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群势与抚育 弱群抚育最积极,以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自然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群势,进而达到分蜂所需群势。弱群抚育稳定性差,要么在积极抚育中兴起,要么在积极抚育中垮掉。这是因弱群抚育力紧张,调控能力低,难敌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与侵袭。这些都是弱群容易发生立蛆、烂子的重要原因。所以,减少育儿数量,切实提高抚育质量,是成为避免中蜂弱群发生立蛆、烂子的首要前提。 中等群势的蜂群,在育儿数量上,常处于增长与减少的临界状态。如果食料充足,气候适宜,育儿量继箱增加,为分蜂作准备。反之,育儿呈现下降趋势。处于二者之间时,育儿量维持在接近成年蜂自然损耗的动态平稳状态,即生、死蜜蜂数量基本相等。因此,对中等群势的蜂群抚育,进行人工调控容易见效。尤其在需要群势进一步增强时。 强群抵御各种不利因素的能力强,自我调控能力强。所以,强群的抚育稳定性好。在同等条件下,强群抚育蜂儿的绝对量,一般多于中等群势的,但就相对数量看,并不多于中等群势的。因为强群蜂数多,蜜蜂损耗会相应增加。所以,强群育儿量又通常处于维持状态,有时还呈现下降趋势。 强群的上述表现,以东方蜜蜂自然生活群最为明显。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能通过适当调控而改变,从而使中蜂饲养群的群势,超过同期自然生活群的群势。并可根据需要,保持这样的群势。例如,在群势已达到和超过中等状态以后,及时将蜂巢进行分区,使蜂王所在的抚育区始终处于:中等群势的蜂量、中等群势的巢脾状况、中等群势的蜂儿量等等,就可使蜂群育儿量始终呈现增长态势。 (三)蜂群状态与抚育 蜜蜂的抚育行为总是与蜂群活动相伴随。即只要蜂处于活动状态,就有抚育行为发生;蜂群活动增加,抚育扩张;蜂群活动减少,抚育收敛。在需要最大限度减少消耗的度劣期,蜜蜂抚育活动处于抑制或中断状态。 由蜂群生物学可知,处于分蜂准备期的蜂群,工蜂抚育积极性显著提高,蜂王产卵积极,甚至出现产卵跃进局面,由此积累贮备一批蜂儿。 意蜂王在分蜂台基内产卵后,产卵量显著下降,这样,迁飞时蜂王体态轻盈。但发生分蜂后,原来的蜂儿贮备也就基本耗尽,短期内一般不再继箱分蜂。 中蜂王的产卵跃进状态,持续时间较长,在王台封盖后,还会保持一段时间的产卵跃进。甚至在临近迁飞时,才停止产卵。所以,在中蜂的欲分蜂群内,有充足的蜂儿贮备,蜂儿龄期差异大,能满足多次分蜂的需求。这也是中蜂分蜂次数明显多余意蜂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了这些特点,再加上中蜂好分蜂习性,便为人工调动中蜂抚育,提供了有力杠杆。只要把握准确,调整有力,就能在短时间内,使中蜂转入分蜂准备期,积极抚育。 处于分蜂准备期的蜂群采粉多,但造脾也较为懈怠,亦容易造成产房缺乏。若备有优质的空巢脾,容易得到优良子脾。 促使蜂群进入分蜂准备期的因素多,其中,有蜂儿的王台最为关键,可将其出现视为:蜂群已转入分蜂准备期的标志。并由此实现模拟分蜂准备期抚育。 (四)环境变化与抚育 1.蜂种不同表现各异 东方蜜蜂的各地理种,至今仍然保留着的自然属性中,较为突出的便是抗劣性强。中蜂抗劣性强的特点,与其具有灵活的抚育调控机制密切相关。分析蜂群生活的诸多方面,唯有抚育活动的消耗量最大。无论是子圈恒温、哺喂幼虫,还是幼蜂饱食等等,都要大量消耗食料,消耗抚育蜂的体力。环境条件变差时,只有减少消耗,才能保存蜂群实力,增强抗劣境能力。因此,抚育活动必然成为中蜂生活着力调控的主要方面。随环境变化实行有计划抚育,是中蜂生存能力强的本质体现。因而,中蜂抚育活动起伏大,稳定性差,亦容易发生调节性立蛆、烂子。 意蜂在前述周年抚育规律框定的抚育时段内,只要气温适宜,便行积极抚育。即便在外界蜜源缺乏,巢内贮蜜短缺时,亦如此。由此可见,西方蜜蜂的抚育活动,不容易受食料匮乏所节制,而主要受温度调节。温度走低时,抚育活动收缩明显;温度上升时,容易出现抚育扩张。所以,意蜂的抚育稳定性好。 如果将意蜂的抚育活动视为“温敏型”,那么,中蜂抚育便是“蜜感型”。与意蜂为了抚育,可以耗尽最后一点贮蜜的“固执”行为相比,中蜂的抚育活动极具灵活性,可谓“量蜜抚育”。根据我们观察,只要外界蜜源丰富,气候适宜采集,中蜂巢内略有贮蜜,便能实现正常抚育。但在缺蜜期,巢内必须贮蜜充足,才能确保中蜂抚育正常。 除了病、敌害的直接作用导致蜂儿异常外,中蜂容易出现立蛆、烂子、烂蛹的现象,大多与中蜂的自我调控密切相关。弄清其中原因,对于防止中蜂容易发生立蛆、烂子、烂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在后面辟有专门章节叙述。 2.宇宙节律与蜜蜂抚育 蜜蜂的抚育活动与昼夜交替的宇宙节律相联系。白昼渐长时,抚育活动总体呈现扩张趋势,育儿量逐渐增加。白昼渐短时,抚育活动总体呈现收缩态势。抚育扩张与收缩趋势的转折点,通常与自然界昼夜长短交替的转折点,即冬至日、夏至时基本相同。蜜蜂内源节律和外源宇宙节律相符合,应是人们常言道:“春浆”好于“秋浆”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推之:夏至日之前,都可作为春浆生产阶段。 贵州蜂大大点评:强群采蜜产量高,这是毋庸质疑的,但中蜂群势一强,又容易起分蜂热。如果流蜜期分蜂,往往得不偿失。从作者“在群势已达到和超过中等状态以后,及时将蜂巢进行分区,使蜂王所在的抚育区始终处于:中等群势的蜂量、中等群势的巢脾状况、中等群势的蜂儿量等等,就可使蜂群育儿量始终呈现增长态势”。这可能是保持强群不分蜂的好办法之一。 在本节中,作者所阐述的“产卵跃进”,是可资利用的蜂性特征。中蜂在临近分蜂前,就会出现产卵跃进,大量育儿,非常容易得到整子脾。但要求我们在这个时候,要贮备有优质空脾。因为这个时候不能加础造脾,一是容易造雄蜂房,二是造脾懈怠,即使你加整础也可能造得慢甚至不造脾。但中蜂脾保存是个难题,如果用硫磺熏蒸,显然是不健康的。我认为可以用冷冻办法,把脾进行冷冻后,放在通风透气而又密封的箱具内保存,以免发霉。还有一个来源,就是利用弱群造脾,供强群使用。 2020/2/28
) x, x! o% M. R.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