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4-26 20: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蜂秘 于 2010-4-26 20:56 编辑 6 f1 F) c, e" D# g% [
知道杂交水稻,杂交小麦吗?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时候搞出来的吧?我告诉你吧:毛泽东时代!
( R, y5 D' r. b$ m; ~$ ^# J* i: E0 e; `) U, J
说起杂交水稻,请你看看《袁隆平》这部电影,在那个时代,国家是如何打击的他吧!多看看袁隆平的专访,你就知道他自己对 ...
: h& d+ y: `- g6 a" N湖北蜂痴 发表于 2010-4-26 16:43
* Y+ ?% ]+ F0 b! ]: h& r 看了这段话,我觉得独立思考能力真是很重要。我们先不要动气,大家摆事实来说清楚就行。你说叫否定毛泽东的人来拍电影,那能拍出个什么屁来。这样的电影这样的文章我都看过,并且我当年也是深受其害,也是在这样的电影这样的文章下被洗了脑,但是后来有了电脑,有了网络我发现我真的错了。你说我们南方是水稻,但是水稻的栽种面积在整个中中国占几分之几呢?北方的种什么呢?北方种的是小麦,那是不是也是袁隆平搞出的杂交小麦呢?应该说杂交小麦的面积比杂交水稻的面积要大一些,那杂交小麦是谁搞出来的呢?为什么邓小平不去宣传杂交小麦的育种者呢?搞杂交那是要全国一盘棋不是那个人能搞得出来的。至于邓小平,他将大田拆成小田单干回到是中国几千年各顾各一盘散沙的小农经济,阻碍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不说他是千古罪人就已经不错了!大家看看这篇文章《建国六十年,也谈袁隆平与他的杂交水稻》也许能明白许多,我摘些大家看看:从媒体上看到,在有关方面组织的建国以来“双百人物”评选活动中,我国著名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列入了侯选人名单。本人为这样一位农业科技界的代表人物表示祝贺。同时,也希望媒体在对英模人物的报道上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以还原历史的真实。3 e- s7 m8 z# e
* O" s! S- L6 |' A8 K- i# c
以袁隆平大师为例,目前全国人民无不知道他在杂交水稻方面做出的成就,不愧为新中国水稻研究上的专家。但也常见媒体上给其带上了太多的贵冠和光环,如:“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大师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没有袁隆平,中国人会饿死;袁隆平养活了十三亿中国人”等等 。这种言过其实、令人咋舌的宣传大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贪天功为己有之嫌。这样必然会造成对新中国历史的扭曲,当然对科学家本人的形象也是一种损毁。人们喜欢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袁隆平、新中国农业发展的真实情况。
* _$ _. o1 P, |( l. G0 @* g& ?8 J* J; B1 A
宣传袁隆平的成就,当然是为了说明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作用。然而还应该知道,新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完全是一种国家行为,始终是有组织、有规划、合作攻关的整体工程,每一项重大研究都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早在互助合作化时期,农业上就开始了有组织的对优良品种进行培育和推广的工作。1957年国家成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制订了农业科学研究的规划和任务。按照当时的规划,把培育推广良种、防治病虫害等作为农业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为此,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有关科研部门培养的优良小麦、水稻新品种以及杂交玉米、高梁等就开始在生产中推广。这些新品种还不断更新换代,使农业产量逐渐提高。1966年全国召开了第三次农作物育种工作会议。在会上各地交流了经验,同时推荐了72个新育成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优良品种。当时各级政府、各地人民公社对农作物改良和育种工作都十分重视,普遍开展了群众性的选育和推广良种的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南方种植水稻的地区,早在1971年良种种植面积就达到其总面积的80%;杂交高粱播种面积在全国达到20%;杂交玉米约占三分之一;小麦抗锈、抗倒伏、高产品种更是普遍推广。
% b4 e+ P: e: x4 ~5 [
# [* v1 S, N4 e3 U# R% m就水稻品种的研究和改良来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的科研部门和科技工作者以及人民公社、生产队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其优良成果获普遍推广的先后也有十几种。例如,我国科技工作者运用花粉单倍体育种方法,培育出水稻“花育一号”、“花育二号”以及“单丰一号”、“牡丹一号”等新品种,都使产量获大幅度增长,亩产都达千斤以上。其中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实验方面,袁隆平也不是最早获得成就的人。例如吉林省海龙县(梅河口市)河洼公社社员李贞生(朝鲜族),于1967年就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是新中国最早培育出杂交水稻的人。1968年他与海龙县农科站、海龙县“五七中学”又一起培育出杂交水稻种子,同时还培育出玉米稻、高粱稻、葵花稻等。如果说有“杂交水稻之父”的话,那也应该是李贞生和他的同事们。他们的试验成果为中国的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李贞生等人的成果,当时作为教学内容编入吉林省的中学教材,还拍了科教电影。由于李贞生没有多少文化,不会写论文,又去世较早(至今已20多年),所以他什么荣誉都没有得到。而后来袁隆平却获得了“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杂交水稻之父”等数不清的殊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