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dududu123
发表于 2019-10-12 20:33:28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10-13 20:12:46
(五)蜂巢内缓冲
蜂巢内部缓冲系统主要由:蜂巢内部空间、蜂巢贮藏物、蜂巢内活动的蜜蜂组成。
巢脾间距是蜂巢内的气流通道与蜜蜂通道。由巢脾间距构成的空间,称为巢内自由空间。显然,巢脾间距越大,巢内自由空间越大。中蜂自然群在建巢之初,筑造巢脾形成的巢脾间距,随当时的气候、群势的不同而有差异。随着群势恢复和进一步强大、巢脾间距的规律性更为明显。观察已筑造建成的完整蜂巢,其内部的自由空间分布为上少下多,这是由于巢脾上厚下薄,蜂路上窄下宽所致。育儿区通常分布在蜂巢中部、下部,这些部位较多的自由空间,既可容纳更多的抚育蜂,又能满足蜂儿旺盛呼吸代谢所需要的气体交换。受此启发,继箱饲养群的育儿区分布、巢脾排列就与此相似。例如,巢箱子脾蜂路宜宽,继箱子脾的框间距可稍窄,巢箱宜放置卵、虫脾等等。
在蜂巢内,蜜蜂仍然是最灵活,最主动的缓冲因素。蜜蜂们既可在需要时,进入蜂巢内的自由空间,甚至钻入巢房,又可在不需要时退出。活框饲养后,通过人为调整巢框间距,就能使巢内自由空间增加或减少。因此,要求巢框尺寸标准,无变形。根据我们观察,在GN箱内,巢框上梁宽度取25毫米时,育儿巢框的框间距,变动在8—15毫米范围内较为适宜。若长期小于8毫米,容易出现多种不良后果。若超过15毫米,蜜蜂容易在巢框之间又造赘脾,以便使巢脾间距,重新回到蜜蜂感觉“满意”的范围内。
各个巢房的内部空间,属于巢内空间的最小单位。巢房内的空气流动性,远小于巢脾间的空气流动性。就连贮蜜也不会从巢房内自然淌出。这些都由巢房的特殊结构与形态所决定。巢房内的空气交换,需借助巢框间的空气流动。巢房被封盖后,内外空气的交流大为减弱,缓冲能力显著增强。
由上可知,满贮物质的巢房,比空巢房的缓冲作用强。中蜂习惯在蜂巢上部、中上部、贮蜜贮粉,从而使容易向上传导的温度受到阻滞,再加上具有好结团的习性。因此,中蜂自然巢的保温作用强,蜂群较为抗寒而不耐热,上部贮有蜜、粉的子脾与封盖子脾,都容易受到过热伤害。
贮蜜还兼有湿度缓冲作用。由于中蜂善于采集、运用新鲜花粉,不习惯长期在巢内贮藏花粉,所以,蜂蜜便成为中蜂巢内最能经久的贮藏物。因此,即将到来的不利季节越恶劣,经历时间越长,越应让蜂群在巢内多贮蜜。
给老熟幼虫封蜡盖,是成蜂为蜂儿化蛹创造更好的巢房内部环境而做出的努力。吐丝结茧,是蜂儿自己创造更为贴近的适宜小环境所作的努力。这些努力都预示着,蜂儿在此时及此后的生活,需要更为安全稳定的环境。这些努力有利于保温增热,而对散热降温不利。加上饱食阶段与变态剧烈期产热,都容易聚集成为巢房内热。因此,封盖子脾的产热效应显著,抗寒性较强。但也最容易受到热伤害,尤其是老熟幼虫和前蛹。对此,要予以高度警惕!
由于茧衣的和蜡质巢房壁的缓冲作用,巢房内的温度、湿度变化更为缓和。所以,茧衣与巢房壁,便成了最为贴近蜂儿的缓冲物。蜂王深谙其道,初产卵时,首先选择有茧衣巢房产卵。这又提示我们,在需要巢内温度、湿度变化更缓慢时,例如,低温育儿区,采用有茧衣巢脾的抚育效果好。而在需要巢内温度、湿度较快变化,蜂儿代谢产生的热能更容易散失时,选用少茧衣、无茧衣巢脾育儿,就能收到好效果!例如,在高温时节。
总之,对于诸多方面都还较为接近祖型,自律生活性仍很强的中蜂而言,应将“总体尊重,具体引导”作为其饲养管理的重要原则。如果能以自然生活群为参照,那么,理解熟悉中蜂的生活习性越多,掌握其生物学规律越多,施用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就越准确,就能在保护蜜蜂健康方面,做到少用药,不用药。不但自身养蜂水平提高,还会出现推动蜂业甚至其他业迅猛发展的思维创新和工具创新。
贵州蜂大大点评:我觉得,要想增加蜂箱的缓冲作用,如果把箱壁做成空心的,缓冲能力更强。
2019/10/13
336633
发表于 2019-10-16 20:12:35
脱蜂药我于八十年代用过,是固体石碳酸结晶。用时拿条毛巾放于纱盖上,用一把不碳酸放盆里倒热水化开,把毛巾沾湿。把继箱纱盖取下换上药纱盖,几分钟后继箱无蜂。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10-16 20:32:28
二、不同时期划分与温度、湿度调控一些书刊、资料为了叙述方便,依照春、夏、秋、冬四季划分,来介绍蜂群的相应管理。而人们又习惯于照日历比春秋。所以,这样的叙述就成了按天文划分标准来管理蜂群。与天文相比,气候变化与生物的关系更为密切。而气候学的春、夏、秋、冬划分,主要依据“候”平均气温,以5天为一候。例如:天文学上把立冬之日起至立春之日前一天,称为冬季。而气候学则把候平均气温小于10℃的时期作为冬天,这就比日历标定的立冬日约推迟25天,即大约从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对于气候学所划分的春、夏、秋、冬所划分的时间,明显滞后于依照天文学划分的季节时间特点,要予以充分注意,以避免在蜜蜂管理上出现较大偏差,一般比公历季节推迟约1个月.我们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实践,深感中蜂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需要更为灵活的饲养管理方法相配合。如果,仍按照天文、气候的四季划分,来描述相应的管理已较难准确表达。从宏观与微观分析,许多针对蜜蜂的饲养管理措施,都可看成是随外界湿度变化,对蜂群进行及时、恰当的调控,以尽可能使蜜蜂消耗较小体能,便能保持蜂巢内部适宜的温度、湿度,进而对蜂群产生良好作用。而蜂箱内的湿度又常常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便以环境温度变化为主线,结合季节与群势变化规律,来介绍中蜂不同时期的相关饲养原理与方法。(一)饲养管理时期的划分通常情况下,自然界的温度高低、起伏是逐渐变化的,蜜蜂也会对这些变化作出反应。温度达到一定限度,必然对蜜蜂生活产生较大影响,蜂群亦会作较大调整以相适应。这样的限度又称为关键点。这些变化与调整,大多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呈现一定规律性。人有衣服遮体,蜜蜂有箱护巢。人的正常体温为36—37℃,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0—22℃。中蜂巢的暖区温度为34.4—35.1℃。如果以人体作参照,那么,适宜中蜂群体生活的环境温度,应比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略低。根据温度变化与蜜蜂的相应表现,我们把候平均气温常在10℃以下时期,称为中蜂饲养的低温期;候平均气温常在11—20℃时,称为温暖时期;候平均气温在20℃以上时期,称为中蜂饲养的高温时期。如果感到日平均气温测定困难,可将每日较具代表性的时刻测得的气温,作为日平均气温的参照。例如,在四川雅安可以取上午10时左右的气温值,或下午5时左右的气温值,作为参照。在这些时刻测定的气温,已常在10℃以下时,就可视为中蜂饲养的低温期。余类推。测定气温按照气象观测要求,应设置百叶箱。养蜂的气温观察可简化为:将温度表悬挂在1.5米高度,不被太阳照射,空气畅通的地方。依照上述划分,温带与亚热带地区的温暖时期较长,热带地区的高温期较长。由此可知,在中蜂自然分布的多数地方,温暖与高温其占据了养蜂周年的相对多数时间。为了更加贴近养蜂实际和叙述的方便,对于虽处于温暖时期,但平均气温在15℃以下时期,又称为温度较低时期。虽处高温期,但平均气温在25℃以下时期,称为温度较高时期。我们的体会是:中蜂在上述划分的低温时期,只要不抚育,就会状态收敛,生活平稳,容易管理。在低温期与温度较低时期抚育,容易发生应激性蜂病,要谨慎管理。温暖时期的中蜂表现活跃,群势发展与分蜂大多在温暖时期。温暖时期也是蜂产品生产的主要时期。在温暖时期与高、低温交叉的时期,由于气候变化大而使气温变幅大,昼夜温差悬殊,饲养管理难于恰到好处,因儿容易招致中蜂表现异常,此时,也需要谨慎管理。处于高温时期的蜜蜂,生活艰难,敌害严重,是养蜂周年中的艰难时期,也是中蜂饲养难度较大的时期,需要巧妙管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对中蜂实施精细管理者,如能仅仅抓住诸如:蜂箱位置妥当、蜂数密集、留足箱内自由空间、蜂巢分布恰当,这样一些要素,也能收到近似于精管细养的较好效果。贵州蜂大大点评:我觉得,在中蜂饲养管理中,按照气候学划分的低温时期、温暖时期、高温时期比按照天文学划分的春、夏、秋、冬更加直观和灵活。只是,气候学的三个时期不像四季那么固定。因为,每年这三个时期关不是在每年相同的时间段,比如今年,立秋一个多月了,天气多数仍然在33度左右,这应该是十年一遇。同样,今年的倒春寒,也持续了一个多月,也是十年一遇的。那么,今年中蜂养殖三期的划分明显滞后于往年。好在现在天气预报已经比较准确,我们在中蜂养殖中,做个有心人,经常关注一下天气预报,我相信管理起来就会轻松许多。2019/10/14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10-16 20:33:45
(二)蜂巢温度调控1.箱盖调控 箱盖调控又称为蜂箱上部调控。在大盖与副盖之间预留的自由空间,既是上部温度、湿度缓冲区域,又用作在需要时添、减保温物。在副盖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加减副盖上的保温物具有较好的温度调节作用。当然,这些保温物应平整、柔软、质轻、耐潮湿,又透湿。例如,厚度适宜的塑料软泡沫。是否添减副盖保温物,可以以20℃度为界。平均气温已常在20℃及以上时,需拆除副盖保温物。平均气温常在20℃以下时,应有副盖保温物。出于防闷考虑,在低温期与温暖时期,副盖应取一张实一张虚相拼合的半实半虚状态。一般是蜂巢顶部用实副盖,无蜂巢一端用纱副盖。高温期,为了加快热能散失,不仅要全面开启上通气窗,还要将此前半实半虚的副盖组合转换成全虚状态,即撤除实副盖,换上纱副盖。底窗大开的,副盖可仍保持半实半虚状态。上通气窗与虚副盖的部分便成为上通气道。2.巢门、底窗调控 在养蜂周年的多数时间,可将巢门与底通气窗作为中蜂箱内外气体交流的主要渠道。这样,就把蜂团下部较耐变换,蜂巢中上部需要变化相对平缓的要求较好的统一起来。对巢门与底通气窗开启的调控,又称为下部调控。仅开启巢门时,蜂箱内外气体主要通过巢门交流,这样的调控力度虽较小,但却对保持蜂巢温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也有利于蜜蜂守护。所以,在低温时期,温度较低时期,一般仅开启巢门暂不开底通气窗。缺蜜期的巢门也宜小不宜大。巢门开启度的具体标准,要依各自情况拟定。观察中蜂自然群的筑巢起始点,常在巢门近旁,结冬团位置也与此相似。此为中蜂怕闷的表现之一。所以,仅开启巢门时,蜂巢应靠近巢门布置;巢门开度小,底窗未开时副盖都应取能舒缓透气的半实半虚状态。既开巢门,又开底通气窗时,蜂箱内外的气体交换的渠道增多,换气量增加,有利于蜂巢内多余热能散失。在温度较高时期、高温时期,应采取这样的调控方式。并根据群势差异与实际需要,灵活调节底通气窗的开启大小。3.上下通气力度需调控 开启上部通气道后,蜂箱内外气体的交换速度会显著加快。所以,蜂箱上下通气道都开通时,降温效果最为明显,蜂群也不会受闷。但如果让空气不经调控的直接上冲,甚至穿透巢脾直接对流,就会使蜂巢成为透风式的。加之中蜂鼓风机似的扇风和热空气上升拉动冷空气由下灌入,形成类似烟囱的上冲式直接对流,会进一步加剧透气性作用,使蜂箱内部空间的缓冲作用大大降低。这与蜜蜂一般不择当风处筑巢的习性相违背。所以,凡是取上下对流方式的,都既要选择气流适宜的通道,又还要控制气流速度。使其既能满足不同时期中蜂的生活需求,又不至于对蜂群生活造成危害。启用上下通气道后,将蜂巢布置在实副盖之下,就能避免被气流直穿透。在半实半虚或全虚的副盖上添加透气程度不同的覆盖物,就能调控空气交流速率,防闷效果好。4.蜂路调控 上蜂路与巢框间距都属于能方便调控的蜂路。低温与温度较低时期,可封闭上蜂路其他时期应启用上蜂路。。由于巢框间距调控对巢内环境的改变作用明显,因而最常用。巢框间距包括了:巢框之间的间距,巢框与隔板之间的间距,巢框与无隔板端的蜂箱侧壁间距。这些间距随不同时期与不同需要,而作灵活变化调整。刚筑造完整的新巢脾与其他完整巢脾的框间距,取8—10毫米为宜。其中,在低温与温度较低时期取8毫米,温度较高时期与高温期取10毫米。已育过蜂儿的有茧衣巢脾,框间距取10—15毫米为宜。其中,在低温与温度较低时期取10毫米;温度较高时期与高温期,巢框间距取13毫米以上。总体上看,在蜂群数密集的前提下,巢框间距的调控应循:宜宽不宜窄的原则。这样,留给蜜蜂自主调控的余地大,对抚育较为有利。比如,在温度较低时,较宽的框间距,能容纳更多参与保温、升温活动的蜜蜂。而在需要热能较快散失时,较宽的框间距更有利于气体流通,带走多余热量。贵州蜂大大点评:封闭上蜂路,半实半虚的副盖,这些调控蜂群温度的工具,虽然有效,但却很麻烦。就像封闭上蜂路,我看到有人是这样做的,用与蜂箱里相同蜂路的薄木片把上蜂路盖住,一个上蜂路一片薄木片,操作起来非常麻烦。反而像本网一些蜂友用塑料薄膜直接盖在巢框上,不要副盖,我觉得方便多了。但是,在大盖盖到蜂箱外壁的地方要钉上横木条,阻止外来蜂从大盖与外箱壁的空隙进入蜂箱。2019/10/16
知蜂
发表于 2019-10-17 09:35:59
蜂大大加油,请继续分享。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10-17 19:48:30
(三)箱内湿度判知与调节
气温低于20℃时,只要中蜂箱内湿度达到饱和状态,就会出现蜂汗。蜂汗较为直观的反应出中蜂蜂巢的湿度状况,因而可以作为湿度判别的重要依据。箱内湿度越大,蜂汗越多,表明蜂巢湿度增高。蜂汗的多与少,在一定条件下,又与中蜂群体生活的旺盛程度密切相关。所以,还可将蜂汗作为判别在该温度段内,蜂群生活状态的依据之一。一般而言,箱内有蜂汗,说明群内有蜂儿,蜂群在进蜜,即有蜜采回。产生的蜂汗越多,说明与之相关的活动越旺盛。
与人体代谢出汗的情况相类似,经常大汗淋漓,会耗散人体阳气。蜂箱内的蜂汗过多,也暗示此时的蜂群生活中,有新陈代谢旺盛或消耗大的环节存在,要作认真分析,以防出现管理失误。
在平均气温低于15℃时的温度较低时期和低温期,蜂汗对蜂群生活的负面影响增大。此时,如果蜂群产生的湿热气体过多,就应有适当的排湿措施,以减少箱内蜂汗和防止蜜蜂受闷。箱内蜂汗聚集过多,还会显著消耗蜂群实力。因为留滞箱内的蜂汗,会重新蒸发气化。过程之中既要吸收热能,又会导致箱内湿度增加,使蜜蜂产生热燥湿的负担进一步加重。因此,要有相应的抗衡措施。
针对温差愈大,湿热气体愈容易凝结成水,湿热气体上冲,最容易在封闭顶部形成蜂汗的原理。在容易产生蜂汗的时节,就应启用上部通气道。同时,在半实半虚的副盖上,添加能透气的保温物,使上冲的湿热气体得以舒缓排出。中蜂箱体内侧壁,有用利于形成的蜂汗滑落。让箱体保持一定斜度,便能使形成的蜂汗,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淌出。必要时,还可在踏板上置放纱布,吸水纸条,来引流箱内蜂汗外淌。
在容易产生蜂汗,箱内湿度又大的时节,中蜂最容易受闷。所以,尤其要注意在这些时节,留足箱内自由空间,妥善调节通气道大小。
贵州蜂大大点评:为了使蜂汗能够流畅地滑落箱底,可以购买煮蜡蜂箱。但我更喜欢用桐油刷蜂箱。我的蜂箱大都是用桐油内外刷过的,既防腐,又有利于蜂汗滑落,还环保。而煮蜡蜂箱所用的蜡应该是石蜡,我觉得不太环保。
2019/10/17
dudududu123
发表于 2019-10-18 19:29:24
忍不住天天都来看看 .感谢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10-19 22:46:09
我现在决定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的分享,因为太忙,我每天只能安排一个小时的录入时间,有的章节字数较多,可能要两天或者更多的时间才能录入完毕,所以无法做到每天分享了。望喜欢这份内容的蜂友见谅!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10-21 20:15:36
三、低温期管理依照前述划分,我国南方的低温期短。西南地区的低温期,一般分布在公历12月、1月、2月。北方与西北地区,大约要在此基础上前后各增1个月,即从头年11月到次年3月。低温期中蜂安全生活的前提条件是:封盖贮蜜足,群势强,箱内留有自由空间。弱群在此前就应合并。在低温时节,蜂箱摆放要讲究整体避风,而不仅仅是巢门避风。蜂箱所在地应干燥,地势平缓,背有所靠。低温期有抚育需要的蜂群,其蜂箱前面朝向,宜向南略偏东。这样,巢门前方在午后能被太阳照射2—3小时,有利于蜜蜂安全认巢、排泄飞行。在低温期,应使用有茧衣的巢脾贮蜜育儿。日平均气温已常在10℃以下的时期,一般出现在秋末、冬天、初春时节。在此时期内,中蜂经历了育儿量逐渐减少、停止抚育、断子冬蜇和冬末春初的恢复抚育。此期管理既要满足蜜蜂的冬藏需要,又要有利于春发。(一)逐渐减少育儿量至停止抚育时期管理原则上注意缩短过渡期,保存实力。此前管理有不足或失误的,还可在此阶段抓紧补救纠正。此期蜂群生活的外部特征是:采集花粉的活动,由逐渐减少至完全停止。工蜂在用蜡封闭挨近蜂巢附近的漏风缝隙;啃咬蜂巢下部、中部巢脾,以便留出结冬团的自由空间,箱底因而出现较多蜡屑。设置有底通气窗的,此时若拉开底窗活门,还会有许多巢脾残渣跌落出来。观察巢门处,外出蜜蜂已比之过去显著减少,湿度也降低直至干燥。此时,如果越冬适龄蜂已基本备足(此前1.5—2月前就应培育越冬蜂),应果断终止抚育,实现蜂群断子休闲。其理由是,该时期气温变化总趋势为下降。如果继续抚育,蜜蜂为提高巢温的贮蜜消耗、体力消耗都大。外出采集抚育所需的生活物质,不仅效率低,还会损失一些蜜蜂。育成的幼蜂若遇持续低温,认巢排泄飞行已无安全保障。这些都不利于保存蜂群实力。1.有利于形成越冬蜂团 确定拟结蜂团的箱内位置。通过调整本群带蜂子脾,到拟结冬团的中心部位,可调动蜂群在人们拟定的适宜部位结团,以便需要时在结团处作外包装保温。要让蜜蜂在形成冬团前,有一段时间来熟悉,适应调整变动后的蜂巢环境。要保证冬团所在处及附近有充足贮蜜。冬季严寒时间较长的地区,为防止蜂巢一端贮蜜耗完,蜂团又因严寒而不能向蜂巢另一端有贮蜜处转移。不仅蜂巢应布置在箱内偏向某一边的位置,而且,应在贮足蜜的蜂巢某端,而不是中部布置越冬蜂团。蜂团初始位置,一般应在挨近巢门这端布置。2.促使蜂群收敛断子 低温期减少抚育量,促使蜂群断子的措施为松脾,降温、增加箱内自由空间。松脾,即是将框间距拉大,可大到15—20毫米。此时降温的其他措施还有:依序撤去副盖保温物、侧面保温物、最后撤出箱底保温物;开大巢门;酌开底通气窗。此又被称为“冻蜂”。只要冻蜂时机恰当,一般都能实现自然断子。此时,增加自由空间的措施为:调出一些多余巢脾,将中下部已被咬缺的巢脾,布置在蜂巢中部等等。群内尚有较多蜂儿处于敏感期的蜂群,如果冻蜂时机不当、力度过大,容易发生弃子。所以,冻蜂的时机与力度掌控尤为重要。一般应选择在:群内蜂儿已经是以蛹和老熟封盖子为主;中晚秋或冬初连续降温,又出现气温回暖的晴暖日之时;循序渐进的施用降温措施。并在蜂儿基本羽化出尽时,即实行较大力度冻蜂。采取上述促使蜂群收敛断子措施时,要因群而宜。仍有较为整齐的封盖子脾、大幼虫脾的蜂群,应将这些子脾调往暖区中部,让蜜蜂继续抚育完成。子脾已显得零散、残缺的蜂群,应将这些子脾调离蜂群或者掏割这些子区后仍留原位。这样,既留出了适宜此期蜂群生活需要的空间,又能迫使蜂王停止产卵。因为此类蜂群中的暖区,已随子脾除去而消失。只要无新蜜入巢,也无人工喂饲刺激,那么,此期的蜂群,一般不会在旧脾上已掏出的空缺内接造新脾。即使偶有新脾发生,也因时值秋末、冬初,蜂王厌恶在新脾上产卵,而达到自然断子的目的。一些蜂群施用上述促进断子的措施后,仍迟迟断不了子。究其原因主要有:群势尚未达到当地蜂群安全越冬所需要的基本群势,越冬适龄蜂不足,贮蜜尚不足以安全越冬的需要,有晚秋蜜源和冬季蜜源的流蜜刺激,有盗蜂骚扰,有其他导致蜜蜂不得安宁的因素存在。要认真分析,找准原因,区别对待。例如:总体要求已该断子,但因气候反常出现暖冬,子脾仍然整齐优良,又确有育儿必要的蜂群,可以给予不冻蜂、缓冻蜂的特殊照顾。确有冬蜜生产任务的,要按低温流蜜期要求管理。已无继续抚育必要的蜂群,群体情绪应调转为断子越冬为主导,如果放任自流,一些迟迟断不了子的蜂群,最容易转现立蛆、烂子和成蜂早衰。因此,应对这些蜂群予以强制性囚王断子。3.囚王断子 根据我们的实践,中蜂囚王断子度低温期的效果好。所以,对难于实施人工促使自然断子的措施,或经人工促进断子措施,未明显奏效的蜂群,应果断实施囚王断子。由于时值秋末冬初,蜜蜂群体情绪通常转入以越冬为主导,群体活动总体上呈现收敛状态。因此,囚王后不容易发生工蜂产卵。而且,还可以使一些仍较活跃的蜂群,于囚王后较快转入懈怠与收敛状态。此举显然对保存蜂群实力有利。此期囚王断子的技术要点为:诱使蜂群形成越冬蜂团,用半阻隔囚王笼将蜂团囚于蜂团的中上部。具体操作如下:(1)囚王前准备 要引导蜜蜂在适宜处结团。一般在箱内挨近巢门处,根据中蜂喜好咬脾结冬团的习性、依群势不同,将蜂巢布置成:中部有2—4个巢脾,这些巢脾的中上部分都已贮满蜂蜜,下部被掏割去老旧巢脾后,留出半月形或月牙形空间。掏割老旧巢脾时,注意保留那部分子脾。若没有子脾,可从别群调一个脱蜂后的有子巢脾,经部分掏割后插入蜂巢中部,在残留蜂儿诱引下,蜜蜂会以这些子脾为中心,形成稳定冬团。调整形成中蜂团之后,其两旁各置2个以上整蜜脾。其他巢脾脱蜂后调出蜂箱保存。(2)囚王时机确定 若从蜂群状态看:有一批封盖子脾,贮蜜已充足,是关王的好时机。囚王时间通常在历年关王断子最佳时间段内选择。在该时间段内,可稍提前不宜推迟。若以自然生活群为参照,那么,囚王断子时间应略早于当地自然中蜂群的断子时间。若以活框饲养蜂群的行为作参照,那么,可在蜜蜂开始啃咬巢脾时便囚禁蜂王。(3)囚王操作 于蜂群布置妥当的当日或次日,用半阻隔囚王笼(工蜂能自由出入),将蜂王囚禁起来,在蜂巢中部两张巢脾的偏上位置,各掏一个浅凹槽。然后,将囚王笼放其中稍稍用力夹紧,使此处框间距仍能与其他框间距相近似。囚王时,若外界温度已较低,可先将空王笼置于贴身衣袋内或本群蜂的巢框上部,预热后再用于关王。(4)囚王之后管理 通常在关王后第5—7天,应查毁一次可能出现的改造王台。除此之外,还需配合以诸如冻蜂之类的其他措施,但在囚王时,若群内尚有一批大幼虫需继续抚育的,囚王后不仅暂不宜冻蜂,而且,还应给以一周左右的奖励饲喂,才能使蜂群较好完成这批蜂儿的继续抚育。之后,再采取有利于冬藏的其他措施。由于蜂王被囚后,中蜂有弃卵和小幼虫不顾的现象。所以,关王后约半月,新蜂便已出尽,蜂群生活转入断子期。在越冬期不长,,间有暖日的地区,工蜂会将贮蜜向囚王区域转移,所以,越冬蜂团形成后一般不再位移。越冬漫长的地区,随着越冬期的推移,巢内贮蜜逐渐消耗,蜂团会逐渐移向贮蜜仍较充足的地方。所以,若要继续保持囚王仍基本位于蜂团中部,就需要适时查看,以便在必要时调整王笼位置和补入蜜脾。(5)囚王失败原因与防止 囚王失败表现在,囚禁蜂王脱逃或死亡。蜂王脱逃的主要原因是:蜂王体型小,囚笼松动、隔王间隙不精确。解决方法,:养蜂要用体格合符标准的优良蜂王;囚王笼应牢固、隔王间隙精确。低温期囚禁蜂王夭折的主要原因:群内尚有其他未囚禁蜂王;囚笼过于偏离冬团中心;囚笼所在处框间距过大。解决办法:要严格查王、查台、不能有处女王。在一群内备有数王的,要同时分王囚禁。不得留有在群内自由活动的其他蜂王。囚王笼应始终处于冬团的中部或近中部位置。4.其他注意事项 蜂群内越冬贮蜜一定要质优量足。不足的,此时最好调入整框封盖蜜。在低温期,不能加入贮有容易结晶蜜和已结晶蜜的巢脾。有关安全越冬所需蜜蜂贮量,详见秋季温暖时期管理。5.补救性抚育中蜂能在初冬的个别晴暖日,完成排泄认巢飞行。所以,对于该时期到来前,尚未完成培养越冬适龄蜂的蜂群,还有为数不多的补救机会。当然,此时培育越冬蜂的难度大!要视蜂种而定。体色深已适应冬季严寒的中蜂地理种,抗寒基因的保守性很强,但难被打破和调动。此时,适宜弱群合并越冬,而不宜采用再抚育方式。例如,处于冬季高寒地带的中蜂。其他中蜂地理种,例如,体色较浅的中蜂可试用补救性抚育方法。此时的抚育难点在于:需打破中蜂在此期抚育停滞、惜蜜冬藏习性,调动蜂群的抚育情绪;此期容易发生应激性蜂病;要维持适宜抚育的巢温并适时断子;在此期持续抚育,容易发生调节性烂子等等。群势弱的要合并成较强群后,才着手进行补救性抚育。一般可以按以下做法进行。首先对蜂群施以较强刺激,使工蜂饱吸蜜。然后,对蜂巢进行巢脾的数量调整,形成蜂多于脾的态势,保留1—2个满贮蜜脾作边脾,育儿区放置适量适宜抚育的巢脾。其他多余巢脾、花子脾要调出。同时,调整蜂巢位置,使之偏离巢门成为暖式蜂巢。在低温与温度较低时期,中蜂育儿区通常分布在相邻的2—3张巢脾上。此时,育儿区仅放置2—3个抚育用脾及为适量。而且,这些巢脾应是有茧衣的半陈旧非满框巢脾。育儿区框间距一般取8—10毫米。贮蜜巢脾分置抚育区外围。如果此时外界温度还相对较高,各框间距仍可保持秋繁时状态。箱内要留出不少于总内空1/3空间,作此期繁蜂所需的自由空间。需作适当外包装保温,但箱内不宜填充保温物,以免蜂群在温度较低时期遭受湿、闷。在巢内贮蜜充足的前提下,还要进行连续的奖励饲喂,直至育成一批老熟封盖子时为止。补救性抚育以断子重育,且仅抚育一轮便囚王休息为好。贵州蜂大大点评:本地蜂群开繁时间,一般在公历元月底,断子时间也就是这几天。今天检查了一些蜂群,有已经断子的,也有还有大量封盖子的。而有一个土养群,我觉得王不好,把它过在活框箱里,准备换王,发现已经完全断子。还有,本月才交尾成功的新蜂王,还在大量产卵,这就给了我启示,如果不想饲喂促繁,那么,换新王促繁也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2019/10/21
对好入座
发表于 2019-10-23 16:48:46
拜读难得有此毅力 打字把真没多内容坚持发上来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10-23 21:26:59
(二)低温断子期管理
随着蜜蜂冬蛰的加深,蜂群的各相关特征逐渐显现。此时,已断子蜂群的相应外部特征为:除个别暖日外,蜜蜂频繁进出蜂箱的现象基本消失。巢门处无守卫蜂,无扇风的蜂,呈现寂静状态。巢门与蜂箱内均显干燥。若不慎撞到蜂箱,要稍过片刻才有警戒蜂出现在巢门口。
1.断子冬蛰群内部特征 中蜂断子冬蛰群的内部特征为:蜜蜂集结成十分密集的越冬蜂团;蜜蜂大多呈现腹内排空,腹部干瘪的半冻僵状态。其重要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减少食料消耗和体能消耗;使蜜蜂相聚更为紧密,更有利于保温和热能散失;腹部有更多空间贮藏代谢废物,使蜜蜂能够经历较长恶劣期,不外出排泄也能耐受。
在低温期较长和冬季严寒(0℃以下)地区,已转入稳定冬蛰的蜂群,可以适当减轻冻蜂力度,给蜂群施用一些适度防寒措施。例如,减少底窗开度或将其关闭,但巢门应继续保持大开状态。如有盗蜂之虑,也可缩小巢门酌开底窗。在大盖上搭盖些避寒物。施用适度防寒措施的时机,应选择在箱内已显得干燥时。
越冬蜂团趋于圆球形。如果揭开已冬蛰蜂群的副盖俯视,亦能看到蜜蜂呈现出的近圆形分布。各群形成冬团的初始位置与秋末、冬初子脾所在部位基本一致。在贮蜜充足的前提下,断子后的冬团位置,又主要受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蜜蜂趋向于受外界干扰最小,又容易得到新鲜空气的地方。例如,副盖上有较厚保温层的,蜂团往往集结在蜂巢中间偏上的部位,就连上蜂路也被蜜蜂充满。如果蜂箱某端作了外包装保温,蜂团容易趋向该端。未搞任何外包装保温的蜂群,一般在蜂巢中部集结成团。在越冬中、后期,冬团位置可以有所改变,通常趋向于巢门端。不管在何处结团,中蜂都会在尚能活动时,将蜂蜜尽可能多的向结团区域及其近旁集中。
在冬季无严寒地区,由于中蜂个体抗劣性强,蜂箱内又较箱外暖和,加上工蜂能将蜂巢其他部位的蜜,转贮于被蜂团包被的巢房内和蜂团近旁的巢脾上。所以,这些地区的中蜂,一旦形成越冬蜂团,便少有移动。严寒地区的越冬蜂团,则有随贮蜜消耗而向贮蜜仍充足处转移的趋势。在严寒至无严寒的过渡区域,中蜂越冬蜂团的表现介于二者之间。
断子冬蛰是蜜蜂对付恶劣气候,保存群体实力的重要习性。管理上应符合蜜蜂的该习性,一般不要随意打乱。否则,容易造成诸多不良后果。
2.断子期管理要点 低温期蜂性野,好螯人,好斗杀。如果在此时仍随意开箱,提脾检查已断子蜂群,还容易发生围王、蜂王惊飞丢失的现象。因此,断子冬蛰期一般不开箱检查蜂群,不震动蜂箱,不搬运蜂群,也不施用可能刺激惊扰蜜蜂的其他措施,让蜂群在自律状态下安静越冬。此又称为低温期“封箱”。
由于结冬团的蜜蜂呈半冻僵状态,跌落箱底后又因腹内少蜜,运动能力极其有限而难于再返冬团。所以,确需开箱查看的,最好勿提巢脾,以免造成蜜蜂跌落箱底冻僵死亡。可以轻稳打开副盖,迅速看看便盖上,确需在箱内变动蜂巢位置的,应缓慢的逐脾相接移动。也可以用手指作“框卡”实现一次性数框联动,使每次带蜂移动的框脾数达2—3个,以减少蜜蜂跌落或人为造成蜂团解体。需要在此时脱蜂抽出巢脾的,应将这些巢脾上的蜜蜂抖落在蜂团上方,以便它们能安全重返蜂团。同理,管理时跌落箱底、箱外,以及其他尚有利用价值,暂时被冻僵的蜜蜂,收拢后也应置放蜂团上方,而不宜放置在离开蜂团的其他地方。
结冬团时,咬脾产生的碎蜡屑,蜜蜂并不急于将它们全部清理出蜂箱,而是任其跌落箱底形成蜡屑层。此行为暗示:蜡屑层在低温期对蜂群生活有利,是中蜂保留它们的主要原因。蜡屑层以蜂团下方积淀最多,使该处的温度、湿度缓冲作用增强。低温育儿期产生的蜂汗得以下渗,从而使箱底内表面仍较干燥,有利于蜜蜂行走其上。当然,蜡屑层也会被巢虫作为藏身之地,但这些离脾的巢虫,在此时对蜂群已暂不造成危害。由于低温期箱底的温湿度条件,远不如有蜂包被的蜂巢内,因此,躲藏在蜡层内的巢虫生长发育缓慢,通常在春季蜂群已度过恢复期时,这些巢虫尚未完成生长发育。综上所述,低温期可以暂时保留箱底蜡屑层,直至蜂群度过恢复期时再清除也不迟。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差异、海拔高低各不相同,必然导致虽处在同一时节,但温度变化仍各不相同的结果。所以,各地中蜂断子冬蛰时间各不相同。高寒地区可达四4—6个月,温暖地带在一个月左右,亚热带、热带地区不足半月,甚至不断子。
如果因为冬季蜜源的流蜜刺激、暖冬等原因,而未能自然断子,也未实行囚王断子的蜂群,虽可参照低温期育儿方法管理这些蜂群,但仍应注意这些时节不宜人为刺激、鼓励蜂群大量育儿,以避免投入过多,甚至促发蜂病酿成蜂群早衰等后果。
贵州蜂大大点评:我始终觉得,中蜂还属于野蜂,它能够随着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而自动调节与自然相适应,人为断子,既增加了工作量,对保存蜂群的实力应该也不大,而且还存在失王的风险。我觉得在断子方面,还是顺其自然为好。
2019/10/23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10-24 21:31:55
四、低温恢复期管理(一)管理依据与原则冬至节气后,白天虽然开始变长,但气温仍在继续下降。受此影响,蜜蜂冬蛰程度有相应变化,呈现忽浅忽深的不稳定状态,有些甚至逐渐苏醒和恢复抚育。未囚王的断子群经历低温期之后,重新恢复育儿的蜂群有如下外部特征:蜜蜂又转现活动状态,白天有工蜂外出采集花粉、采水。底窗未启的,巢门的湿度渐有增加,晚上甚至有水汽雾湿巢门附近的物体表面。例如,踏板与巢门档。有成片的老熟幼虫与封盖子脾时,湿度还会进一步显著增加并可出现蜂汗。早晨甚至可见到由蜂汗凝聚而成的水淌出蜂箱。凡有这些特征的蜂群,一般都以转入低温恢复期。囚王群恢复育儿的时间,虽取决于放王时间,但若观察到有与上述未囚王群同样的特征,例如,采粉、采水等。表明这些蜂群也欲转入低温恢复期生活。纵观蜜蜂低温恢复期的气温,虽不一定比逐渐减少育儿的时期和断子期的高,常常还低于这些时期的气温,但随着白昼的逐渐变长,温度变化的总趋势也将转换为回升。显然,蜜蜂能感知这些蕴藏于大自然中春的信息,并以行为相呼应。具体表现在恢复育儿、育儿面积逐渐扩大,蜜蜂外出活动逐渐增多等方面。冬末春初,观察已处于低温恢复期的自然群,大多在蜂团中部或是在已咬去的巢脾残基上,筑造一些新脾,并在这些部位的2—3张巢脾上恢复抚育。这些蜂群抚育区内的蜜蜂已较活跃,抚育区外的蜜蜂却仍然安静,较多外层蜜蜂仍处于深度休眠状态。由于此时外界条件尚较恶劣,气温很不稳定,食料采集困难,所以,中蜂虽已恢复抚育,但仍行为收敛、子圈小、蜂团仍十分紧密。而结团紧密的中蜂群,抗低温能力非常强。此时,新脾筑造要么缓慢,要么造造停停,表面上看,似乎限制了子圈的扩大,实际上却起到使此时的育儿量与客观条件基本相符,防止抚育冒进的重要作用,避免遭遇贮蜜、抚育力、蜂群实力被提前耗尽的风险。由此得到提示,并归纳出中蜂低温恢复期饲养管理应依循的主要原则:尽可能避免低温期抚育时段;帮助蜜蜂平稳度过抚育期;初育蜂儿数量求稳不求多;确保恢复阶段子脾整齐健康;力戒恢复期抚育冒进;尽量减少开箱次数;避免团聚紧密的蜂团过早松解。贵州蜂大大点评:我地从元月下旬气温开始逐渐回升,蜜蜂也已经开始恢复抚育。很多年份,在元月底二月初已经有手掌大的封盖子。但是,自从养蜂这十多年来,我观察到每年三月份都有不同时长的倒春寒,特别是今年,倒春寒时间长达一个多月,导致很多农户家的谷仓蜂饿死。养殖户的蜜蜂春繁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春蜜几乎绝产。所以,自从观察到倒春寒这一现象后,在三月以前,就不再搞奖励饲喂,因为容易造成抚育冒进,给蜂群发展带来不利,欲速则不达。2019/10/24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10-29 21:13:32
(二)模拟自然群初繁中蜂自然群初繁特点:育儿数量少,繁蜂效果好,不伤热,恢复进程稳定,度劣蜂损耗小。模拟自然群初繁,不仅能体现上述特点,而且管理用工少,可谓粗放见奇效。1.检查、调整 以开始进粉,作为蜜蜂自觉抚育的标志。选择无风无雨日,快速开箱检查一次,以便根据蜂群状况,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适当调整蜂箱、蜂巢,为初繁、排湿、保温作准备。针对中蜂具有:在低温期初繁育儿区便跨脾相邻分布,但一般又不超过3张巢脾的抚育习性,此时的蜂巢中部,宜放置2—3个上部贮蜜充足,中下部有缺口的巢脾,作为初繁育儿区。首先选用蜜蜂自然咬缺脾,没有此类巢脾,可选择上部贮蜜有茧衣巢脾,经人工掏割出较大缺口做成。育儿区框间距宜取8—10毫米。使蜂箱略微前低后高或后低前高,以便有蜂汗产生时,凝结水容易淌出,又不影响进出蜂箱的蜜蜂。此前副盖上无保温物的,此时可加上一些。大盖上要覆盖保温物。此前开启通气窗的,此时应关闭。此前出于冻蜂需要,蜂箱在离地不高的架上摆放的,此时若能原地放还地面,则更有利防寒。单箱摆放其蜂巢又布置在中蜂箱中部的蜂群,可将蜂巢移向箱内一侧,以便在需要时对该侧实施外部重包装保温。以两箱为一组摆放的,蜂巢应移向与另群蜜蜂巢相邻的箱内一侧,以备需要时在两箱相夹的缝隙内填充保温物。其他巢框间距与其他巢门开度,仍依照冻蜂时的。注意:低温期若需要将蜂巢在箱内作较大位置变动时,应避免一次到位。否则,会使外出归来的蜜蜂顿失蜂巢原位,在徘徊中受冻损失。尤其是需要将蜂巢从蜂箱这一端移至另一端的,要经过2—3次移动才最终累加到位。有鉴于此,蜂箱排列与蜂巢布置,应在断子越冬前就基本确定。蜂箱朝向与巢门开启位置也应如此。2.确定放王时间 囚王断子群的放王时间,因各地情况不同,很难统一划定。一般可循以下原则:(1)能迟则迟 越早气候越恶劣,在低温期抚育,不但消耗大,还容易发生应激性蜂病。因此,应尽可能推迟放王,以缩短在低温期抚育的时段。(2)参照自然群 春季无大宗蜜源植物流蜜,也无其他蜂产品生产任务(如生产王浆、花粉),放王时间应以当地自然断子群已开始进粉,普遍恢复抚育时或略迟些放王。(3)依照春蜜期定 春季即有生产任务的蜂群,如果气候条件没能基本满足蜂群的抚育需求,便可留出2个繁蜂周期的时间。若以20天为中蜂的一个繁蜂周期,那么,便可在春季大流蜜到来之前40天放王。(4)强弱有别 强群放王时间灵活。所以,既可以略早些放王,也可以推迟放王。因为强群抗低温能力强,稍早放王也能在外界条件尚较差时实现正常抚育。又因为强群的后备蜂足,育出一批封盖子就可迎接流蜜。所以,平均蜂龄较为年轻的强群,恢复抚育时间虽显著迟于自然群的即较迟放王,仍能稳获高产。弱群因抗劣能力差,后备蜂缺乏,应以显著推迟放王的时间,来减少其在低温期抚育的时段,甚至避开气候恶劣期恢复抚育。我们将日平均气温低于5℃以下的时期,视为对中蜂抚育极为不利的恶劣期。 放王方法 如果不对蜂群作大的调整变动,可在快速检查结束时便放王。如需调整变动,应避开调整日在此前或此后放王。为确保蜂群能按时恢复抚育,可在放王后连续奖饲3—5天。奖饲也可以作为催醒手段,使仍处于自然断子状态的蜂群觉醒。但在模拟自然初繁期间,不宜长时间奖饲。一般在蜂群恢复抚育之后,即应暂停奖饲,以使蜂群在此时期的活动,更接近于自然初繁时的自我调控状态。4.控制初繁蜂儿量 由于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囚王断子,冬末春初的蜂群蕴藏着较为强烈的抚育冲动,放王后容易发生抚育冒进。考虑到越过冬的蜂群抚育能力较低,又是模拟自然初繁。所以,此时应谨慎使用抚育力。例如,在低温恢复期,4足框蜂量的蜂群,初繁形成约2框优良子脾的蜂儿量,就应视为已达到合理使用抚育力的上限。在这批蜂儿大多已封盖并度过前蛹期以后,就应该让现有蜜蜂休闲延寿。例如,暂停加脾加础,并杜绝有可能使蜂群产生抚育兴奋的其他因素。必要时,可再次囚王一段时间。待该批新蜂出房并能担当抚育工作时,才能主要依靠这些新蜂,加快抚育进度,筑造新脾。5.把握保温尺度注意防湿防闷 初繁时,仍应基本保持断子冬蛰稳定期的状态,即未作保温状态或轻度保温状态,此时有利于增加中蜂的自我调控能力。过早保温容易使蜜蜂结团松散。重度保温后会使育儿区扩张,抚育进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生不合适宜的抚育冒进。处于低温恢复期之初的中蜂人工饲养群,尤应防止因不恰当的保温与饲喂而松团、猛繁。但初繁期的适时、适度保温,可以减轻恢复抚育群的蜜蜂产热负担,对保存蜂群实力有利、寒潮袭来时,还可以减轻中蜂的应激反应。所以,保温的时机与尺度的把握尤为关键。恢复抚育早的蜂群,人工保温时间应稍迟,一般可在首批幼蜂作认巢排泄飞行之后,才在前述未作保温或轻度保温的基础上,作进一步保温。初繁一段时间后又关王控产的,可不受此限。恢复抚育较迟的蜂群,保温起始日可在育成一批封盖子脾时,这一般是在放王10天以后。也可将蜂汗出现作为进一步保温的标志。因为育成一批封盖子脾时,蜂汗有骤然增加的趋势,箱内湿度也随之明显增加。保温时机难于掌握的,也可在已有较多幼蜂作认巢飞行时,才着手保温。保温尺度在总体上应循:下实上虚原则。所谓“下实”,一般是指可在蜂箱外底与箱外侧,作重包装保温。 “上虚”上强调上部要能舒缓透气,避免蜂群受闷。由于箱底暖和有利于子脾下延、登角,有利于蜜蜂护子。所以,在此时加强保温,要首先作好蜂箱外底保温。数日后,再作蜂箱有蜂端的外包装保温。群势较弱的蜂群出现封盖子后,还可将覆布直接搭盖在巢框上梁之上,使上蜂路暂时封闭,其上再覆盖些能舒缓透气的保温物,暂时取出副盖。蜂量已在4足框以上的蜂群,一般不封闭上蜂路。大盖表面要多加盖些保温物。巢门也要避免正对蜂巢,以免冷风直灌,这样的蜂巢便成为有利于子扩大育儿区的暖式蜂巢。由于中蜂箱内潮湿,如果在箱内填充不具防潮性能的保温物,在其受潮后,保温性能必大打折扣。而且,在箱内填充保温物,必然挤压箱内自由空间,妨碍空气交流,使蜂巢冷暖区差异减小。这些都与中蜂怕闷习性和力求延长现有蜜蜂寿命的管理目标不相符合。因此,最好不要满填箱内空间,而是改为采用塑料泡沫这样体积小,绝热效率高的物品,制作保温隔板充当箱内保温物。确需要在箱内填充保温物者,仅在隔板外的箱内空间,填充不超过1/2高度的保温物,仍基本符合下实上虚原则。中蜂本有密集结团,调控蜂巢温度、湿度的自觉性,又辅之以人工适时,适度包装保温,就能在低温抚育期避免蜂儿爱冻,温度升幅大时又不容易伤热。那些早早采取内外重保温的中蜂群,寒冷时节蜂团疏松,表面上看虚浮强壮,甚至有扇风、频繁外出的行为发生,但往往发生幼虫病,成蜂体质虚弱。到了春季流蜜期,远不如适时适度保温的蜂群群势和采集力。6.提高抚育质量确保平稳恢复 在恢复阶段的前半期,外界条件仍较恶劣。此时,过早重包装保温,过早奖励饲喂,都极容易造成中蜂行为扩张抚育冒进,遭遇寒潮降温时,应激反应强烈。此期育儿量增加过快,必然导致抚育质量下降,这些都会埋下烂子隐患,应注意避免。要充分发挥蜜蜂“知时节”的特点,实现其最佳育儿量,确保新蜂体质强健。在管理策略上,凡利于减少蜜蜂消耗,有利于保存抚育力,能延长现有蜜蜂寿命的措施,原则上都可采用。例如,为了使育儿区蜂数更为密集,就不能在此时紧脾,框间距仍保持在冻蜂时的状态。如果此时紧脾,缩小框间距,虽然蜂巢体积缩小了,但巢内自由空间也因此减少,势必导致单位面积上的工蜂数量减少,其温度调节和抚育质量都会受到影响,使育成的首批新蜂体质较差,从而在下一轮抚育中又效率低下,蜂群生活从此进入恶性循环。一般在新蜂大量羽化出房时,才可以适当缩小框间距。例如,由15毫米缩至10毫米左右。只有哺育力强的新蜂已主导蜂巢内部,才能使越冬老蜂及时退出抚育序列,移居蜂巢外围,休闲延寿。食料充足,是确保中蜂平稳恢复,最为重要的基本条件之一。贮蜜充足并适时适量给粉的蜂群,一旦恢复抚育,基本不受外界恶劣气候影响,抚育呈现平稳渐升状态。贮蜜不足与缺粉的蜂群,恢复育儿后抚育稳定性差,易受外界干扰而大起大落。连续暖日、有蜜粉采回,则抚育正常;若遇降温,抚育积极性骤降,应激反应强烈,成蜂早衰,容易发生幼虫病。因此,对此期食料不足的蜂群,要及时补足。此期蜂群贮蜜足的标准是:温暖地区每足框蜂,要有1足框以上的封盖贮蜜,其他地区在此基础上加减。此期给粉的时间与分量标准为:已有用粉需求时才给;上口后,基本用完才补给;每次给粉不过多。给粉一次,2天内基本吃完为适量。所以,一般情况下,每二天应查补一次粉。7.确保初繁子脾健康 确保初繁子脾健康十分重要,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杜绝巢虫危害 用于育儿的巢脾应无巢虫感染。初繁就遭受巢虫危害的蜂群,一旦发现裸虫、裸蛹出现,应立即调离抚育中心区,伺机予以整框淘汰,而不是仅掏去这些子脾。因为,此时巢虫大都已建立起延伸各处,直达上梁内部的若干隧道,并能在其中深藏或快速移动。仅掏割去子脾部分难将它们除净。(2)酌情施药防烂子 在初繁蜂儿普遍进入幼虫期时,可对蜂数预防性给药一次。例如,每群用8万—10单位青霉素,作成药物糖浆饲喂一次。给药时间,大约在放王或重现采粉行为后的第5—6天。(3)烂子群处置 烂子严重群可保留部分贮有食料的巢脾,淘汰烂子脾。即从粉环以下掏割去烂子严重的全部子脾。使蜂群立即摆脱非健康子脾,重新造脾育儿。这样做,还能使已经失调的抚育力和育儿量,重新恢复协调。烂子不严重的,可不掏去子脾,而改为囚王一段时间。8.破除蜜盖扩大子圈法 该法适用于育儿区中心巢脾上,已有7厘米×7厘米(约半个巴掌大)及以上面积的封盖子脾时,经压破或割去封盖子脾上方的蜜房盖,使子圈稳步扩大。这样,暖区热量也更容易向上传导扩散。同时,位于下方的封盖子脾,也就成为稳定可靠的产热基地,对向上扩展的子区有利。初繁期的蜜蜂惜蜜,不轻易运用子脾上部的封盖蜜。人工破除部分蜜房盖后,工蜂会积极清理,转移这些蜜。同时,自身也得到滋养。所以,此时,适当破除蜜盖,对于预防惜蜜性烂子,延长工蜂寿命,增强蜂群活力,扩大育儿面积均较为有利。又不容易出现过早奖饲那种副作用。具体操作如下:择气温不低于7℃日的傍晚,无盗蜂之虑的,可在该日任何时间,缓缓抽出育儿区中部的一个巢脾,在不脱蜂的状态下,轻缓压破或割开紧挨子圈上部的一些封盖蜜房,处理单面后立即放还蜂群。过几日再处理另一面。此后,视蜂蜜搬运、消耗破盖蜜的实际,逐渐扩大该框破割蜜盖的面积,以后,再增加破割的巢框数量,使育儿区逐渐由在少数面积上的扩大,转向在数张巢脾上作横向发展的体积扩大。恢复期,子圈中心不在巢脾中部的蜂群,可以通过压破侧面巢房盖,将子圈逐渐引向巢脾中部或尚无子的另一端。由于子圈中心偏离巢脾中部的蜂群,抚育力不但吃紧,埋下烂子隐患。相比之下,采用压破蜜盖诱导子圈中心转移的方式,更为安全稳妥。越冬后的强群抚育力充足,而恢复期短,甚至无明显的恢复期。这些蜂群在育成一批封盖子后,如果压破蜜盖的时间不当,蜜蜂容易受压破蜜盖饱食蜂蜜的刺激,短时间内产生分蜂热,进而在子脾下缘尚可造脾的空间内,筑造雄蜂房。中蜂巢脾上部,少有雄蜂房。所以,此类蜂群压破巢脾上部蜜盖的时机,应选择在子脾已基本登角,巢脾往往接造已接近下框梁时。这样,在已清理除去贮蜜的上部巢房中,便会被蜂群用来抚育一批工蜂儿。9.新脾扩巢育儿 针对中蜂自然群:恢复期之初的育儿行为,一般发生在咬脾残基上修造的新脾内;低温恢复期的造脾活动,有提升巢温的作用;新造巢脾的散热性好,其上处于敏感期的蜂儿不易受到热伤害;在春季,蜂王喜好上新脾产卵。受此启发,可在首批封盖子脾出现后,及时加入1/3巢础框,就能将蜂群的育儿活动,较早引到新筑造的整框巢脾上,形成大面积子脾。操作方法为:在育儿区紧挨现有子脾的外侧,加入一个1/3巢础框。待新筑巢脾已普遍过第二铁线,新脾上已普遍有幼虫出现时,可将该脾调中,使其被别的子脾相夹,原位又加入一个1/3巢础框替补。当然,在低温期与温度较低时期,采用新脾扩巢法仍要注意控制育儿总量,不可冒进。即便是强群,子脾总量一般不宜超过4框。所以,在低温恢复期,以此方式逐渐加入的础框总量,一般不超过两框。在卧式箱与平箱内,运用新脾扩巢育儿成功的蜂群,抚育效率高,既能较快育出一批新蜂,又不容易伤热。此期造新脾的快慢,除了决定于蜂量的多少而外,还与工蜂腹内贮蜜多少密切相关。所以,自加入1/3巢础框开始,如能在其外侧的相邻位置,搁置一个满贮蜜框或以适当方式饲喂数次,但能激发工蜂的造脾热情。新造脾扩巢育儿的方式,可持续至有筑造雄蜂房迹象为止。此后,便只能以加入优质空巢脾的方式,来扩巢育儿。根据我们的实践,在冬末春初的春繁期间,GN箱群如果处于未加继箱的平箱状态下饲养,运用上述方法,一般可筑造得两框无雄蜂房的新造优质巢脾。此后,若再造便容易出现雄蜂房了。10.回复冬蛰群处置 冬末春初的气候,通常表现为乍寒乍暖。此时的暖日,有利于蜜蜂的采集活动,蜂团疏松、子圈扩张。此时的寒日,对蜂群的扩张不利。模拟自然群初繁的蜂群,若遇到持续低温天气,中蜂自我调节的习性显现,容易呈现回返冬蛰的趋势。蜂团收敛,子圈随之收缩。缺蜜群、中等群、中等偏弱群的表现犹为明显。这些表现不仅可从蜂箱湿度变化观察到,而且,可能过手背触摸蜂巢所在处上方副盖表面温度判知。凡热度已明显下降的蜂群,回返冬蛰的可能性大。若热度稳中渐增,表明抚育正常,蜂儿量仍在逐渐增加。受安全度劣需断子的本能驱使,回缓冬蛰群常伴有应激性断子行为,有时会由此埋下烂子隐患。春季大宗蜜源植物开花,需要繁蜂投入生产的,就不能让蜂群此时重新“瞌睡”。而应采取一些措施,诱导它们自“苏醒”开始,就较为积极的生活,不间断的恢复发展。为此,可从两方面着手:对蜂群实施奖励饲喂和补粉;正确适时的包装保温。对春季无生产任务的蜂群,可顺应蜜蜂自行调控,而暂不作人工引导。但再次恢复抚育活动时,尤其要放烂子。贵州蜂大大点评:本节重点:低温期恢复抚育,切忌冒进。根据我历年来低温期布巢经验,蜂群两边放蜜脾,视蜂群强弱,中间放二到三个削去老脾,只留下上部蜜粉区的巢基框。对于低温期蜂群的恢复操作,作者叙述详尽,可操作性强。但是,这样的操作比较烦琐,如果群数少还做得到,群数多,这样的精耕细作根本是做不到的。更何况情况也不允许,早春气温低,盗蜂也严重,开盖都比较困难,更不用说还有这些细致的操作了。2019/10/29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10-29 21:21:51
这一节内容多,近六千字,我每天用一个小时录入,足足花了五天。一个小时一千多字,我打字速度还是比较慢。当然,照书录入比纯粹写文章慢多了,因为每录入一句话或几个字,眼睛都要去书上寻找内容所在位置。而写文章,则是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千把字的文章,可能三四十分钟就搞定。我分享这本书的知识具体操作是:先把每天需要录入的内容看一遍,然后再电脑录入,之后再检查一遍,对有错误的地方进行修改。尽管如此,还是难免出现的一些错误,望广大蜂友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