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ge
发表于 2023-3-5 09:31:18
都说有一只好的蜂王,养蜂就成功了一半,此话不假。
好的蜂王以两个方面评价,一是蜂种,二是蜂王本身的产卵能力和带群能力。
wangge
发表于 2023-3-5 10:40:16
蜂种,一是引进,二是提炼。
长期的气候、蜜粉源等环境差异形成一个地区的本地蜂种优势,不同蜂种间的最大区别是耐寒蜂种跟耐热蜂种的区分,按地域区分就是南北之分,南方蜂种耐热,北方蜂种耐寒,因此,南方蜂种不适合北方地区,北方蜂种不适合南方地区。
引进蜂种时南方不引进北方蜂种,北方不引进南方蜂种,是蜂种引进的原则。
引进蜂种是利用引进种王跟当地蜂种雄蜂的杂交后代优势,一般第二、第三代优势明显,而后渐显平庸。
蜂种的提炼则利用自己的优质蜂王培育新蜂王。
本人引进种王跟本地蜂种对比:
1、群势对比:本地蜂种鲜有超过5脾(意标)的,引进后最大群势8脾足蜂;
2、繁蜂对比:本地蜂种封盖子鲜有超过2脾且卵圈不到边,引进后封盖子4脾不少见且卵圈能到边;
3、采蜜对比:同一蜜期同一天本人2脾群跟当地另一蜂友5脾群对比,本人2脾群的储蜜总量超过对方5脾群的储蜜总量(这不能完全作为脾数的绝对值对比,跟俩人不同的管理方式有关,本人是蜂多于脾,对方是脾多于蜂,也即我的2脾群是不止2脾的,对方是不足5脾的,但我的蜂群储蜜超过对方)。
对比下来引进蜂种有明显优势。
大峰小蜜
发表于 2023-3-5 10:53:21
都说一只好王千斤蜜,要同时兼备耐热抗寒,抗病力强,性格温顺提脾稳健不慌,蜜线宽带大群这样的王真难碰到,算了还是多换两次王。
wangge
发表于 2023-3-5 11:41:24
大峰小蜜 发表于 2023-3-5 10:53
都说一只好王千斤蜜,要同时兼备耐热抗寒,抗病力强,性格温顺提脾稳健不慌,蜜线宽带大群这样的王真难碰到 ...
龙生九子,子子不相同。
现实是往往好的蜂王也局限在自身,培育新王也只是采用它的卵,按遗传基因来说也只遗传了母系基因,自然交尾的父系基因不由人们所控制,利用品性好的蜂王培育出好的新王的概率提高了,而培育出差的新王同样存在。
中蜂戰士
发表于 2023-3-5 12:07:37
我觉得不是蜂种问题,现在强群不做台的蜂友请举手,现在4~5脾有两个月不起台的蜂友也请举手。
wangge
发表于 2023-3-5 16:50:11
中蜂戰士 发表于 2023-3-5 12:07
我觉得不是蜂种问题,现在强群不做台的蜂友请举手,现在4~5脾有两个月不起台的蜂友也请举手。
根据对比,蜂种差异是存在的。
wangge
发表于 2023-3-5 17:53:48
图片左侧是引进蜂种工蜂颜色偏黄体形大于本地工蜂,图片右侧是本地蜂种工蜂体色为黑色。
下图为引进蜂种培育的处王开产后的一代杂交工蜂,其中个别工蜂颜色成黑色,个体体形大小没有明显变化。
下图为三代杂交工蜂,黑色工蜂数量明显增多,其黑色工蜂体形变小,与偏黄工蜂存在体形大小差异。
蜂迷9999
发表于 2023-3-5 20:48:58
版主所写都是干货!
wangge
发表于 2023-3-5 21:54:10
蜂迷9999 发表于 2023-3-5 20:48
版主所写都是干货!
版主夸张了。
qqylpp
发表于 2023-3-6 11:13:15
中蜂戰士 发表于 2023-3-5 12:07
我觉得不是蜂种问题,现在强群不做台的蜂友请举手,现在4~5脾有两个月不起台的蜂友也请举手。
这个应该还和环境有关啊,中原地区7-8脾不起台的也很多的,再往北方应该更大群吧
wangge
发表于 2023-3-6 11:57:44
qqylpp 发表于 2023-3-6 11:13
这个应该还和环境有关啊,中原地区7-8脾不起台的也很多的,再往北方应该更大群吧
有一句俗语叫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尊崇外地的嫌弃本地的,其实并不尽然。
当当地没有和尚或有和尚本就不会念经,则外地会念经的和尚来到当地就有用武之地了,反之,当地有高僧,外来的和尚根本就没有立足之地。引进蜂种何尝不是这个理。
被引进的蜂种在原产地就是本地的,表现优异,何须再引进?是单向输出,被异地引进。有蜂友不是推崇阿坝蜂王么,就是如此。
如当地蜂种表现不理想,则会考虑引进,引进蜂种是为利用杂交优势。
以前养中蜂哪会可能想到从外地引进蜂种?只有养意蜂才会从种蜂场引进种蜂王。
近年来网络发达信息面广,了解到其他地区的蜂群群势和采蜜情况,跟自己当地蜂种就有了比较,有了差距就会考虑引进种蜂王,本人引进蜂种的起因也就在此点上,加上网购兴起,身在家中,三天内就可以收到蜂王,方便之极。
qqylpp
发表于 2023-3-6 15:37:40
受教了,感谢论坛有你们这些老养蜂人的无私奉献。
wangge
发表于 2023-3-7 12:21:08
qqylpp 发表于 2023-3-6 15:37
受教了,感谢论坛有你们这些老养蜂人的无私奉献。
一些个人的经历和观点仅供参考。
wangge
发表于 2023-3-9 19:19:02
蜂种引进的杂交后代,本地化同化程度同一代的蜂群之间差异也很大。
有的蜂群同化程度深一些,有的蜂群同化程度浅一点,同化程度较深的四代杂交蜂王的工蜂其黑体色工蜂几乎占到一半,与引进母本蜂王产的工蜂体色数量差不多基本持平。
观察蜂箱巢门口的工蜂出勤情况,同化程度深浅不一的蜂群之间观察不到出勤蜂多寡的差异,虽然没有准确计数。
由于引进蜂种的工蜂体形大于本地蜂种,从巢门口观察的直觉是黑体色(三、四代杂交本地化同化后黑体色工蜂个体体形变小,见上文图片一代杂交跟三代杂交的工蜂体形差异比较)个体工蜂没有黄体色工蜂采回的蜜多。
可见,随着杂交代数的增加,引进蜂种的杂交优势递减,直至消失。
留下一个思考:业余养蜂随波逐流,蜜多收少收也就那样,不以养蜂为主业,以养蜂为主业的专业养蜂,是否需要引进蜂种就值得探讨了,如果当地蜂种不理想,引进蜂种是提高养蜂效益的其中一途径。
wangge
发表于 2023-3-10 12:38:21
除了完全照搬旧式传统养蜂者,更新蜂王几乎是养蜂人每年都在做的事。
新蜂王年轻力壮,产卵能力、带群能力都要优于老蜂王,养蜂为采蜜,采蜜依靠的是工蜂,蜂群蜂多、群大群强自然就是多采蜜的前提条件,适时更新蜂王自然而然就成了养蜂人提高蜂蜜产量的一种手段。
更新蜂王分开来说有好几个方面,更新的时间掌控、培育新王的方法、途径等等。
对于更新蜂王的时间掌控,应依据老蜂王的表现情况来进行,蜂王的蜂龄作参考。
有说三年一换、二年一换,而大多说是一年一换蜂王,甚至有一年三换蜂王的,以时间长短来确定换王时机虽有一定的道理在里边,但本人的经历认为不尽科学,应以蜂王的表现来确定是否换王,表现差的蜂王随时更换,否则就是浪费资源,这不,一群好蜂被劣王给带没了的并不鲜见,碰到过的养蜂人肯定深有体会。
培育新王,有利用自然王台、急造王台、人工移虫育王等方式。
从意蜂取蜂王浆的移虫情况中观察到,移虫后的一段时间其王台内的幼虫是脱浆的,脱浆时间长短不一,有的王台幼虫脱浆时间甚至延续数小时,其脱浆时间过长的王台幼虫直接死亡,平时说的接受率差没有接受的王台就是这些脱浆死亡幼虫造成的。尽管移虫者技术再精湛,在王台内点底浆,移虫接受率达100%,王台内幼虫脱浆现象始终存在,脱浆时间长短跟哺育王虫的工蜂多寡、移虫后王台放入蜂群后工蜂转移过来哺育王虫的间隔时间相关,蜂群分蜂欲望强的蜂群哺育王虫的工蜂数量就多一些,王台放入蜂群后工蜂转移过来哺育王虫的时间间隔也短一些,相对王台的接受率也高一些,浆水更多一点,但不可否认的是脱浆对王虫的营养补给是存在负面影响的。
自然王台、急造王台是蜂群自主完成的,是蜂群群体内的自然现象,不受干扰,更符合蜂群的自身生物特性。
小结:
本人倾向于利用自然王台甚至人为制造急造王台,从营养学的角度去作取舍,也是成立的。
中蜂,有用不完的自然王台,而活框养蜂,完全是受控的,如:要哪个蜂王的卵就在那蜂群育王、要多少王台、什么时候需要等等都可以按自己的计划控制实施。
说个现实:控制分蜂热不容易,制造某一蜂群的分蜂热是不是很简单?只要自己有不止一群蜂就可以轻松办到。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