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闲致123
收起左侧

中蜂养殖之思索——养蜂的目的

  [复制链接]
积分
2426
在线时间
4773 小时

7672

金钱

1761

回帖

2426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20-10-21 15:40:16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0-10-21 22:21 编辑
! \) x* v/ M3 [) |' @
闲致123 发表于 2020-10-12 12:39
  S6 H; i5 k' A, n) m: L最近太忙了,都没有时间登录了。过了这个月就好了。# ~5 r5 L7 ]  B
多箱体养殖,退下来的脾保存除了用冷冻,我想不到什 ...

& ^2 |3 j- X  D2 X7 s; p# n8 W
密闭空间,蜡螟无法进入产卵。低氧高碳,虫无活性。低湿度,不会生霉,也无法化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3545
在线时间
394 小时
居住地
福建省 龙岩市 上杭县 白砂镇

4385

金钱

262

回帖

3545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20-10-24 19: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蔡国光 发表于 2020-6-16 20:31) i/ ]5 b& t5 Z3 L6 x1 D
我来简单说说我的中蜂产业化构思。
, y* u: x' d# b1 L6 q南方负责繁殖,育成的新王笼蜂,春末48小时内运到北方土养,经1百天的 ...

0 r& ]' `6 Q; t1 b) z0 ~$ G残忍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357
在线时间
286 小时
居住地
山西省 长治市 城区 五马街道

927

金钱

232

回帖

357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21-3-4 16: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蜂养殖之思索——养蜂的目的" w* t# b! P/ {5 V( V/ j
此帖子只是用于跟蜂友们交流学习,没有想到大伙讨论交流热烈,就到了10个页面100多楼了,由于时间过长,讨论的内容也与原来的定位有了差别,加上自己工作忙,拖的时间太长,主题也散了,现在重新在线下整理后,一次发到帖子后面,供大伙学习讨论,也为自己的养蜂做个总结,再将来对中蜂的养殖有了一定的经常和认知后,也许能重新整理补充成书。
/ ]6 G0 I9 z# _) Z' `, n拜读了一段时间的论坛内的各类帖子,养蜂的目的是什么,中蜂养殖要不要走标准化,产业化,养强群是为什么?等等。
+ n) p% j2 ]/ k* b% B" A7 s其中有一个帖子还提到了,西方蜂应当养到24脾以上,计算方法是蜂活35天X蜂王日产卵数,同样中蜂也是如此计算。论坛内更多讨论,经验展示的都是如何养蜂,养强,但都忽略了普通人养蜂的目的是提取蜂产品(当然除了用于科研、育种、还有个别极少数用于其他目的的),对于中蜂而言,由于中蜂产浆能力不足,主要是蜂蜜。忽略了提取蜂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那养蜂的意义何在?
: R0 q" ~& y( j7 J: G1 f西蜂养殖走的是产业化,世界上认可的蜜蜂有9种,但最具经济价值的4种蜜蜂都是欧洲蜂(欧洲黑蜂、意大利蜂、卡尼鄂拉蜂和高加索蜂)。这就是从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上计算的,通过杂交优化,现在欧洲黑蜂除了育种,基本已经淘汰。中蜂个体小,单个蜜蜂单次采蜜量也比欧洲蜂少同,在蜂产品的产量上比欧洲蜂处于先天的劣势,如果不能在养殖产业化上探索出一条道路上,只能沦为业余爱好者对土蜂蜜的心理需求而养几群蜂或处于野生状态。
" @- W7 T' o1 f6 l% {7 |9 D  C4 z0 ^4 w
本贴将对中蜂养殖的群势大小、蜂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蜂具的应用、标准化、产业化等展开讨论  b. w! u8 B' g
由于我这几年一直在养欧洲蜂(为什么称欧洲蜂,不叫意蜂呢?现在除了育种单位,普通人根据养蜂的目的已经养的都是杂交蜂种了,如以采蜜为主的蜂蜜高产型的,以产蜂王浆为目的养浆蜂等。已经没有重种的意蜂了)以下讨论更多的以欧洲蜂为参考,这一年多才养了几群中蜂,等以后了实际的认知和经验后再贴出来。) F6 I1 m! _0 r
普通人的养蜂的目的是什么,只有一个,那就是最大化地提取蜂产品,任何人都不要把自己说的那么高尚,为了中华蜂的繁养发展,不让中华蜂绝种等等,什么蜜蜂灭亡,人类只能活四年等,自然界授粉的昆虫有很多,蜂的品种也有很多,人类能收取蜂蜜的蜜蜂只是其中之一。固然蜜蜂重要,但也不要跟人类的命运联系的那么紧密。8 E9 V$ W7 i. x* g: P4 i
那么如何最大化的提取蜂产品,这就蜂群的大小跟经济效益如何挂钩了。3 c; v' J. I1 Q2 ~
前文提到有帖子计算群势的方法。如果按照35*850计算,中蜂要达到9脾蜂为强群,意蜂按此公式计算要达到24脾以上为强群,此公式本身就是理想化的结果,常数也不对,蜜蜂在采摘高峰时寿命是48(从卵开始计算)天,我不知道他的35天从何而来。而秋季没有哺育过下一代幼蜂的入冬蜂可以度过整个冬季,甚至第二年采过槐花蜜后还能看到一些。欧洲蜂的蜂王日产卵超过1750,按这个计算,产满一张脾需要3天多些(一张脾按7000房眼算),蜜蜂从卵到出房需要21天,一个蜂王可以带6张脾,但养欧洲蜂的通常巢箱只放5张脾,这样在21天内你能看到5张满子脾,理论上带6张脾较轻松,但很少看到6张满子脾。继箱也是放4到5张储蜜脾。尽管有些蜂王可以带10张以上的脾。但养蜂的也是只放5张脾。双王群是不是要放10脾呢,两只王了,一个王五张脾,非也,双王群巢箱内是6张脾(也有放8张脾的,继箱放8--10个),一只王带3张脾,继箱内放6张储蜜脾,这就是让王有休息的时间,产生健康强壮的工蜂,而且尽量保持群势,减少哺育幼蜂的负担,增加蜂蜜产量,加快蜂蜜成熟的时间。' s2 O8 {: X9 Q+ {! e3 K6 I, A
按这个计算,中蜂王平均日产卵量也就是800多,有的到1000,中蜂王最多能带动3张子脾,用3张脾储蜜,我认为这样的是较合理的群势。实际上按标准脾(欧标)每个脾8000多房眼,中蜂王带两张子脾更合理。蜜脾多只成熟蜜需要更长的时间。如果蜜源不好,没有一张满蜜脾。2 @9 C1 j+ X1 D1 N% q, G
有人会说,中蜂不需要,一年只取一次蜜。这里要说的是蜜蜂不是我们小学课本上学的勤快的小蜜蜂,它也会偷懒,如果储满蜜,蜂也会没事干,也会偷懒,平时看到的巢门口,蜂成团,不干活,这也是原因之一,也是箱外判断有没有蜜,成熟没有的标志。1 k8 F- H5 H: X0 g0 N! A
而蜂多蜜源好又没有事干,就会发生一些事的,无事生非,什么分蜂热的也就来了。  P4 [1 G/ P9 z) n* s# M7 _9 O
继续讨论群势,养蜂不是群越大越好,是经济效益和群势相当,是管理便利,搬运方便,是蜂的健康发展等等综合因素决定的。国外那种产业化高度发达的模式,育王,收蜜都是工厂化的,养蜂人只管养蜂,当继箱的蜜达到80%时,插入一个继箱,双继箱,三继箱,只求成熟蜜,工厂来车,热风驱蜂,或用驱蜂板,一整个继箱连继箱圈带脾就换了,整箱蜜脾拉回工厂,摇蜜过滤分装,一条龙完成,国外在成熟蜜上也有造假,就是将继箱蜜脾拉回工厂后,将第一层悬空,用热风吹一个晚上,将蜜提高一、两个波美度(最少美国是这样做的)。一个工人可以养500群以上的蜂,这样的蜂场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中国一个人养100群以上蜜蜂就非常辛苦了。中国的蜂农养蜂,育王,采蜜等等都是自己完成的。
" R* Q; `2 v& N3 j一个蜂场,管理几十上百群蜂,要考虑搬运,检查时要将继箱搬开,追花是要考虑花期内多上蜜,快上蜜,所有这些,群势就不能太大。定地饲养可以把群势养大些。双王群,巢箱内6脾,继箱内是6脾,单王群上下各五个脾,就非常合理,也是蜂农们长期实践的结果。我定地饲养,在枣花蜜和荆条花密期间,我会下面8脾,上面8到10脾(但检查蜂时搬继箱会很沉,也不方便),花期长,采成熟蜜,槐花蜜期则不行。所以养中蜂的也要考虑如何多采蜜,群势与取蜜相当。不要说中蜂一年只采一次蜜,槐花蜜虽只有10多天,但对蜂来说,上蜜只是几天的时间,枣花开花那么长,为什么要让蜂长时闲着呢。蜂闲了,也会无事生非的,你在蜜期把他的蜜取了,他就会继续辛勤劳作,而你会增加经济收入,所以说人要有危机感,蜂也一样。有人说,我不卖,只送人,那你也能拉近亲友之间的感情。而一年取一次,尤其在北方,到秋天了,你取了一次蜜,对蜂的过冬是致命的。群势的控制就是要将蜂王的产卵量,幼蜂的哺育量,采摘蜂最大化,还要将采摘蜂控制在采蜜期最多,育蜂时间很关健。在框数固定的情况下养成强群。蜂永远多于脾。连续花蜜期蜂不衰,双王群成功解决了蜂衰的问题。
7 w$ g. ^* H' u5 g& c9 h" D我也是业余爱好兼一些经济收益。我养的欧洲蜂也是定养,夏季在山里(离市区20多公里),从苹果花开到荆条花结束,从槐花开始采蜜。荆条花结束后,我会搬回到市区,(由于本地荆条花后山区花已经不多,但市区绿化区花较多,尤其是栾树花正开的旺)方便秋繁和入冬饲喂和奖励春繁。去年6个生产群产了700多斤天然成熟蜜。今年弄了11个生产群,准备再分出几群,到荆条花时到17、18群,明年稳定到20个生产群,这也是业余时间能管理过来的。今年弄的两群中华蜂放在了老家院子里(离市区有15公里),花跟我在山里放的欧洲蜂差不多,只是花的面积不能比。只有一个小山" v/ P% [) T# F7 [$ W, Y' T; J: Y
今天说说蜂产品,蜂蜜,对于中蜂或者业余养蜂的来说,即使西蜂的蜂产品较多,也基本上只取蜜。先说蜂蜜的构成,不管洋蜂蜜还是土蜂蜜,他的构成是一样的,不要想当然的说土蜂蜜比洋蜂蜜营养丰富。就象土鸡蛋和洋鸡蛋,除了价格,个头大小不一样,从理化指标上说,他们的营养价值是一样的,黄的原因只是他的蛋黄占比较大。
) I4 h& c+ X4 {4 G继续说蜂蜜,蜂蜜的构成主要成份是果糖和葡萄糖。结晶的是葡萄糖,果糖不结晶。果糖占比大时就不结晶,反之就结晶。里面还含微量的蜜蜂的消化酶、转化酶、淀粉酶和羟甲基糠醛含量(HMF)等多种活性酶,维生素等,蜜蜂采花蜜后,将其唾腺分泌物装到巢房中,经过酿造、脱水,并使双糖充分转化为单糖、葡萄糖和果糖。这些指标是多少,大伙可以百度一下。而果糖和葡萄糖是单糖,不经消化可以直接吸收,那些最俱良心的假蜜就是将蔗糖喂蜜蜂,再现场摇,骗骗外行人士。这种蜜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蜂蜜,只是少了微量元素和花香。蜂蜜的成熟度的国家标准各个国家也不一样,中国一般用波美度,实际上就是水分低于20%,美国波美度,灰分。欧盟要求最高,检验各种酶的含量。当然还有农残、蔗糖含量等等。
* S7 s* p5 o1 j- F6 y- F为什么有的蜜花香重,有的淡,花的蜜腺和香腺距离的问题,如洋槐花的蜜腺和香腺离的较远,槐花蜜的槐花香味就淡多了,而荞麦花的香腺和蜜腺基本一体了,所以荞麦蜜的花香味就很重。+ A1 R, N3 m6 }9 t: |1 ^6 z
蜜蜂从外面将花蜜采回来后,一是就近吐入巢房孔,完成一次酿造,二是吐给内勤蜂,晚上时再将蜂蜜搬入上面巢脾或巢脾上边房孔完成二次酿造。反复多次酿造,再将水分降到20%以下,作为战备粮封存。
! Y( w3 a- j* h* P. b9 f知道了蜂蜜的成份和酿造过程,这时候你还认为土蜂蜜就比洋蜂蜜更营养吗?有的花有花蜜,有的没有。有的有,蜂不一定能采着。如玫瑰花,已经退化到没有了蜜腺。金银花,花管过长,蜂又采不到,采过葵花蜜的都知道,油葵有粉有密,日常作为干果吃的那种葵花子,那种葵花,就没有蜜,不是没有蜜,是蜂的吻不够长。生活中想想,就知道那些蜜的真假了。* t4 X( L, e. ~$ y! V
养蜂的目的是什么,只有一个,那就是最大化地提取蜂产品,中蜂养殖要不要走标准化,产业化,养强群是为什么?等等。本贴将对蜂养殖的标准化,产业化,蜂具的应用,群势大小,蜂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等展开讨论。通过这个讨论,对中蜂的发展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路。
' M# b+ [% Q& K& q' D0 d, C# W怎么才谈了两个问题怎么就跑到那个蜜好,那个蜜坏的问题上了,不知道你那个眼睛看到我说过意蜂蜜比土蜂蜜好了?有意义吗?那些对养蜂有益的方法怎么就看不到呢?
! B" z" E' c2 v$ W. [, l. }再继续说蜂蜜之前,先将国家标准贴出来供大家学习学习; B; Y  O& i& u1 H
6 d7 r$ u: z2 z6 K3 T8 Y' I( M
2020最新蜂蜜行业标准《GH/T 18796-2012蜂蜜》(全文)
( s, h6 m) _- q0 N% z4 z$ @前    言' S" A( `: }7 [% w& F) \8 \- E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最初于1982 年发布,后变为国家标准(GB18796-2005)。由于2011年4月20日《食品安全 国家标准 蜂蜜》的发布,现修订为行业标准。
- b+ d* N+ r' i8 C本标准与 GB18796-2005《蜂蜜》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 x9 `  N; m3 \! b——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要求,由强制性标准修改为推荐性标准;
  Z/ v( ^5 T$ D& g7 K——所有理化指标合并,不分强制性和推荐性;
$ _3 J) b3 Q- o. r* Q9 s4 l——修改了非零售包装要求;
! V/ W3 ^( l8 L7 ~——修改了附录A。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n3 B1 D" u3 {! W) n  N) l2 w
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蜜蜂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提出。+ W# h7 W2 i* \) n, o! |
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归口。
0 U' m% I: D; v$ g0 W9 v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蜜蜂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中国蜂产品协会蜂蜜 专业委员会、北京百花蜂业科技发展股份公司! K; e' r' ^7 ^- K9 G0 o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杨寒冰、殷客卿、谭丽蕊4 X) b* f& Q% {
本标准历次版本的发布情况为: GH 012-1982 蜂蜜 GH/T 1001-1998 预包装食用蜂蜜 GB/T 18796-2002 蜂蜜 GB 18796-2005 蜂蜜
9 U1 w5 W- h! j; m4 X4 q9 X    : J% o" q. u5 c' r! X% r4 t3 T
1 范围- ^3 t" D6 C+ L" |+ H% `$ c
本标准规定了蜂蜜的定义及其被从巢脾中分离出来后的品质、包装、标志、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除了巢脾蜂蜜(巢蜜)以外的其它以蜂蜜作为产品名称或产品名称主词的产品。
8 A- z* |: l+ E8 s* k2 规范性引用文件) v2 N6 `! g5 v+ Q0 f2 @9 N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u. ^6 Y' Z5 b/ F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 u- w6 i7 I* T5 LGB 5009.4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8 r* F! S; r7 x7 \3 V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 N! [9 B( a6 o8 oGB 149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1 C$ `- o  S# M( x$ i8 D; h
GB/T 18932.1  蜂蜜中碳-4植物糖含量测定方法  稳定碳同位素比率法
6 i$ A* e1 I. c7 i& Z) |GB/T 18932.16  蜂蜜中淀粉酶值的测定方法  分光光度计法
+ S0 l1 U4 J! X: @# v4 H  UGB/T 18932.18  蜂蜜中羟甲基糠醛含量的测定方法  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7 Q3 t$ k" G7 K1 x
GB/T 18932.22  蜂蜜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法0 w* k9 ]: B1 E; Z
GH/T 1015-1999  蜂蜜包装钢桶 SN/T 0852-2000  进出口蜂蜜检验方法
, X& y* C  ^3 B2 d3 术语和定义
3 D7 }  W  G4 z' @/ H, a9 X% V: p6 {GB 7718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 K2 ^3 r3 O3 Q: A/ F5 R0 `
# \+ g, W  }. W- S4 q3.1  蜂蜜  honey;bee honey 蜜  honey;bee honey 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与自身分泌物结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 注:蜂蜜含有多种糖,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此外还含有有机酸、酶和来源于蜜蜂采集的固体颗粒物如植物花粉等。
8 h; i- e5 r* R3 q蜂蜜的气味和色泽随蜜源的不同而不同。色泽是水白色、琥珀色或深色。蜂蜜在通常情况下呈粘稠流体状,贮 存时间较长或温度较低时可形成部分或全部结晶。/ m6 W& Z" C+ u% z& t9 H6 A$ D

$ X/ D+ R( h6 V( u2 `, j3.2  <蜂蜜>酿造  make (与蜜蜂分泌物结合后的)花蜜、植物分泌物或蜜露在巢脾内转化、脱水、贮存至成熟的过程。% X* c* j% M  L: P  v: ~  D
& p, r' u( ]* ^1 c
3.3单一花种蜂蜜  unifloral honey,monofloral honey 单一植物蜂蜜  unifloral honey,monofloral honey 单花种蜂蜜  unifloral honey,monofloral honey 蜜蜂主要采集一种蜜源植物的花蜜或分泌物酿造的蜂蜜。
! s2 o) E, h2 P
! W' ], f4 O0 W( n1 e) _4 }3.4 多花种(混合)蜂蜜  multifloral honey  多种植物(混合)蜂蜜  multifloral honey  杂花蜂蜜  multifloral honey  杂花蜜  multifloral honey  蜜蜂采集两种或两种以上蜜源植物的花蜜或分泌物酿造的蜂蜜,以及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植物蜂蜜 的混合物。' y4 B# k% V7 g( }& \% ]5 L; C

, q* R! c# d. e9 l$ u; Y3.5  蜜露  honeydew 甘露  honeydew 吮吸植物汁液的昆虫排出的甜物质。- @) B% ^& X9 G: P0 M# t
7 b9 h+ |6 A2 w  H. U+ _5 ?
3.6  蜜露蜂蜜  honeydew honey 甘露蜂蜜  honeydew honey 蜜露蜜  honeydew honey 甘露蜜  honeydew honey 蜜蜂采集蜜露,与自身分泌物结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 注:蜂蜜的一个品种。
5 P8 H$ X. @2 C- X+ Y5 ^6 A4 要求
% R+ ]( J7 ^' r& a& g4.1 感官要求
% u- T5 y+ e3 m$ P4.1.1 色泽: w5 [: U$ T$ Z& D" g1 U) a( v
依蜜源品种不同,由水白色(几乎无色)、白色、特浅琥珀色、浅琥珀色、琥珀色至深色(暗褐色)。 常见单一花种蜂蜜的色泽见附录A。6 }8 n4 I4 o! ?' h
4.1.2 气味" b/ _. [* o, z* w# e% E; f
有蜜源植物的花的气味。单一花种蜂蜜有该种蜜源植物的花的气味。没有酸或酒的挥发性气味和其 它异味。
  D7 F  L0 T4 O9 ]( a( }: H4.1.3 滋味
" o& F* h% x- c) ]7 W    依蜜源品种不同,甜、甜润或甜腻。某些品种有微苦、涩等刺激味道。常见单一花种蜂蜜的滋味见 附录 A。 注:甜润指感觉舒适的甜味感,甜腻指感觉过于甜的甜味感。
- N2 K: u5 J& Z  ~3 u# d7 A   
% y. V' {$ q4 I+ I- i4.1.4 状态! N2 J7 }' o  E1 r" j% E+ n
a) 常温下呈粘稠流体状,或部分及全部结晶; b) 不含蜜蜂肢体、幼虫、蜡屑及其它肉眼可见杂物; c) 没有发酵征状。. F& v& R  z# y: }1 A2 Y( ~$ M
4.2 等级. H, j1 k! h! n+ t; v" u* ^. Y+ D6 r
依理化品质不同,分为一级品和二级品两个等级。 在合同条件下,可以对不符合一级品要求、但符合二级品要求的蜂蜜依据理化品质、感官特征差别 细分出若干级差。但本条款仅限于在合同双方之间采用。* p  R! ^' q/ v( X

) C0 F7 I2 h* ]# h7 }! n+ z4.3 理化要求
3 `8 l4 [7 L  j  j. ?1.1水分含量百分比:
' z' q: J5 s, y7 u荔枝蜂蜜、龙眼蜂蜜、柑橘蜂蜜、鹅掌柴蜂蜜、乌桕蜂蜜 一级品 ≤23%,二级品 ≤20%;其他 一级品≤265,二级品≤24%  z6 I2 p2 ~- a& f
1.2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百分比:≥ 60%
: k$ U' e4 K' }2 O& C1.3蔗糖含量百分比:                                             
% V3 ]9 D2 I- I8 ~桉树蜂蜜、柑橘蜂蜜、紫花苜蓿蜂蜜、荔枝蜂蜜、野桂花蜂蜜 ≤10%,其他≤5%: w; N0 i9 ?6 m& t3 _0 e- r
1.4酸度(1mol/L 氢氧化钠), mL/kg  要求 ≤ 40
' Y9 Z0 E8 K8 ?) b/ q5 Q1.5羟甲基糠醛,mg/kg  ≤ 40
' \: K5 W8 n0 ], M1.6淀粉酶活性(1%淀粉溶液)/[ml/(g&#8226;h)],            # Z, V6 B% q" \) }, ?
荔枝蜂蜜、龙眼蜂蜜、柑橘蜂蜜、鹅掌柴蜂蜜≥2,其他≥42 G, c4 z7 u& I4 F  H
1.7灰分/% ≤ 0.4
* n1 u0 \) r9 {: |& q6 r9 E; m& F3 m) L, J
4.4 安全卫生要求# U- r) n- J& W0 |, b! p7 a4 V) b9 l
应符合GB14963的规定。
. ]" v- |! v$ r; f/ [- o4.5 真实性要求
" N$ D2 @2 S$ u( h& H; l8 A7 X4.5.1  蜂蜜中不得添加任何当前明确或不明确的添加物。5 y' e; W  l& S! f4 u
4.5.2  如果在蜂蜜中添加其它物质,不应以“蜂蜜”或“蜜”作为产品名称或名称主词。
1 |7 Y# o  ~7 J, p# f) V4.5.3  碳-4植物糖含量采用GB/T 18932.1的方法试验时,试验结果X(蜂蜜中碳-4植物糖的百分含量) 不得大于7。  
! o; r' Z$ v* [( v7 Z7 x3 X( S4.6 产品名称要求- x+ t2 Z8 V0 r
应选用下列名称之一: a) 符合本标准定义的产品方可称为“蜂蜜”或简称为“蜜”; b) 采用过滤工艺除去了花粉的蜂蜜应称为“过滤蜂蜜”; c) 可以在“蜂蜜”前加上表示色泽的形容词; 示例:白色蜂蜜。 d) 如果蜂蜜主要产自一种植物或花,并具有此种蜂蜜的物理、化学和微观特性,可以在“蜂蜜” 前加上这种植物或花的名称; 注:常见单一花种蜂蜜的产品名称见附录 A。 示例:刺槐蜂蜜。 e) 可以采用“液态蜂蜜”、“结晶蜂蜜”名称,表明物理状态; f) 按前款 b)、c)、d)、e)组合方式命名; g) 如果蜂蜜是一种蜜蜂酿造,可以在产品名称前加上这种蜜蜂的名称,写在括号内; 示例:(东北黑蜂)蜂蜜。 h) 本标准第 3.1、3.3、3.4 和 3.6 条术语可以作为产品名称。
6 e. y( F$ ]& M! a* Y" k" c4.7 特殊限制要求' X4 H  Q7 o+ ~' C" T: l# i
不应使用化学或生化处理方法改变蜂蜜的结晶变化。 加热处理时温度不能过高,防止蜂蜜基本成分发生变化,造成质量损害。) G& B" f& Y) {& z
5 试验方法! m# ?+ W, ?/ ]! }0 z
5.1 总则$ \3 m/ y% Q2 J/ y0 I% H
本章规定的试验方法是仲裁采用的方法。本标准5.9规定了两个等效的方法。
& f+ c( r3 N/ o# }1 W- I5.2 试样制备
8 i: u; P' `9 M% {试验方法标准有规定的,按标准规定制备。没有规定的,按SN/T 0852-2000中3.1制备。$ r( i! [* [" Q, u. n$ a" a
5.3 水分$ ^/ R4 q% v' K9 f
采用SN/T 0852-2000中3.4规定的方法。
9 J) R9 `! V! c5.4 果糖和葡萄糖、蔗糖$ b6 q4 \* s- C) I0 K$ ^" |0 h; _9 q
采用GB/T 18932.22规定的方法。
+ ^1 D+ _! p, v; P( W) U6 a# n. \5.5 灰分
/ C; m% `1 _; X- z采用GB 5009.4规定的方法。) |! b" _9 g4 h& q9 D# O
5.6  真实性要求7 \& c' q( s4 G) Z
采用GB/T 18932.1规定的方法。
4 s2 v$ e, ^  |6 @- |* z4 r1 e5.7  酸度8 k2 e4 p2 W" b5 S* ]! q
采用SN/T 0852-2000中3.5规定的方法。试验结果换算成以(1mol/L氢氧化钠)ml/kg为单位。
! J, Y- f/ v' l# D. F0 `" |! y5.8 羟甲基糠醛5 d$ O% D+ w0 e+ Z& W$ v
采用GB/T 18932.18规定的方法。
" S; ?4 u# n3 N3 p5.9 淀粉酶活性
' u$ o% D# ]: c采用GB/T 18932.16规定的方法。 也可采用SN/T 0852-2000中3.6规定的方法。该方法中3.6.2.1.5“准确称取适量淀粉(相当于干态 1g)于250 ml高型烧杯中,…。”改为“准确称取适量淀粉(相当于干态2g)于250 ml高型烧杯中”,其 他规定不变。
) K$ i( Z, x! b: }. v! O' T5.10 色泽
  H! I6 I: l( b4 L采用SN/T 0852-2000中3.2规定的方法。; g$ O2 C2 l. e4 c6 U: d/ N& k7 z
6 包装6 G# o, u0 _8 B6 B* a6 R
6.1 非零售包装5 P; E( l5 R- W: @* g) C1 [3 a' H
6.1.1 非零售包装的包装钢桶应符合 GH/T 1015-1999 要求。投入使用的这种包装钢桶其桶龄自出厂日 期起,不得超过 5 年。 也可使用其它带盖的食品包装容器。 不应使用镀锌桶或盛装过药品、燃料油、食用油或其它化工产品的包装容器。
, L- a, R5 F' m) R0 S8 x/ J. W, g6.1.2 包装容器在使用前应清洗干净,并吹干或晾干。
( t2 W2 H% L. o  o6 C' {6.1.3 包装场地应清洁卫生,并远离污染源。
* T  F* x& f6 |5 L" {6.1.4 灌装人员在操作前应洗手消毒,并穿戴洁净的工作衣帽。
* {3 [- Q( E$ S+ U# l2 C1 d9 F6.1.5 容器内应保留适当空隙,防止蜂蜜受热溢出。灌装后应立即盖好桶盖。9 w9 S1 Q, p, M! T
6.2 预包装
+ q4 i& S. [0 P9 m  X4 F4 I6 l$ H3 B6.2.1 接触蜂蜜的包装容器和材料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卫生要求。
. p9 E4 y# U  O& f" k$ w6.2.2 包装应严密。应采取可靠的方式,使其他人员能够识别该容器在包装后是否曾被开启。
/ y& @4 L/ w" b! ?/ w& @7 标志
, P8 i; ]5 D8 A+ {7 G9 V% s  ^7.1 非零售包装的标志
0 j! e6 ?$ a7 G8 w# m在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或批号、生产者(加工者或包装者)的名称和地址。
% P) {. n5 y- G7 h' u) ]7.2  预包装的标签  Q0 r$ {4 g, m# @+ i- Q8 N: @
7.2.1  应符合 GB 7718 要求。  E4 a! X* Z3 ?) K# s# i1 M
7.2.2  产品名称应符合本标准4.6的要求。
* l* N. o7 d3 k3 E7.2.3 非零售包装产品的标签应按照 GB 7718 中 4.1 项下的相应要求标示产品名称、规格、净含量、 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贮存条件,其他内容如未在标签上标注,则应在说明书或合同中注明。 图示标志应符合 GB/T 191 标准规定。$ H9 I/ s" z  y
8 贮存& g* `+ n" p( x8 E! K1 @1 t
8.1 贮存场所应清洁卫生,防高温,防风雨,远离污染源。
  i. t7 ?! N8 R7 N: d2 x( b6 q0 ~8.2 不得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易挥发的物品同场所贮存。
: L) G5 t! |; z  a8 u7 _% `( a$ m. j9 运输8 z* ]3 h) H3 y+ c
9.1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
3 f) W1 }, b2 |( _9.2 不得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易挥发的货物混装运输。
; l( [+ w, y; @0 k9.3 防曝晒、防风雨。1 q6 I! I+ z; G# `+ ~; Y5 H
继续说蜂蜜,前面说过,蜂蜜的主要成份是果糖和葡萄糖,这两种糖是不需要经过消化就能直接吸收的,特别适合老人和小孩还有那些消化功能不好的人。那我们直接吃果糖和葡萄糖呢?显然单纯的果糖和葡萄糖不具备蜂蜜的功效,蜂蜜的功效来自于蜂蜜里含有的的主要活性物质是酶。蜂蜜酶的种类十分丰富,这些酶来源于蜜蜂在酿蜜时所分泌,也有少量是由植物分泌的。有转化酶(如蔗糖酶、淀粉酶、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还原酶、脂肪酶等。酶类是有机体的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蜂蜜中的酶主要是蔗糖酶(转化酶)、淀粉酶。之所以称为转化酶,是能将花蜜中的蔗糖转化为具有旋光性的单糖,即左旋糖(α-果糖,果糖)和右旋糖(α-葡萄糖,葡萄糖)。等等,还有一些微量元素,是不是所有的微量元素都对身体有益呢?也不是,如铅,重金属大家都知道对身体是有害的。: C" z# R' ]! n# U- g! F( @( `: p' u
说到酶,在蜂蜜中酶是用酶的单位来表示的,而不是百分比。这个大家要注意。而且不同的蜜源的蜂蜜含的酶并不一定一样。微量元素也是如此。
* m" L+ Y1 j; Y  ]% W& s前一段实在是太忙了,又要上班,又要照顾那十几箱蜂。而且单位搬家。正好因那种蜂的蜜好争论不休,就借此机会凉了凉。& ~8 N9 I" }; N6 p) H' A
再继续探讨之前先将这个发出来看看: X, D$ p+ f0 R: \. H9 Q! P) m9 W2 o  q
蜂蜜波美度对照表
' S: d5 ?# h8 w" w# D2 N. e, t蜂蜜的波美度是代表蜂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蜂蜜的波美度数值我们可以查到蜂蜜的含糖量、蜂蜜的含水量以及蜂蜜的比重等等数值。3 M7 z2 {! w; C" O2 ~
  蜂蜜的波美度越高,那么蜂蜜的含糖量也就越高,含水量越低,它的比重也就越大,如果不是浓缩蜂蜜的话,那么它的成熟度也就越高;反之,蜂蜜的波美度很低,那么它的含糖量也就越低,含水量会增大,比重降低,同样,波美度低的蜂蜜成熟度肯定不高。4 G1 X7 ]& N3 d% Q. K
  下面是蜂蜜的波美度和蜂蜜的含糖量含水量以及比重的对照表,此表是20摄氏度时蜂蜜的波美度测量数值。+ i8 M! S5 g) J' x0 e* |' L
, O0 Y- c0 O$ B; i2 z$ W
蜂蜜波美度        蜂蜜含水量(%)        蜂蜜含糖量(%)        蜂蜜比重1 w# \1 M7 V) f! o: |  X9 z
38              27              71.2            1.356
" c: o! u* N% h1 i: U, y  J! Z) x# B38.5             26              72.2             1.362
9 {4 }* q9 w3 B4 a1 `$ ]39              25             73.2             1.3683 M# \0 p3 F! O
39.5             24.2             74.2              1.375
# a9 R% d( _3 t' A# a5 p40              23.1            75.4              1.382
0 n. D* ]& x9 l( \1 ~, j. t" m40.5             22.3            76.2              1.388
: v3 h! U; ^1 I5 c41              21.2             77.2              1.395
( a) b* Q1 T: J  N+ T: \41.5             20.2             78.1              1.402
4 v# A4 {% {9 J& K8 u, t, j$ q42              19.2             79.1              1.4098 X! Q! f% J* Z0 W
42.5             18.1            80.3             1.416
! O# W2 r; v) G6 q: U6 ]43              17              81.3              1.4234 B5 |0 l: n5 w4 a2 K% v
从这个表可以明白,一般都说蜂蜜是水的1.4倍重,但实际上只有波美度在41、41.5、42度这三个较接近1.4
" z$ H( H/ w' t6 f; w通过波美度再来讨论讨论蜂蜜成份:用国家一级蜂蜜的标准波美度42度来计算,蜂蜜除了糖和水只有1.7%的其他物质,用42.5度的来计算是1.6,用43度的来计算也是1.7。用最低标准的38度来计算是1.8,也就是说蜂蜜除了糖(果糖和葡萄糖)和水外,只有1.7%左右的其他物质,或者说蜂蜜的物质或特色就在这1.7%上。这些就是酶、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灰分什么的。很显然,如果从这百分之1.7左右的维生素,1.7%是什么含义呢,也就是说100克(二两)蜂蜜里只有1.7克的其他物质。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什么的论蜂蜜营养价值,还没有蔬菜和米糠高,目前分析化学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可以想当然的说那个蜂种的蜂蜜好了,都要有分析数据说话。目前知道的是黑蜂蜂蜜和蜂王浆中的羟甲基糠醛含量较高,但也仅仅是较高,优势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地方。麦奴卡蜂蜜价格高是因为新西兰当地一种山茶花含有较高天然抗生素的原因,这是蜜源造成的蜂蜜上的差异。之所以中蜂蜜没有话语权,是因为中蜂的集团化养殖,公司化运作方面的问题,由于中蜂产王浆量很低,没有人在这方面去费功夫,蜂蜜产量又比欧洲蜂低,目前主要是个体散养为主。几乎没有人去花钱做检测报告,如果有人做了,中蜂蜜中那个指标比欧洲蜂蜜高,或者有什么其他蜂种没有的酶,这也不能说就是那个蜜好,只能是一个特色和亮点,商品增加了卖点。
. t; a& @0 W4 e% o% A所以说蜂蜜的好坏不在于什么蜂种的蜜,而在于蜜的本身。就象有的人不喜欢中蜂蜂蜜的味道、有的人不喜欢某种花的蜂蜜一样。再说中蜂也只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就中蜂本身也有好多个种群。如华北中蜂也不是只有一种,在本地,今年我就见了两个,一个细长较黑,一个较短,但较粗,较黄。相差也就100公里,这是车程,如果直线距离可能也就50多公里,海拔高度差了两百米。通过成份分析,再争论那种蜂蜜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X% I$ m, `# K1 \( C2 X
至于说到用药,食品行业从来都是良心行业,如治螨药,使用说明书上明确说了,采蜜前二十天停止使用,采蜜期间不准使用。但用于不用全在于养蜂人的良心。就象中蜂一个品种也需要治螨,中蜂由于不采蜂胶(蜂胶是天然抗生素),会得一些病而且必须用药,也会存在抗生素超标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只能靠养蜂人的良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治蜂病有纯中药,治蜂螨也有纯中药,淘宝网上都能买到。+ [- S$ Z, _1 P
还有就是花上有没有药的问题,中蜂采的是野花,那意蜂呢,洋槐树有人工种植的,但没有人会给洋槐树打农药吧,荆条更是野生的,也没有什么污染吧,人工种植的油菜,葵花等,难道中蜂不采吗?什么问题都要调查,分析后再说。+ u3 i9 j* H) f2 u, w1 K4 t) R
说到检测报告,好象中国能做蜂蜜全成分报告的主要是北京和浙江两个。费用不低,本地有一个小品牌蜂产品公司,他每年跑北京做检验费用是2,30万元,这不是一个个体养蜂能承受的,即使是那种有一、二百箱蜂的专业蜂农也承受不了。他以每斤20元的价格从当地定地和转地的养蜂人手里收购不低于波美度40度的蜂蜜(洋蜂蜜),经过包装后以120元以上的价格出售。/ q, y( s- v1 ?; N! l1 G6 C
养蜂人还要了解蜜源植物的分布,蜜源植物的泌蜜条件和规律。这些也是必备的知识; C) L1 c* P3 }
蜜源植物开花泌蜜与气象 来自养蜂及蜂具最新技术平台 1 v% d, J0 K8 i3 u, w
气象条件是影响蜜源植物开花泌蜜的主要因素。研究蜜源植物开花期和泌蜜量丰歉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就能够根据气象条件、预测预报蜜源植物开花泌蜜情况,选择蜂场放蜂路线,提高蜂蜜产量。 ( S! q' t! N: Z8 R
1.        温度 7 g' t, e' Q- n5 g* Q" g5 J
春天来得早,气温高而稳定的年份,春季蜜源植物开花期提前3-5天,养蜂生产可获丰收。遇春寒或干旱,会延迟开花期,减少泌蜜量。不同的蜜源植物花期所要求的温度不同。温度在10-20℃时,油菜、紫云英的花就能开放,而荆花、枣花需在20-30℃之间才开放。温度还会影响花蜜的分泌,新疆吐鲁番气温高,棉花泌蜜量比内地高1-2倍。蜜源植物开花泌蜜的适宜温度为16-30℃。当温度低于10℃时,蜜腺萎缩,花蜜分泌减少,甚至停止;当温度高于35℃,水分蒸腾过盛,花蜜分泌减少。不同植物适宜泌蜜的温度不一。昼夜温差越大,越能促进植物花蜜的分泌。
/ [: B& Y4 p0 I3 F2.        水分8 k! x5 ^  M, ]2 |& j, E) J
降水量适宜能促进蜜源植物正常生长,有利于花芽分化和花蕾开放。开花前雨水充足,开花期每隔一星期左右下场小雨或中雨,雨后晴天,则植物泌蜜特别丰富。秋雨均匀,南方山区冬蜜可望丰收。4-5月份雨量充沛,可以预测华北山区荆条蜜丰产。如果降水量过多,会使某些植物烂根,徒长或倒伏。特别在开花期遇暴雨,既影响蜜蜂采集活动,又会冲掉花蜜,使花蕾脱落,花期缩短。洋槐花期短,如遇暴雨,常使洋槐花失收。中国南方油菜、荔枝、龙眼、紫云英、柑桔等花期适值梅雨季节,因此产量不稳定。西北地区的夏秋蜜源丰富,干旱却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空气相对湿度的大小对蜜源泌蜜要求相对湿度在70-90%,而洋槐泌蜜要求相对湿度在40-70%;大部分蜜源植物开花泌蜜要求适宜相对湿度为40-80%。
1 |% g0 h. V) C! l/ C3.        风
9 {4 y/ B9 T1 |温暖潮湿的南风和微风能促使花芽分化,泌蜜量增加。大风会损伤花朵和枝条。北风(西北风)和干热风,会使花朵掉落,蜜腺萎缩,泌蜜量减少或不泌蜜。秋、冬季遇北风,泌蜜量不但减少,同时花期提前结束。/ T6 g/ d9 D5 m6 E- U0 O
主要蜜源植物及泌蜜规律/ l) u5 G6 D# D& C# E+ A) y
无论是栽培或野生的蜜源植物,在养蜂生产中能采得大量商品蜜的称为主要蜜源植物,如油菜、紫云英、苕子、刺槐、枣 树、荆条、椴树、乌桕、棉花、芝麻、荔枝等。它们通常数量 多,面积大,花期长,泌蜜量大。
  _4 G3 m. v, j4 S3 w(1)油菜又叫芸苔、菜軒。是1年生或2年生草本植物, 属十字花科,是重要油料作物。  蜜多、粉多,是蘩殖蜜蜂和取蜜 的好蜜源。'通常12℃以上开花,适宜气温10~ 18°C,以下多 不开花;而流顰的适宜温度是18 ~25°C。平均每1 ~4亩(1亩= 667平方米)油菜蜜源可以饲养1群蜜蜂。油菜适应性很强,分布很广,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由常年如夏的海南岛到四季分 明的黑龙江畔,分布遍及全国。  由于地区,品种不同,一个地区 开花时间有早有晚,大不相同。花期一般为1个月。早、娩油菜 加起来花期为45 ~ 50天。
% ]  [9 S6 X4 g: ~(2)紫云英一年生草本植物,豆科。既是绿肥、也可做饲 料,蜜粉丰富。分早熟种和晚熟种,。晚熟种花期约35天,早熟 种约25天。
8 [3 Y. a8 E# z- W( E 流蜜适宜温度是20~27℃,水浸田不流蜜,初花时 粉蜜很少。平均每2 ~4亩紫云英蜜源可以饲养1群蜜蜂,主要分 布在长江以南。
7 h) }9 H/ t- H* N3 ^(3)苕子有的叫毛苕,2年或1年生草本植物,豆科,可 做绿肥,也可做饲料,水田旱地都能播种,蜜多粉少,花期约30 天。  平均每2 ~3亩者子蜜源可以饲养1群蜜蜂,流蜜适宜温度 26℃左右。低温、阴雨、烂根或疯长、不通风时流蜜很少或不 流蜜。2 e1 `% G" h8 V. f" A
(4)刺槐有的叫洋槐,落叶乔木,豆科,花期约20天, 蜜多粉少,花萼紫色的品种,花多蜜多,花萼绿色的则花少蜜 少。流蜜适宜气温24℃左右,流蜜期怕大风、大雨、干风、干 冻,有大小年。  适应性强,散布各地,但长江以北较多。
0 i( G$ a0 P  X# J(5)率树有的叫红枣、落叶乔木,鼠李科,花期约30天, 蜜多粉少。结赛后还开花,后蜜少,因花蜜中有生物碱,使蜜蜂 易得赛花病,不宜采。适宜气候:花前有透雨;花期中,间断有 几次小雨,不能刮风和下大雨;气温在251左右,并有其他粉源 辅助为宜。  一般长江以北较多见。  s  ~- T" J0 g# w3 x( R7 Z% Q
(6)荆条又叫荆子、荆紫,落叶灌木,马鞭草科,是华北 和东北的西南部的主要蜜源,蜜多粉少。野生在山沟各地、河流 两岸、路旁荒地。当年生和伐后再生,序短花少、蜜少、老条蜜 也少;2年以上壮年条,土质肥沃,水分充足,土层深厚流蜜好。 花期约45天,流蜜适宜气温27℃左右。椴树落叶乔木,椴树科,品种很多,主要分布在东北 林区,主要有紫椴、糠锻,两种交错花期为20多天,蜜多粉少。大小年明显,大年强群1天能进蜜10千克。遇霜冻、虫害、开花不流蜜。20 ~50年的壮年树,花开3 ~4天后流蜜,适宜气温为25 ~28°C。
9 A6 }; F! h# t) ^" R(7)乌桕有的叫棬子,落叶乔木,大戟科,种子可榨工业用油,南方较多见。花期约30天,蜜粉多。有大小年之分。大雨和刮热风都会影响流蜜。适宜气温在26 ~28℃。5 e% I! U: v8 A  ?
(8)棉花1年生栽培作物,锦葵科,蜜粉都有;有花内蜜腺和花外蜜腺。花期长约70天。由下到上开花,下面先开的蜜多,上面后开的蜜少。 花外蜜腺先流蜜,蜂群一般在早晨10: 00前进花粉,后进蜜。沙地、黏重土、薄肥浅地种植的棉花不流蜜,土层深、肥多和回潮地流蜜好。喜日照,适宜25 ~32℃的较高气温。: M" K  E6 ^: I4 S- l1 T" o
(9)芝麻1年生草本植物、胡麻科,是上等油料作物。长江流域两岸,多数是和棉花地区一起播种。  除秋冬不目旨播种外,早种早开花,中种中开花,晚种晚开花。有蜜、有粉,花期约35天。由下到上一对对开花,边开花边结果,开花就有蜜,尾花蜜少。流蜜适宜气候是花期中隔几天下点小雨,早晨有露水,晚上有回潮,气温25~27℃。6 }( F4 K) M9 e) l4 {! b% ~% Z: s
(10)荔枝常绿乔木,无患子科,是广东的主要蜜源。  福建、广西等地也有不少,为热带植物。品种很多,一般分早、中、晚三类,花期约30天,喜温暖湿润气候,气温10°C以上开花,241左右最好;温差不能太大,并有连续性温度为宜。受虫§冻害和大小年影响,若树管理好,可减轻大小年。
( m( ^/ o/ y! u# h* t) ?3 ~& q我国的四大蜂蜜品种是洋槐、荆花、枣花、荔枝,也是产量最大的四各蜜。
0 ?+ j, u' x0 e% H0 \引用这些文章,就是养蜂人必须知道的植物开花泌蜜的条件和规律,如果是转地,还必须了解蜜源植物的分布地域和开花时间。不能单纯的说花开的好就有蜜,如今年山西、陕西,清明节的一场雪,洋槐,枣花开的没问题,但就是不泌蜜,江西的蜂农到延安地区采枣花蜜,到山西采槐花蜜的都没有采到蜜,赔了路费不说,还得买糖喂蜂。如果是定地饲养,就只需了解当地的蜜源植物就行了。* ~8 C6 v( Z/ U7 r5 S. P& ]- j
了解了蜜源植物开花泌蜜的条件和规律,做到心中有数,通过以上的文章,大家会看到,温度、湿度这两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如枣花,在中午的,温度高,泌出来的花蜜早被太阳光洒干了,蜂能采到吗?所以这个时间你会看到蜂不干活了。说起中蜂的优点,几乎所有关于中蜂的描述中都有勤快,早出晚归,低于10度也能活动,这个温度有蜜吗?粉肯定的有的。大部分蜜源植物的泌蜜最佳温度都在20-30度之间。做什么都要客观的分析。
* Q' B; ?7 c0 h) a0 C+ x养蜂的目的有很多,你说的对,要加商业二字,但我说只是普通人养蜂的目的,在中国,就是商业化也不是那么全面,如授粉这一块,也只是一个开头,远没有欧美的商业化程度
$ z- K* R: F( Q. d( Z0 p! r除了了解蜜源植物开花时间,泌蜜条件外,还要了解蜂在那些花上能采到蜜,那些花采不到。金银花由于花管细长,蜂的喙不够长,是采不到的,还有葵花,以前我说过,那种作为干果的葵花子的葵花开花时,粉上的特别多,就是没有蜜,而用作窄油的葵花(油葵)开的花又有粉,还有蜜。这就是蜂的喙的长度决定的,今年去太行山顶,那个地方离河南只有10多公里了,翻过最高点往下走10多公里就是河南省了,那个地方的中蜂就采不到洋槐花蜜。也是蜂的喙的长度决定的。这都是养蜂人必备素质和知识。就一般人而言,判别假蜂蜜也是常识,自然界本没有的蜜,小摊小贩那里有,是不是怪事?
7 S, h3 h7 C- Y$ h( b$ q! l第一次上传图片,要压缩像素,弄的不好。
$ R9 w) L6 i7 I5 u  q: W) u! U这家主人不在家,采连翘去了,晚上才能回来,我跟扶贫队的一块去的,没有等到主人回家。主人的哥哥陪着,这个木箱用料是够厚的,自己拼装,缝隙也是明显的,后盖安了合页,可以打开,照片就是从后面拍的,据他哥说,每年春天割一次过冬后剩下的蜜,平时也不管理,分蜂后跑到附近的树上,再收下来,我看了周边,弄了几个诱蜂洞,大概就是为分蜂准备的。
8 M- r: n/ A2 E4 Y+ z' i, j. y: b本想买一群或交换一群的,当地将中蜂供为吉祥物了,不卖不换。. ^8 i8 i; g" d) k
在继续讨论之前,再认识一下中蜂。+ ?. w, d+ P4 W8 A9 f% A
中华蜜蜂(中蜂)原指东方蜜蜂种下的一个亚种,但分布在我国境内的东方蜜蜂很可能不只一个亚种。鉴于我国东方蜜蜂亚种分类的未确定,现暂时将我国东方蜜蜂总称为中蜂。中蜂是我国本土的特色蜂种,非常适应我国山区的自然环境。9 I- W; j, V1 |) J0 G5 h* S
生物习性编辑0 L; w7 V$ j0 I* E$ h
外形
: k4 k2 _; Q; U  X/ z7 i# s& s中华蜜蜂工蜂腹部颜色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有的较黄,有的偏黑; 吻长平均5mm。蜂王有两种体色:一种是腹节有明显的褐黄环,整个腹部呈暗褐色;另一种的腹节无明显褐黄环,整个腹部呈黑色。雄蜂一般为黑色。南方蜂种一般比北方的小,工蜂体长10~13mm,雄蜂体长约11~13.5mm,蜂王体长13~16mm。; L5 A4 n7 O5 h2 E2 X7 c- _/ `
习性9 E& W/ f# l5 q* \
中华蜜蜂飞行敏捷,嗅觉灵敏,出巢早,归巢迟,每日外出采集的时间比意大利蜂多2~3小时,善于利用零星蜜源。造脾能力强,喜欢新脾,爱啃旧脾,抗蜂螨和美洲幼虫腐臭病能力强,但容易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易受蜡螟危害,喜欢迁飞,在缺蜜或受病敌害威胁时特别容易弃巢迁居,易发生自然分蜂和盗蜂,不采树胶,分泌蜂王浆的能力较差,蜂王日产卵量比西方蜜蜂少,群势小。4 q" D) w& e1 L9 |/ ~# c) f- v& e( g
现在中蜂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山区。山西中蜂主要分布在太原以南的中条山、太行山和吕梁山。吉林和辽宁的中蜂主要分布于沿中朝边境的长白山,辽宁西部兴城、绥中等地有少量中蜂活框饲养,但蜂种可能部分来源于相邻的河北省。江苏省中蜂仅存于邻近浙江湖州的山区。安徽中蜂分布在大别山和黄山。山东中蜂主要分布在沂蒙山区,胶东半岛有少量原始饲养的中蜂。河南中蜂分布在秦岭东部余脉、太行山南麓、大别山北麓。西藏中蜂主要分布在林芝地区,南部与不丹、尼泊尔、印度交界的地方可能有少量中蜂存在。宁夏中蜂分布在北部的六盘山区。甘肃中蜂主要分布在平川、定西、卓尼县以东的秦岭和六盘山区。
$ [% h8 w: H1 y$ Z! ^中蜂有哪几个品种
( T8 O; |9 a1 G/ ~' x7 e1、阿坝中蜂:阿坝中蜂的中心产区为四川盆地,优点是早春繁殖速度快、耐寒性强、分蜂性弱、产蜜能力强,缺点是易受巢虫危害、易患中蜂囊状幼虫病。
7 c& l0 a" g- _7 `2、北方中蜂:北方中蜂的中心产区为黄河中下游流域,优点是性格温驯、耐寒性强、分蜂性弱、防盗性强,缺点是抗巢虫能力弱、易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
4 X4 S# X1 N. R3、华南中蜂:华南中蜂的中心产区为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优点是春季繁殖速度比较快且相对比较耐高温,缺点是易螫人、分蜂性强、盗性强、易飞逃。
: D( B- f/ @+ w& q: w8 A4、华中中蜂:华中中蜂的中心产区为长江中下游流域,优点是性格温驯、早春开繁时间早、抗寒性能较强,缺点是防盗能力较差、易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
% y. e& U. O3 ]5、云贵高原中蜂:云贵高原中蜂的中心产区为贵州、云南、四川等地,优点是产卵力强、分蜂性弱,缺点是性情凶暴、抗病力弱且易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
: |$ ^2 {% S8 C# |1 B/ }9 s& O6、海南中蜂:海南中蜂的中心产区为海南岛且可分山地蜂和椰林蜂两种,其中山地蜂的性情温驯、采集力强,而椰林蜂的繁殖力特别强且无明显的分蜂期。; a( q( N; Z1 O1 H; j, k7 @: I
7、滇南中蜂:滇南中蜂的中心产区为云南南部地区,优点是耐高温和高湿、分蜂性弱、盗蜂性弱,缺点是蜂群的群势小、产卵力弱、采集力差、不耐严寒。( Z) Y8 g/ O( f1 D4 Z) z+ y) y
8、西藏中蜂:西藏中蜂的中心产区为西藏东南部等地,优点是耐寒性极强且个体相对较大,缺点是群势较小、分蜂性强、飞逃性强、采集力差、不耐高温。: q, v+ W& f5 L- @5 G
9、长白山中蜂:长白山中蜂的中心产区为长白山区,优点是产卵力强、早春繁殖速度快、耐寒性强,缺点是分蜂性强、盗蜂性强、易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
3 X$ A/ [8 X8 _1 A  T中蜂有这么多的品种,能不能把所有中蜂都列为蜜蜂的一个亚种呢?目前还没有定论。
" h- L, d' e4 E" l/ S* Z1 `几种中蜂蜂王的特性: Y* o  y; f# E$ f- X* k
1、红色种:蜂王腹节有明显暗红色环或桔红色环,优点是产育力极强、能维持大群、分蜂性弱、性情温和,缺点是抗病、抗螨的能力较差。6 \% `5 K# r# L6 U2 b# f% C9 ^. ^
2、褐色种:蜂王呈褐色或褐黄色,优点是产育率高、采集力及抗病虫害强、性情温和,工蜂护脾能力强,其综合性能在所有中蜂是最好的。
( i: C0 C6 b7 V5 ]3 d3、麻色种:蜂王体形较大,腹节有明显宽黑色环与浅区映照成麻色,优点是产育率高、采集力较强、性情温和,其各方面性能都比较平均。$ ^& }( @* |; U1 s
4、黑色种:蜂王的颜色较黑,腹部有乌色斑,在所有中蜂群中属野生习性最强的一种,缺点是畏光、爱分群、性格暴躁且对外界反应强烈。. r2 m) D/ J% ]9 j9 ~7 `
知道了这些常识,在选种王上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尽量选择性能优的蜂种与当地的蜂种进行杂交,育出适合自己的蜂种饲养。猎取最大化的收益。- `& Y/ {+ O; i" r# z1 w
了解了蜂王的特性,也就对自己的蜂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其中之一,中蜂也有螨害,只是没有西蜂那么严重。还有一个是护脾能力强不强,这个决定幼虫能不能顺利成长为幼蜂,成蜂的问题,最关心的是采集力强不强。了解了这些,选王育王,蜂群管理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中蜂在秋繁时也要治螨
+ v; V3 d3 [/ a! H饲养管理要点编辑
4 |8 r$ w6 {* i0 C! H% n6 n. w饲养管理简介
$ H. N- w, [% }" w) z2 x( G中华蜜蜂饲养管理技术虽然与西蜂饲养管理有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中华蜜蜂有其特有生活习性,在饲养管理方法上,必须更适应中华蜜蜂的某些生活习性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否则会造成不应有的麻烦,甚至会造成损失。
0 l0 z5 O2 m4 r/ p- L放蜂场地选择$ i) b  J3 v6 e. J  \9 R# s* d( j
中华蜜蜂放蜂场地应选择在远离工厂、矿山、公路等僻静的山坡、半山坡以及林木边沿、避开人畜骚扰或振动干扰,蜂场附近要有充足而清洁的水源。中华蜜蜂对大宗蜜源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对蜜粉植物种类要求较多,蜜源花期连续,没有太长的断蜜期,由于中华蜜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外界零星蜜粉不断,避免引发盗蜂,便于管理。' |1 C* Z  P3 g1 ^9 E: f- t
蜂群摆放
+ @. X7 ~6 d  y6 @由于中华蜜蜂驯养时间短,野性较强,定向能力较差,容易迷巢,因此摆放中华蜜蜂就不能象摆放西蜂那样成行、整齐而紧密、方向一致。摆放中华蜜蜂蜂群,群间距离要远些,前后交错,巢门方向不求一致,避免群间蜜蜂相互错投,造成相互斗杀。特别交尾群,更要加大大群之间的距离,防止蜂王投错被杀。各箱体应用木桩垫起,防止蚂蚁对中华蜜蜂蜂群的侵扰,造成逃蜂。3 N& m9 u0 K3 E+ r/ P
防止异味接触: Z# _9 g9 y' v+ S( C/ d9 A
中华蜜蜂嗅觉灵敏,对异味反应很敏感。饲养中华蜜蜂的蜂箱最好是用西蜂用过的蜂箱。或选择无异味的木料做成的新蜂箱,新蜂箱在使用之前,先涂上少量的蜂蜡,消除木质气味,利于中华蜜蜂接受,防止飞逃。不用味重的药物防治蜂病,蜂箱、蜂具消毒后,必须彻底消除异味后方可重新使用,蜂箱尽量采用灼烧方法进行消毒,防止异味刺激蜜蜂而造成逃群。
2 T# b# }$ C4 l/ w, r+ s  a, E蜂群管理
3 `5 b9 R3 U- F中华蜜蜂嗅觉灵敏,盗性较强,防止盗蜂是管理中华蜜蜂的一项主要工作,应随时加以注意。最好在巢门闸板上分两排打6—8个小孔,孔径5—5.5mm。在饲养过程中,根据群势变化开放或堵塞小孔数。箱缝用塑料胶带封严。4 T  {7 O1 y3 F$ N7 f+ H$ x7 k
中华蜜蜂叩旧脾的习性是与其对巢虫(蜡螟)抵御能力差有关,饲养中华蜜蜂要勤造新脾更换旧脾,换出来的旧脾除保存少量采蜜期使用外,其余应及时淘汰化蜡,防止蜡螟卵虫带入蜂群,加高箱底与巢脾下梁间的距离,至少要有40毫米的间距。或者采用活底蜂箱,以便随时清除箱底上的蜡屑,以防蜡螟产卵。$ e( R4 @- q% h- s- h% \6 p# C5 @
野生中蜂的蜂巢是:中心部位多为蛹脾,蛹脾外边是虫脾,虫脾外边是卵虫脾,卵虫脾外边是未造完整的新脾。整个蜂脾呈半球形各脾上部都有较大范围蜜粉圈,子圈均在各脾下部。因此管理中蜂不必过分强调调脾,繁殖期内尽量减少开箱次数,以免扰乱蜂群的正常生活秩序。: g! S/ @/ n% z. B: J
分蜂季节适当增加检查次数。中蜂分蜂群出飞时间早,蜂王在王台里产卵后不等王台封盖,随时都有可能出飞。发现蜂群怠工等分蜂预兆时,采取人工分蜂加于消除。蜜源开花前,多次毁台维持强群群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为提高采蜜量,流蜜初期可以合并蜂群或者调动外勤蜂组织强群采蜜。在采蜜期多造新脾。. O! q7 x+ o5 R' A& T+ v
中蜂群的四季管理" b  c/ N$ K$ r$ R- o  ^
一、春季管理
6 Z# t' H* E+ P, u- I* [6 @1、适时扩大蜂巢,加速蜂群群势增长。& q5 y* m6 |% [1 \8 O; |6 b' W$ n
2、蜂场设置喂水器,并定期进行消毒。
1 B% H+ b4 c  Y: `$ O) H" T! F, m3、定期检查蜂群(晴天温14℃以上时),清除箱底死蜂、蜡渣、霉变等污物,保持箱底清洁。1 t, ?& f6 C" y  e
4、保持官密集群势,保持强群繁殖,确保春繁扩群快速。3 S6 P. G8 d8 m7 q' a7 r$ {
5、防治螨虫。用杀螨剂连续杀螨2~3次,隔2天一次,
7 [! z7 ]' @. w6、箱内外保温。地面上放置20~30厘米厚地干草,蜂箱放在干草上,顶盖小草帘,外盖箱盖,后壁和两侧用草帘包裹,保持箱内空气流畅。白天掀起草帘等覆盖物,便于蜜蜂飞翔。
2 E4 b" o  R( E* ]7、奖励饲喂。调整蜂群当天晚即可进行奖励饲喂,喂稀糖浆。每日每群喂粮浆100~200g,有蜜源时少喂或停喂。奖励饲喂的饲料必须消毒过或确认无带病毒饲料。
. T: D" \$ V/ z* ?) e8、箱内保温物随巢群扩大摘除,箱外保温物蜂发展满箱、气温稳定时撤除(先撤除上面,再撤除周围,最后撤除箱底)。
6 m& u4 X0 n: R9、低温阴雨天要给蜂群巢门每天喂水,补加粉脾于蜂巢外侧。
1 ?3 `3 y+ i6 @. \二、夏季的管理
; d5 P( _0 m2 X( o2 K/ ~1、更换蜂王。在4~6月期间,把全场的蜂群更换成当年的蜂王。
5 l, ^$ R* E0 l! b! j7 g1 p2、定期全面检查,毁净自然王台,加强通风,防止自然分蜂。
4 r$ y6 y4 D' X3、采用遮阴、洒水等措施为蜂群生产和繁殖创造适宜温度和温度。
1 H% f+ v. E5 q0 C- f, w4、巢上喂水。晴热天气在午时用清水打温布在箱顶覆盖。
+ B! b9 y- A' {& t4 t. ^7 `
9 r7 q* d, S* _1 W5、防止盗蜂,防除胡蜂、多蟾蜍,预防卷尾病。) M) O- Q& W: ]- `: K3 J
三、秋季管理. x6 Z0 u( A8 a, m  I2 n
养蜂者把一年作为养蜂的开始,秋季管理的重点是为蜂群越冬及来年早春系列作准备。要防止出现7月强、8月弱,9月螨严重的现象。
3 B# g4 ^* ]8 k) ?% M, Y5 E: A; P1、适时培养和更换蜂王,更换前,必须对全场蜂王进行一次鉴定,分批更换。采取适当措施促进蜂群繁殖,培养适龄越冬蜂,保持巢内饲料的充足仍是一项关键的技术措施,同时结全换王和分巢治螨等措施,在继箱群哺育力过剩的基础组织多王群繁殖越冬蜂。  j, _  f5 e6 ]% H
2、适时断子,防治蜂螨,第一步,在8~9月,结合秋季育王,在组织交尾群时提出封盖子脾,使原群无封盖子脾,并先对原群用药,待新群(交尾群)子脾出房,蜂王交尾成功,所产的卵孵成幼虫以后,对新群进行治疗;第二步,在蜂群进入越冬并自然断子初期(各地断子始期不一)在9~11月进行药物治疗。治疗务求彻底,注意的是,用药前,先喂蜂,同时在人为断子时,蜂群中至少留卵脾一框以上。
; Q3 H' v3 \3 r9 o; p5 E$ G4 M7 A3、通贮备越冬饲料,越冬饮料中不得含有甘露蜜。# y5 j$ ?3 Z3 t& s% N
4、注意防止农药中毒。: x! e1 @  [: T- E6 y8 r( g7 L1 G4 J
四、冬季管理* x! \3 z2 P4 Z4 p
1、越冬前要选择好室友外越冬场所,要求清洁卫生、背风向阳,干燥安静。备好越冬保温材料,以20~30群为一组,或以2群、5~6群为一组不等,用草帘把蜂箱左右和后面围住,箱底垫15厘米左右的干草。
8 j# b+ l: R+ Z2、越冬前期应调整蜂群群势,适当缩群、紧脾,留足越冬饲料,布置越冬蜂巢。
2 [! h, h# _/ N% j4 v7 K% z3、越冬期间不宜开箱检查,加强箱外观察,调节蜂巢巢门,加强蜂巢保温,加强强群及双王群的管理,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
7 C0 a2 ~- K. s9 |" p2 [4、越冬后期就注意补充饲料和预防蜂群下痢病,选择晴暖的天气进行蜜蜂排泄飞行。2 _2 p* S6 I; |
5、越冬期补充饲料时,应使用消毒过后饮料或确认无带菌病的饲料。% S5 _  c4 |  j9 i+ K2 u( O

& r. \8 N2 E: w) Q3 \
8 R4 p9 F0 {/ k! i/ m8 j1 g3 x  E/ v# g# D1 Z+ g* L! }2 }
中蜂蜂箱发展过程,自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先后研制出博亚式、进修式和 景戎式中蜂箱,并出现了从化式、高仄式、中笼式、中一式和沅陵式等型式的地区性 中蜂箱,对推动我国中蜂活框科学饲养具有重大意义。80年代以后,出现了中蜂十框 标准蜂箱、FWF 型中华蜜蜂蜂箱和GN式中蜂箱,使得中蜂饲养从传统平箱饲养上升到 有利于现代养蜂生产的继箱饲养养蜂水平,为挖掘中蜂生产潜力,开发中蜂多种蜂产 品和实现中蜂生产机械化、现代化典定了一定的基础。
/ [. i1 g1 K) C5 V  尽管如此,由于中国地广,各地中蜂的特性不一样,在蜂箱的使用上难于统一,缺乏标准化,难于在全国推广,更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接受新生事物上有一定的难度。对受养殖技术的制约,使中蜂在现代化,机械化,产业化上举步维艰。, d6 n7 _* e/ F8 _7 i% d/ u$ W* m
近代养蜂业三个伟大发明,活框蜂箱养殖,摇蜜机,巢础机。对蜂的养殖事业无疑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使世界养蜂业的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都具有飞跃的发展。也使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较传统养殖上了不是一个数量级。更使意大利蜂走向了全世界。随着遗传学的发展,杂交欧洲蜂已经取代了纯种意大利蜂,更是欧洲黑蜂基本上淘汰。而纵观国内的养蜂,基本上没有什么发展,停留在原地,甚至在倒退。而民间还在争论土养和活框养殖那个好?% q7 V. j5 P3 Q9 B
今天继续说蜂箱,活框蜂箱的发明与蜂路的发现密不可分,更有前人使用过的各种各样的蜂箱的经验。但蜂箱的制造却是围绕的方便生产而生产的。所有人都知道,原始状态的蜜蜂的巢穴是没有上蜂路的,就是左右前后蜂路也是根据洞穴形状靠一角。但生产蜂箱时,又要节省材料,又要适应蜂的生活状态,除了脾与脾之间的蜂路,就有了前后、左右蜂路。为取蜜和管理方便,制造了继箱。不要说所有这些都是人为的结果,继箱取蜜正是利用了蜂向上储蜜的天性。
! l" `( F" G0 m+ \郎氏蜂箱的尺寸# _$ i* V+ ^8 I2 c
首先要介绍一下箱盖,在生活中,我们都会叫它做大盖的,它的厚度大概为20毫米哦,它的内围尺寸长和宽分别为516和430毫米,说到内盖的尺寸,它的副盖是用10毫米的厚木料做成,四周是有宽为20毫米的边框哦,外围的尺寸大小为510毫米,宽425毫米哦,说到蜂箱,那它的内围尺寸是465毫米,宽为380毫米,高为243毫米哦,这个是右边尺寸哦,大家不要搞成左边了,最后就是箱底了,它的一面高为22毫米,而另外一面高为10毫米哦,这些是郎氏蜂箱的标准尺寸.
2 V3 b8 Z. h& C6 K那么中国的朗氏蜂箱尺寸是,巢箱外围是长宽51*41cm,内围是47*37*26cm,继箱内围是长宽高47*37*25cm,中国人给他简化了,整数化了。说明蜂有很强的适应性,蜂路只是一个参考指标。
/ W$ g" m  P. k说到蜂的适应性,那中蜂为什么就会有各式各样的蜂箱呢、就不能统一呢、就不能标准化呢?有人会说中国地域广阔,中蜂的品种太多了,那欧洲蜂呢?在朗氏蜂箱成为世界标准之前,欧洲也流行过很多种地区性的蜂箱,看看蜂箱的发展史就知道了。而且欧洲蜂中欧洲黑蜂、意大利蜂、卡尼鄂拉蜂和高加索蜂还有一些地方蜂种,他们的体型就象中国各地的中蜂一样,身体的长短和粗细都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并不都跟意大利蜂一样大小。而且原生态的蜂巢同样存在着根据巢穴大小形状存在着靠一角做巢,跟中蜂的原生态蜂巢一样,没有上蜂路,左右,前后只有一边是固定蜂路,下蜂路和另两边的距离没有固定的尺寸。而人工蜂箱考虑到材料和蜂的生活空间,制定出了前后左右蜂路一样,巢箱下蜂路较继箱的下蜂路高一些。为了管理和生产方便,做出了上蜂路。这样的箱子做出了并不是蜂理想的巢穴,但在后期的管理中,针对蜂的生活特性,以技术上摸索出了很多经验,而又把这经验写成文字,上升为理论,来指导后来的养蜂实践。这些管理技术又针对不同的蜂种除了通用技术外又有针对性的管理技术。正是这些技术的推广,蜂箱等蜂具的标准化推广,才使意大利蜂成为世界性养蜂产业的蜂种,随着遗传学研究的深入,使杂交蜂成为当家蜂种。这正是中蜂养殖需要思考和借鉴的。7 P- z3 D  z6 m- O0 a) w8 }
中国的蜂农起来越多的选择使用5框或7框蜂箱了,这是为了管理和搬移方便,也是对蜂王,蜂性的认识所做出的选择。因为蜂王在21天内所能产满多少脾卵所做出的选择。一个蜂王按每脾90%(实际上用了人工巢础做出的脾,远远超出了90%)的产卵量计算,也就能产满5--6张脾。如果养单王群,这个小一些的蜂箱搬运起来方便省力,也节省空间。巢箱(下箱)育蜂,继箱(上箱)取蜜,正是利用了蜂向上贮蜜的特性。由于继箱没有幼虫,不需要哺育,蜂一般不向继箱贮存花粉。粉源特别好的时候也会向上贮粉,这时利用脱粉器解决,脱下来的粉一来在缺粉的时候补充饲喂(如春繁);二来作为蜂产品可以增加收入。说到脱粉器,不要迷信100%的脱粉率,毕竞蜂要还吃一部分,要哺育幼虫。大流蜜期用脱粉器,还会增加蜂蜜产量,原理自己想。利用继箱取蜜,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一是由于没有花粉颗粒,取的蜜干净颜色正,蜂蜜放一个冬天或者一段时间,瓶内盖上会沾或者蜜上层有一层黑色颗粒,这个就是变色的花粉颗粒;二时取蜜时不伤仔;三是管理方便,查脾少,减少劳动量和时间。查蜂时,如果看看上蜜量,是不是该摇蜜了,只要看看继箱的脾,不影响巢箱内蜂的正常活动。如果查王产卵情况,王在不在,只需查看巢箱即可。! v8 M7 N+ o3 r3 m. _
中蜂蜂王的产卵量一般在800粒/日左右,优秀的也有1000粒以上的,这毕竟是少数。按日800粒算,按郎氏蜂箱的标准中蜂脾算,产满一张脾(90%)8000多粒,21天内最多也就3张脾吧,那为什么养中蜂非要选择10框箱呢,七框箱已经很大了。
0 M$ X( \! s, C这里说下,为什么是21天的常量,因为从卵到蜂出巢,需要21天。蜂出巢后,工蜂还要一定的时间清理巢房。
2 n' C: M6 h  h( `5 P* C这时用五框箱+平面隔王板(栅)+继箱,下面三张脾,上面三张脾,始终保持蜂多于脾的强群,上蜜快,蜂健康少病。由于繁殖区脾少,也许能骗过蜂,减少分蜂热。如果用平面箱养蜂,用立式(框梁式)隔王板(栅),将繁殖区和取蜜区隔开,利用蜂向四周贮蜜的特性,我认为用两个立式隔王板较合适,内区靠箱板隔一个蜜脾,繁育区三个脾,靠巢门那边再隔两个蜜脾较合适,或者是内区隔三个繁育脾,靠巢门隔三个蜜脾。用一个隔王板。在大流蜜期,蜂进来就近吐蜜,蜂又有向四周,外围,向上的贮蜜特性,所有这些特性都是人利用好,才能养好蜂。不是单纯让蜂听人的话,按人指定的区域生活,不要用人的思维来简单的指挥蜂。0 [" d( F) ^4 k+ {' ^& f6 X
如果养双王群,就用七框箱,中蜂养双王群的不多,甚至有人认为中蜂不能养双王群,这个需要大家去实践,我也在摸索当中。这里要纠正一个错误,有人认为所谓的双王群就是一个群内有双王,这种情况可以有,一是新老自然交替时,二是真有两只性格好的王。但这都不是养殖上的双王群。双王群是一个巢箱内,人工隔开的两个王的群。王不见面工蜂想通。养双王群的意义是为了蜂产品丰收,这时肯定要上继箱。如果平箱养双王群,那得12脾以上的箱吧,管理,搬运都不太方便吧。- W1 @. N! K' x
还有中蜂箱的摆放问题。前一段,受朋友之邀,去农家乐住了一晚上,早上在村子里,山上转了一圈,村口路边有个小蜂场,放着13箱蜂,中蜂,较黄,粗的那个品种,他的箱子是两两挨着并排放着。即使另外两个箱子与相临的也不到一个箱子的距离,我掀开大盖看了看,夏天应当是6脾,现在紧脾到了4脾了。主人不在,没有办法知道更多信息,准备明年春天再过去一趟。跟他交流交流。
+ A3 y! u5 [# C& m$ M1 G在讨论活框和巢础之前,再缕缕讨论一下双王群的组成即可能遇到的问题! }' h0 h4 b7 ~) S! U, J
这里要说一个基本的概念:双王群就是王不能见面碰头,而工蜂是相通的,群味相同。为什么只说工蜂,隔王板蜂王不能通过,同样雄蜂也通过不了。双王群跟一箱双群不是一个概念。4 W/ k$ k8 F& R9 t% N( ]
一箱双王群的养殖,关键是中间大隔板要固定好,大隔板要用钉子固定死,不会因平面隔王板、副盖在挤压或蜂群的活动使大隔板位移或斜面活动,使蜂王能窜到一侧。还有就是平面隔王板或纱盖(副盖)与大隔板之间不能有缝隙。如果养双王群继箱取蜜的话,平面隔王板与大隔板之间不能有缝隙。总之就是双王不能碰面。也可以用立式(框梁)隔王栅(板),但必须是双层的,两王在单层隔王栅上碰面互相用尾刺攻击,也会造成单侧失王,更甚者双侧失王。还有一种是用框式自动饲喂器,还可以采用巢脾隔王板。这个有做广告之嫌,老板也没有给我钱或授权,就不多说了
7 W3 u( ~3 b5 p& Z1 S; q5 @再就是两只性能差不多的王组成双王群较省心,如果一只王产卵量大,一只少,那就有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种是偏激,这种管理时,隔一段时间将王换对调就行。另一种就是工蜂将将功能不行的那只王咬死了。还有就是功能不行的那边起王胎,这时就要小心新出的处王试飞或婚飞回来进错巢门将那只功能强大的王杀死。6 v: h$ f( B, \# \4 I# M; h  ]( R
双王群的好处主要是上蜜快,连续采蜜不衰蜂。管理方便。一边放入三脾,王产卵在21天的时间内基本产满3个脾,又有休息时间,让蜂健康发育。根据蜜向上储蜜的特性,继箱取蜜,由于继箱没有子,不伤子,且基本上不往继箱储粉。但粉源过多时也有往上储粉。采出的蜜更干净。还有,如果用大隔板,如何让工蜂相通,否则就成了一箱双群了
" ^# z$ f$ p# e) F/ z如果养双王群不上继箱取蜜的话,养双王群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平箱养双王群需要多大个箱子,可以想像,中间分隔出两个各放三张脾的育蜂区,两边再用两个框式隔王板隔出三到四张脾的取蜜区,这箱子要多长,管理,搬移,想像都可怕。6 i' b. a' D" f5 o# K
那种原始养蜂的,最多就是饲喂一下,缺少必要的查蜂管理,严格意义上不能算是养蜂人,只叫窄取蜜蜂的蜂蜜,那种诱蜂,到处找蜂的更是一种犯罪,破坏自然生态环境。5 J& x6 a4 ~: e8 z" M' u
再说点网上来的东西也许有人会试试,当作休闲笑料也行; q  G! m' X0 t( ]3 F( o
有人介绍过,训练双王不打架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将N只王放一个平板上,事前准备好一盆水,这些王见面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打成一团,这时将这些王倒入水盆内,这些王就会分开。这时再将些王放在平板上,王又开始打架,又给它们倒入水中,反复多次,这些王就不打架了。我没有试过,只是在网上看过介绍。& ~1 P5 @& h: [* F2 [0 a1 A, L% s4 i
还有就是剪王嘴的,剪尾刺什么的,这些我都没试过$ D  Q4 o% |' A
发了一个〈我也说说双王群〉
9 {3 n( u/ p8 K, {6 phttp://www.xsbee.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1435& F$ T, g% q4 I( @, H% t; g
(出处: 中蜂网)的帖子,有人问了一些问题,在这一并回答
; o( Y! D5 ]/ ~7 f4 c) r. j偏激对调王的问题,有人问会不会围王,工蜂相通,群味相同,你说会不会围王,看问题要仔细,更要带着大脑看。不换王也行,将老子脾调到较弱的王这边;
8 Y( Y. O  a4 U- Z  ]查蜂是管理的一种,查蜂应当在10天左右查一次,不管是双王群还是单王群。因为新王从卵到出台需要15--16天,这期间如发现王胎必须处理,缺王了补王。当年的新王,一般情况下半年内很少有分蜂的,前4、5个月不会起胎,分蜂,可以少查,但失王的原因谁也说不清,缺王补王或者合群是必须的;
# Z- v' [* ^( u  K- j2 A& {4 L5 @双王群的分蜂我没有发现比单王群来的快和多的问题;
8 X( _+ l. m$ f5 S/ ^双王群的管理上我也没有感觉比单王群多了什么麻烦,唯一注意的是,查王时,提脾检查,不要无意中将王掉到了另一侧。2 [) m0 b/ x; [6 W* m
关于查蜂管理应当向国外那些养蜂的学习学习,中国人养蜂都象养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细心。象侍候孙子一样侍候着。国外那些(尤其是德国,用的是活底),将箱子掀起一个角度,爬下看一眼,有没有子就行了,没子补王。补王也很简单。将王在蜜里糊一下,使王身上涂满蜜放入巢门,让蜂王自行爬入。日常中自己要有一定的储备王。这时那些小交尾箱就有用了,交尾时用来交尾,交尾完了,多余的王就储备起来。. u  @  j* ^1 A" d) b+ F
关于天地双王群(上下箱双王群)比巢箱双王群只增产百分之十几,所以养的较少,还有管理上也没有巢箱双王群方便。但江浙一带,以取蜂王浆为主的生产群有养双王以上多王群的,但具体到多王群的箱子使用,据说是下面巢箱双王+继箱+继箱+继箱,5王的也有养的,但具体的也想像不到,更没有见过。你发的这个照片应当是多王群的,但如何管理,我也没有遇到过。可能对箱子要求也要高很多吧。你能不能分享一下经验
4 c: i1 I+ U) u  x生产群完全没有这样做的意义,双巢箱,意味着每个巢箱可能要放9张脾(标准箱),工蜂哺育量过大,这样并不能带来蜂蜜的高产,反而是消耗过大。如果这样生产笼蜂是不更好呢,我也没经历过。根据蜂王的日产卵量,21天内最多在6--7张脾,实际上按90%以上的产卵量(张脾),5张脾较合适,这要用12框箱就够了。而实际上蜂场都在追花逐蜜转场,你说的那种组合真的不适合。多年的经验,双王群下面用6张脾就行了,最多8张脾每王4个脾,按21天计,王产卵有一定的休息时间,保证所产蜂健康。也使采摘量保持大于哺育量……/ a9 _, ]( C4 B- s
在采洋槐花蜜时,由于花期短,养蜂人会用囚王,或放入即将出台的王台,短时间内减少哺育量来增加采撷量,提高蜂蜜产量。( g. Z  G1 r( N" [' L/ u( N+ n
生产蜂王浆的蜂群群势要强,蜂要多,蜂群要有分蜂热,人工育王时要求是移虫,但分蜂热强的群移卵同样能育王,今年我刚试过,要移大卵。同样生产巢蜜的群也是如此,但不要求有分蜂热。但没有生产王浆要求那样高。但生产蜜为主的群就不需要象生产王浆的群势那样了。但在大流蜜期,群势越强上蜜越快。国外那种加了一层继箱又一层的,生产成熟蜜为主。当一个继箱内的上蜜超过80%的时候,就加一个装满空脾或上好巢础的继箱,将那个上蜜超过80%的继箱放在新加继箱的上层,依次类推,只要流蜜期够长,可以插入几个继箱,一次取蜜。减少劳动量。
2 ]5 \8 \8 e# {我定地饲养,巢箱双王放8个脾,继箱6-9个脾,根据经验,蜜达到42度以上取蜜,但不会到43.5以上,那样蜜太稠,摇蜜脾会断裂。
$ c7 C9 `2 E$ O% L7 _: B* u我养的双王群一般下面是8个脾,中间用了自动饲喂器(北方夏天太干,喂水,加点盐,枣花蜜时加点醋,春秋天繁殖饲喂,省时省力)分隔,每边只能放进4个脾。这样肯定限制了蜂王的产卵量。每个脾基本子圈都在95%以上。外面蜜粉源好的时候会压缩子圈。上面一般也是8到9个储蜜脾,最少的时候是6个,这么说呢?脾少上蜜快,封盖快。但影响上蜜量。脾多时蜜又不能满脾,摇蜜增加了工作量。大蜜源除外。那种多继箱养殖肯定能减少工作量,我也知道,相关资料也看了不少,跟蜂友们也交流过。这种养殖技术是一个继箱上蜜量超过80%时,在这个继箱下插入一个装满空脾或装上巢础框的继箱,我知道这样既能多储蜜,采成熟蜜也不会影响上蜜量。但需要储存的脾太多,尤其是空脾特不好保存,在本地,除冬季外,其他季节巢虫防不胜防。用不了几天脾就完了。我现在是15箱蜂,目标是20箱。在退休前这也是不影响上班而我又能管理过来的。如果再多20个继箱圈还好说,一个继箱按8--9个脾算,要增加160-180个脾,这多出来的脾在不采蜜时如何保存,用冰柜吧,加上原来那160多个,要多大?这些继箱和脾是根据上蜜量增加的,不是一直跟巢箱叠加在一起的。( y& c( Y4 p8 c
由于要取单纯花蜜,这种方式我认为更适于花期较长的,如枣花,荆花在一个月以上,按单一继箱7--15天取一次成熟蜜的话,可以再插入1或2个继箱储蜜,取密时一次完成,减少了取密次数。总体减少了劳动量。由于本地枣花和荆花交错连接,两个花期长到60--70天以上、当然我也会先用一两箱尝试着这样做。但花期较短的呢,如洋槐,我认为不太适用。& _& t3 {7 q  @  }# ^; N
我只摇封盖达到三分之二以上或者刚达到全封盖的脾的蜜脾,这样的蜜在42.5--43度,一般不会裂脾。全封盖时间稍长几天的能达到43.5度以上,但裂脾太厉害。你知道造脾需要消耗蜂蜜的。也需要时间。
/ [- a9 |& Y- m" s5 ?9 d8 E从春天杂花、苹果花,杏花等果花开一直到秋繁前,我从不喂糖(交尾群除外),本地的蜜源植物基本以保障在槐花,枣花,荆花三大蜜源外,够蜂平日生活和繁育吃的。从来不取蔗糖蜜,我有工作,养蜂只是爱好兼赚一些收益,做到以蜂养蜂就好。. N5 Q- v/ s5 Z) ^# F5 a; B
槐花和荆花在本地基本是是野生植物,即使洋槐有些人工林,也没有人往上打农药。本地的枣花蜜实际上是野生的酸枣花蜜,本地没有大面积专业种植大枣的,所以这三个主蜜都是无公害的绿色产品3 o. z- `" q3 C9 ~4 B
改革开放前,我们国家养意蜂都是取成熟蜜的,是世界上的蜂蜜出口大国。当时都是由国家主营的土产来按计划收购。改革开放后,都让品牌蜂蜜压价从蜂农哪里收购,使中国的蜂蜜品质直线下降,失去了国际市场。现在我们成了蜂蜜进口大国,更失去了老百姓对国产蜂蜜的信任。
0 r: T  R+ n* I. [2 `国外养蜂由于专业化,分工化很细,养蜂的只管养蜂,不管其他。基本上都是多箱体养殖,取成熟蜜。
/ C% H3 Q' z9 x* V! G& n% {9 @所有家养生物,在训化前都是野生状态吧。适者生存。每种野生动物都有它的生存环境,只是意蜂不适合中国的北方罢了。实际上意蜂也不是不适应中国的北方,冬季我养的欧洲蜂也不需要外包装,只是在过了春节后开始春繁时才加包装,之所以意蜂在我国北方过不了冬,本地7月底到9月初这段时间的野花都能够蜂吃的,还有9月中下旬,10、11月外界已经很少蜜源了,12中下旬才进入冬季,蜂才基本上不外出。由于意蜂消耗大,春季的蜜源也在4月份,缺少蜜源时间过长,自然状态下,贮蜜很难够它冬季吃的,所以说过不了冬是饿死的,不是冻死的。
& H  k2 ~& y+ e- g& _你说的对,时间太长,主题散了。我也觉得是自己是“纸上将军”,理论大于实践,有两年,我的蜂都没有过了冬,第一年以为是糖的问题,喂的晚还有不足,结果第二年冬天还是一个结果,跟蜂友们交流,问了度娘,发现是荆花蜜采完后,蜂螨没有治。还有人工育王移虫,我也费了好几次才成功。但又谁不是从纸上谈兵开始,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呢?今天好在就是前人的经验很多,得来也很方便。
5 J6 D& c" z) I" I我很善于交蜂友,有网上的,更多的是现实中的,那些来本地转场采蜜的蜂场,只要愿意交流的都是我的蜂友。本地养意蜂的,养土蜂的,老的,少的都交,跟他们总能学到一招半式的。尤其是转场来的,时间短,我下午下了班就去他们哪里。一聊就是一个晚上一个晚上的。而本地的,相邻的也有较远的,相邻的除了养蜂地现场交流还有就是酒桌上,那些远些的,驱车几小时的都有。
- F: O1 R6 x0 E* u& @. P为了本场的蜂不至于近亲繁殖,那就是跟蜂友交换蜂王移虫了。" n; w9 e0 \6 o! o; W
今年又瞄上中蜂了,他们也有对西蜂感兴趣的,就跟他们交换了两群试着养,也有了些想法,跟大家交流交流。有一个跟我年龄差不多,也快退休了,养了几箱中蜂,但对蜂的理论知道和常识知之不多,他每次查蜂都被蜂蛰的不行。他都不知道中蜂要在晚上检查。正好,两人就一起摸索。
4 G" w9 }8 x% U; z所有这些都是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 p+ h/ \. T) N# ]5 t* e+ E# s- v7 X' P最近太忙了,都没有时间登录了。过了这个月就好了。3 z. @( X; Y: M$ U& \' B- v
多箱体养殖,退下来的脾保存除了用冷冻,我想不到什么好的办法,脾除了巢虫要防外,就是防发霉。
* M! f  u  P) @用双巢箱饲养双王群,摆放要求必须双箱平面、紧合度要高。不如用12框箱,上面用10框标准箱的继箱。或者自己做一个13--15框的巢箱。这样下面两面分别是5-6张脾,这样既能满足了搬运、摆放方便(相对于双巢箱),也充分利用了蜂王的产卵能力。是那个两边的小箱盖提示了我。以前想过用12、14框箱的,但一想到隔王板没有同规格的就罢了。( \" w+ R! g5 ?3 u( ~$ A5 o
尽管我在本地夏季用了定地饲养,但每年采完荆条花后我都会移到市郊,方便秋繁和入冬糖饲喂(距离近,省汽油和时间),春繁。昨天又将蜂移到了市内(市内找个地方直难)。本地到了8月份野外基本上没有蜜源了,但市内公园,路上绿化带上有不少蜜源植物。尤其8月中下旬或9月上旬栾树花正旺,不说能采多少蜜,但最少可以减少一个半月的人工饲喂。3 @5 X9 g/ s8 f8 u% o/ E0 w: t
秋繁,春繁的奖励饲喂还有就是交尾群喂糖,秋天喂入冬糖。不要见着喂糖就是造假蜜的,秋繁是为了培育足够安全入冬蜂,春繁是为了在大流蜜期到来之前培育足够多的采撷成蜂。这都是必须的,更是必要的。奖励饲喂喂的是稀糖水,最多1:1,而入冬或交尾群喂的糖的浓度就要高多了。有时糖水比例达到8:1,但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比这个比例稍低些更好些。; W" T/ Q- Q" k4 h
说了蜂箱,下面说说取蜜方式" v! u' P! ?$ O" }8 y
养蜂业伟大的发明之一摇蜜机,现在采浆也有利用此设备了。. z6 M9 q* y# t( m
在此之前,不分中外,东西,所有采蜜都是破坏性的,俗称割蜜,这种方式不用想都知道,对蜂巢带来的是伤害。蜂脾这个东西不是凭空出现的,是蜂造出来的,工蜂分泌蜂蜡需要消耗大量的食物,据统计蜜蜂每分泌1千克蜂蜡就需要消耗3.5千克左右的蜂蜜。细心的人都知道,造脾还有浪费,造一张新脾的情况下,箱底会掉一层新蜡片。这还看不到被蜂清理到外面的。割蜜还会造成对幼子的破坏,这部分卵,幼虫,蛹自然也就没有了,对蜂群造成了破坏。还有就是蜂蜜的质量。割出来的含蜜蜂巢,脾蜜分离,原始的不外是挤和煮。. h$ Y7 Z& x5 G
挤,先不考虑手是不是手干净,还有滤纱,但肯定是连幼虫一块挤的,即使那种细心的人已经将大面积的子脾跟蜜脾分离,也不可能很彻底。细想一下,这种蜜都不敢入口。就这也分离不彻底。
, N& Q% F! Z2 w2 i再说煮,利用了蜡比水轻,比蜜轻,煮时蜜和蜡都成了液体,温度低后,蜡会先凝固漂在上面,达到了蜜蜡分离。但也存在蜜、蜡,幼虫一块煮的问题,通过煮的方式又破坏了蜂蜜的有效成分。更难保证蜜的原生态色。! h4 r' j% d- @( o1 E7 e% [& _
现代养殖技术,能过隔王板达到蜜虫卵分离,摇蜜机的离心力达到蜜巢分离,再经过滤,达到了完全营养,口感纯正,原生色态的原生态蜂蜜。
% h4 q8 ?% ^/ c! Q简单说两句摇蜜机的使用,放入脾后,开始摇时,动作要慢,要均匀,不要或快或慢的,将脾上的蜜摇出三分之一多近一半后翻脾,重复上面的动作和过程,后再加快摇蜜速度,这面摇空后再翻脾,摇空。但切记全程动作均匀,这样才能保证尽可能的不裂脾。
0 g. s, |4 o4 F: Z, h取蜜的脾用最少产过三代子的脾,这样的脾才能保证少裂脾、不裂脾。新脾脆,易裂。欧美为了取颜色纯正的蜂蜜,用新脾,但他们是工厂化取蜜,用的是滚桶式摇蜜机,轴向的。利用蜂房上倾12—14度,从上栋梁处将蜜分离出来。2 ~- z( z0 M2 B1 b* p
说过摇蜜机再说说三大发明之一的巢础。
! y7 a' i# b) L% _/ V2 c自然状态下的蜂巢,都是呈半球(半园)形的,甚至是不规则形的。自己有了巢础后,不管是标准的长方形,还是东北那种正方形的,都是人为的让蜜蜂去造规矩的脾。甚至让蜜蜂按人的意志去选雄蜂脾。自然状态下的脾上部有一部分是雄蜂房。而人工巢础一般我们买到的都是工蜂房的巢础。这样能全工蜂子圈最大化。而蜂群在需要雄蜂时,会在空隙较宽的地方造出雄蜂房,这样人工巢础也不影响分蜂这种自然现象。
" W0 R# D* B: s+ i0 f如果在蜂群内放入一个空框呢?蜂群旺,蜜源足时,会造出一张规整的脾,反之就会造出一张半圆或不规整的脾,但在上部会有一定比例的雄蜂房。有一次我的一张脾忘了收起来,有外面晒化了,检查蜂时需要加脾,手边又没有了安好巢础的框。就把那张晒化的脾框,用刀处理了一下,将栋梁刮了刮,将铁丝上的残渣清理清理就放入蜂群内,三天后再看时,已经是一张完全规整的脾,正好是大流蜜期,蜂也旺。但有一定数目的雄蜂房。这种没有加巢础的脾更易断裂。
& T8 B0 M* d7 P/ P# {中蜂和欧洲蜂的巢础不能放错,放错后蜂会造出很多雄蜂房,我有一个朋友,初学养蜂的,想在楼顶上养两箱蜂。不太懂,就买了蜂箱全套,带有巢础的框,从转场的一个蜂农买了一箱欧洲蜂,放入他那个全套带有巢础的框,出现了大量的雄蜂。叫我过去看看,才发现他那十个带巢础的框都是中蜂巢础。: t) Q  R# r4 l# |
网上那种商品巢础买的时候,那家好,就一直买那家的,不要为了省壹、两元钱随意换商家。原则是蜂接受快的那种。由于成本的原因,还有巢础的其他要求,商家加了石蜡,这个国家标准也是允许的,石蜡不会溶于蜂蜜,对蜂蜜的质量没有影响。用于生产巢蜜最好用那种纯蜂蜡的巢础。我就是将平时摇蜜割下来的蜡,还有平时查蜂那那些赘脾积攒起来这些是纯蜂蜡,自己做成巢础,生产巢蜜(毕竟现在在网上买个巢础机已经很便宜了,400多元)。这种蜡是可以直接入口的。而那种含有石蜡的巢础生产的巢蜜就要注意了。我一直说食品行业是良心行业,好坏全在于生产者的良心。( T- y) t0 {& O  T
要快速造出一张完整的脾,需要好的巢础,蜜源,强群,还要有大量适龄的蜜蜂(出房13—18日龄蜂)。
& ]- D9 z* T' M8 ]& I; v, @' d/ v本文已经谈了群势,蜂种,蜂群管理,蜂蜜,蜂具等,下面就产业化,标准他方面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 n: ^8 E2 v) {3 V! ^* E) }6 G) {西方蜜蜂在经过专业化,产业化,标准化后形成了现在代养蜂产业,蜂产品产量和质量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蜂种优化选择也近乎完善。反观我们的中蜂,基本还处于原始的摸索阶段。蜂种更是原生态的。近似野生蜂种,与人工养殖模式相去甚远。- P' M( `  T& T* |. D% @% j
中蜂养殖要做大、做强。走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是必经之路。走向专业,规模必须有标准化的蜂具推广应用。还要有相对标准化的养殖技术。专业的育种单位,专业育种单位需要有商业性的更要有国家科研单位的介入。通过专业的选育,杂交。选出几个适合中国不同地域的优秀品种,中国地广,南北温度相差很大,不可能一个蜂种通吃。不管那个品种,都需要的是采撷力,搞逆性,群势,人蜂良好互动,这个需要几代人,上百年的努力,欧洲蜂从野生到人工养殖,经过了几百年的优选优育,才选育出适合人工养殖的品种。中蜂也不会一下一秋而就吧。君不见网上都到处都在显摆诱蜂,找蜂经验和成就。这种从野外找回了蜂野性也是原始的吧。那些已经有几十上百群的养蜂人士,完全可以在育种上动动脑筋,为爱好者做点贡献。当然育种也有风险,那个杀人蜂就是一个意外,用欧洲蜂跟非洲蜂杂交的产物,而且是意外中跑出来的。, ?) T9 l3 U% E0 Y" F
专业化,规模化后无论是蜂具的应用还是蜂产品的应用,都会是高效的,个人养殖几群的,蜂蜡基本上都扔掉了,而规模化,产业化后,各类蜂产品的收集量上来了,自然销路,自己生产深加工产品等都会最大化的应用起来。规模化可以选育象黑蜂那样某些指标高的蜂产品,搞出特点。也有能力去弄检验报告。根据蜜源采出有特色的蜂蜜,有能力进行广告投入,推广出高价值的蜂产品。公司加农户也是一条出路,但如何搞好公司和蜂农之间的收益值得思考。
! f% A1 x0 q6 j9 a' H# z' z- I3 y0 m7 S2 n3 ]; P# P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0 金钱 +100 收起 理由
蔡国光 + 100 + 100 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19461
在线时间
3679 小时
居住地
江苏省

2万

金钱

9011

回帖

1万

威望

版主

Rank: 27Rank: 27Rank: 27

发表于 2021-3-4 20: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蜂是以成蜂积累成大群的。它们对于外界粉蜜源的丰沛与贫乏,相当敏感,在巢内储蜜充足的情况下,当工倍事半的季节里,会选择休眠,当事倍工半的季节会疯狂采集,甚至蜜压子。
5 g+ u# g3 Q( B. r8 F& Q意蜂是以大面积子、虫、蛹来维持强群的,它们不惜蜜、不惜命,无花也空飞,蜂群成蜂更新快,所以皇浆能高产。
' t- l* `2 G- [中蜂可以以2批子,甚至3批子出房积累越冬,所以特大群中蜂出现在秋冬季。
5 |) ?) ^  U6 D; ?/ `3 v意蜂只能以1批子越冬,所以大多以普通群势越冬。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1503
在线时间
842 小时
居住地
重庆市 永川市

2384

金钱

323

回帖

1503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21-3-5 10: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蔡国光 发表于 2020-6-16 07:38- B/ c# B% N7 [. f7 I
在封闭的某地,有一百亩油菜花。无疑,蜜的总存量是有限的,那么用适量的中蜂采集,和适量的意蜂采集,谁会 ...

. I* M7 q% G7 m) Q新年快乐蔡师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1503
在线时间
842 小时
居住地
重庆市 永川市

2384

金钱

323

回帖

1503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21-3-5 10: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蔡国光 发表于 2021-3-4 20:42
3 _& X8 ]3 K- @6 q中蜂是以成蜂积累成大群的。它们对于外界粉蜜源的丰沛与贫乏,相当敏感,在巢内储蜜充足的情况下,当工倍事 ...

3 z+ N! C, e" D" m( Z# }7 p中蜂是以成蜂积累成大群的蔡师对.中蜂蜜酶80多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1503
在线时间
842 小时
居住地
重庆市 永川市

2384

金钱

323

回帖

1503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21-3-5 10: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致123 发表于 2021-3-4 16:14# _+ g3 g( l+ G0 Y
中蜂养殖之思索——养蜂的目的
2 V/ w5 S" r# n" q; E& ~  T& Z此帖子只是用于跟蜂友们交流学习,没有想到大伙讨论交流热烈,就到了10个页 ...
( B& X" R+ L1 F- u$ Q0 L
说白了中国人整中国人.套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357
在线时间
286 小时
居住地
山西省 长治市 城区 五马街道

927

金钱

232

回帖

357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10: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蜂中高加索蜂种对外界蜜源也是很敏感的。自然养殖和野生状态下都要受到外界蜜源的影响,蜜源好,时间长自然就积累成大群强群,在人工干预下,让蜂在大流蜜期来之前培育成大群,强群来获得经济效益的丰收,那就是每天少量喂糖水,诱骗蜂以为外界有蜜源,增强蜂群育蜂的积极性,为防止发生盗蜂,喂糖水要在晚上,最少是傍晚。
: K+ U# o( j, a在北方,长达4、5个月的冬季加上早春外界没有蜜源,单脾蜂,意蜂很难安全越过冬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1503
在线时间
842 小时
居住地
重庆市 永川市

2384

金钱

323

回帖

1503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21-3-5 10: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蔡国光 发表于 2021-3-4 20:42
& A% t' W: i; m$ a9 A' D$ ~中蜂是以成蜂积累成大群的。它们对于外界粉蜜源的丰沛与贫乏,相当敏感,在巢内储蜜充足的情况下,当工倍事 ...
* V4 c$ u* z5 f, G, H5 r
中蜂是以成蜂积累成大群的蔡师说的对.中蜂蜜酶80多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640
在线时间
734 小时
居住地
海外

2146

金钱

518

回帖

640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发表于 2021-3-5 13: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疆人 发表于 2020-6-9 17:25
" G! g2 Z7 b& q3 c本来想把它养成侦查士兵,让它们执行些任务。实在不行,可以多拐些越南野蜂回来。再看看那边的姑娘愿意嫁过 ...
& r% T# M0 n. i# |% C
越南女孩是不是有些非常漂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9637
在线时间
1783 小时

1万

金钱

5638

回帖

9637

威望

白金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发表于 2021-3-5 16: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黑蜂粉 发表于 2021-3-5 13:07% ^7 l- j  @' ^; d, ]- N$ F* X
越南女孩是不是有些非常漂亮。
: Z1 X) z8 p' S
大部分身材好,该大的大,该细的细。温柔,婀娜多姿,风情万种。
用心交流,共同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357
在线时间
286 小时
居住地
山西省 长治市 城区 五马街道

927

金钱

232

回帖

357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16: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闲致123 于 2021-3-5 16:11 编辑 6 o% ?& b/ x  Z& X  _: f

9 ?* G. W  O8 Z; o6 r% p通过奖励饲喂糖水壮蜂地办法真的可以引入中蜂饲养,在北方,如果想在油菜花蜜上有较好的收益,不提前进行奖励饲喂,发展壮蜂,只有等油菜花开才能开始让蜂群积极育蜂,蜂还没有壮起来,油菜花就结束了,这对洋槐花开,肯定也不能有较好的收益了。何况有的中蜂品种还不能采到槐花蜜。5 r3 ^9 \' y8 T( K
我见过一家有几箱中蜂的,中蜂确实温度低时也活动,冬天,在温度较高,晴好天气时在蜂箱前放一个盆,里面放的红糖水。我没有问过他为什么不喂白沙糖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357
在线时间
286 小时
居住地
山西省 长治市 城区 五马街道

927

金钱

232

回帖

357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21-3-9 10: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闲致123 于 2021-3-11 09:20 编辑 5 \6 L( s4 V! W$ c
" O2 a0 O$ w! ~& w% E$ _" _6 H% D
在北方,不管是中蜂还是意蜂,过冬都需要一定的群势,意蜂入冬前若没有三脾足蜂,很难安全过冬,中蜂也一样,如果到了春天,不能保证有一脾足蜂开繁,起蜂很慢,甚至过了冬却过不了春。
+ l; S! x! D$ p4 s# _7 i我始终认为,不人工干预的养蜂只是蜂的自然生存,即便你给它换成了活框,从野外土、石洞移到院里某个容器,只是换也一个地方,换也一个家,跟野生的没有本质的区别。( [/ J6 d5 N: i% k1 v
靠成蜂真的能积累成大群吗?蜂在采蜜期的寿命只有差不多50天,从卵到出房21天,幼蜂期18天,采撷期只有10天左右,入冬蜂能活到春天,并能使蜂群在春季强壮起来的大部分是秋季没有采撷,没有哺育下一代幼蜂的那批蜂。
( P4 r/ \3 x7 S- O1 w4 k: E人工饲喂,让蜂群在大流蜜期前达到强蜂,人工育王控制蜂群的自然分蜂,人工干预繁殖育足够的入冬蜂等才是人工养蜂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819
在线时间
584 小时
居住地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区

1670

金钱

293

回帖

819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发表于 2021-3-9 15: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8_1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426
在线时间
4773 小时

7672

金钱

1761

回帖

2426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21-5-15 22: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1-5-16 05:45 编辑 , A) Z: s, w$ _- E  v& ~
jiangchh 发表于 2020-9-18 17:47
8 |- F% x' Z0 L4 K* J$ M楼主提到单巢箱固定大隔板双王群,上下双巢箱双王群(天地双王),这里补充几张略有不同的图。

2 x8 ^/ t6 m  T  d0 _3 i这几张图,似乎少有人关注到。
  q2 d! J+ O+ }# {* G
  M& Z: |% c( l) N: b% l# w今天看到某公众号转发一篇文章《成熟蜂蜜生产蜂群组织新方法》, https://m.sk163.com/qikan/7548a94a611f146ca12d53730436633d.html
; B/ A7 C1 O+ q2 Z% y; j2 V1 T介绍国内做的类似试验,虽是两个单巢箱的双群多箱体,但从水蜜到成熟蜜,从平箱到多箱体,无疑是一个重大进步。能感受到中国蜂业发展的脉动,也感受到中国蜂界有识之士的努力。
$ l) z2 D) d3 v* q2 ]9 A$ l, s
" C; x- b/ X2 K相信以后可能会增加到双巢箱的双群多箱体,群势更强。在专业育王技术上几个台阶后,相信最终可以实现单群双巢箱或三巢箱的多箱体超强群,追赶国际先进水平。4 }& [) I2 y8 z/ D

$ }* J0 y6 m( h/ t+ s+ O可能有人会说这是意蜂的,中蜂不适用。
7 ^3 F9 U. w- D
1 i( p% G% M8 O9 H, ?想明白了,就适用了。没想明白,就不适用。
1 ^) e) z9 T8 W0 y; A, {% L% a2 C9 e8 i! 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蜂网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5-4-29 22:25 , Processed in 0.119234 second(s), 21 queries .

备案号:鲁ICP备2023002647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