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0-10-20 20:50 编辑 ( |& k' B* U5 @! v4 s0 n
5 A4 {5 `3 f( u& m4 r3 L f' R2 k
何时取蜜,取多少,是个人选择问题,无需太多讨论。但“及时取蜜后更能调动蜂采蜜的积极性”,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n4 U% M1 ~' v
! L4 w, Z0 S2 h! v; }
有蜜就取,巢内就缺乏足够的成熟蜜,刚采的水蜜,养不出健康蜂;而酿优质蜜,是需要健康蜂的。有蜜就取,走的是高产低质、有量无质的路子,适合食物短缺的饥荒年代。实际上,不仅发达国家不这么做,欠发达国家也不这么做,中东沙漠国家如也门和非洲热带国家如肯尼亚,也是取的成熟封盖蜜。
3 d) X% G; v9 \1 L! ^, x* r U. F0 n+ j4 Q
刺激蜂群采集积极性的,是育子和泌蜜,而绝不是巢内缺蜜。缺蜜造成恐慌情绪,对育子和出勤是有不利影响的;缺蜜,易盗;缺蜜,易逃。有研究表明,储蜜不足时,蜂群活动会自我受限。这种主动缩减育子和出勤活动的自我受限,正是嵌入蜜蜂基因中的千万年来所养成的应对食物短缺和恶劣环境的本能选择或曰习性。因此,调动蜂群采集积极性的正确方法,不是人为缺蜜,而是提供适宜育子的巢内温湿度和生命所仰赖的蜜粉食物,在这两个方面,强群都有优势。
4 M/ m- h3 l& \" _# c5 R$ ^% d
2 Z. H% A1 |: P# D3 C7 ?采集是蜂的本能,健康而无分蜂热的强群,采集积极性,比任何弱群都高太多,有蜜不积极采的唯一内在原因,就是无处存蜜,最后除了压子存蜜,还用蜜囊存蜜,泌蜡造脾存蜜。这个过程,既消耗蜂蜜,更影响采集,很容易酿成分蜂热。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此时取蜜,而是预先增加存蜜空间。这是养蜂业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但弱群加脾取蜜,会有一些问题不好解决,因此几脾蜂的弱群,是不太适合用于取蜜的,也就是平箱不宜取蜜,通常也取不到优质蜜,有时连合格蜜都取不到。
6 p& \. \& Q, C- Z$ C* f8 P1 }; I& X$ {. n0 K; l9 F
提高采集积极性的根本办法,是营造适宜环境养强群,而不是掠夺式及时取蜜(有蜜就摇)。+ ~4 e/ Q; T' C) g2 b" d
+ D1 J- V9 J8 E' S7 l' U. j' ?有蜜就摇,不能增加蜜蜂采集积极性,不过是腾出存蜜空间,增加储蜜量,并减少泌蜡造脾的耗蜜和耗时,增加采集量和产量。本质上,是以蜂蜜质量的降低,换取产量的增高,埋下的是蜂群发展的隐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