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357
在线时间286 小时
居住地山西省 长治市 城区 五马街道
银牌会员
![Rank: 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积分357
在线时间286 小时
居住地山西省 长治市 城区 五马街道
银牌会员
![Rank: 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闲致123 于 2021-3-5 16:13 编辑 & S- w3 q! ]4 D7 u7 P$ ^ i
3 ?% E3 a& a: P
很长时间没有登录论坛了,最近在线下(之所以在线下,就是怕无谓的争论将思路又打乱了)将本帖子简单罗列整理,补充了一下,希望看后有所启发,对自己的养蜂爱好有所收益。发在10页138楼,对于产业化方面大脑实在贫乏,只是自己的一点想法,欢迎大家交流
, Y( ^7 l0 e0 E+ W
( j3 J7 R" P8 Q: g5 G6 c) {0 N: N
" x( D3 _3 t9 Z1 D& C J9 W" ~拜读了一段时间的论坛内的各类帖子,养蜂的目的是什么,中蜂养殖要不要走标准化,产业化,养强群是为什么?等等。. \. O/ [ Y3 d$ P6 F/ j8 M, X
其中有一个帖子还提到了,西方蜂应当养到24脾以上,计算方法是蜂活35天X蜂王日产卵数,同样中蜂也是如此计算。论坛内更多讨论,经验展示的都是如何养蜂,养强,但都忽略了养蜂的目的是提取蜂产品,对于中蜂而言,由于中蜂产浆能力不足,主要是蜂蜜。忽略了提取蜂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那养蜂的意义何在?* q) M7 q% d2 ^7 @, Q1 I! T
西蜂养殖走的是产业化,世界上认可的蜜蜂有9种,但最具经济价值的4种蜜蜂都是欧洲蜂(欧洲黑蜂、意大利蜂、卡尼鄂拉蜂和高加索蜂)。这就是从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上计算的,通过杂交优化,现在欧洲黑蜂除了育种,基本已经淘汰。中蜂在蜂产品的产量上比欧洲蜂处于先天的劣势,如果不能在产业化上探索出一条道路上,只能沦为业余爱好者对土蜂蜜的心理需求而养几群蜂和野生状态。
* I' K) L) S7 v6 L3 C1 i" s: P: `6 J4 w( X4 f5 e0 ~' o& o1 }
本贴将对蜂养殖的标准化,产业化,蜂具的应用,群势大小,蜂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等展开讨论$ U1 j: i8 p$ c& |( C w;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