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海蜂皇
收起左侧

中蜂特性真伪大家辩

  [复制链接]
积分
3771
在线时间
420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珠海市

3948

金钱

368

回帖

3771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6: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蜂特性真伪大家辩* A1 P# v& f$ \6 M% h/ e
      关于中蜂的特性,历年来有不少权威专家学者发表了洋洋洒洒无数专著和权威论述,但当我们看到论坛许多蜂友讲述了中蜂自然蜂群的各种实际例证后,我觉得有必要将以往专家们当作铁律来布道的中蜂特性,与大家一起辩辩当中的真伪。因为只有确定中蜂的真正特性,我们才能遵循中蜂生物学特性的规律,指导中蜂科学养殖,而不是简单地将目前的中蜂活框养殖就等同于科学养殖。5 K7 Q6 R- I# c% K. E/ M
首先不妨再罗列一下部分经仪器检测和大多数养蜂人、专家都共同认可的中蜂数据、习性、天性或特性:  p. ?: ^. }1 L3 M& M9 n) _# M
    1、中蜂蜂王胸部厚度:4.45mm;工蜂胸部厚度3.40mm;巢脾中心距:31.42 mm;封盖脾厚度:22.56 mm;
2 c8 N6 ^' w" o, ~    2、中蜂蜂王体长13-16mm;雄蜂体长11-13mm;工蜂体长10-13mm,喙长4.5~5.6 mm;前翅长7.5~9.0 mm;1 W7 M8 ^/ }3 h
    3、中蜂蜂王卵期3天、幼虫期5天,封盖期8天,共16天出房;工蜂卵期3天,幼虫期6天,封盖期11天共20天出房;雄蜂卵期也是3天,幼虫期7天,封盖期13天共23天出房;
5 h; Z2 n% ?0 Z: |! Q9 K9 ^    4、中蜂蜂王巢房孔对边距6-9mm,工蜂巢房孔对边距4.81-4.97mm,雄蜂巢房孔对边距5.25-5.75mm;
' ?5 }2 l, u+ e) P/ ]: L    5、中蜂的翅长约占体长的64%,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6次,而西方蜜蜂只有235次,因此,中蜂的飞行速度比西方蜜蜂快,这样不但可以缩短采集途中飞行的时间,增加采集次数,而且飞行灵活敏捷,善于避过胡蜂和其他敌害的追捕。据统计,中蜂在32秒钟内能够飞行1千米左右;在同样的条件下,5分钟内,中蜂有140只采集蜂返巢,意蜂只有96只蜂返巢。  h' q' `' d! o- I
    6、中蜂不采胶;中蜂蜡颜色洁白,熔点66℃,比意蜂蜡的熔点64℃高些。
; L& I. F. ^+ d    7、中蜂嗅觉灵敏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可采低浓度花蜜;/ g, C  \' Q& f. L2 I9 [- E! y
    8、1只工蜂一生分泌蜡0.05克,约200片。由于气候、蜜源等限制,一个中等(4-6标框)蜂群年产蜡1~2千克,每产1千克蜡需耗蜜6~7千克;3 l* H! `2 S8 @
    9、育成1万只蜂,需蜂蜜1.14千克,经发酵调制的花粉蜂粮需1.5千克;; U! S2 Z# {; @8 h) E/ H( t
    10、中蜂繁殖的最佳温度34~35℃。蜂巢内如果没有蜂儿,温度的变化在14~32℃,蜂巢温度的变化大致与外界气温的变化相同。蜂巢内有蜂儿时,有蜂儿的部分温度就稳定地保持在32~35℃;蜂巢外侧没有蜂儿的部分,温度在20℃上下。中蜂群内育虫区的精确温度为34.4~34.8℃;
/ P" M2 a5 i  \7 p9 i0 W# m& z; U8 k11、中蜂在气温5~6℃时出现轻度冻僵,2~4℃时开始完全冻僵,0℃时完全冻僵;观察研究显示,中蜂在气温9℃就能安全采集鹅掌柴(鸭脚木)蜜源;在晴天,即使阴处气温只有7℃时,中蜂也能大量出勤采集柃树(野桂花、山桂花)蜜源。
1 ]3 G0 c" e, o, ~0 K" B    12、中蜂蜂王的卵小管数量平均226条,日产卵量平均约750粒,最高1067粒;而意蜂蜂王平均有350~400条,平均日产卵1500粒,最高3500粒;( W8 G: h5 P5 k- W
    13、蜂王性成熟期:中蜂出房后第3日,西蜂出房后第5日
& c7 i9 w% m! X( z5 `      蜂王交配期:  中蜂出房后第6~8日, 西蜂出房后第6~10日# s3 F( m% B' d! y0 v1 f5 Y( T% B1 ~
      蜂王婚飞次数:中蜂多达6次, 西蜂一般不超过3次;交配后贮精囊中精子数:中蜂209万,西蜂一般573万;, ^9 W! i6 r: }
     雄蜂认巢飞翔:中蜂出房后第3~5日,西蜂出房后第7日
) r- Z) `- N, a: _* q* F+ Z     雄蜂青春期:中蜂出房后第10~25日,西蜂出房后第12~27日;雄蜂婚飞次数:3~4次
* ?5 M* W1 Y& u$ m. G     工蜂羽化后至开始采集需要的时间18日( F2 _! Q- N3 ?' v4 W: j- b
14、按上述数据,中蜂群势小,中蜂3型蜂个体小,中蜂3型蜂的发育期较短,中蜂巢房较小,都是铁定的事实。
6 K) j' n$ T6 ?    15、中蜂蜜房封盖属于干白型,蜂蜜日产量比意蜂低,但善于利用零星蜜源,能早出晚归以勤补拙。
/ R3 P; {+ s3 A# y- Z2 B    16、中蜂抗寒,但怕震动易离脾,认巢能力差,易错投,且白天晚上性情大变,白天性情躁,夜间温驯。) m+ i9 ^6 N* ?1 R% Q
    17、蜂群失蜂王后易出现工蜂产卵。4 ^! d3 f5 ]& u1 ?5 H6 `
    18、母女蜂王有时可以同巢交替,据说贵州的天柱中蜂还可以姐妹蜂王同巢共存。/ V4 U9 U; j8 q
    19、中蜂不拒王,或者说中蜂群介王比较容易轻松。
2 p/ h" Q' z6 ^- d! N& M    20、中蜂工蜂扇风头朝外,是向巢内鼓风;意蜂相反头朝内,是向巢外抽风。0 {# N6 C4 u$ c
    这些都是少有争议的中蜂的数据和特性,还有几个特点则存在较大分歧,这几条是:8 e) _; ~2 Y0 A! V, p6 ]) s9 V
    A、分蜂性强,易逃群。2 }# @7 i4 f8 c- g# o  L" X9 i
    B、盗性强,易引起互盗互斗以致全场大乱。
3 k" r3 t/ l) c/ G2 }    C、中蜂造脾迅速,好咬旧脾,喜新脾。
8 c1 N- ]2 \) j8 _+ V9 Y0 A3 q8 E    D、中蜂抗美幼不抗欧幼,抗胡蜂不抗巢虫,抗大螨强抗小螨弱,遇中囊病是灭顶之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3771
在线时间
420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珠海市

3948

金钱

368

回帖

3771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6: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先来说说中蜂被冠以“分蜂性强,易逃群”特性的缘故:
; t$ f: W( \# y& W    自从中蜂被圈禁在“活框箱”中养殖以来,我们发现,群势比意蜂弱得多的中蜂群,在分蜂季节里,往往接二连三地分蜂,有时一群一连发生两三次分蜂都有,强群立马变弱群,大群变成小群养。不仅被每天的十数次分蜂搞得精疲力尽,而且还多占蜂箱、场地,到大流蜜时,蜂群往往达不到强群采蜜的目的,产蜜量大打折扣,完全失去了原来的预算。有时即使不在分蜂季节,群势达到中标框4框左右就闹分蜂,简直就是毫无节制。* _% G# m! }7 k' Y( G1 V& P0 [
    猎捕回来的野蜂群或收捕的分蜂群,不像意蜂那样好安顿,好不容易哄中蜂入箱上脾了,过两三天,总有蜂群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偷偷跑了,简直就像被中蜂当傻子一样戏弄,真气得够呛。有时即使不是野蜂和分蜂群,在原巢生活得“很正常”的蜂群,也有说走就走呼啦一声就不见踪影的。偷走一两群有时就默认了,更不得了的是,飞逃群自己走还不算,还要煽动其它蜂群一起闹暴动逃走,搞得整个蜂场几十群甚至上百群蜂一下子冲出来,形成一个无比巨大、疯狂飞舞的蜂团,几十万蜜蜂互相缠绕打斗、几十只蜂王被裹挟包围在其中,由于各自的信息素气味不同,所有的工蜂都扑向不同自己一群的蜂王,围王缠杀迅即开始,往往不到十来分钟,大部分蜂王就被绞杀,蜂场迅即就被毁灭,而且死蜂尸横遍野场面极其惨烈。8 w  \; q* {; w2 }1 r
    这些现象意蜂几乎没有,于是中蜂就被我们戴上“分蜂性强,易逃群”的帽子,一经戴上,以讹传讹,就被冠以不可动摇的“特性”,所有接触中蜂的人几乎都接受了这一教条,认定中蜂有此不可更改的特性了。
9 V# F5 R& p2 f1 E0 J- H5 }我们观察中蜂自然群,有上述这种种现象吗?所谓生物学特性,一定是经过千百年,少说也应该有百年以上的时间检验所确认,我们建国才几十年,中蜂系统研究的时间更短,所以,凡是对要冠以“特性”的东西,应该十分谨慎才是。不要重蹈中国蜜蜂研究所所长,中国蜜蜂权威马德风的覆辙,推广了几十年的“蜂群集体饲养法”(多群同箱),却是推行了一种慢性杀蜂法,延误了几代养蜂人而不悔改。' R# Q1 `9 Y$ h
     一个蜂巢只居住1群蜂,这是千百万年自然选择的结果,多群或双群同箱饲养,几十群甚至几百群中蜂集中在百十平方米的小范围饲养,本身就是强行改变自然规律,是“人定胜天”唯心论的产物。企图征服自然而不是顺从自然规律,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当我们还没摸清中蜂的真正生物学特性时,想当然地改头换面一下就搬用意蜂的活框养殖方式,中蜂当然要反抗,所以时时刻刻始终牵挂着去寻找自己的理想家园。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活框养蜂箱,对中蜂来说应该都像是监狱,被判无期监禁的中蜂,哪有不想逃的呢?同样,中蜂要生存,只有维持强大的群势,生存的概率和发展的希望才会大。所以不论野蜂还是家养中蜂,生存的第一法则就是尽一切可能维持强大群势,因为它们是社会性营生的昆虫,而拼命分蜂好分群,绝对不符合这个保命法则。% H' r0 U: ~% X. ^2 k& g
     蜜蜂在中国,从化石考古来看已经7000多万年了,远比人类的历史遥远,低等动物几千万年进化才能积淀的种性,绝不会在短短几十年就可以轻易改变。所以凡是没有受到人类干扰破坏的中蜂自然蜂巢,群势都比活框箱的群势强;即使自然分蜂,也绝不会接二连三的分下去,相反却是非常有组织非常合理的分配去留蜂群,在人们眼中,如果没看见分蜂团出走,原地蜂群就好像没发生分蜂一样强盛。有些村寨就有存在几十年不走且一直强盛的中蜂群,这就是中蜂特性中,不应被强加“易分蜂易飞逃”特性的有力反驳。如果出现有“易分蜂易飞逃”,那也是中蜂被逼进活框箱后,因为箱体和养殖方式严重违反其生物学特性而产生的应激反应,或者说是中蜂的反抗、使我们受到中蜂惩罚的一种表象而已。. S% }# V+ R6 ]- Z) Q5 g
    安居乐业,是人物一般同的大道理,天底下哪有爱离家出走、爱闹分家离群索居的社会性生活的人和动物呢?如果有,那一定是那个家和影响其出走的群体环境出了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3771
在线时间
420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珠海市

3948

金钱

368

回帖

3771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6: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说“盗性强,易引起互盗互斗以致全场大乱”这第二个值得大家探讨的“中蜂特性”:- ^. o  G, A& P- B
    我们先来看看野生中蜂究竟有没有这种“特性”吧,大家看看本论坛蜂友们抓捕野生蜂的报道,有人曾在同一个山洞同时看见有五、六群中蜂共存,互相相隔不远,但互相又相安无事。再看中央7台关于河北山村土养中蜂的电视,一个山坡上摆了几十群用土胚垒成的像炮楼一样的蜂巢,长年累月不用管,一年只收两次蜜,蜂群没有发生过盗抢。这些都是长年固定不动的蜂群,如果中蜂真是盗抢成“性”,一年中总会遇上一两次外界蜜源枯竭的时候吧,那么,每年也总会发生一两次盗抢吧?可实际是没有发生!更残酷的事实是,如果意蜂中蜂同场或相距不远,盗性更强甚至杀王越货的恶行却累累发生在所谓盗性不强的意蜂身上!因为心底里看不起中蜂,因为看中蜂不顺眼,就胡乱给“进化程度较低”的中蜂安个落后种族必须带有的劣性,这恐怕就是某些崇拜“进化先进”洋心理的不经意的暴露。可世界进化史却告诉我们,往往就是这些“先进文明”和“高级进化”,给世界带来的却是更暴力更野蛮的摧残。0 |$ H! p* E5 q; A
    为什么人工养殖的中蜂场会有强群盗抢病弱群呢?这种现象,其实也轮不到我们上纲上线给中蜂非安上个盗性强的特性。我们人类中,也不乏有贪小便宜、投机取巧、甚至公开哄抢失去有效看管财物的现象,凭这些现象为什么我们却不肯给人类也下一个“盗性强”的人性呢?这双重标准用得也太露骨了吧!所以说到底,中蜂场内发生的互盗和盗抢事件,其实都是蜂场管理者疏于管理“引蜂犯罪”造成的,因为贪小便宜、投机取巧和企图不劳而获的心态,不但是比蜜蜂进化先进到无法形容的人类所具有,就是比人类古老几千万年的极其低等的昆虫蜜蜂也同样具有!大家说说,这难道仅仅是中蜂所专属的“特性”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3771
在线时间
420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珠海市

3948

金钱

368

回帖

3771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6: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点值得商榷的特性是“中蜂造脾迅速,好咬旧脾,喜新脾”:
# a6 j) v% F( ~0 q/ A0 G) x1 F     这个特性既有褒奖又有贬损,总体是指中蜂对“脾”的态度。上面讲到大家异议不大的中蜂特性就有:“中蜂不采树胶,蜂蜡洁白,熔点高达66℃,1只工蜂一生分泌蜡0.05克,约200片;一个中等群年产蜡1~2千克,每产1千克蜡需耗蜜6~7千克。中蜂巢心温度最高35℃,中蜂群势比意蜂少”,如按产卵管数量来折算,中蜂产卵能力仅为意蜂的60%多一点,按平均产卵量计算只占50%。如上面所说的这些特性符合中蜂的实际,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中蜂造脾怎么也快不过意蜂!理由很清楚,中蜂群体数量不及意蜂,分泌蜡片数量也少于意蜂。还有造脾区温度一定要高,否则一片片的蜡片就粘不起来,蜡片就相当于砌墙的砖头,蜜蜂嚼碎的蜡沫就相当于水泥浆,只有在高温之时,蜡沫才能软化才具有粘性。高温的形成要靠大量蜜蜂特别是专施产热的发热蜂(红外摄影已证实)的密集;蜂巢虽然是最省材料又最稳定的天才建筑,它仍然需要许多蜡片粘成。蜜蜂吃饱蜜后呆在一边憋着劲分泌出蜡片,一边传递给蜂巢建筑师筑巢,效率很高,但这一切都要有个前提,那就是离不开一定的群体数量!
# w7 y- P% E; y* T2 {8 M     我们之所以有中蜂造脾迅速的看法,主要还是观察分蜂群得来的。中蜂分蜂群几乎全部蜜蜂都是吃饱了蜜才飞逃的,到了新地方,赖以栖身的巢脾如果不迅速造起来,蜂群就有灭顶之灾。所以,尽管没有巢础,中蜂也能迅速造起第一片巢脾来,有时速度之快出人意外。中蜂这种抢险应急造脾的能力,比起意蜂不紧不慢按部就班等巢础来才造脾的态度,人们不得不由衷佩服。然而同插一张面积相同的巢础框进巢,中蜂的在接受态度上就比意蜂差,造脾速度就更不要说要落后得多了。所以造脾迅速,要看什么情况,和造多大的脾。如果轻易冠以“特性”,未免太随意了。) ~% K6 m5 d9 b  r& N2 Q# r2 [
    对于“好咬旧脾,喜新脾”,喜新脾确实是中蜂的一大特性,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在刚造一半的新脾上,蜂王已迫不及待地在其中产卵了,相反意蜂王对新脾的态度却有点敬而远之。但“好咬旧脾”,就只能相对而论了。因为中蜂不采树胶,巢脾上少了一道化学防线,所以巢虫的小幼虫很容易就钻进巢脾中去,而意蜂巢脾有蜂胶,蜂胶对巢虫小幼虫有很强的驱离作用,所以意蜂巢脾如果有巢虫,基本上虫体都比较大,中蜂脾上的巢虫,却是从小虫到其长大一直存在。小巢虫躲在房底蜡壁上,中蜂发现了,只能咬掉巢房追捕巢虫;如果巢虫不幸躲进封盖蛹区,咬死蜂蛹,中蜂只好咬开封盖,把死蛹拖出来,这就是白头蛹的来历。当气温、蜜源、蜂群老化严重和空间局限影响造新脾时,中蜂的选择只有咬掉老脾再造新脾,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半旧脾下面连接着新脾的情形。这其实不是中蜂爱咬旧脾,它同样是迫于无奈的聪明选择结果。在人类提供的蜂箱中,它无法有适合其品性的新空间造脾,唯有拆旧造新。其实,动物跟人类在做事上的选择都是取易不取难,怎样省力省时省材就怎样做的,这是自然的大法则,谁都要遵循。所以说中蜂喜欢咬旧脾,再在其上造新脾,明显多一道吃力不讨好的工序,这显然不是中蜂的第一选择。我曾经数十次在山村农户家里看到过,自然来到农户家里结巢的中蜂,不管是在谷仓、木柜或者墙内,如果没人动它,一般三五年不会走,蜂巢还是那个蜂巢,特别是中心巢脾,有些已经发黑了,但蜂群还是一样使用它育虫繁蜂,地下也不见有什么蜡屑堆积。正如天柱中蜂的高展观察所得,他的天柱蜂群,有大工蜂也有一种小工蜂,这就说明中蜂育蜂不挑剔新旧巢房,只要巢房完好干净就行。再说,分泌一斤蜡要6-7斤蜜,而繁1万只蜂,只需蜂蜜1.14千克,谁消耗多谁花费少不是一目了然吗?中蜂在我们现用的蜂箱中爱咬旧脾,说到底也是人类逼它的,所以,有些地方活框蜂箱养殖,产蜜量还不如土养蜂,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逼着中蜂都把蜜吃了用来筑巢,因为吃6-7斤蜜才能造几个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3771
在线时间
420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珠海市

3948

金钱

368

回帖

3771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6: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点存有异议的“特性”是:抗胡蜂不抗巢虫,抗大螨强抗小螨弱,中蜂抗美幼不抗欧幼,遇中囊病是灭顶之灾。0 }0 N4 B) t9 J+ Z
    说中蜂有抗胡蜂的特性,主要是指中蜂能“诱敌深入”在巢内结团闷杀入侵的胡蜂,因此胡蜂对中蜂不至于引起全军覆没的危害,中蜂有此能耐钦赐它为一项特性,也未尝不可。其实这与中蜂的抗寒特性是一脉相承的,中蜂之所以抗寒,是因为中蜂的发热蜂数量多而且发热效率高,胡蜂就是被中蜂包围时迅速产生的高温(有资料说是可达45℃)杀死的。但我更认同胡蜂是被中蜂闷杀、“被蜜蜂合力勒死”的,蜂类昆虫呼吸靠腹板的伸缩,只有合力咬住各节腹板不让其伸缩,就有勒人脖子一样的效果。
+ e8 H+ H8 ?8 Y; _' E( t    说中蜂不抗巢虫,着实有冤屈。因为中蜂晚上比白天温顺,防卫意识降低幅度很大,而巢虫的飞蛾往往利用这一漏洞,晚上钻进巢内产卵。如果蜂群不够强势,飞蛾甚至直接在脾上产卵,由于巢虫卵几小时就可以迅速孵化钻入巢房蜡壁,所以往往一觉醒来中蜂才发觉有巢虫入侵。但已为时晚矣,只好拼命咬脾追捕巢虫,这也是中蜂好咬旧脾的来由之一。我们看中蜂自然群,它们生存的环境比在人类提供的木箱更恶劣,但自然蜂巢却大多不受巢虫危害(小弱群则有)。有趣的是,自然蜂群在巢虫高发季节,蜂群对巢脾的保护,是工蜂之间互相密密勾连,编织成类似蛛网的多层蜂网来保护的。因为自然蜂巢除巢脾以外的空间够大,有位置供蜂群编织多层天罗地网,所以自然蜂巢能抗巢虫;而人工蜂箱空间有限,只要巢虫飞蛾进了巢内,就到处都是可以产卵的地方,所以活框养殖的中蜂都“不抗巢虫”了。应该说,抗巢虫不但是中蜂的特性而且是它的天性,否则中蜂不可能生存几千万年繁衍至今,不抗巢虫的原因,是我们的蜂箱捆住了蜜蜂的手脚,却给巢虫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造成的。
" A' `# x$ V0 \    抗大螨强抗小螨弱一说,有资料却反映中蜂大小螨都抗。中蜂发源在亚热带山区,那里也是各种螨的天堂,如果中蜂没有抗螨能力,那绝对不可能有今天雄霸南方数省的局面。
4 T% {/ e5 _0 P& }  e. I' b. Q    至于中蜂抗美幼病不抗欧幼病,对中囊病更是铁定缴械投降,只能说这一切都是移到活框木箱后产生的祸。美幼病是对3日龄前的幼虫,欧幼病和中囊病则对4日龄以上大幼虫作用。但现在蜂农反映根本无法区别,只要一发病,大小幼虫都死,所以抗美幼病一说不知根据何来。如果真抗美幼病,只能说现在中蜂的小幼虫病是一种新病而不是美幼病。说中蜂抗某种病,极能麻痹人疏忽防范,倒不如说中蜂什么病都不抗,活框养蜂防病是重中之重,这样对蜂农更有帮助。大规模高密度集中养蜂,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中蜂零星分布的散养种性,所以现在蜂场长年蜂病不断,小病变大病,大病又进化演变成恶病,例如中囊病的发生就是例子。它们也像人类社会一样,随着环境的恶变,也不断演变出各种新病恶病来。
" G& |2 n4 o  T    所以有没有抗病不抗病的特性,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出实实在在的中蜂习性,真正的生物学特性,并遵循这些特性,仿造出中蜂喜欢的理想蜂巢和蜂箱,这才是避免中蜂产生各种各样坏“特性”的根本之道。反反复复不断重复不切实际的“特性”谎言,只能起阻碍中蜂科学养殖研究深入下去的作用,只能起加深“中蜂是进化程度较低的种性不好的劣种”的心理暗示,此外百害而无一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13461
在线时间
5911 小时

2万

金钱

4218

回帖

1万

威望

版主

Rank: 27Rank: 27Rank: 27

发表于 2014-6-16 22: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又一次暴露出LZ技不如人的低劣水平,试问:如同他所说的那样,全国范围里所有的中蜂场不都是走向灭亡了吗?事实是中蜂场不但依然在发展,密集排布,而非分散饲养,还可以像意蜂那样去追花夺蜜,这不是有违LZ的种种假设和臆想吗?数据是科学家的工作结果,和LZ没有丝毫关系,而他一而再三的夹带私货来说教,实属无能之辈,就例如连蜂箱都不会清理那么些问题那样,动口天马行空,动手无能为力,是其最好写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13461
在线时间
5911 小时

2万

金钱

4218

回帖

1万

威望

版主

Rank: 27Rank: 27Rank: 27

发表于 2014-6-16 22: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巢虫和中囊都不会治的“专家”,何来高论令人信服?
回复 支持 1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3771
在线时间
420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珠海市

3948

金钱

368

回帖

3771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14-6-17 00: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上推论,我们只要找出确实经得起推敲的中蜂特性(或者说是中蜂的天性更为直接),顺应其天性本能,在蜂箱和巢框的设计上,找到真正符合中蜂理想的东西,让中蜂在人类为其提供的理想家园内安居乐业。使我们在促进中蜂繁荣、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能获得更丰硕的甜蜜回报,这就是我们非要找出真正中蜂特性的最终目的。
9 |2 r$ [" i9 x3 c+ M- T     为此,我们有必要从中蜂的众多习性之中,找出能上升到规律高度的中蜂生物学特性,或者是在遗传基因上被固定不变的东西来,我们才有可能沿着正确的途径研究中蜂,并开展真正的科学养蜂。下面,我提出几点看法抛砖引玉请大家来拍砖: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3771
在线时间
420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珠海市

3948

金钱

368

回帖

3771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14-6-17 00: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1、意蜂中蜂的生物进化演变上,存不存在进化程度高低的问题4 L4 r2 }, |. Q0 C" R8 u
     有化石为证,中蜂在亚洲已经生活了七千万年,而人类只有五百万年的历史。七千万年的漫长进化,始终不变并沉淀在基因中不断遗传的东西,肯定是中蜂的生存法宝,肯定是它的本能,只有这些东西,才能称得上是中蜂的特性。
  E) o( z( J4 [" \; m     几乎所有的理论和书籍,在讲到意蜂中蜂时,都众口一词地说意蜂进化程度高,中蜂进化程度低,而且不在同一个进化路径上,用进化树来表示已经完全是两个极大的分歧了:意蜂处在进化树的主茎顶端,而中蜂则处在低一级分枝的侧枝上。意思很明显,意蜂中蜂就如人类和黑猩猩的进化一样,尽管98%的基因相同,黑猩猩永远也不可能变成人类!我不懂生物学,所以也不明白物种的进化分类,拿人类和黑猩猩来类比意蜂中蜂也许不对。但是如果拿黄牛水牛来和意蜂中蜂比较,应该有点近谱,如果是这样,那么请问,在进化树上划分,是黄牛进化程度高于水牛还是水牛高于黄牛?如此非要定个进化程度高低,能对养牛有多大帮助?非要认定中蜂进化程度比意蜂低,其用意无非是暗喻此是良种那是劣种而已!其实,在整个生物圈中,任何一种生物都是该生物圈内不可或缺的其中一环,在这个或那个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都按照大自然的法则将自身进化到精美绝伦的程度,否则它面临的只有死路一条,换句话来说,在其所在的生物圈中,它就是最好的良种。所以,中蜂在亚热带和亚洲大陆这个生物圈中,经过七千万年还保持目前这样的物种状态不变,还能生生不息,这难道是“进化等级低”的“劣种”所能做到的吗?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3771
在线时间
420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珠海市

3948

金钱

368

回帖

3771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14-6-17 01: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2、中蜂西蜂的进化演变和其隐藏的生物学特性破解密匙
; Z" V# ~& W; s我们回头看看几千万年前的恐龙时代,那时地球一片蛮荒,陆地到处都是茂密的森林和一望无际的草原,中间不时有湖泊、沙漠和高山阻隔。突然间天降灾星,地球绝大多数生物迅即毁灭,只有躲进地下又有丰富食物贮藏的少数生物躲过一劫得以生存,其中就有我们今天的主角蜜蜂!翻天覆地的毁灭终于过去,植物又逐渐恢复。蜜蜂的始祖靠丰富贮藏熬过了漫长的黑暗严冬后,终于等来了光明的春天。但地表上依然是满目疮痍,虽然没有残垣败壁,可满目都是横七竖八树木,有些坚挺的树桩虽然不倒,可也枝叶全无,全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任凭风霜雨雪的摧残。假设这时西蜂中蜂的始祖如果是同一个起源,由于大爆炸造成的磁极变化和地形阻隔,西蜂中蜂始祖已被分隔在遥远的两地:一个偏居地球寒冷的欧亚大陆北端,一个留居温暖的亚洲大陆南段。2 _  t) A4 r0 Q* r8 E
      两地的蜜蜂始祖要生存发展,必须要找到安身立命之所才行。此时的陆地,除了土穴石洞,最多的就是遍地倒伏的树木,也只有树木是当时世界最好的隔热防水材料,最适合蜜蜂用来遮风挡雨和保温恒湿。为了利用这几乎是唯一的最好材料,西蜂中蜂的始祖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树洞作为安身立命之所:北边西蜂始祖经过万千年的选择,终于选定了横倒在地面的中空树洞来做窝,而南面中蜂始祖则首选直立不倒的树干空洞筑巢。为什么呢,西蜂地处北温带,每年有7个月以上的越冬期,高处树洞在冬天的风雪严寒中无法保温难以生存,而横躺地面的树洞所承受的风势,比直立的树干要低得多,加上大雪覆盖,只要洞里存蜜足够,熬过严冬没有问题。处在温带亚热带的中蜂冬天没有漫长的严寒,却有半年多盛夏酷暑和连绵豪雨,横躺地面的树干很易被水淹没,蜂巢时时面临没顶之灾;而酷暑暴晒时化铁融石的热力,简直可令蜜蜂瞬间灭绝。因此躲避水淹和散热通风,就成了南方蜜蜂的头号生存之道。千百万年前,蜜蜂唯有选择直立的树干,才可以水淹不着;蜂巢在树洞里,巢内湿热空气就像烟囱排烟一样源源不断从上被抽走排出,利用这类天然空调和防洪设施,南方蜜蜂才得以存活至今。还有,躺在南方湿热地面的树木,很快就腐朽垮塌,而北方寒地的树木则可以较长时间不烂,这也是两地蜂祖选择不同位置树洞的原因之一。1 Y/ ~' x7 R$ U' }2 d
      南北蜜蜂的这一小小选择,却成为了西蜂中蜂从此永不相同的巨大鸿沟,它的历史进化意义,就如类猿人直立最终进化为人类一样伟大!从此世界上就有了两种从遗传基因上就完全不同的南北蜜蜂,真可谓“蜜之初,性本同”,但自然演化又令其“性相近,习相远”,变成了互相完全不能交配,无法杂交繁殖的两个品系:一个纵向发展“扶摇直上九万里”,一个横向腾越“千山万水只等闲”。
: c4 t6 v, y1 y6 [      各位,上面云里雾里吹水半天,有什么根据,有何铁证?不错,上面的进化过程纯粹是本人的主观猜想,可是西蜂中蜂各有一个各位都绝对认同的、但每个人都忽略都不以为然的小小细节,而且是世代遗传永不改变的自然举动,却成了上述天方夜谭的有力铁证:那就是西蜂扇风头向里,中蜂扇风头朝外!为什么?各位注意,数千万年的时间长河,连江山人类都可以改变和创造,为什么蜜蜂连这一个小小的习惯就不改变不放弃还非要世代复制相传至今呢?因为这才是蜜蜂的看家本领和生存本能。千万年的进化使蜜蜂拥有许多我们还不知道的武功秘笈,苦于人类与动物的万千阻隔,秘笈被层层秘藏于神秘大门之后,令我们至今未能打开。但是上帝关上了一道门,却又悄悄打开了一扇窗:正是这个不经意的司空见惯的小动作,给我们留下了一条破解中西蜂生物学特性的密匙!根据西蜂头向内翅膀往外抽风,中蜂头向外翅膀往内压风这一标准动作,就凭这个武功招式,我们可以追由索源知道它的师承派别,一步步逆向还原蜜蜂的本来面目。今天我们还未能像养西蜂那样养好中蜂,就是因为我们还是用苏秦的“连横”抗“连横”,而还没有找到张仪的“合纵”破“连横”,那统一六国肯定是遥遥无期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3771
在线时间
420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珠海市

3948

金钱

368

回帖

3771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14-6-17 01: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3、中蜂西蜂“性相近,习相远”,究竟有多远?
5 c, k4 l+ M& d3 C  k! C1 r. U上面说到,西蜂扇风头向里,中蜂扇风头朝外是公认的谁都看得见的、而且是两种蜜蜂永不改变、世代遗传的招牌动作。这个不经意的几乎完全没有引起我们重视的小动作,却给我们留下了一条破解中西蜂很多完全不同的生物学特性的密匙。其中最重要的揭示是西蜂喜欢横向扩张,中蜂偏爱纵向发展。正是这种植根于基因的不同,我们才可凭此依据深入追溯这两种扩巢方式所引起的习性的不同。
. M# R2 B" f1 b- j" v' }6 O      由于蜜蜂是凭本能活动的,蜜蜂的活动习性就是其自然天性,所以如果所有个体的自然天性都围绕着某个目的或完成某项使命而表现出相同的行为举止,这个我们姑且把它称之为特性吧。因为蜂巢是蜜蜂安身立命之所,蜂群的一切活动均以蜂巢为中心而展开,安居才能乐业,所以蜂巢绝对是蜂群“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萧何。言下之意就是有怎样的蜂巢,就有什么样的蜂群,引伸到现在的活框蜂箱,可以说我们用什么样的蜂箱,就决定了以后养出来的会是什么蜂群和有多大收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3771
在线时间
420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珠海市

3948

金钱

368

回帖

3771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14-6-17 01: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蓝光 发表于 2014-6-16 22:39: o. \0 y" g$ z+ P
这又一次暴露出LZ技不如人的低劣水平,试问:如同他所说的那样,全国范围里所有的中蜂场不都是走向灭亡了吗 ...

8 x9 _! o* U8 F* m; f. e哈哈,跳啊,继续跳啊,声嘶力竭的自己把自己钉在耻辱柱上!没有憋死的牛,真有愚死的汉,现在可真是什么光都不灵、都不照应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13461
在线时间
5911 小时

2万

金钱

4218

回帖

1万

威望

版主

Rank: 27Rank: 27Rank: 27

发表于 2014-6-17 05: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光 于 2014-6-17 06:01 编辑 6 ^: d. m* i: e9 w: L5 D

* C0 M5 e* s1 P, o3 d[瞧瞧:一下子说中蜂必须要符合特性分散饲养,一下子说能在新式蜂箱有多高产N倍;一下子说中蜂的框,箱均不符合中蜂生存,有死角是贫民窟,一下子又说新型蜂箱有框20多. . .嘘!自相矛盾到极点,还说欢迎拍砖,就这?LZ的脸皮人人皆知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13461
在线时间
5911 小时

2万

金钱

4218

回帖

1万

威望

版主

Rank: 27Rank: 27Rank: 27

发表于 2014-6-17 06: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本事将自己的蜂群图片,规模,每群单产报上来,别再这里口吐莲花误导蜂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21379
在线时间
1603 小时
居住地
浙江省

2万

金钱

7573

回帖

2万

威望

宝石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4-6-17 06: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蓝光 发表于 2014-6-17 06:07
1 r+ o3 C2 k  ^) i. W有本事将自己的蜂群图片,规模,每群单产报上来,别再这里口吐莲花误导蜂友!

+ z8 U' t8 z' N; z7 O. G8 ?( r他写个东西也不容易,作为蜂友要有平常心对待,写好鼓鼓掌,写的不好轻轻带过。 不要这样打击他的积极性。  作为理论家,实践能力不行;作为实干家,理论能力不行。这都是有的 。  兄弟咱们带着一颗包容心去看问题,更能把论坛搞的红红火火,也能更好促进中蜂驯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蜂网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12-23 15:06 , Processed in 0.201679 second(s), 23 queries .

备案号:鲁ICP备2023002647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