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5-18 11: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蔡国光 发表于 2017-5-18 10:31
$ e3 \6 d: | O7 d1 F% Y ]& S- _$ j" L华夏中蜂老师理论实践己经登峰,但尚未造极,当您把巢脾底梁下垫加半继箱离箱底距离10公分以上,制造出的空 ...
6 d' b) ?' o' I8 [- P; x 多谢蔡兄抬举!' c$ j p2 I6 H& u0 L' Z
实际我的箱型,底板非水平而是倾斜的,内部空间前低后高,箱内巢门前高33cm,箱内后高27cm,前后高低落差6cm,巢门一线开,这样的箱型,超6脾以上的蜂量或强群,这种季节基本基本不需打扫,小蜜箱内腾飞时的空气流动,可带动一些碎蜡片往低处滚落(朝巢门前),即使小蜜在拖动箱内的死蜂或其它稍大物体时,也轻而易举,减轻了小蜜的负担。再者,早春流蜜期小蜜酿蜜蒸发的水气凝结的水滴,可以顺利地流出箱外,避免了蜂群再次耗蜜来产生能量将蜂箱积水蒸发烘干。% k3 Z0 i! k3 r# N+ l
另外,朗氏蜂箱之标框,只要提一块子脾看看,就知道并非中蜂养殖的最佳框,也就是朗氏箱根本不适合养中蜂,还有什么中标箱,我简直想大骂,中标框简直就是狗屁!& r% e$ O4 u4 j y7 I( c& w
活框养中蜂,只要细心观察,用心思考,也能知道,巢框内围长大于35cm,高小于25cm的巢框,都不适合中蜂的快速发展。) C6 m% ^8 G$ j& T/ j, S+ Q4 M+ K
这并不是信口开河,空穴来风,这是有蜂群生物学、数学建模作为依据的论断。新箱现在设计完成,换箱之后,用一年时间实验是否真正更符合蜂群发展,新箱还包含了蜂箱自然降温部分,明年此时再发布信箱数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