团,造成底通气窗阻塞和一定程度上的混乱。所以,一般应选择温度已达到蜜蜂安全正常飞行日的上午,将蜂箱上架摆放,当日不开底窗,而以进一步大开巢门或者抬起巢门档,来增加气体交换和调节巢温。让蜜蜂经过一天以上的熟悉后,再选择时机开启底窗。这样,便少有蜜蜂来此处逗留了。3.群势发展的期特点及对策(1)发展初期 在群势发展初期,随着恢复期育成的新蜂大量出现,越冬蜂逐渐被更替。如果恢复期抚育条件较为恶劣,越冬蜂损耗较大。那么,此时的群势往往会有所下降。但蜂群整体质量已发生根本改变。由于新蜂担当抚育,蜂群抚育能力显著增强。因此,可以适当紧脾。即将子脾框距缩小到8—10毫米。外侧无虫无蛹,但有较多蜜蜂歇息的巢脾框间距,仍应保持在12毫米及以上。为了防止前述新老蜂交替 “空挡”而致的感染性幼虫病,在恢复时期的后期与转入发展时期之初,可根据实际情况给药预防。一般每群每次喂给青霉素8—10万单位,间隔5天喂下一次,喂2次即可。由于育儿面积扩大新蜂抗寒能力不及老蜂,所以,在发展初期仍需要有适当的保温措施作保障。以防发生因温度急剧变化而诱发应激性蜂病。通过变动蜂巢在蜂箱内的位置,使巢门能对着部分蜂巢,从而形成半冷暖式蜂巢。经此调整变动,蜂群应对冷热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热可以扩散开,冷能够紧缩蜂团保温。此时,如需进一步扩大蜂巢,满足蜂群增加育儿量的需要,可以加入保存完好的优质空巢脾。如果外界蜜源状况持续转好,巢内贮蜜又较充足,也可暂不加优质空巢脾,而是由边框位置加巢础框,诱导蜜蜂筑造新脾。(2)发展中期 发展中期的蜂群特征:群势稳步增长。此时,蜂群有扩大蜂巢的强烈要求,造脾快,质量高,应注意在此时加础造脾。曾经封闭上蜂路的,此时要重新启用上蜂路。仍在奖励饲喂的,要适当降低糖浆浓度。能够分区饲养的,要及时分区。从此时起,就应注意使大幼虫脾、封盖子脾相间,不使这些子脾相邻。尽可能延长发展中期,可使群势持续快速增长。夜晚又闻听有扇风声音,蜂群再现热征候时,要及时将框间距加快至12毫米以上,撤去所有保温物,进一步开大底通气窗。(3)发展后期 群势发展后期,蜜蜂群势增长缓慢或停止。工蜂在巢脾下缘或其他尚可造脾的部位筑造雄蜂房。这时,在管理上要防止和及时解除分蜂热。给处于发展后期的蜂群加入优质空巢脾,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分蜂热,推迟分蜂的发生。而且,又巧妙的利用了分蜂准备阶段所特有的蜂王产卵跃进。此时,工蜂育儿积极性高,抚育质量好。及时、适当的在“大子脾”间加入优质空巢脾,最容易得到大面积优良子脾,使群势进一步壮大。(4)发展末期 在群势发展末期,受种群延续需要和繁殖本能驱使,蜜蜂有强烈的育雄情绪和育王情绪。处于该时期的中蜂群,甚至会在无雄蜂房的情况下,于工蜂房内育雄。从而出现成片工蜂儿中,夹杂有零散或部分成片的雄蜂儿。根据我们观察,这些雄蜂儿既可由蜂王产卵而来,也可由个别工蜂产卵而来。群势发展的末期,群内出现自然王台和一些改造王台的现象表明,蜂群内的分蜂热已较为严重,必须采取一些解除分蜂热的断然措施,才能解决。贵州蜂大大点评:正如作者所述,新手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春繁后期,新老蜂交替完成时,由于大量消耗贮蜜而没有及时补给,只要气温降低,不宜开箱时,容易出现整群蜜蜂饿死。我在养蜂的前几年,也有过这方面惨痛的教训。还有,要在蜂群春繁发展后期,充分利用蜂王的产卵跃进,加入优质空巢脾。如果没有优质巢础,也应该加入整张巢础,力求取得整张子脾的效果。2019/11/6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11-12 20:47:28
(二)秋季温暖时期管理1.秋季温暖时期需要先完成 群势恢复、培育越冬适龄蜂、贮备越冬用蜜这三项主要任务。而群势恢复与培育越冬适龄蜂,都与秋繁密切相关。要取得秋繁成功,最为基本的要素是:蜜糖充足,无巢虫危害,及时防寒。除此之外,还要对蜂群施以一些特别手段,才能实现蜜蜂秋季饲养管理的预期目标。如果蜂王衰老,可以利用秋季有雄蜂的时机换王,但宜早不宜迟,要十分谨慎。一般需将老王贮备起来,待新蜂王交尾、产卵后,才能淘汰老蜂王。决不能以处女王越冬。有时,新蜂王交尾后,因蜂群已进入准备断子冬蛰而未产卵,为稳慎起见,除非亲眼观察到该王交尾成功归巢(有交尾标志),且在此后有适宜交尾日也再未出巢。否则,也应淘汰无把握的新王,重新启用贮备的老蜂王或合并该群。在秋季温暖时期,尽管温度与春季温暖时期相似,但在走势上已呈现“一场秋雨一场寒”。若以湿度比较,可概括为:春湿秋燥,秋雨期除外。白天缩短的变化也渐渐明显。所以,中蜂的秋季生活在总体上随之呈现收敛状态,育儿量已明显少于春季温暖时期的。在秋季蜜源缺乏地区,有时,甚至连育儿积极性也难调动起来。不仅如此,秋季中蜂对气候、蜜糖的高度敏感,尚涉及到现有蜂儿的健康状态与命运,此时,如果抚育的基本要求不具备,也极容易发生立蛆、烂子或弃子,老熟封盖子脾除外。从蜂群状况看,经过夏和初秋的高温期,工蜂体力消耗大,生理上比越过冬的工蜂还衰老。没有完全断子的蜂群,会在高温期继续抚育,但高温期育出的工蜂,体质大多不如低温期与温暖时期培育成的工蜂。所以,就工蜂而言的这些因素,必然导致蜂群抚育力下降的后果。而此时的蜂王,经度夏和初秋的少产卵或停产修整,精力充沛,一有可能便大量产卵,但抚育力难以支撑,群内抚育状况常随之急转直下。这可以从此期的子脾常表现花子,有时烂子的现象得到说明。从群势看,成蜂数量经历高温期而减少,育成的新蜂数量又不多,加上温度下降导致的蜂团收缩,都会使群势明显下降。因此,要撤出一些巢脾,以便实现蜂巢收缩、蜂数密集,使箱内自由空间充足。从蜜蜂生理分析,由于经历过高温期,此时的蜜蜂对高温的适应性增强,体内的脂肪含量少于经过低温期锻炼的蜜蜂。所以,度过高温期之后的蜂群,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增强,对低温的耐受能力减弱。外观蜜蜂体色和行为,都能感受到这些变化。例如,在秋季温暖时期与低温期育成的工蜂,体色较深。在其他时期,育儿区温度低于正常值时,育出的工蜂状态也与此相类似。而春季温暖时期和高温时期的育出的工蜂,体色较浅等等。又例如,春季子圈容易扩大到蜂巢外周新筑造的巢脾上。而在秋季,只要蜂巢中尚有适合产卵的有茧衣巢脾,蜂王就不会去无茧衣的新白巢脾上产卵。这说明,不仅工蜂感觉到秋季温暖时期已不同于春季温暖时期,就连蜂王也知道。因此,虽同处于气温相似的温暖时期,春季管理要偏重于防热,而秋季管理应充分考虑防寒防闷。如果再作详细划分,将蜜蜂的秋季抚育分为前期、中期、后期。那么,在前期既要防热又要适当防寒,可以采用新脾育儿。中期应着重防寒,要用有茧衣巢脾育儿。后期应适当采取降温措施,使育出的新蜂脂肪体发育良好,蜂群整体抗低温能力增强。由于越了夏度过秋的工蜂,一般会在冬前或越冬过程中死去,对来春季蜂群生活已无直接作用。因此,在秋繁目的已基本实现以后,便可以及时“配给任务”,使用这些工蜂所余能力。例如,酿蜜。2.整群恢复子脾整齐成片 我们把对蜂群采取特别手段,使蜂群在短期内实现群体情绪调整,表现为与饲养管理要求相符合的群体行为,称为“整群”。秋繁“整群”与春繁 “重建蜂巢”较为相似。但由于时值秋季,不宜套用春季大量筑造新脾的重建蜂巢法。秋繁整群,主要采用加入优质空巢脾为主,筑造少量新脾为辅,使蜂巢发生较大变化的“重组蜂巢法”来调节抚育。通过蜂巢重组、补饲、奖饲,把蜜蜂群体情绪与行为,都调整到有利于抚育方面来。具体做法如下:(1)重组蜂巢人工断子 视蜜蜂数量的多与少,选留1—2框贮蜜足(封盖蜜脾最好)无子的巢脾,加入一框保存的优质空巢脾,使之与选留的贮蜜脾相邻。在优质空巢脾外侧,放1个1/3巢础框,暂不加隔板。确有保留价值的子脾,要调入别群继续抚育,而不能留置本群,以此实现人工断子后的重新抚育。这样,便重新组成了有贮蜜、有优质空巢脾、有巢础,但无子的新蜂巢。布置妥当后,在“新蜂巢”所在端盖实副盖,另一端盖纱副盖或其他透气性较好之物。箱内的其他巢脾,要依次脱蜂后提出。注意保护蜂王,使之安全到达重组形成的新蜂巢。由于在一段时间内,蜜蜂忙于在现有巢脾上抚育重新出现的蜂儿,而无暇过问巢础框,1/3巢础框便暂时起到隔板的作用。所以,可暂时不加入隔板,更有利于蜂巢换气。整群时,若无贮蜜充足的巢脾,应暂缓加入优质空巢脾,仅放置2个能用于贮蜜的巢脾。整群后即采用救助饲喂方式,在2日内将放置的贮蜜用脾变成满贮蜜脾。然后,才能加入一个供蜂王用的优质空巢脾,并从此时起暂停任何方式的饲喂。(2)加脾与饲喂 当整群后的第一批封盖子已出现时,在贮蜜脾与封盖子脾之间,加入下一个优质空巢脾。在继续保持贮蜜充足的前提下,可于此时开始奖励饲喂。贮蜜消耗明显的,要及时补足。第二批封盖子脾出现后,如果蜂量尚能覆盖现有巢脾,便可于封盖子脾与蜜脾之间,再加入一个保存的优质空巢脾。优质空巢脾不足时,此时也可于边框位置加础造脾。整群后造脾积极,新脾上已形成优良封盖子脾的蜂群,此时也可不加入优质空巢脾,而是把已筑造至半成品或成品的新脾,调到封盖子脾与蜜脾之间,原址又加入一个1/3巢础框。如果蜂数已锐减,应暂停加脾加础,待新蜂羽化后再作考虑。秋繁之初,框间距仍保持高温期所需的间距。巢础框与完整巢脾之间的距离,可取8毫米。通过上述整群和相应管理,使秋繁群的蜜蜂能密集分布在有限巢脾上,抚育力多余被抚育对象。断子后,蜂王重新产卵成片,蜂儿集中,抚育质量好效率高。有造脾要求的蜜蜂,又可以在边脾位的1/3巢础框上发挥。调出其余巢脾后留出的自由空间,更有利于空气循环交流。整群时,暂以1/3础框代替隔板,也使蜂巢内外的气体交换更方便。这些都有利于子该时期防热、防闷、防寒,提高抚育质量的总体要求。整群后须防飞逃。最好安插巢门隔王片。待大面积封盖子脾出现后,才可以考虑解除。贵州蜂大大点评:本节作者提出的秋繁整群重组蜂巢,是一个可操作性强的秋繁好方法。而且这一方法,春夏秋都应该可以使用,如果把这方法用到有分蜂热的蜂群分群也是非常不错的。这个方法也适用于土养群过到活框箱里。只是,这个优质空巢脾很难保存。我倒是想试试不像作者这们布巢,而是在巢箱上放贮满蜜的浅继箱与浅继框,不知道会是什么效果?2019/11/12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11-15 19:58:15
(三)培育越冬适龄蜂
秋季新蜂大量羽化后,越夏蜂被基本更替。此时,便可着手培育越冬适龄蜂了。秋季培育出来,已作排泄飞行,未曾参加抚育、酿蜜、采集等,巢内外繁重工作的工蜂,被称为越冬适龄蜂。越冬适龄蜂的最大特点便是生理上年轻。
1.谨慎加脾 在第一轮秋繁育成的新蜂已达到抚育龄期时,这大约在整群日之后的一个月,蜂群内大量育儿所需要的抚育力,虽已基本具备,但此时仍要特别注意,继续保持子脾的整齐成片。不能匆忙加入空巢脾,必要时还可抽出一些巢脾。以便在气温逐渐下降时,仍能继续保持蜂巢被蜜蜂覆盖包被,使育儿区内有较大的工蜂密度。直到又有大面积封盖子脾出现时,才能在蜜框与封盖子脾之间,加入一个优质空巢脾。待加入的巢脾又被产满卵,一些卵已孵化为幼虫时,便可在该框与贮蜜框之间,又加入一个优质空巢脾。余类推。此时,已不宜使用新白巢脾育儿了。
在已扩大的蜂巢内,成年蜂密度有明显下降时,表明第二轮育儿已基本结束,要暂缓加脾。待到第二轮新蜂出房后再作打算。事实上,在秋繁育出的第二轮新蜂中,已有相当部分,扮演越冬适龄蜂的角色。如确有必要再繁蜂,可抓住第二轮新蜂羽化后,群势又有增强的时机,再繁一批蜂。但由于季节推进,此时调动中蜂抚育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需要运用多种措施,尤其要有充足的食物作基础,才能继续保持蜂群的育儿热情。
用各种箱型饲养的蜂群,蜂王产卵满一框所需要的时间不同,但有规律可循,蜜蜂饲养者要注意观察、把握。GN箱的相应规律已经算出,详见后面章节。值得一提的是,在养蜂实践中,只有更多的灵活运用数学方法,而不是生搬硬套,才能使各项管理措施更为准确与规范。杨多福先生的 “数控养蜂法”,就在这方面作了很好的尝试。
2.以稳求胜 如果感觉秋繁力度难于把握,也可以稳取胜。通过整群、稳定饲喂、谨慎加脾,实现群势稳中有长。这样,虽没有新老蜂交替引起的成蜂数量剧变,群势增长看似缓慢,但工蜂劳动强度不大,培育的新蜂强健,也能逐渐累积形成数量可观的越冬蜂。
3.严防立蛆、烂子 秋季是中蜂蜂病发生的又一高潮期,要注意防止。由于幼蜂消耗食料多,气温下降会使蜜耗增加,蜂群又需贮蜜越冬,所以,在秋季新、老蜂大量交替变更时期,蜂群的食料需求大,采集力弱,容易发生由于食物因素与温度因素引起的调节性立蛆、烂子,甚至演变为秋衰。因此,要注意中蜂的秋季饲喂与温度调控。依照正确方法给足糖,把握时机果断关王,是避免中蜂发生调节性立蛆、烂子的好方法。例如,群内有一批好蛹脾时,便是补糖、关王的好时机。
4.注意温度调控 随着秋繁的深入与气温的下降,要适时辅之以防寒措施。例如,在蜂巢外侧加隔板;缩小底通气窗,在副盖上添加保温物,等等。秋季候平均气温低于15℃时,中蜂收敛态势更为明显。此时仍在秋繁的蜂群,要及早转入秋季温度较低时期管理,适当加大防寒保温力度。例如,适当缩小巢门,进一步缩小底通气窗或将其关闭;在蜂巢所在端的蜂箱外侧、箱底,适当添加外包装保温物等等。
秋繁后期,要逐渐减少保温物,直至撤出所有保温物。例如,逐次减少和撤去箱盖上、副盖上的保温物;撤去箱壁、箱底保温物。开启底通气窗;撤去隔板等。使蜂群和新蜂,都能得到适度的抗寒锻炼。到拟定秋繁的最后一批封盖子脾老熟时,便可与前述逐渐减少育儿至停止育儿时期的管理相衔接。
贵州蜂大大点评:我地入秋后十多天,气候开始变得凉爽。这时已经是九月十几号。那么,从九月十几号到十一月底,候平均气温大多在15℃以上,在这两个多月时间里,前期比较适合秋繁,后期比较适合整群培育越冬适龄蜂的。因为这段时,只是在十月二十几号前有点缺蜜,但并不缺粉。十月二十几号后,千里光和野菊花等深秋蜜粉源植物开放,蜜也不缺了。所以,我地的秋繁与培育越冬适龄的时间比较从容,气候及蜜粉源条件也比较好。
2019/11/15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11-19 20:44:39
(四)秋繁期饲喂与贮备越冬蜜
中蜂秋繁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巢内是否有充足的贮蜜。秋季蜜源欠佳地区,秋繁期人工饲喂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蜂巢内保持有充足的饲料贮备,确保工蜂育儿积极性不减。因此,常将救助饲喂和奖励饲喂穿插进行。
整群之初,贮蜜巢脾上蜜不足的,要及时给以高浓度糖浆,喂足装满。暂不加入产卵用的优质空巢脾,而仅放置贮蜜用脾和1/3巢础框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工蜂与蜂王争巢房。在突击救助饲喂结束后,才加入一个优质空巢脾。当然,这时加入的空巢脾,仍有可能被工蜂争去一部分,用来贮放从贮蜜框上转移过来的部分蜜糖。由此看出,平时保留满框封盖蜜的重要性。在为蜜蜂一般不会将封盖蜜大量咬开,再转贮于加入的空巢脾上,而是用多少取多少。这样,人工调控的方法才更容易奏效。在秋繁期,只要贮蜜巢脾上的蜜,被明显消耗,就要及时插入临时性救助饲喂以补足。
对于秋季蜜源欠佳又处于秋繁期的中蜂群,在贮蜜充足的前提下,还需要进行连续奖励饲喂。其中,奖饲糖浆浓度,可视当前温度变化而作灵活变动。在新蜂大批出房,贮蜜消耗大时,要在短期内补足,要使群内始终不少1—2个整框的充足贮蜜。
在秋季蜜源丰富的地区,若不慎取蜜过量,也要及时饲喂补足。否则,极容易影响秋繁。
秋季人工饲喂的另一目的,便是让蜜蜂备足越冬用蜜,这在中蜂饲养管理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纵观旧法饲养的中蜂群,在度过劣境时的保蜂,有利季节的发蜂方面,均有良好的表现。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有充足的贮蜜。反观一些活框饲养的中蜂群,常常因为没有把握好取蜜与留蜜的分寸,而导致蜂群生活失常。
越冬蜜备足的标准:在我国西南无冬季蜜源的地方,强群以贮蜜与蜜蜂之比1︰1为宜。若以GN箱为例,即在临近结冬团之前,平均每足框蜂有整框封盖蜜。群势稍差的蜂群,还应多留一些。西北与北方地区,可掌握在1︰2及以上。即结冬团前,每足框蜂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整框封盖蜜作保证。其他地区请根据当地实际,依循宁多勿少的原则自酌。
秋季蜜源丰富地区,首先要趁机备足越冬蜜。此后才能生产一些商品蜜。例如,趁流蜜期从蜂巢外围加入贮蜜用脾,让蜜蜂贮蜜。贮满并封上蜡盖后,既可留置群内保存,也可在其完成 “后熟”之后,提出一部分由人工保存,需要时再加入蜂群。还可将某些巢脾定为产蜜专用脾抽取,不动另一些巢脾上的蜜,使其能够充分成熟留作越冬蜜用。成熟度不够的蜜容易结晶,导致蜜蜂取食困难。恶劣气候期,取食成熟度不够的蜜,还容易导致蜂病的发生。所以,应及早备足越冬蜜,以便于充分成熟。
受贮蜜越冬的本能驱使,秋季中蜂对蜜尤为敏感,群体情绪极容易受贮蜜不足的刺激,而转化成为以采蜜、酿蜜、贮蜜情绪为主导,甚至发生抢夺别群贮蜜的现象。这既影响育儿,又耗费越冬适龄蜂体力,酿成诸多不良后果。在此时节,还容易越是取蜜,蜜蜂越勤奋的假象。对此要有清醒认识。只有越冬用蜜备足,中蜂才有安全感,蜂群生活才能正常而稳定。其实,中蜂最为 “惜蜜”,给其巢内多留些蜜,来春再取出来也不迟!
温度越低,蜜成熟越慢。在秋季蜜源欠佳,需作人工补饲来贮备越冬蜜的地区,在拟作越冬适龄蜂用的子脾大批封盖之后,就应及早由奖励饲喂转化为突击性救助饲喂,让现有工蜂将喂给的糖浆,转化为封盖蜜。以避免此后羽化出房的新蜂,因参与酿蜜而耗损“元气”。
贵州蜂大大点评:从作者本节的叙述来看,在任何一个繁蜂时期,保持充足的贮蜜,是蜜蜂繁殖成功的关键。作为中蜂,只有贮蜜充足,才能调动它们育子的积极性。那么,如果我们随时保持箱内有两个封盖蜜脾,可能还容易得到整张子脾。但我们取蜜时,如果有整张蜜脾,反而是先取整张蜜脾。这样的作法,对于繁蜂来说,是不利的。
2019/11/19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11-20 20:34:22
(五)正确对待秋季分蜂
一些地区的秋季,由于温度适宜,蜜源条件良好,中蜂也会产生分蜂热。秋季发生分蜂,会使强群削弱为中等群甚至变为弱群。如果低温期早到,那些分出去的群和留下群,都未及充分复壮,就被迫转入越冬。这势必影响来年的蜂群生活。在有冬季蜜源可以采集的地区,冬蜜生产也将受此影响。因此,我们认为,此时可分可不分的,最好不分。而是要采取相应措施,解除分蜂热。并巧妙利用蜜蜂在分蜂准备期会大量育儿的习性,抓紧培育一批越冬适龄蜂。也可以利用分蜂热群具有育雄、育王的要求,培育一批新王。作为贮备或更替个别老蜂王。确需在秋季分蜂的,宜早不宜迟。
贵州蜂大大点评:我地初秋有一个大蜜源五倍子,深秋有千里光和野菊花等,而在秋季三个月时间里,除了初秋还较热外,其他时间气候都比较暖和,再加上初冬气候也比较温暖,所以,秋季还是比较适合蜂群发展的。这么长的时间,如果在秋季中期分群,我觉得都还可以培育出较多的越冬适龄蜂。秋季分群,对我地来说,是可以的。
2019/11/20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11-21 20:10:21
七、“春衰”“秋衰”原因及对策每年春、秋时节,本是中蜂恢复与发展的大好时机。而一些中蜂群不但未在这些时节实现恢复、发展,而且,还衰减严重甚至垮群。养蜂界已习惯将此现象称为:“春衰”、“秋衰”。(一)春衰、秋衰原因1.主要原因 春秋时节骤冷、骤热的气候特点;秋季敌害猖獗容易使中蜂出现应激反应,进而发生应激性蜂病。在春秋时节适宜繁蜂的外在条件诱导下,受自身育儿陡峭习性支配,中蜂极容易在某些因素刺激下,出现抚育冒进。未经过恢复期的过渡准备,便在较短时间内,转入育儿高潮。例如,不当饲喂,致使蜜蜂持续兴奋;保温过度,使蜂群受到过热刺激等等。由此可见,中蜂生活节律与饲养管理不协调,是引起春衰、秋衰的主要原因。蜂群抚育力,尚不能满足大量育儿的要求,蜂群却已产生大量育儿的“冲动”,蜂王产卵量激增,必然导致现有工蜂,因过度消耗而早衰早亡。随着蜂量减少,抚育力进一步减弱,抚育质量显著下降,育出的新蜂少,体质差,蜂群进入恶性循环显现衰象,群势随之衰落。所以,又将此类现象称为衰象。由此可知:(1)凡在中蜂抚育情绪高涨时,由于蜂群自身原因或人为原因,促成不切实际的抚育冒进,容易显现衰象。(2)在恢复阶段,尚未形成健康成片的封盖子脾时,较多成年蜂便早衰早亡的蜂群,例如,此前蜜蜂已有过过重工作经历;度劣期工蜂体能消耗严重;因中毒、受冻,致使蜜蜂大量损失等,都容易显现衰象。(3)虽恢复顺利,但正在转入发展的蜂群,因遭受某些超强刺激,导致蜜蜂较长时间离脾;子脾受骤冷、骤热、机械损伤;新老蜂未能顺利交替,老蜂早衰早亡的蜂群;这些都容易在短时间内就转现衰象。例如,在温度较低子脾尚普遍幼嫩时转运蜂群;春季首次取蜜不当,普遍提出有蜂儿的蜜脾割盖、摇蜜等。在此,仅对调出有蜂儿的贮蜜脾,割盖、摇蜜的首次取蜜不当,作一分析。这样的带子封盖蜜脾,割蜜盖时巢房毁损严重;因蜜浓稠,虽加力摇甩也难分离净其上蜂蜜。经此折腾,子脾既被蜜粘裹弄“脏”,又受寒、受机械损伤。放还蜂群后,蜜蜂因怕被蜜粘裹,必先避之。然后,才逐渐加以清理。在小心清理淌蜜、残蜜期间,子区的成蜂稀少或无蜂,因而温度低,蜂儿也得不到周到照料。待淌蜜、散蜜被基本清理完毕时,又因为蜜蜂们普遍“饱食”蜂蜜的体增热,致使巢温偏高。这些都会使蜂儿遭受饥饿与恶劣巢温的直接伤害。采用破割蜜盖扩大子圈的方法时,若一次破割蜜盖过多,也会出现类似的负面影响。(4)子脾尚为花子状态,便转入抚育高潮的蜂群,蜂巢内的有子区域过大,蜂儿分布较为稀散,喂食与调温的的抚育效率显著降低。蜂群也容易显现衰象。2.不同时期衰象间相互关系 春衰群因为可供恢复的时机多,可恢复时间长。如能在蜂儿较幼嫩期(大幼虫、前蛹期),躲过倒春寒,便可逐渐恢复,并得到巩固。所以,春衰群不容易发生秋衰。但饲养管理不当的春衰群,也容易衰象延续,出现夏衰或垮群。严重春衰群,也容易因倒春寒而垮群。越夏状况不良的蜂群,如遭遇初秋高温、敌害猖獗、蜜源条件差等不利因素影响,必然恢复艰难,容易导致不良状况恶化,进而表现秋衰。发生秋衰的蜂群,因受季节限制,可供恢复时间短,可恢复时机少,恢复不彻底等原因,从而埋下春衰祸根。例如,遭受秋衰的蜂群,育出的新蜂数量不多,体质不强壮;群势中等或中等以下;贮蜜品质不高,数量不足;越冬状态欠佳,有的甚至不断子,使原本已不足的抚育力继续消耗。这样的蜂群即使过了冬,其春繁形势也极为险恶。因此,在冬季无适宜蜂群恢复的气候与蜜源条件的地方,曾发生秋衰的蜂群容易发生春衰,有些甚至在秋末冬初垮群。在冬季较为暖和又有冬蜜可采的地区,秋衰群虽可在冬季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却难夺冬蜜丰收。秋季发生过应激性蜂病;冬前或低温期初繁之前,出现过应激反应的蜂群;以及前述状态不佳的蜂群,都容易发生春衰。贵州蜂大大点评:本节的重点,要预防秋衰和春衰,一是取蜜时要选择好时机,不要让子脾受冻。二是要预防抚育冒进。但我认为还可以加一条,有时候,由于蜂王年龄偏老,也是发生衰象的原因之一。所以,预防蜂群衰象,还要及时换王。2019/11/21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11-23 19:56:57
(二)衰象预防与处置衰象一般潜伏于恢复期,或是在恢复期前上一个有育儿活动的时期,表现在发展时期。立蛆、烂子容易引发衰象;衰象必有烂子相伴。所以,要避免衰象,就需要预防立蛆、烂子。中蜂立蛆烂子有其深刻原因,为此,本书有专门章节予以详述。纠正衰象就需要在实现抚育正常,确保新蜂强健,避免刺激蜂群方面狠下功夫。不可对中蜂滥用奖励饲喂手段,不能盲目保温,避免蜂群出现抚育冒进。蜂儿总量与巢框数量,要与中蜂灵活变化的育儿量基本符合,常使抚育力大于被抚育对象。注意保持子脾优良。在需要中蜂大量育儿之前,要创造出有利于提高抚育力的条件,避免现有抚育力遭到削弱。一般应在由恢复期育出的新蜂构成的后续抚育力接上以后,才能逐渐增加育儿量,实现抚育由质至量的循序渐进。在恶劣气候期,切忌促蜂猛繁,尤其是促使状态不佳群猛繁。在大量育儿基本结束时,要以短期内显著减少育儿量的方法,例如,囚王或以成熟王台换现有产卵王等方式,来优化抚育条件,休闲抚育力,以便为下一次抚育作准备。要使已转入育儿低潮期的蜂群内,蜂儿数量虽锐减,但子脾仍能保持优良状态。抚育条件恶劣时,应适时让蜂群断子歇息。在度劣期,要千方百计改善环境,尽可能减少蜜蜂的体能与体力消耗。上述要求通过分区饲养较容易实现,未分区饲养的调控难度大。因而,虽使用活框蜂箱,但未使用分区饲养的蜂群,容易显现衰象,纠正困难。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成年蜂在短期内,遭受大量损失的蜂群,例如,中毒、转地迷巢、盗蜂斗杀等等。抚育负担已显沉重时,要及早调整减负,从抚育条件较差的群内调出一些子脾,给尚有抚育力的蜂群。如果蜂群已普遍显现哺育力不足时,应果断淘汰一些以卵、虫为主的龄期子脾,才可能保住一批大龄蜂儿。此作法又称为:“弃嫩、留蛹”防衰,此时,将蜂王囚扣一段时间,以此减少抚育力不足的矛盾。效果也很好。在抚育关系较为敏感的时期,注意保证群内贮蜜充足。必要时施药预防。子脾已呈明显不良状态,普遍花子、烂子时,应囚王一段时间,或者淘汰全部子脾重开抚育;使蜂群已失衡的抚育关系重新恢复平衡。常有弱势中蜂自然生活群,得以自我复壮的事例表明:中蜂自身具备抗衰能力,群内存在抗衰机制。因此,如果感到在抚育关系敏感期,难于把握人工调节的分寸,那么,可以在贮蜜充足、有适宜自由空间的前提下,让蜜蜂以“自己管理”状态,去度各类恢复期和外界条件尚较恶劣的抚育期。让蜂自管,或对状态不佳群施行蜂王“放九囚十”,都是预防衰象的好方法。除了以上措施外,应杜绝引发衰象的其他原因。例如,在温度较低时期,不摇取子蜜混合脾上的贮蜜;在群内子脾普遍幼嫩时,不刺激蜜蜂较长时间离脾,暂不作转地等。由于已显衰象的蜂群,成年蜂体质普遍衰弱,抚育关系容易循入越弱越繁,越繁越弱的非良性状态,群体生活失常,烂子严重,进而步入后继乏蜂,“入不敷出”的恶性循环。所以,纠正衰象的重点在于:立即终止抚育的非良性状态,以减少抚育、暂停抚育,补入老熟子脾的方式,来增强新蜂体质,减少现有蜜蜂的消耗。以此渐近来改善蜂群的平均年龄与蜜蜂的体质结构,提高蜂群整体质量。具体方法如下:1.中止抚育、休闲现有蜜蜂 将已有衰象的以卵、幼虫、前蛹为主的子脾,立即调健康群继续抚育,至老熟时再调回原群;半阻隔囚王;淘汰原蜂王,介绍成熟王台;使蜂群终止哺育一段时间。2.借子恢复 强制衰象群中止哺育幼嫩蜂儿后,视群势不同,酌情从别群调入适量老熟封盖子脾,让这些蜂群继续抚育。但要注意使这些群呈现蜂多于脾。在由补入子脾羽化而来的新蜂,已能担当抚育任务时,才能重新恢复有卵、虫的抚育。在重新抚育形成的子脾成片封盖后,才能逐步增加育儿数量。3.自救恢复 经历人工断子或利用自然断子之后,利用蜂群重新抚育的机会,以严格控制巢脾数量与面积的方式,来限定育儿量。形成蜂显著多于脾的态势,以充足抚育力承担较少子脾的方法,使蜂群在恢复育儿之初,便呈现良好态势,并相机实行蜂王“放九囚十”。确保巢内蜜优量足。在重新培育的新蜂已普遍认巢排泄飞行之后,才可以逐渐扩大蜂巢,增加育儿量。相比之下,自救恢复的难度较大,所需时间较长,见效慢。稍有不慎,容易反复。借子恢复的措施见效快,容易巩固。除此之外,还可以参照蜂群复壮方法,处置已显现衰象蜂群。贵州蜂大大点评:对于已显衰象的蜂群,我还是比较喜欢用借子恢复的方法。因为这个方法见效快,省力。但在使用时候,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借用老熟封盖子脾。根据蜂量,衰象群该调出一些幼虫脾就一定要调出一些幼虫脾。让蜂王在调入的老熟封盖子脾上等新蜂出房后,然后在腾出的房眼里产卵,这样最为可靠。整个蜂群的情绪都得到了调整。2019/11/23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11-24 19:42:29
八、高温期管理各地历年气温最高时期,通常在公历6月、7月、8月。而候平均温度已常在20℃以上时期,往往在公历年四季划分中,春末至初秋的时节。南方甚至从半个春天、夏季到大半个秋季,都处于蜜蜂管理划分的高温时期。在高温环境中生活的中蜂,亦容易发生工蜂产卵、立蛆、烂子、飞逃、蜂王产卵异常等现象。高温期敌害猖獗,蜜蜂容易遭侵袭、被捕食。工蜂老化快,群势衰减严重。由于蜜蜂松散纳凉,高温期的中蜂结团疏松甚至不结团,蜂数虽已减少,却还不易被人觉察。由此可见,高温期是中蜂饲养最为困难的时期。管理上如无切实可靠的降温措施,中蜂子脾的整齐成片性会消失,封盖子房的蜡盖,容易由此前的饱满微凸,转为此后的平凹下陷。蜂儿生长发育呈现非正常状态。其中,又以蜂巢中部、老旧巢脾上最先显现,并由此逐渐扩散漫延。有时,继而发生幼虫病。继续发展下去,蜂王停产,蜂群以断子来度劣境。此后,容易出现两种可能,逢雨水和气温连续下降的天气,蜂王恢复产卵,蜂群重新抚育。遇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巢内环境恶劣,侦察蜂又已找到适宜去处。那么,待封盖子基本羽化出蜂后,蜂群就飞逃。中蜂高温期管理的总体要求是 :减少消耗,保存实力。为此,首先需要摸清当地中蜂,历年高温期的生活规律,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实现高温期的管理要求。在高温期,立式蜂箱的调控措施多,在其中生活的蜂群,抵御劣境的能力明显增强,因而综合效果优于卧式蜂箱的。所以,我们主张中蜂在高温期,实行立式箱体饲养。为了避免重复,将在后面的章节作详细介绍。现将非立式蜂箱饲养的蜂群,在高温期作一概略介绍。贵州蜂大大点评:中蜂饲养把候平均气温20℃以上称为高温期,我觉得与养蜂实践有点脱节,因为在这个所谓的高温期,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是非常适合蜂群发展和生产的。如果把这个时段都按照高温期来进行蜂群管理的话,就会失之偏颇。就像我地,一年中真正的高温期也就是大暑到立秋后这一个月,气温有可能持续在35℃左右。而这个时段前面和后面一个月,多数都在30℃以下,是非常适合蜂群发展的。所以,这种气温的划分,我觉得不是太科学。应该把全年气温最高的这个月定义为高温期。2019/11/24
柒叁斋主
发表于 2019-11-24 23:04:45
一直在关注,一直在更新,一直在传播与点评,难能可贵,造福众蜂友。但龚教授已去了,如此大范围公布书中内容是否应该征求一下宁老师和龚雪阳的意见,请蜂大大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