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357
在线时间286 小时
居住地山西省 长治市 城区 五马街道
银牌会员

积分357
在线时间286 小时
居住地山西省 长治市 城区 五马街道
银牌会员

|

楼主 |
发表于 2020-9-7 15: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饲养管理要点编辑
- _) w( k3 E. q9 N8 F3 V饲养管理简介
6 l" H. D5 i5 o$ B中华蜜蜂饲养管理技术虽然与西蜂饲养管理有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中华蜜蜂有其特有生活习性,在饲养管理方法上,必须更适应中华蜜蜂的某些生活习性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否则会造成不应有的麻烦,甚至会造成损失。
- C- O' R1 W/ H3 U放蜂场地选择+ q* N5 G5 X5 {# n$ a0 a) `8 E
中华蜜蜂放蜂场地应选择在远离工厂、矿山、公路等僻静的山坡、半山坡以及林木边沿、避开人畜骚扰或振动干扰,蜂场附近要有充足而清洁的水源。中华蜜蜂对大宗蜜源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对蜜粉植物种类要求较多,蜜源花期连续,没有太长的断蜜期,由于中华蜜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外界零星蜜粉不断,避免引发盗蜂,便于管理。- A( q" E. ~1 c% p/ [
蜂群摆放
* B. s, ~2 P# Y+ ?由于中华蜜蜂驯养时间短,野性较强,定向能力较差,容易迷巢,因此摆放中华蜜蜂就不能象摆放西蜂那样成行、整齐而紧密、方向一致。摆放中华蜜蜂蜂群,群间距离要远些,前后交错,巢门方向不求一致,避免群间蜜蜂相互错投,造成相互斗杀。特别交尾群,更要加大大群之间的距离,防止蜂王投错被杀。各箱体应用木桩垫起,防止蚂蚁对中华蜜蜂蜂群的侵扰,造成逃蜂。
e' t6 z8 G& f# p+ B2 j防止异味接触4 p" x7 v& O" _# T }
中华蜜蜂嗅觉灵敏,对异味反应很敏感。饲养中华蜜蜂的蜂箱最好是用西蜂用过的蜂箱。或选择无异味的木料做成的新蜂箱,新蜂箱在使用之前,先涂上少量的蜂蜡,消除木质气味,利于中华蜜蜂接受,防止飞逃。不用味重的药物防治蜂病,蜂箱、蜂具消毒后,必须彻底消除异味后方可重新使用,蜂箱尽量采用灼烧方法进行消毒,防止异味刺激蜜蜂而造成逃群。
7 z9 l6 |, @/ ^; V! \蜂群管理" S: A8 V/ c0 ?+ e4 q4 h& ~
中华蜜蜂嗅觉灵敏,盗性较强,防止盗蜂是管理中华蜜蜂的一项主要工作,应随时加以注意。最好在巢门闸板上分两排打6—8个小孔,孔径5—5.5mm。在饲养过程中,根据群势变化开放或堵塞小孔数。箱缝用塑料胶带封严。
5 s4 P4 l/ f$ F/ R中华蜜蜂叩旧脾的习性是与其对巢虫(蜡螟)抵御能力差有关,饲养中华蜜蜂要勤造新脾更换旧脾,换出来的旧脾除保存少量采蜜期使用外,其余应及时淘汰化蜡,防止蜡螟卵虫带入蜂群,加高箱底与巢脾下梁间的距离,至少要有40毫米的间距。或者采用活底蜂箱,以便随时清除箱底上的蜡屑,以防蜡螟产卵。
4 H- Y) L: u4 j! M9 U: H野生中蜂的蜂巢是:中心部位多为蛹脾,蛹脾外边是虫脾,虫脾外边是卵虫脾,卵虫脾外边是未造完整的新脾。整个蜂脾呈半球形各脾上部都有较大范围蜜粉圈,子圈均在各脾下部。因此管理中蜂不必过分强调调脾,繁殖期内尽量减少开箱次数,以免扰乱蜂群的正常生活秩序。1 e$ _8 _3 W( p% Q" _4 a
分蜂季节适当增加检查次数。中蜂分蜂群出飞时间早,蜂王在王台里产卵后不等王台封盖,随时都有可能出飞。发现蜂群怠工等分蜂预兆时,采取人工分蜂加于消除。蜜源开花前,多次毁台维持强群群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为提高采蜜量,流蜜初期可以合并蜂群或者调动外勤蜂组织强群采蜜。在采蜜期多造新脾。
7 }* `, c! o( X% U4 d) C中蜂群的四季管理" m' M1 @3 h8 Q3 b" n
一、春季管理/ s; c4 {* J- Z. ^- \
1、适时扩大蜂巢,加速蜂群群势增长。" F3 T; w+ E* s
2、蜂场设置喂水器,并定期进行消毒。& x, ^5 I2 V0 a0 D/ {$ C
3、定期检查蜂群(晴天温14℃以上时),清除箱底死蜂、蜡渣、霉变等污物,保持箱底清洁。
* `; Y& K3 n2 [" N1 t0 D" ]+ D4、保持官密集群势,保持强群繁殖,确保春繁扩群快速。
1 E0 I' M! K. v, H6 N m6 \, x5、防治螨虫。用杀螨剂连续杀螨2~3次,隔2天一次。# d' W/ v' T7 d8 w! F% k b& Q
6、箱内外保温。地面上放置20~30厘米厚地干草,蜂箱放在干草上,顶盖小草帘,外盖箱盖,后壁和两侧用草帘包裹,保持箱内空气流畅。白天掀起草帘等覆盖物,便于蜜蜂飞翔。: E. [4 ~- p: p1 }( z7 A/ ], A
7、奖励饲喂。调整蜂群当天晚即可进行奖励饲喂,喂稀糖浆。每日每群喂粮浆100~200g,有蜜源时少喂或停喂。奖励饲喂的饲料必须消毒过或确认无带病毒饲料。( t) `$ C- T+ r
8、箱内保温物随巢群扩大摘除,箱外保温物蜂发展满箱、气温稳定时撤除(先撤除上面,再撤除周围,最后撤除箱底)。
. c1 }3 ~9 Q( C. f9、低温阴雨天要给蜂群巢门每天喂水,补加粉脾于蜂巢外侧。
3 n& R+ i9 B. b0 b j+ r二、夏季的管理! { |. g: A0 ]7 A' }
+ k' K& O0 k3 c" R" C& S3 w0 k
1、更换蜂王。在4~6月期间,把全场的蜂群更换成当年的蜂王。
7 q1 q9 @/ E8 {5 ~2 t2、定期全面检查,毁净自然王台,加强通风,防止自然分蜂。" j/ M% d) [" l4 d/ T# ~5 `
3、采用遮阴、洒水等措施为蜂群生产和繁殖创造适宜温度和温度。7 P- R( l* G2 C- i& O$ w3 [: ]
4、巢上喂水。晴热天气在午时用清水打温布在箱顶覆盖。" ^! h* u% K5 s' \% P9 V3 ^
5、防止盗蜂,防除胡蜂、多蟾蜍,预防卷尾病。
/ ?& G) P: `' J% d$ f0 _, C8 h三、秋季管理
# e- k: ?# h# m6 w养蜂者把一年作为养蜂的开始,秋季管理的重点是为蜂群越冬及来年早春系列作准备。要防止出现7月强、8月弱,9月螨严重的现象。 _) F# |( J, e; i
1、适时培养和更换蜂王,更换前,必须对全场蜂王进行一次鉴定,分批更换。采取适当措施促进蜂群繁殖,培养适龄越冬蜂,保持巢内饲料的充足仍是一项关键的技术措施,同时结全换王和分巢治螨等措施,在继箱群哺育力过剩的基础组织多王群繁殖越冬蜂。
3 W- }6 q5 H: C& P$ U) r2、适时断子,防治蜂螨,第一步,在8~9月,结合秋季育王,在组织交尾群时提出封盖子脾,使原群无封盖子脾,并先对原群用药,待新群(交尾群)子脾出房,蜂王交尾成功,所产的卵孵成幼虫以后,对新群进行治疗;第二步,在蜂群进入越冬并自然断子初期(各地断子始期不一)在9~11月进行药物治疗。治疗务求彻底,注意的是,用药前,先喂蜂,同时在人为断子时,蜂群中至少留卵脾一框以上。6 z/ A; ]6 b- z; P) ?" T
3、通贮备越冬饲料,越冬饮料中不得含有甘露蜜。
( e5 U4 g4 l, P" p8 L4、注意防止农药中毒。
5 E4 N+ w9 z2 G6 b6 e5 L1 L; d& d四、冬季管理5 v0 p4 n' p& p' t
1、越冬前要选择好室友外越冬场所,要求清洁卫生、背风向阳,干燥安静。备好越冬保温材料,以20~30群为一组,或以2群、5~6群为一组不等,用草帘把蜂箱左右和后面围住,箱底垫15厘米左右的干草。
: }& j4 `1 N8 x. k: N2、越冬前期应调整蜂群群势,适当缩群、紧脾,留足越冬饲料,布置越冬蜂巢。- Q& j, d m: Y% t K
3、越冬期间不宜开箱检查,加强箱外观察,调节蜂巢巢门,加强蜂巢保温,加强强群及双王群的管理,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
) T, D7 r5 p9 }- }1 J4、越冬后期就注意补充饲料和预防蜂群下痢病,选择晴暖的天气进行蜜蜂排泄飞行。; u" S5 C) N/ X& i
5、越冬期补充饲料时,应使用消毒过后饮料或确认无带菌病的饲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