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11-22 08: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这么说,蜜蜂群体的周年兴发、收敛都是源于"热",热适度则蜂兴,热偏离则蜂衰。那么,分蜂与"热"是什么关系呢?好多专家教授证实了分蜂与热高度相关,他们还把分蜂现象称之为"分蜂热",那好,我们就顺着这个思路推演一下,假如说分蜂由热而起,是什么热导致的分蜂,分蜂因地域不同,其方式也不同,热带地区一年可多次分蜂,亚热带地区一般春秋两次分蜂,而温带地区一般一年只分一次蜂,为什么会这样,有人说是蜂种原因,这个有道理,但也未必全对,不同地区的不同蜂种是千百万年来进化而来,在进化过程中对当地气温、粉蜜资源产生了高度的适应性,如果说巢温调控是蜂群的命脉,这个命脉是建立在外源热与内源热的合理利用与调控上的,外源热是基础,是被动的,内源热变量,是主动的,是蜂群可以自我调控的。外源热对巢温的影响呈典型的哑铃状,低温、高温期都会加重蜂群的调温负担,只有在中间值区间时,调温压力才会变小,也就是说,在蜂群调温能力一定时,低温和高温都会给蜂群带来调控压力,我们常称之为度劣期。在这一时期,蜂群会因温度不适及粉蜜资源匮乏而断子,间接降低了蜂群内源热中生产、生活热的生成,蜂群的巢温也不需要恒定了,从而减小调温压力。由此,可以推断,外源热不是分蜂的主因,主因应该是内源热,内源热中又分为两块,一块是生产热,是由蜜蜂采集、酿蜜过程生成的,一块是由蜜蜂为维持生存必须产生的热量和育子产生的热量,我们暂且称之为生活热,这两块热量,是蜜蜂自己生成的,既是调温的手段,又是被调整的对象。它们与分蜂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在养蜂实践中可以观察到,蜂群分蜂前一定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在这个时期里,由于大量采集粉蜜,生产热快速增高,而与之对应的则是同期还会大量育虫,生活热也会大量增加,两种生热叠加,会形成巢温峰值,当这个峰值超出了蜂群的调控能力时,它们会采取极端措施来应对,应对的手段无非就是两种,一是增加热的排放,二是减少热的生成。排放是被动手段,会受条件限制,减热则是主动手段,完全由蜂群掌控,因此,减热应是蜂群首选。那么,该从那减热呢。中蜂有两个特性,一是爱蜜,二是爱子,通过减少费力育成的子从而减少生活热,这不符合蜂性,只能先减少生产热,让采集蜂、酿蜜蜂停工,所以,我们会在分蜂前看到蜂群出现怠工现象。如果生产热的减少,依然不能让巢温正常,那被逼着再减少一部分生活热,减谁?自然是减成蜂,尤其是发热力强的青年蜂。这应该是分蜂的主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