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丽水网-处州晚报 0 k% s" D, c. J* w l
) I. X4 d" E' N& U: M
~0 b- L8 p$ p) P! J1 P, I
% H; I2 }9 Y9 h: V3 i/ ~李重南的“意蜂”大批死亡,损失惨重。
! Y0 f" M/ k. P1 Y( |6 }
( ?+ C4 X& f5 Q. e w) o 昨天下午16点,读者李先生打进本报热线:我是养“意蜂”的,家住莲都区老竹畲族镇曳岭脚行政村景都自然村。之前在黑龙江那边养蜂,每年9月份天气变冷后回乡。我隔壁村有个蜂农是养“中华蜂”的,10月17日那天,这人用敌敌畏投毒,让我损失了10多万元。目前农业局和警方正在调查。大家都是养蜂的,怎么能这样下黑手,希望你们报道下。! I2 p; ~, N0 X8 `. R1 U
) n, y' T8 B% h6 n0 r
记者 蓝义荣 核实报道:报料的李先生名叫李重南,昨天,当记者联系到他时,他正在清理死掉的蜜蜂。辛苦半年多,突然遭遇这样的惨剧,让李重南很难接受。: l* V# v7 n; ^0 D. X/ Z$ r
- m8 {& _) g0 t1 i 大批“意蜂”中毒而亡: C5 @3 w3 s8 R3 i `3 k
$ K4 ]8 [; j# Z: a- U+ L
今年40岁的李重南养蜂已经有20多年了。10年前,因为“意蜂”采集力和繁殖力强,而且比较好管理,他开始养殖“意蜂”。
) W v2 G5 Q: Q! @% e
4 n* D1 {9 H5 q4 t* S 李重南介绍说,因为自己是规模养殖,每年9月份前,他是在黑龙江等地养殖,9月份以后,考虑到天气原因,他便会带着蜜蜂回丽水。到今年,李重南的养殖规模已经达到了140多箱,每箱所产的蜂蜜收成在千元以上,初步算下来,今年就能收成14万多元。
. q6 ?8 u6 t, k4 V3 s5 u4 X1 i3 X; F7 ~/ v) Q
“本来再过段时间就可以采蜜了,可如今这么一来,损失可大了。”李重南说,10月17日上午,他发现自家的“意蜂”陆续出现成批死亡的情况。有120箱蜜蜂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老蜂一死,幼蜂就很难成活。目前蜂王就死了40多只,而没有了蜂王,一箱蜜蜂就等于报废了。$ D7 y0 `% `0 o3 D
: I- R% ^3 k: ?1 A1 ?) ]# g6 Q! k 经验告诉他,这一现象绝对不正常。而当他得知,附近丽新畲族乡黄弄村的一家养蜂户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后,李重南就更加警觉了。
1 X0 A2 {) T! m' H! a0 T! _
T" O2 p7 @6 k; J 李重南说,经过他的调查发现,他家的“意蜂”是因采集到带毒的“食物”,中毒而亡的。而他也在不远的黄兰村一家养蜂户那里,找到了下毒的证据——疑似敌敌畏的蜂蜜。李重南立即报了警。
" O. O7 l! a, T! z a9 F7 [4 w& w7 A% Q
“蜂战”导致蜂农下毒5 ]2 S( R. m, B+ T6 K& ~
& W5 u$ L; b+ Q& ]# E5 M 在莲都警方和农业部门介入后,很快将涉嫌下毒的蓝某带回调查。而蓝某也承认了下毒经过。3 z! W) s' C. F4 x: z
6 I$ S+ V8 C( w 蓝某说,他家养的是“中华蜂”,个头没有“意蜂”大。当李重南带着“意蜂”回到当地后,“意蜂”经常会飞到蓝某的养殖地里抢食,并杀死了一批“中华蜂”。无奈之下,蓝某便将敌敌畏掺在了蜂蜜中,以此防御“意蜂”袭扰。# A. ^% C# g2 c5 ~1 k; M
( Q# Q1 g! c) b1 F, X
蓝某本来是想保住自己的蜜蜂,但却造成了其他养蜂户难以估算的损失。莲都区农业局一位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李重南的直接损失在60%以上,间接损失还不好估算,要看后期管理补救情况。而黄弄村养殖户龚先生的损失相对轻一些。# [" p3 {& b2 O7 p6 k( z& f
+ q8 E2 l v9 w0 {6 }: ~ 是否定性为刑事案件有待研究
, a; o2 |# B/ g
% a- T: {6 ^" e% S F3 u 在自己养殖场“下毒”,是涉嫌投放危险物质罪,还是涉嫌破坏生产经营?能否构成刑事案件?目前,办案单位正在研究。
. s# x9 @' g$ E; P5 n5 H |4 b0 e' j: `3 R1 @5 \
莲都区农业局畜牧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按照经验,养殖“中华蜂”的蜂箱,如果入口小一点,仅供一只“中华蜂”出入的话,就可以防止体形大的外来蜜蜂闯入,减少抢蜜打架事件。
# p; [( y6 r, H9 M
1 I2 \ n4 ?3 B% M# t- _, y2 B& R6 \ 农业部《养蜂管理办法(试行)》于2012年2月1日起施行,明确了“转地放蜂”的养蜂者应当持“养蜂证”,到蜜粉源地的养蜂主管部门或蜂业行业协会联系落实放蜂场地,这样做主要是为拉开距离,做好沟通,减少纠纷。而丽水的养蜂协会成立了30多年,但会员活动不正常,处于瘫痪状态,没能起到经验传播和沟通协调作用。他们也希望通过这个案例,及时引导养蜂协会做好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工作,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