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之南
发表于 2021-4-28 22:43:12
{:8_168:}
jiangchh
发表于 2021-4-28 23:10:25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1-4-29 06:05 编辑
蜂王声音文件:https://static-content.springer. ... 6115_MOESM2_ESM.wav
超过2M
https://static-content.springer.com/esm/art%3A10.1038%2Fs41598-020-66115-5/MediaObjects/41598_2020_66115_MOESM2_ESM.wav
jiangchh
发表于 2021-4-28 23:13:29
https://media.springernature.com/full/springer-static/image/art%3A10.1038%2Fs41598-020-66115-5/MediaObjects/41598_2020_66115_Fig1_HTML.png?as=webp
阿飞龙
发表于 2021-4-29 07:13:31
感谢分享。多了解一些,总是好事
海悦学院小刘
发表于 2021-4-29 08:43:12
这是意蜂王 中蜂听不懂:) 中蜂王被咬的时候常常发现 叽叽声 常常听到。
黑蜂粉
发表于 2021-4-29 10:21:15
中西方文化里面有一个巨大的差别:认知世界的方式
西方人首先有假设然后采用严谨的论证步骤,一切都将就证据,所有假设都需要证伪,最后形成认知,这种思维方式也也是现代科学的基石
东方人(其实就是以中国文化为主)主要靠经验,同样能解决一些问题却讲不明白缘由,比如中医中药
这种思维方式上的差别是近代东方落后西方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我们学习西方科技不仅仅要学习这些知识本身,也要学习他们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考方式,就养蜂这个问题上来说。
单纯凭借经验对技术的可提升高度是有天花板的,只有在核心原理上有所突破才能有质的改变。
这样的基础性研究,估计国内没啥人会去做,因为不能立马带来经济效益,反而需要做多年冷板凳,所以,估计中蜂蜂群交流声音频谱的分析研究结果,我们是看不到的。
湘之南
发表于 2021-4-29 10:44:17
jiangchh 发表于 2021-4-28 22:20
论文网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0-66115-5#Fig5
可以免费下载PDF文件,近5M,可能 ...
您却定是提前30天而不是3天?
如果是3天可以肯定研究是有成果的。
是 30天那他们就比街头算命的稍微高明一点点。
五倍子
发表于 2021-4-29 11:29:05
{:8_169:}
jiangchh
发表于 2021-4-29 14:45:05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1-4-29 15:27 编辑
《自然》(英语: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期刊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权威及最有名望的学术期刊之一,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虽然今天大多数科学期刊都专一于一个特殊的领域,《自然》是少数(其它类似期刊有《科学》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期刊。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每年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是在《自然》中以短文章的形式发表的。
这项研究发现的份量和价值,由此可见一斑。17页,不算短的。
蜜蜂研究的论文,每年都不少,能上三大刊的,凤毛麟角。
很多人对蜂巢声音有感觉,有想象,有假设,但缺乏求证,也就缺乏可信赖、无争议的合理解释。
环秀山庄
发表于 2021-4-29 15:10:58
学习了{:8_169:}
jiangchh
发表于 2021-4-29 15:25:01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1-4-29 18:27 编辑
湘之南 发表于 2021-4-29 10:44
您却定是提前30天而不是3天?
如果是3天可以肯定研究是有成果的。
是 30天那他们就比街头算命的稍 ...
该文提到两种算法都能在事发前30天预测。我猜测这类与平时不同的声波特征,会持续到分蜂结束,也就是说,提前3天也是可以预测的,但模型可能不一样,比如要加入天气预报等因子。
我的理解,有经验的人,3天,30天,也能根据种种迹象,提前感受和判断,但人工智能还是不一样,效率和准确性更高,一旦出现临界点,就可以提前自动而有效的准确干预。
jiangchh
发表于 2021-4-29 17:16:39
黑蜂粉 发表于 2021-4-29 10:21
中西方文化里面有一个巨大的差别:认知世界的方式
西方人首先有假设然后采用严谨的论证步骤,一切都将就证 ...
“单纯凭借经验对技术的可提升高度是有天花板的,只有在核心原理上有所突破才能有质的改变。”狂赞!
湘之南
发表于 2021-4-29 17:26:44
jiangchh 发表于 2021-4-29 15:25
该文提到两种算法都能在事发前30天预测。我猜测这种不同声波特征,会持续到分蜂结束,也就是说,提前3 ...
分蜂前30天刚好是蜂王进入大产巅峰状态,此后20天基本维持这种状态直空巢房基本产满,此时分蜂与否就看其后的因素,这种情况大部分都是以分为结局,不分的特例就是您经常提起的仓蜂。这种分析最多只能说明蜂王进入暴产期了,与分蜂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要强行说是蜂王为分蜂而发的特定频率,我很怀疑小小的蜜蜂会有如此高的智商。
jiangchh
发表于 2021-4-29 17:57:47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1-4-29 17:58 编辑
湘之南 发表于 2021-4-29 17:26
分蜂前30天刚好是蜂王进入大产巅峰状态,此后20天基本维持这种状态直空巢房基本产满,此时分蜂与否就看其 ...
分蜂的主导是工蜂。蜂王对分蜂是被动的,蜂王的鸣叫声,不是发号施令,是一种沟通方式。
决定分蜂与否的真正原因只有一个,但表现出来的相关影响因素有多种。文中提到,经常开箱对分蜂有影响。我的理解,这就是人为干扰和影响巢温的一种方式。
这篇论文,只是分蜂过程的蜂巢声音监测和解读,没有涉及到分蜂原因的探索。对于分蜂原因,作者还是遵循目前现有理论。
我个人看法,这种监测与解读,有利于分蜂真正原因的揭示。其在生产上的实用价值,就是更大群势,更少分蜂热,让普遍强群和四季强群成为可能。
jiangchh
发表于 2021-4-29 18:19:26
湘之南 发表于 2021-4-29 17:26
分蜂前30天刚好是蜂王进入大产巅峰状态,此后20天基本维持这种状态直空巢房基本产满,此时分蜂与否就看其 ...
预测或判断分蜂热的起始点或临界点,很有价值。
您说大产巅峰,我认同。但这是与后来产卵量比较才能得知。与当时就得知,还是有不一样。还有无须频繁开箱查看。
90%的预测成功率,很有实用价值。巧合的是,改善散热与加大空间,也能减少九成分蜂。未必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