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5-25 17: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蜂皇 于 2014-5-25 17:43 编辑
& K! g( D2 K' C( n7 L1 R- o8 {& ^/ d8 z# X* H% s( Z; d
黑蜂寨精彩文章之二$ E0 S! ?$ J: \7 P3 a" a
黑风寨《中蜂行为天性之(工蜂)》1 K8 y" E+ q$ y* \* e/ s( K
一、工蜂是群中真正的老大:蜂群中真正的老大不是蜂王,而是工蜂(上篇(蜂王)里已提过)。蜂王只不过是被工蜂奴役的一台造卵机器。工蜂从来没有视蜂王为高高在上的“王”,只是我们依照人类传统的等级观在牵强附会罢了。蜂王除了造卵,另一个作用就是浑身散发着不同作用的信息素。分为上颚腺信息素,背板腺信息素,跗节腺信息素。工蜂们需要这些信息素来维持群内秩序,就象墙上的立的“规则”一样,只要“规则”在,人人必遵守,并不是因为工蜂惧怕蜂王才变得规矩。外国专家作过试验:将蜂王压碎放在滤纸上,就能招引失去蜂王的蜂群。将蜂王碎体放进蜂箱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同样能使蜂群保持正常秩序。- i* J2 b$ r+ `
9 \; X2 y) s5 ]' _. S& h. k! m( t9 u 一群蜂中,所有的事物变故是由数十只老工蜂合计决定的,就象民主国家的“议会组织”。然后通过工蜂信息素迅速传递到群中每位成员去执行。这些重大决策里包括:罢王(交替)、分群、弃巢……接到信息后的工蜂立即采取系列行动,落实细节(比如侦察、建造台基,迫使蜂王在台基中产卵,培育新王,减少对蜂王饲喂使其腹部收缩,驱赶和引导蜂王离巢分蜂等一系列行为),以及缺粉蜜季节对雄蜂的驱逐行为等。. B9 [' R; k' i, E&
& W- u5 e: K' s- t3 \ 二、工蜂有自我延长寿命的能力:本人在春末做过2次试验,结果完全属实。就是从强群中提出完全封盖的满2脾蜂放入一交尾箱(A群);再从另一强群中提出全是蜂卵的满2脾蜂放入另一交尾箱(B群)。2群各介入一只成熟王台。10天后,A、B交尾群都成功产卵。7天后检查,A群的封盖新蜂全出了房,B群的卵已封了盖。奇怪的是A、B群的蜂量基本保持一样。如果说A群新蜂出房交替了死去的老蜂蜂量一样属正常,那么B群的新蜂未曾出房,老蜂寿尽,怎么可能还保持为数不少的蜂量?带着这个问题,我又用同样的方法重做了一次试验。这次不同的是在2群为数不少的成蜂身上用毛笔涂上了色彩。结果出来:封盖脾群(A群)老蜂基本死去一半,而卵脾(B群)老蜂死去却寥寥几只。+ s( b+ s( D0 o , i$ D6 U# _ ]7 c; H+ O
由此可以推断,工蜂完全有自我延长生存的能力。A群新蜂出来,老蜂按自然规律无怨无悔地相继死去。而B群老蜂虽寿数已尽,但新蜂未出。如果此时放弃生命,幼仔失去照顾和温度就会完全死去。所以强烈的责任感激起了老蜂活下去的愿望……这种现象在我们人类身上也屡见不鲜,当一个人病了(或重伤)觉得无牵挂或活着再无意义,生命便会放弃。当一个人觉得诸事未了,有爱有责任必须要去担当,生命就会变得出乎想象地顽强而存活(实际是A群爬在封盖子脾上的是老蜂,在B群幼虫脾上的却是幼蜂或青年蜂,所以出现“延寿”的偏差)。, [3 p1 u& h6 L' |1 E8 l+ g! l; N6 N" n1 `
三、工蜂在蜂群中有自己的地盘:此行为在2群蜂合并后表现得尤为明显。对地盘的占有可以说是习惯,也可以说是近亲麇集行为的表现。鄙人观察到单位同事饭堂用餐时就有这习惯,每天喜欢坐在同一处位置,一旦常坐的位置被别人占了,就会在原来位置就近入坐,而且愿意与相好的人坐在一起。这就不难理解蜜蜂在同群中为何有自己的地盘了。这点本人在早年就做过试验:在不同脾上给一些工蜂点上红、白、蓝颜色,然后将脾的位置调乱。1个小时后检查,群内出现了紧张、混乱现象。1天后检查,不同颜色的工蜂又全都回到了原来脾位的脾上。这一现象说明,工蜂因为习惯或亲近关系就形成了自己的地盘。& U8 p7 M7 |9 u5 ]% b6 h |$ u h2 ~
这一研究说明,无论摇蜜还是查蜂,不要轻易乱动脾位,会给蜜蜂繁殖带来严重负面影响。9 }$ f3 j9 ?) r
四、工蜂对天敌的识别与措施:工蜂对天敌的觉察并非用眼,而是用嗅觉。蜜蜂嗅觉的灵敏非一般动物可比的。它能够老远嗅出花朵、同类、天敌的位置。蜜蜂天生憎恨胡蜂,似乎将胡蜂的气味输入了神经系统,闻之必怒。本人是通过对阳台上饲养的5箱中蜂的长期观察得出了此结论的。在我还未看到胡蜂到来之前,蜜蜂们便在巢口集体振翅壮威了,待好一会胡蜂才飞近露面。此现象足以证明胡蜂还未来到之前,蜜蜂老远就嗅到了。本人特意作了个试验:用面粉捏成一只胡蜂,涂上胡蜂一样的颜色送到巢口边,蜜蜂们见之不理不睬。将一只真胡蜂捣碎涂在一颗花生米上,刚一放下,蜜蜂们便不要命地集体扑向花生米进行围攻……+ L7 O' p- F, Z
: c/ v2 `* D' _$ Q; P在诸多蜂友的文字里看到,蜜蜂对胡蜂的仇杀是利用温热将其处死的,并说蜜蜂可耐高温36度,而胡蜂只耐35度。一度之差的说法个人认为不能成立,对于身强力壮的胡蜂来说也未必毙命,并且在所有资料中未见有胡蜂只耐35度热温的试验文字。据本人观察,蜜蜂围杀胡蜂并非温热,而是众蜜蜂集体合力将天敌紧紧勒死所致。依据是,本人作过多次试验:当蜜蜂对胡蜂实施围杀时,接近30秒钟,我立即对蜂团喷水驱赶,看胡蜂状况如何。当驱走蜜蜂后,胡蜂已经不能动弹了。如果是温热杀死胡蜂的,30秒时间温热还未生成,何来温?又何来热?唯一的解释:胡蜂是被蜜蜂合力勒死的。(高温杀胡蜂之说确实不成立,“被蜜蜂合力勒死”究竟要勒胡蜂哪里才可以迅速杀死它呢,蜂类昆虫呼吸靠腹板的伸缩,只有合力咬住各节腹板不让其伸缩,就有勒人脖子一样的效果。)五、工蜂近亲的援助行为:在诸多蜂专家文字里,几乎一致认为,当两处王相遇时,必一番殊死较量,而工蜂在一旁漠不关心地观战,直到一只战败死亡。结论是:优胜劣汰。其实此说法是不成立的,只是某些专家凭想象下的结论而已。本人亲自做过一次试验,完全推翻了“工蜂观战无动于衷”一说。试验的方法是:除去一蜂群的蜂王,将2颗成熟王台分别放入2只囚王笼里,介入除王群巢框上。待处王出来2天后,在某一脾上同时打开囚王笼放出2只处王,当2处王即将相遇时,相差5公分远双方便发出“嘶嘶……”叫声威协对方。但谁也不怯谁,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向对方扑去纠杀一起……几乎同时,有几只工蜂加入纠杀行列,帮助其中一只处王咬杀另一只处王;也几乎同时,又冲出数只工蜂拦截前几只工蜂进行纠杀……' f7 w( t) s4 m) X$ g+ q7 ^! F
我仔细分析,这也许就是工蜂近亲行为在作祟。因为产卵蜂王要与数只雄蜂交配,当某只处王和某些工蜂出自同一只雄蜂精所生的话,就会弃表姐妹王,护卫亲姐妹王。这和我们人类完全一样,兄弟帮兄弟,至亲帮至亲如出一辙。(不是近亲行为而是维护自身基因延续优先的选项,这与工蜂对待失王群的自育王台和介入王台的态度是相同的:如果自育王台与介入王台的出房期基本相同,或介入王台的出房期早两天以上,双方王台今明两天就会出房,则工蜂不咬台;如果自育王台与介入王台的出房期都要等三天以上,工蜂会咬介入台。有时工蜂咬台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很有可能工蜂已经开始产卵,咬台是产卵工蜂所为,因为此时产卵工蜂已把自己当成蜂王了。)1 o
6 U' q9 B% ^7 I( H8 b* n% V- l3 \六、工蜂近亲的冲突行为:表面看视平静、和谐的蜜蜂王国,由于群体的结构是由表姐妹和亲姐妹所组成(不同雄蜂精的后代),所①以冲突行为迭起。表现在:①选择处王上(见上述五);②择取王台培育上;③缺蜜少粉季节诛杀幼虫表现上(拖仔)。在②择取王台培育上,工蜂往往会咬表姐妹的王台,留下亲姐妹的王台。这就是我们常常见到封盖王台莫明奇妙被咬的原因之一。在③缺蜜少粉季节拖仔现象上,工蜂会将幼小表姐妹清理出去,而留下亲姐妹。于是,你清理我的,我清理你的,最后被清理得干干净净。这就是某些养蜂人叫苦连天的原因:“怎么见卵不见蛹呀!”统而概之,前蜂王与多少只雄蜂交尾,群里就会出现多少支派系冲突。
$ e6 t" W0 m; M J* W 七、工蜂近亲的伴随行为:令诸多养蜂人困惑的是,为什么蜜蜂分群时有些工蜂分飞走,而有些又留下呢?是谁在决定哪些工蜂去留的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我许久不得其解,当认识到工蜂的亲近行为后才恍然大悟,但并不敢确定。后参考了有关方面的文献,在其中一篇《蜂群的分蜂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中得到了佐证:“由于蜂王是多雄交配,蜜蜂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指数不同。对蜂王来说,蜂王与群内所有工蜂亲缘关系指数参半。但对群内即将羽化的处女王来说,群内有些工蜂是它的亲姐妹,而有些工蜂是它的表姐妹,处女王与亲姐妹亲缘关系指数高于表姐妹亲缘关系的指数。从理论上看,留下来伴随即将出房处女王的工蜂都属于亲姐妹关系,而随老蜂王分出的工蜂与即将出房的处女王都属表姐妹关系。”* o7 I% f) t: `5 l5 c2 ]2 V; N8 U; x7 {) c8 A
八、工蜂也有懒惰与无赖:工蜂被人们奉为奉献精神的楷模,守法的榜样,为了维护群体共同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实不然,工蜂中也有为数不少的懒惰与无赖。我一直在思索:人类以及高智商的动物都存在投机取巧,好逸恶劳分子,难道缺乏班、组系统管理和监督机构的庞大的蜜群里就不会有类似这样的懒惰?每当打开蜂箱检查,总看到为数不少的蜜蜂垂吊在箱盖和脾下方,其它蜜蜂都在紧张地忙碌着。他们在干什么呢?今年春末我特意做了个试验,将垂吊在箱盖上的蜜蜂抖落,连王带蜂提出2脾放入试验箱里(蜂量少便于发现)搬开远离蜂场。第2日检查,仍然一些蜂垂吊在箱盖和脾底下方。当时正值采集季节,且天气不热(无乘凉之说),我敢断定这些“垂吊”的蜂就是投机取巧的懒惰。为了更进一步证实我的判断,于是用毛笔在一部分“垂吊”蜂身上作了红色记号。& C0 P) q6 |; V3 O* G& ~* e
3日后检查,那些家伙仍然在,10日检查情形仍然如;一个月后检查,它们一样活得优悠自在;一个半月后检查,几乎一只没少在那里“垂吊”……我当时大吃一惊,按照蜜蜂的寿命,它们早该归天了。2个月后检查,虽然后来的“垂吊”懒惰蜂增加了一部分,但作了红色记号的仍然有一半以上活得十分健康……新发现启发了我新的思索:它们的确是欺骗同类“混水摸鱼”不劳而获的超级懒惰。它们这样做的目的到底为了什么?我查遍了所有蜜蜂资料,最后从英国昆虫学专家奥图尔的文章里得到了答案:“群居生物个体的懒惰行为,就是为了延长寿命。”因为避免了繁殖的劳作之苦和执行任务的巨大风险(天敌)。鄙人认为,在这些“垂吊”的懒惰行例中,也不尽是投机取巧的无赖,也有天生残疾和老迈工蜂。如果说“垂吊”之处是蜂群允许的“疗养院”,那么就被蜂群之中的极少部分无赖钻了空子。6 K0 T& H/ M. h' {
九、工蜂产卵行为的目的与惩罚:工蜂在失王群产卵就不在此赘述了。此项要说的是工蜂在有王群的产卵的行为与目的。鄙人在《中蜂行为天性之(蜂王)》http://www.xsbee.cn/thread-36618-1-1.html “五、蜂王的消极行为”里提到过工蜂产卵。但彼工蜂产卵与此工蜂产卵性质完全不同。一种是试图挽救家族的愚蠢行为,另一种是以下诸多客观因素所致:①“垂吊”懒惰工蜂产卵:由于离开了蜂脾,接受不到蜂王素的制约,卵巢开始发育。②营养过剩:哺育蜂少,过度饲喂会催发一部分工蜂卵巢发育。③蜂王信息素不足:通常出现在老王或新王的强群中,工蜂得不到足够的蜂王素,引起卵巢发育。不管哪种情形引起工蜂卵巢发育产卵,都是工蜂们自身渴望得到的。据有关专家报道,如果蜜蜂身体发生了突变产卵,可以延长寿命3倍。然而,蜂群对工蜂产卵是十分憎恶的,蜂王和工蜂都会参于对工蜂卵的清理行动。本人曾作过一次试验:将一群交尾失败工蜂产卵群合并到有王群中,第2天检查,所有的工蜂卵被清理得干干净净。英国设菲尔德大学昆虫学教授雷尼克斯在2001年作过检测:从4群有蜂王的东方蜜蜂群中取652只雄蜂蛹,经微卫星DNA分析,没有发现一颗是由工蜂产卵发育而成的。这说明了工蜂为了家族繁殖兴旺,监督行为是何等的严密。0 B, `, [% N; S& s( Q
蜂群对产卵工蜂的惩罚十分严厉,可以说六亲不认。轻则驱逐,重则围杀。本人亲眼见过一只工蜂产卵,还未待身子从巢眼里拔出,就被数只工蜂团团围住,工蜂们不管产卵工蜂是亲姐妹还是表姐妹,一概毫不留情地进行殊杀。
+ \; t+ n* H% S) L- l7 m9 R" C% s十、工蜂群数量强弱的原因:为什么有的蜂群维持几万只工蜂仍不见分蜂,而有的蜂群才区区几千只工蜂就分家呢?这个问题必须回到蜂王的话题上来。工蜂群数量的强弱,除了技术因素,最关键的还是蜂王品种与质量。对蜂王品种优劣的界定,绝大多数养蜂人甚至包括某些专家会拿蜂王的产卵量作衡量标准,其实此举过于片面,也可以说是一种误区。我要说的是,衡量蜂王的优劣,除了产卵量,重要的应该是蜂王信息素释放的强弱与持久。
. D: p$ Z; `/ c; X* l 在同等“环境因素”、“季节因素”、“蜂群因素”的前提下,蜂王信息素的强弱是决定工蜂数量大小的关键。由于蜂王的老弱、品种的低劣、各种不确定因素造成蜂王先天性劣质,都会导致蜂王物质释放微弱。倘若工蜂得到蜂王信息素不足,卵巢便会发育。在一篇分蜂论文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在蜂群中蜂王存在的前提下,卵巢发育的工蜂导致蜂群的分蜂行为。”综上所述,若要工蜂群数量强盛,群内一只质量上乘、品种优良的年轻蜂王必不可缺。只有强盛的信息素,才能抑制工蜂卵巢发育,让工蜂感觉到“规则”存在而打消分群念头。& G. w. O6 \: n" U# n$ L* z
世界著名昆虫学专家奥图尔专门将西方蜜蜂群和东方蜜蜂群作过对比试验,化验结果显示:西方蜜蜂群内蜂王信息素高出东方蜜蜂信息4倍以上。如果怀疑专家试验的结果,那么我们亲眼见到的意蜂与中蜂群势明显的强弱差异就是最好的说明。早年我国农学院有关专家也作过这方面的测试,结果是:寒冷地区(北方)蜜蜂群内蜂王信息素比热带地区(南方)蜜蜂群内蜂王信息素强度要高30%。这也是北方地区蜜蜂比南方地区蜜蜂工蜂数量高出的原因。(蜂王素的强弱决定蜂群的大小,那么决定蜂王分泌多少蜂王素,除了蜂王体质的因素之外,应该还与工蜂饲喂、群内秩序和环境因素有关。如上所说,工蜂如果有自己的地盘,我看也是一种“终身保姆”的培育方式,因为自己照看的幼虫,谁喂了多少次谁还没有喂自己最清楚。幼蜂出房头三五天还要工蜂喂食花粉浆,只负责巢内的清洁卫生。随后负责分泌王浆饲喂小幼虫或蜂王,日龄更大些就去饲喂大幼虫,因为大幼虫每分钟的饲喂次数比小幼虫多,食量也大,应该说工作量比饲喂小幼虫大得多,这也符合日龄越大能胜任的工作量也越大的成长趋势。但有很多资料说十天内的幼蜂先喂大幼虫,十天以后能分泌王浆时才改为饲喂小幼虫,这个秩序有点不好把握,也不符合工作量与身体成熟度相适应的关系,有待进一步证实。其实分泌王浆需要很高的蛋白质,如果幼蜂7日龄前还吃花粉浆,那么分泌王浆就有物质基础,十几天后蜜蜂早不吃花粉浆了,何来蛋白质造王浆,只靠溶解自身蛋白造浆,要知道中蜂体重还不足100mg!)后语:趁中秋闲暇,一番胡诌。有关工蜂话题,可以说高深莫测,我如此浅识,怎能描出冰山一角?我并非蜜蜂研究专家,只是一个养蜂爱好者而已。一时心血来潮之作,难免漏洞百出,欢迎蜂友就文中十项砸砖斧正。老黑在此谢过了!1 S7 ?8 x \6 H( h! V9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