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致123
发表于 2020-9-7 15:49:45
在继续讨论之前,再认识一下中蜂。
中华蜜蜂(中蜂)原指东方蜜蜂种下的一个亚种,但分布在我国境内的东方蜜蜂很可能不只一个亚种。鉴于我国东方蜜蜂亚种分类的未确定,现暂时将我国东方蜜蜂总称为中蜂。中蜂是我国本土的特色蜂种,非常适应我国山区的自然环境。
生物习性编辑
外形
中华蜜蜂工蜂腹部颜色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有的较黄,有的偏黑; 吻长平均5mm。蜂王有两种体色:一种是腹节有明显的褐黄环,整个腹部呈暗褐色;另一种的腹节无明显褐黄环,整个腹部呈黑色。雄蜂一般为黑色。南方蜂种一般比北方的小,工蜂体长10~13mm,雄蜂体长约11~13.5mm,蜂王体长13~16mm。
习性
中华蜜蜂飞行敏捷,嗅觉灵敏,出巢早,归巢迟,每日外出采集的时间比意大利蜂多2~3小时,善于利用零星蜜源。造脾能力强,喜欢新脾,爱啃旧脾,抗蜂螨和美洲幼虫腐臭病能力强,但容易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易受蜡螟危害,喜欢迁飞,在缺蜜或受病敌害威胁时特别容易弃巢迁居,易发生自然分蜂和盗蜂,不采树胶,分泌蜂王浆的能力较差,蜂王日产卵量比西方蜜蜂少,群势小。
现在中蜂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山区。山西中蜂主要分布在太原以南的中条山、太行山和吕梁山。吉林和辽宁的中蜂主要分布于沿中朝边境的长白山,辽宁西部兴城、绥中等地有少量中蜂活框饲养,但蜂种可能部分来源于相邻的河北省。江苏省中蜂仅存于邻近浙江湖州的山区。安徽中蜂分布在大别山和黄山。山东中蜂主要分布在沂蒙山区,胶东半岛有少量原始饲养的中蜂。河南中蜂分布在秦岭东部余脉、太行山南麓、大别山北麓。西藏中蜂主要分布在林芝地区,南部与不丹、尼泊尔、印度交界的地方可能有少量中蜂存在。宁夏中蜂分布在北部的六盘山区。甘肃中蜂主要分布在平川、定西、卓尼县以东的秦岭和六盘山区。
闲致123
发表于 2020-9-7 15:51:44
中蜂有哪几个品种
1、阿坝中蜂:阿坝中蜂的中心产区为四川盆地,优点是早春繁殖速度快、耐寒性强、分蜂性弱、产蜜能力强,缺点是易受巢虫危害、易患中蜂囊状幼虫病。
2、北方中蜂:北方中蜂的中心产区为黄河中下游流域,优点是性格温驯、耐寒性强、分蜂性弱、防盗性强,缺点是抗巢虫能力弱、易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
3、华南中蜂:华南中蜂的中心产区为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优点是春季繁殖速度比较快且相对比较耐高温,缺点是易螫人、分蜂性强、盗性强、易飞逃。
4、华中中蜂:华中中蜂的中心产区为长江中下游流域,优点是性格温驯、早春开繁时间早、抗寒性能较强,缺点是防盗能力较差、易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
5、云贵高原中蜂:云贵高原中蜂的中心产区为贵州、云南、四川等地,优点是产卵力强、分蜂性弱,缺点是性情凶暴、抗病力弱且易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
6、海南中蜂:海南中蜂的中心产区为海南岛且可分山地蜂和椰林蜂两种,其中山地蜂的性情温驯、采集力强,而椰林蜂的繁殖力特别强且无明显的分蜂期。
7、滇南中蜂:滇南中蜂的中心产区为云南南部地区,优点是耐高温和高湿、分蜂性弱、盗蜂性弱,缺点是蜂群的群势小、产卵力弱、采集力差、不耐严寒。
8、西藏中蜂:西藏中蜂的中心产区为西藏东南部等地,优点是耐寒性极强且个体相对较大,缺点是群势较小、分蜂性强、飞逃性强、采集力差、不耐高温。
9、长白山中蜂:长白山中蜂的中心产区为长白山区,优点是产卵力强、早春繁殖速度快、耐寒性强,缺点是分蜂性强、盗蜂性强、易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
闲致123
发表于 2020-9-7 15:55:43
本帖最后由 闲致123 于 2020-9-10 12:29 编辑
几种中蜂蜂王的特性
1、红色种:蜂王腹节有明显暗红色环或桔红色环,优点是产育力极强、能维持大群、分蜂性弱、性情温和,缺点是抗病、抗螨的能力较差。
2、褐色种:蜂王呈褐色或褐黄色,优点是产育率高、采集力及抗病虫害强、性情温和,工蜂护脾能力强,其综合性能在所有中蜂是最好的。
3、麻色种:蜂王体形较大,腹节有明显宽黑色环与浅区映照成麻色,优点是产育率高、采集力较强、性情温和,其各方面性能都比较平均。
4、黑色种:蜂王的颜色较黑,腹部有乌色斑,在所有中蜂群中属野生习性最强的一种,缺点是畏光、爱分群、性格暴躁且对外界反应强烈。
知道了这些常识,在选种王上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尽量选择性能优的蜂种与当地的蜂种进行杂交,育出适合自己的蜂种饲养。猎取最大化的收益。
了解了蜂王的特性,也就对自己的蜂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其中之一,中蜂也有螨害,只是没有西蜂那么严重。还有一个是护脾能力强不强,这个决定幼虫能不能顺利成长为幼蜂,成蜂的问题,最关心的是采集力强不强。了解了这些,选王育王,蜂群管理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中蜂在秋繁时也要治螨
闲致123
发表于 2020-9-7 15:59:37
饲养管理要点编辑
饲养管理简介
中华蜜蜂饲养管理技术虽然与西蜂饲养管理有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中华蜜蜂有其特有生活习性,在饲养管理方法上,必须更适应中华蜜蜂的某些生活习性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否则会造成不应有的麻烦,甚至会造成损失。
放蜂场地选择
中华蜜蜂放蜂场地应选择在远离工厂、矿山、公路等僻静的山坡、半山坡以及林木边沿、避开人畜骚扰或振动干扰,蜂场附近要有充足而清洁的水源。中华蜜蜂对大宗蜜源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对蜜粉植物种类要求较多,蜜源花期连续,没有太长的断蜜期,由于中华蜜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外界零星蜜粉不断,避免引发盗蜂,便于管理。
蜂群摆放
由于中华蜜蜂驯养时间短,野性较强,定向能力较差,容易迷巢,因此摆放中华蜜蜂就不能象摆放西蜂那样成行、整齐而紧密、方向一致。摆放中华蜜蜂蜂群,群间距离要远些,前后交错,巢门方向不求一致,避免群间蜜蜂相互错投,造成相互斗杀。特别交尾群,更要加大大群之间的距离,防止蜂王投错被杀。各箱体应用木桩垫起,防止蚂蚁对中华蜜蜂蜂群的侵扰,造成逃蜂。
防止异味接触
中华蜜蜂嗅觉灵敏,对异味反应很敏感。饲养中华蜜蜂的蜂箱最好是用西蜂用过的蜂箱。或选择无异味的木料做成的新蜂箱,新蜂箱在使用之前,先涂上少量的蜂蜡,消除木质气味,利于中华蜜蜂接受,防止飞逃。不用味重的药物防治蜂病,蜂箱、蜂具消毒后,必须彻底消除异味后方可重新使用,蜂箱尽量采用灼烧方法进行消毒,防止异味刺激蜜蜂而造成逃群。
蜂群管理
中华蜜蜂嗅觉灵敏,盗性较强,防止盗蜂是管理中华蜜蜂的一项主要工作,应随时加以注意。最好在巢门闸板上分两排打6—8个小孔,孔径5—5.5mm。在饲养过程中,根据群势变化开放或堵塞小孔数。箱缝用塑料胶带封严。
中华蜜蜂叩旧脾的习性是与其对巢虫(蜡螟)抵御能力差有关,饲养中华蜜蜂要勤造新脾更换旧脾,换出来的旧脾除保存少量采蜜期使用外,其余应及时淘汰化蜡,防止蜡螟卵虫带入蜂群,加高箱底与巢脾下梁间的距离,至少要有40毫米的间距。或者采用活底蜂箱,以便随时清除箱底上的蜡屑,以防蜡螟产卵。
野生中蜂的蜂巢是:中心部位多为蛹脾,蛹脾外边是虫脾,虫脾外边是卵虫脾,卵虫脾外边是未造完整的新脾。整个蜂脾呈半球形各脾上部都有较大范围蜜粉圈,子圈均在各脾下部。因此管理中蜂不必过分强调调脾,繁殖期内尽量减少开箱次数,以免扰乱蜂群的正常生活秩序。
分蜂季节适当增加检查次数。中蜂分蜂群出飞时间早,蜂王在王台里产卵后不等王台封盖,随时都有可能出飞。发现蜂群怠工等分蜂预兆时,采取人工分蜂加于消除。蜜源开花前,多次毁台维持强群群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为提高采蜜量,流蜜初期可以合并蜂群或者调动外勤蜂组织强群采蜜。在采蜜期多造新脾。
中蜂群的四季管理
一、春季管理
1、适时扩大蜂巢,加速蜂群群势增长。
2、蜂场设置喂水器,并定期进行消毒。
3、定期检查蜂群(晴天温14℃以上时),清除箱底死蜂、蜡渣、霉变等污物,保持箱底清洁。
4、保持官密集群势,保持强群繁殖,确保春繁扩群快速。
5、防治螨虫。用杀螨剂连续杀螨2~3次,隔2天一次。
6、箱内外保温。地面上放置20~30厘米厚地干草,蜂箱放在干草上,顶盖小草帘,外盖箱盖,后壁和两侧用草帘包裹,保持箱内空气流畅。白天掀起草帘等覆盖物,便于蜜蜂飞翔。
7、奖励饲喂。调整蜂群当天晚即可进行奖励饲喂,喂稀糖浆。每日每群喂粮浆100~200g,有蜜源时少喂或停喂。奖励饲喂的饲料必须消毒过或确认无带病毒饲料。
8、箱内保温物随巢群扩大摘除,箱外保温物蜂发展满箱、气温稳定时撤除(先撤除上面,再撤除周围,最后撤除箱底)。
9、低温阴雨天要给蜂群巢门每天喂水,补加粉脾于蜂巢外侧。
二、夏季的管理
1、更换蜂王。在4~6月期间,把全场的蜂群更换成当年的蜂王。
2、定期全面检查,毁净自然王台,加强通风,防止自然分蜂。
3、采用遮阴、洒水等措施为蜂群生产和繁殖创造适宜温度和温度。
4、巢上喂水。晴热天气在午时用清水打温布在箱顶覆盖。
5、防止盗蜂,防除胡蜂、多蟾蜍,预防卷尾病。
三、秋季管理
养蜂者把一年作为养蜂的开始,秋季管理的重点是为蜂群越冬及来年早春系列作准备。要防止出现7月强、8月弱,9月螨严重的现象。
1、适时培养和更换蜂王,更换前,必须对全场蜂王进行一次鉴定,分批更换。采取适当措施促进蜂群繁殖,培养适龄越冬蜂,保持巢内饲料的充足仍是一项关键的技术措施,同时结全换王和分巢治螨等措施,在继箱群哺育力过剩的基础组织多王群繁殖越冬蜂。
2、适时断子,防治蜂螨,第一步,在8~9月,结合秋季育王,在组织交尾群时提出封盖子脾,使原群无封盖子脾,并先对原群用药,待新群(交尾群)子脾出房,蜂王交尾成功,所产的卵孵成幼虫以后,对新群进行治疗;第二步,在蜂群进入越冬并自然断子初期(各地断子始期不一)在9~11月进行药物治疗。治疗务求彻底,注意的是,用药前,先喂蜂,同时在人为断子时,蜂群中至少留卵脾一框以上。
3、通贮备越冬饲料,越冬饮料中不得含有甘露蜜。
4、注意防止农药中毒。
四、冬季管理
1、越冬前要选择好室友外越冬场所,要求清洁卫生、背风向阳,干燥安静。备好越冬保温材料,以20~30群为一组,或以2群、5~6群为一组不等,用草帘把蜂箱左右和后面围住,箱底垫15厘米左右的干草。
2、越冬前期应调整蜂群群势,适当缩群、紧脾,留足越冬饲料,布置越冬蜂巢。
3、越冬期间不宜开箱检查,加强箱外观察,调节蜂巢巢门,加强蜂巢保温,加强强群及双王群的管理,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
4、越冬后期就注意补充饲料和预防蜂群下痢病,选择晴暖的天气进行蜜蜂排泄飞行。
5、越冬期补充饲料时,应使用消毒过后饮料或确认无带菌病的饲料。
闲致123
发表于 2020-9-8 15:09:08
中蜂蜂箱发展过程,自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先后研制出博亚式、进修式和 景戎式中蜂箱,并出现了从化式、高仄式、中笼式、中一式和沅陵式等型式的地区性 中蜂箱,对推动我国中蜂活框科学饲养具有重大意义。80年代以后,出现了中蜂十框 标准蜂箱、FWF 型中华蜜蜂蜂箱和GN式中蜂箱,使得中蜂饲养从传统平箱饲养上升到 有利于现代养蜂生产的继箱饲养养蜂水平,为挖掘中蜂生产潜力,开发中蜂多种蜂产 品和实现中蜂生产机械化、现代化典定了一定的基础。
尽管如此,由于中国地广,各地中蜂的特性不一样,在蜂箱的使用上难于统一,缺乏标准化,难于在全国推广,更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接受新生事物上有一定的难度。对受养殖技术的制约,使中蜂在现代化,机械化,产业化上举步维艰。
闲致123
发表于 2020-9-9 15:20:36
本帖最后由 闲致123 于 2020-9-9 15:22 编辑
近代养蜂业三个伟大发明,活框蜂箱养殖,摇蜜机,巢础机。对蜂的养殖事业无疑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使世界养蜂业的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都具有飞跃的发展。也使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较传统养殖上了不是一个数量级。更使意大利蜂走向了全世界。随着遗传学的发展,杂交欧洲蜂已经取代了纯种意大利蜂,更是欧洲黑蜂基本上淘汰。而纵观国内的养蜂,基本上没有什么发展,停留在原地,甚至在倒退。而民间还在争论土养和活框养殖那个好?
jiangchh
发表于 2020-9-9 16:53:51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0-9-9 16:55 编辑
闲致123 发表于 2020-9-9 15:20
近代养蜂业三个伟大发明,活框蜂箱养殖,摇蜜机,巢础机。对蜂的养殖事业无疑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
一针见血!土活争论,没有体现出技术进步。活框土养,土活结合,也未必一定是技术进步。不进则退。
闲致123
发表于 2020-9-10 14:45:40
本帖最后由 闲致123 于 2020-9-10 14:53 编辑
今天继续说蜂箱,活框蜂箱的发明与蜂路的发现密不可分,更有前人使用过的各种各样的蜂箱的经验。但蜂箱的制造却是围绕的方便生产而生产的。所有人都知道,原始状态的蜜蜂的巢穴是没有上蜂路的,就是左右前后蜂路也是根据洞穴形状靠一角。但生产蜂箱时,又要节省材料,又要适应蜂的生活状态,除了脾与脾之间的蜂路,就有了前后、左右蜂路。为取蜜和管理方便,制造了继箱。不要说所有这些都是人为的结果,继箱取蜜正是利用了蜂向上储蜜的天性。
郎氏蜂箱的尺寸
首先要介绍一下箱盖,在生活中,我们都会叫它做大盖的,它的厚度大概为20毫米哦,它的内围尺寸长和宽分别为516和430毫米,说到内盖的尺寸,它的副盖是用10毫米的厚木料做成,四周是有宽为20毫米的边框哦,外围的尺寸大小为510毫米,宽425毫米哦,说到蜂箱,那它的内围尺寸是465毫米,宽为380毫米,高为243毫米哦,这个是右边尺寸哦,大家不要搞成左边了,最后就是箱底了,它的一面高为22毫米,而另外一面高为10毫米哦,这些是郎氏蜂箱的标准尺寸.
那么中国的朗氏蜂箱尺寸是,巢箱外围是长宽51*41cm,内围是47*37*26cm,继箱内围是长宽高47*37*25cm,中国人给他简化了,整数化了。说明蜂有很强的适应性,蜂路只是一个参考指标。
闲致123
发表于 2020-9-11 12:31:17
本帖最后由 闲致123 于 2020-9-11 12:34 编辑
说到蜂的适应性,那中蜂为什么就会有各式各样的蜂箱呢、就不能统一呢、就不能标准化呢?有人会说中国地域广阔,中蜂的品种太多了,那欧洲蜂呢?在朗氏蜂箱成为世界标准之前,欧洲也流行过很多种地区性的蜂箱,看看蜂箱的发展史就知道了。而且欧洲蜂中欧洲黑蜂、意大利蜂、卡尼鄂拉蜂和高加索蜂还有一些地方蜂种,他们的体型就象中国各地的中蜂一样,身体的长短和粗细都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并不都跟意大利蜂一样大小。而且原生态的蜂巢同样存在着根据巢穴大小形状存在着靠一角做巢,跟中蜂的原生态蜂巢一样,没有上蜂路,左右,前后只有一边是固定蜂路,下蜂路和另两边的距离没有固定的尺寸。而人工蜂箱考虑到材料和蜂的生活空间,制定出了前后左右蜂路一样,巢箱下蜂路较继箱的下蜂路高一些。为了管理和生产方便,做出了上蜂路。这样的箱子做出了并不是蜂理想的巢穴,但在后期的管理中,针对蜂的生活特性,以技术上摸索出了很多经验,而又把这经验写成文字,上升为理论,来指导后来的养蜂事业。这些管理技术又针对不同的蜂种除了通用技术外又有针对性的管理技术。正是这些技术的推广,蜂箱等蜂具的标准化推广,才使意大利蜂成为世界性的养蜂产业,随着遗传学研究的深入,使杂交蜂成为当家蜂种。这正是中蜂养殖需要思考和借鉴的。
jiangchh
发表于 2020-9-11 14:47:56
闲致123 发表于 2020-9-11 12:31
说到蜂的适应性,那中蜂为什么就会有各式各样的蜂箱呢、就不能统一呢、就不能标准化呢?有人会说中国地域广 ...
认同。预感中的高见!期待继续,相信后面有更精彩的。
西蜂里不同品种间的差异,不仅大于中蜂里不同地理亚种间的差异,也大于西蜂和中蜂间的差异——即使中西蜂间有生殖间隔和鼓风方向及其它某些特性不同。
闲致123
发表于 2020-9-14 15:11:32
本帖最后由 闲致123 于 2020-9-16 16:44 编辑
中国的蜂农起来越多的选择使用5框或7框蜂箱了,这是为了管理和搬移方便,也是对蜂王,蜂性的认识所做出的选择。因为蜂王在21天内所能产满多少脾卵所做出的选择。一个蜂王按每脾90%(实际上用了人工巢础做出的脾,远远超出了90%)的产卵量计算,也就能产满5--6张脾。如果养单王群,这个小一些的蜂箱搬运起来方便省力,也节省空间。巢箱(下箱)育蜂,继箱(上箱)取蜜,正是利用了蜂向上贮蜜的特性。由于继箱没有幼虫,不需要哺育,蜂一般不向继箱贮存花粉。粉源特别好的时候也会向上贮粉,这时利用脱粉器解决,脱下来的粉一来在缺粉的时候补充饲喂(如春繁);二来作为蜂产品可以增加收入。说到脱粉器,不要迷信100%的脱粉率,毕竞蜂要还吃一部分,要哺育幼虫。大流蜜期用脱粉器,还会增加蜂蜜产量,原理自己想。利用继箱取蜜,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一是由于没有花粉颗粒,取的蜜干净颜色正,蜂蜜放一个冬天或者一段时间,瓶内盖上会沾或者蜜上层有一层黑色颗粒,这个就是变色的花粉颗粒;二时取蜜时不伤仔;三是管理方便,查脾少,减少劳动量和时间。查蜂时,如果看看上蜜量,是不是该摇蜜了,只要看看继箱的脾,不影响巢箱内蜂的正常活动。如果查王产卵情况,王在不在,只需查看巢箱即可。
中蜂蜂王的产卵量一般在800粒/日左右,也有1000粒以上的,这毕竟是少数。按日800粒算,按郎氏蜂箱的标准中蜂脾算,产满一张脾(90%)8000多粒,21天内最多也就3张脾吧,那为什么养中蜂非要选择10框箱呢,七框箱已经很大了。
这里说下,为什么是21天的常量,因为从卵到蜂出巢,需要21天。蜂出巢后,工蜂还要一定的时间清理巢房。
这时用五框箱+平面隔王板(栅)+继箱,下面三张脾,上面三张脾,始终保持蜂多于脾的强群,上蜜快,蜂健康少病。由于繁殖区脾少,也许能骗过蜂,减少分蜂热。如果用平面箱养蜂,用立式(框梁式)隔王板(栅),将繁殖区和取蜜区隔开,利用蜂向四周贮蜜的特性,我认为用两个立式隔王板较合适,内区靠箱板隔一个蜜脾,繁育区三个脾,靠巢门那边再隔两个蜜脾较合适,或者是内区隔三个繁育脾,靠巢门隔三个蜜脾。用一个隔王板。在大流蜜期,蜂进来就近吐蜜,蜂又有向四周,外围,向上的贮蜜特性,所有这些特性都是人利用好,才能养好蜂。不是单纯让蜂听人的话,按人指定的区域生活,不要用人的思维来简单的指挥蜂。
闲致123
发表于 2020-9-15 14:30:59
本帖最后由 闲致123 于 2020-9-16 10:24 编辑
如果养双王群,就用七框箱,中蜂养双王群的不多,甚至有人认为中蜂不能养双王群,这个需要大家去实践,我也在摸索当中。这里要纠正一个错误,有人认为所谓的双王群就是一个群内有双王,这种情况可以有,一是新老自然交替时,二是真有两只性格好的王。但这都不是养殖上的双王群。双王群是一个巢箱内,人工隔开的两个王的群。养双王群的意义是为了蜂产品丰收,这时肯定要上继箱。如果平箱养双王群,那得12脾以上的箱吧,管理,搬运都不太方便吧。
还有中蜂箱的摆放问题。前一段,受朋友之邀,去农家乐住了一晚上,早上在村子里,山上转了一圈,村口路边有个小蜂场,放着13箱蜂,中蜂,较黄,粗的寻个品种,他的箱子是两两挨着并排放着。即使另外两个箱子与相临的也不到一个箱子的距离,我掀开大盖看了看,夏天应当是6脾,现在紧脾到了4脾了。主人不在,没有办法知道更多信息,准备明年春天再过去一趟。跟他交流交流。
张努克
发表于 2020-9-15 22:15:27
闲致123 发表于 2020-6-9 12:50
养蜂的目的是什么,只有一个,那就是最大化地提取蜂产品,任何人都不要把自己说的那么高尚,为了中华蜂的繁 ...
你发表的帖子刚爬完楼,谢谢你为蜂友传播许多知识!
我今年刚开始养蜂,是抱着试验性的,在购买蜂前在网上做过一些各地蜂的了解,从浙江西部(属华中区域的蜂)、福建(属华南区域的蜂)、四川(属西南区域的蜂)购买来养,看各区域蜂的产蜜量、凶烈性、维持群势等作对比试验。
其不成熟的试验结果,到目前为止来看:
从群势看:不论哪里的蜂到我浙东北地区,都只能维持在4—6脾就分蜂,虽然通过取蜜、割雄蜂房、摘王台、扩大蜂路等手段都无济于事,网上说那里的蜂能维持大群、那里的蜂只能维持小群,是以蜂来源的区域关系不大,主要是受饲养地的气候有关。
从单脾产蜜量看:因受群势的影响,没有可比性,暂时没有完全得出结论。
从凶烈性看:华南蜂明显比华中蜂、西南蜂要凶烈,华南蜂在有些时段、季节,只要一开箱检查就会激怒蜂,并蜇人,而华中蜂、西南蜂明显更温顺。
张努克
发表于 2020-9-15 22:50:45
闲致123 发表于 2020-6-9 12:50
养蜂的目的是什么,只有一个,那就是最大化地提取蜂产品,任何人都不要把自己说的那么高尚,为了中华蜂的繁 ...
回复你的主题:
我认为养蜂因各人而异,主要有三种,当然这三种有仅其中之一,也有的是兼而有之:
其一、作为一种产业来做,完全考虑投放与产出,以获取蜂产品后换取经济利益来满足生活所需或提高生活质量。
其二、作为一种副业来做,会适当考虑投入与产出,以获取蜜供自家食用,以使吃到营养价值高的真蜂蜜,对自家食用过剩的会送给(或卖给)他人。
其三、作为一种喜好来做,不考虑投入与产出,不以取多少蜜为目的,以从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闲致123
发表于 2020-9-16 11:04:01
本帖最后由 闲致123 于 2020-9-16 16:31 编辑
在讨论活框和巢础之前,再缕缕讨论一下双王群的组成即可能遇到的问题
这里要说一个基本的概念:双王群就是王不能见面碰头,而工蜂是相通的,群味相同。为什么只说工蜂,隔王板蜂王不能通过,同样雄蜂也通过不了。双王群跟一箱双群不是一个概念。
一箱双王群的养殖,关键是中间大隔板要固定好,大隔板要用钉子固定死,不会因平面隔王板、副盖在挤压或蜂群的活动使大隔板位移或斜面活动,使蜂王能窜到一侧。还有就是平面隔王板或纱盖(副盖)与大隔板之间不能有缝隙。如果养双王群继箱取蜜的话,平面隔王板与大隔板之间不能有缝隙。总之就是双王不能碰面。也可以用立式(框梁)隔王栅(板),但必须是双层的,两王在单层隔王栅上碰面互相用尾刺攻击,也会造成单侧失王,更甚者双侧失王。还有一种是用框式自动饲喂器,还可以采用巢脾隔王板。这个有做广告之嫌,老板也没有给我钱或授权,就不多说了
再就是两只性能差不多的王组成双王群较省心,如果一只王产卵量大,一只少,那就有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种是偏激,这种管理时,隔一段时间将王换对调就行。另一种就是工蜂将将功能不行的那只王咬死了。还有就是功能不行的那边起王胎,这时就要小心新出的处王试飞或婚飞回来进错巢门将那只功能强大的王杀死。
双王群的好处主要是上蜜快,连续采蜜不衰蜂。管理方便。一边放入三脾,王产卵在21天的时间内基本产满3个脾,又有休息时间,让蜂健康发育。根据蜜向上储蜜的特性,继箱取蜜,由于继箱没有子,不伤子,且基本上不往继箱储粉。但粉源过多时也有往上储粉。采出的蜜更干净。还有,如果用大隔板,如何让工蜂相通,否则就成了一箱双群了
如果养双王群不上继箱取蜜的话,养双王群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平箱养双王群需要多大个箱子,可以想像,中间分隔出两个各放三张脾的育蜂区,两边再用两个框式隔王板隔出三到四张脾的取蜜区,这箱子要多长,管理,搬移,想像都可怕。
那种原始养蜂的,最多就是饲喂一下,缺少必要的查蜂管理,严格意义上不能算是养蜂人,只叫窄取蜜蜂的蜂蜜,那种诱蜂,到处找蜂的更是一种犯罪,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