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分区饲养原理与方法 随着蜜蜂饲养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到:依循蜂巢分区原理,将活框饲养群的蜂巢,也分隔成有王区和无王区即分区饲养后,对蜂群调控更方便、有效、灵活。这样做,既能满足蜜蜂王国趋于优化状态的生活方式,又能显著提高蜂群生产力。分区饲养,对于实现巢脾截流、轮换,育儿量调控,子脾周期性调整,培育优良子脾等等,都具有关键作用。因此,中蜂也应实现分区饲养。分区饲养要点在于:通过对产卵蜂王的调控,来实现对整个蜂群的调控;通过定期加入适宜产卵用的巢脾或加础造脾,调控蜂王产卵数量和卵圈质量;优化抚育条件,从而提高抚育质量;通过调整蜂巢分布状态和各区域内的巢脾分布数量,从而实现贮蜜高效优质。 分区饲养成功的主要标志:产卵高效、抚育高效、贮蜜高效。 第十一章 分区饲养原理与卧式分区饲养 分区饲养虽基于未分区饲养,但在涉及的原理与技术方面,已比之更为复杂和进步。为此,首先要对蜜蜂相关的生物学习性作进一步分析。在此基础上产生相关理论,并以此理论指导分区饲养方法。 一、分区饲养生物学基础 (一)蜜蜂蜂巢分区习性 如果以温度为标准,蜜蜂巢可划分为:温度相对稳定的区域和温度变化大的区域。低温期,蜂团收缩蜜蜂紧聚,导致蜂群出现不同程度的裸露,形成有蜂区域和无蜂区域。在蜂巢的有蜂区域,由于蜜蜂调节的原因,其内的温度变化比较小,无蜂区域的温度,随大气温度不同而变化大。即便是被蜜蜂完全包被的蜂巢,其不同部位的温度也有相应变化规律。通常,离蜂儿区域越远,温度变化愈大;越趋近有蜂儿区域,温度变化愈小;蜂儿所在区域的温度最为稳定。若从功能上看,蜂巢依然有分区。蜜蜂在蜂巢的不同部位,贮蜜、贮粉、育儿,便是例证。这些都表明:蜂巢分区是蜜蜂的自然属性。 即便在育儿区内,蜜蜂对不同龄期的蜂儿,抚育要求也各有侧重。封盖子脾的要求就明显不同于未封盖子脾的。例如,幼虫需要直接哺喂;而对于卵与封盖子脾,则是以温度、温度调控为主的间接抚育。由工蜂发育历期可知,育儿群中的封盖子脾所占的比例。分区饲养后,抚育蜂的职能与活动区域还能实现更优化配置。适宜做哺喂的到幼虫区,适合调节温、湿度的到相应区域,工作效率大为提高。由此可知:分区条件已成熟的中蜂群,应及早实现分区饲养。 从已有的中蜂继箱饲养结果看,转入无王区内尤其是在继箱内,被蜜蜂继续哺育的封盖子脾,育成率有明显提高。 (二)控产符合中蜂生物学习性 中蜂自然生活群在建巢之初,就已经开始对育儿量实施调控。例如,筑造巢脾的速度决定着巢房数量,可供产卵的巢房数量又关系着蜂王的有效产卵量。控制蜂王的产卵量,便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抚育源头。是否将蜂王产下的卵都抚育成蜂,还决定蜂群当时的哺育需求、抚育力状况、食料条件等。 在需要多贮蜜时,工蜂会占用较多巢房贮蜜,并会以蜜压子的方式限制蜂王产卵。必要时,工蜂还会在卵与小幼虫的巢房壁贮放蜜,这也导致一些卵、幼虫夭折,蜂儿数量随之减少。需要多育儿时,工蜂又会以新筑巢脾、在部分蜜蜂体内暂时贮蜜等方式以腾空巢房,为蜂王提供产房,周到的侍卫蜂王,使之多产卵。 温度较低时期,中蜂结团紧凑,蜂王只能在蜂团包被的蜂巢内产卵。这时,蜂王产卵量与蜜蜂育儿数量,均受到蜂团大小和蜂群的当时需求所调节。由此可见,结团后的蜂群,抚育调控能力进一步提高。这应是中蜂自然生活群,在温度较低时节仍能正常抚育,春季分蜂早,分蜂次数多的重要原因。 如果尚有可供蜂巢扩展的足够空间,外界蜜源又丰富,中蜂自然生活群的蜂巢,便会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此时蜂巢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陈蜜压脾,新蜜入巢。这可由猎取到的若干此类蜂巢中,获得大量蜂蜜,甚至有结晶蜜留存其中的事例得到证实。贮蜜原因引起的蜂巢扩展,不仅不影响蜂群生活,反而有利于蜂群生活。因为在新蜜进巢的有利时节,中蜂泌蜡造脾积极。随着蜂巢扩大,工蜂占用原有巢房贮蜜,蜂王上新脾产卵,育儿区域随之向新筑造的巢脾转移,此对育儿有利。所以,那些未曾遭受人畜袭扰的自然生活群,蜂巢虽不断扩大,但其育儿区域在数量上仍受到蜂群有效调节,保持相对稳定。贮蜜充足,抚育质量稳定,是这些蜂群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在一些虽无新蜜入巢的时期,中蜂仍可通过咬旧脾造新脾的行为,调控育儿量。这些都表明:根据需要灵活调控育儿状况,是中蜂的重要特性。 但是,蜂群受到某些刺激,而产生抚育冲动,蜂王产卵要求强烈,现有育儿区域又不宜扩大或不能扩大时,中蜂也会为空出产卵巢房而发生立蛆、烂子现象。这也是中蜂挫折抚育的负面调节行为之一。例如,流蜜或过度饲喂。 (三)不同区域的工蜂状态与蜂巢布置 蜂巢被人工分区后,由于隔王器械阻隔,蜂王只能在限定区域内活动。其所有区域的工蜂,能与蜂王密切接触,感受到的蜂王信息多,得到的蜂王物质充足,因而,蜂王活动区域内的工蜂,处于正常状态。无王区域内的工蜂,因不能与蜂王直接接触,只能依赖于有王区域的工蜂传递,间接得到蜂王信息或自己进入有王区域后,才能得到蜂王物质,因此,总体上看,无王区域内的工蜂,所得蜂王信息少于有王区域的,处于半失王状态或准分蜂状态,表现懈怠。它们的体力与工作能力,仿佛被贮备起来,一旦需要,就会迸发出来。 蜜蜂卵的孵化条件要求严格。未封盖蜂儿需要中蜂周到哺喂,这就提示我们,此类子脾通常应放置在蜂王活动区域,因为这里的工蜂密集度较大,状态最积极,调节能力强。 老熟幼虫与封盖子脾都已不需要工蜂喂食了,还要释放可观热能。蜜蜂们对封盖子的抚育,主要在温度、湿度调节和安全保护。因此,此类子脾上的工蜂密度,已明显小于卵虫脾上的。蜜脾的主要功能为贮备,其上蜜蜂也较少。所以,这些巢脾都可以放置无王区。排列顺序可以是子脾挨近有王区域摆放,然后放置蜜脾。 由于有王区域内的工蜂密度高,所以,宜将该区域设置在箱内靠近自由空间端、挨近底通气窗与巢门处。无王区设置则相反。这样做,有利于蜂群抗劣、抗敌害、防盗蜂,既满足了蜜蜂将蜜藏于“诡秘”处的习性,又解决了成蜂较为怕热、怕闷的问题。这样设置,还使外勤蜂出入都需经过蜂王活动区域,感受到充足的蜂王信息,外勤工作积极。 自然蜂巢的育儿圈内,卵、虫、蛹皆有。为了使有王区域的蜂儿状况与自然蜂巢的相类似,在外界条件较为恶劣时,例如,气候条件较差,湿度较低时期,蜂巢仍被分区的,可在蜂王活动区内,酌留一些已过前蛹期但又还较为幼嫩的封盖子脾。这样,使蜂群生活更接近其在自然生活时的状态,以增强抗劣能力。 贵州蜂大大点评:我没有搞过真正意义上的分区饲养。但在本网却看到与作者所述分区饲养蜂巢布置相反的操作。他们是把王所在侧的巢门关掉。而无王区则放成熟封盖子脾和蜜脾,其目的还可以防止蜜蜂飞逃。据说效果很好。 2019/12/13 + ?& Y. ]3 O8 @1 X9 ~9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