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贵州蜂大大
收起左侧

《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9-16 22: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蜂王贮备与介入

/ H' N8 I2 }+ }1 p% o0 K
蜂群失王、原有蜂王更换、人工分群等,都需要有蜂王贮备作机动,将别群蜂王或在别群贮备的蜂王补入无王群,便称为给蜂群诱入蜂王或称介绍蜂王。
(一)蜂王贮备

' m1 ~$ t3 ~" O7 @' A
就已受精王贮备而言,有多种方式。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蜂群贮备,即运用非生产群、弱群、小核群、同群蜂巢分隔出小区等方式,自由贮备蜂王;另一类是将蜂王囚禁后,在蜂群中作非自由贮备。
采用自动方式贮备的蜂王,或产卵、或休息,受到众多的蜜蜂关爱呵护。行为自由,生理与情绪都处于正常状态。一旦需要,随时可以诱入他群。但这样贮备蜂王之不足在于,要占用蜂群资源。在新王培育难、交尾难的时节,调出仅有1只蜂王之后的蜂群,需要合并入他群,蜂群数随之减少。
只要措施得当,中蜂王可以囚禁在已有王的蜂群中。囚禁贮王不占蜂群资源。若调出一只王,该群还有蜂王,不会因此而减少蜂群数,操作也方便。由于一群中蜂可贮备2只以上蜂王,所以,贮王效率高,可作为中蜂饲养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但非自由贮备的蜂王,因受囚王器局限,被迫停产,其他行为也高度爱限。需调他群时,应作适当转换,待其产卵机能活化后,再重新启用较为安全。
1.囚王方式比较    中蜂性躁,采用全阻隔方式囚禁的蜂王,囚禁期超过3天后,便容易呈现提前衰老状态。这样的蜂王容易遭蜜蜂嫌弃而淘汰。因此,中蜂不适宜用全阻隔器长时间囚禁蜂王,但可以采用半阻隔方式长期囚禁蜂王。我们的观察表明:在低温期,中蜂王被半阻隔方式囚禁越冬80天后,仍能恢复正常产卵;温暖与高温时期,在继箱内以半阻隔方式囚禁,囚禁时间达150天以上的中蜂王,解囚后亦表现良好。因此,为简明起见,凡本书提及的蜂王囚禁贮备,只要未加说明,一般指半阻隔囚禁。
2.囚、贮蜂王方法     将本群内产卵已在1个月以上的蜂王,关入半阻隔囚王器,置于继箱内保存。再让新育成的蜂王,在本群巢箱完成交尾和担当产卵王职责。以此循序渐进,可以在每群内贮备多只蜂王。每个囚王器内,只能囚1只王。为避免某只蜂王遭囚禁的时间太长,还可以将这些蜂王轮换产卵、轮换囚禁。一般情况下,低温期的囚王器,宜置于被蜜蜂包围的中、上部位。温暖与温度较高时期,宜置蜂巢的较凉爽部位。高温期,甚至可放在蜂巢正对的蜂箱内底上。
实行蜂巢分区饲养后,需囚禁贮备的蜂王放置无王区较为安全稳妥。在无王区内,也可直接安置从别群调来的产卵王,于此处囚禁贮备。由于囚禁蜂王大多是防备万一之用,所以,可趁每年定期换王之机,淘汰原来囚贮的蜂王,改囚现在的产卵王。让新育成的蜂王司产卵之责。以此年年循环。
3.囚、贮重新启用    在确定本群内已无自由活动的蜂王之后,便可直接放出一只已在本群内囚贮一段时间的蜂王。若需将囚贮蜂王提供别群,可以先囚禁正在使用的产卵王,放出被囚贮的蜂王,待其重新产卵后,再调出补充他群。也可简化为:将本群正在产卵的蜂王调补别群,然后放出囚禁的蜂王填补“王位”。囚于继箱子脾附近的蜂王,因受到工蜂们的较好照料,体况接近产卵王的状态。这样囚禁的蜂王,可以不经重新产卵转换,便用于介绍。
贵州蜂大大点评:在囚禁蜂王时,特别要注意的是,刚产卵的蜂王是不宜囚禁的,而且在弱群中培育出来的新产卵王,还要尽快调到强群中,使它们有充足的产卵空间。另外,在蜂王囚禁中,我始终感觉到,囚禁过的蜂王,生理机能容易退化,衰老速度加快。
2019/9/16
2 I. N0 I! Q% V, b+ W;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9-17 22: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蜂王的诱入
# M& A  k+ M) H# t' N1.诱入蜂王相关因素   在蜂群内,工蜂主要依据蜂王物质来感知蜂王的存在与否,状态如何?蜂王的行为,对于诱王的成功率有较大影响。" i5 }2 ^+ _4 J! h4 T2 m
由于蜂王物质或与蜂王相关的信息,在蜂群内主要以蜜蜂之间相互接触的方式进行传递与扩散。因此,从某时刻起,蜂王状况已发生变化的信息,传递至全群所需要的时间,必然随群势的不同而异。一般而言,群势愈强,所需时间愈长;群势愈弱小,所需时间愈短。
: _9 d0 D* t  g; m0 }4 d3 U+ Q在工蜂们已充分感觉到,原有蜂王失落并已度过恐慌、寻找期之后,容易接受新蜂王。在蜂群毫无觉察的状况下,蜂巢中群味较淡区域的工蜂,也较容易接受蜂王。中蜂嗅觉灵敏、行为敏捷,失王后感知较快,对原蜂王的遗忘也较快。. K  O) ~. H' O
初产卵王行为不够稳健,捉拿时又容易惊飞等等,都将直接影响诱入效果。因此,凡需用于诱入的蜂王,都应在产卵10天以上,行为已稳健时诱入为最好。9 z  S; w) W/ }, x* k
! K9 ~4 S1 B; [" \
2.蜂王直接诱入    外界有蜜源,接收群有子脾,可使用直接诱入蜂王的方法。与意蜂的蜂王诱入相比,只要直接诱入的中蜂王上巢脾后,工蜂不拉扯、撕咬蜂王,即表明诱入已经成功。有轻度拉扯,只要轻轻吹气就能“劝开”的,也表明诱入蜂王无危险。而给意蜂的诱入蜂王上巢脾后,意蜂群的工蜂有时虽暂无异常举动,但并不表明此后不对该诱入王“动武”,因而意蜂常有当时看似正常,其后诱入失败的现象发生。
. h5 r) Z+ L  r) F+ |- y3 M8 e# T: o
(1)有失王时限的直接诱入    此法要求接收蜂王的中蜂群,已失王48小时以上。将拟诱入的蜂王捉离供王群,不带陪伴蜂,也不饲喂。将其囚入王笼置贴身处的暖和衣袋内,放置1小时左右。离群时间不可太长!然后轻轻揭开接收群箱盖,将已离群1小时左右的蜂王,从巢框上梁处放入,随即盖上箱盖。由于离群一段时间,蜂王焦躁不安,体能消耗大,备感饥饿。重入蜂群后,急于向工蜂要食或自己钻入贮蜜巢房取食,举止自然,接受率高。这样的诱入可以全天候进行。
% w& w, e* _& k2 J: r3 ~' S失王时间较长,群内已有封盖王台或已出现工蜂产卵的蜂群,可以在毁除王台的同时,直接放入产卵王或羽化出房2天以内的处女王。刚出房不久,身体还显柔嫩、湿漉的幼蜂王,相似于其他幼蜂,容易被蜂群接受。因此,可利用工蜂的“爱幼”习性,将这些幼蜂王直接放入无王群,甚至在除去老王或囚禁老王的同时,就放入这些蜂王。这样的蜂王诱入也可全天候进行。
- h0 n8 q  `( Z# R" u& @1 Q8 f
) F7 B) B7 a% V& C9 E3 |(2)无失王时限的直接诱入      从供王群捉王离群囚禁。同时,从接收群的子脾上,捉几只腹部较为饱胀的工蜂,作该王的囚禁陪伴。接收群有蜂王的,要在此时除去。将囚禁王及陪伴蜂置贴身衣袋内暂放一会儿,再轻轻打开接收群箱盖,从巢框上梁处放入蜂王及陪伴蜂。也可就从巢门处将它们放入。该法有一定风险,熟练者方能运用。. |! x- p" F; V* L3 ~; w4 E- X: v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给低温断子期的失王群,尤其是在此期已出现工蜂产卵的蜂群,直接诱入蜂王往往失败。所以,给低温期的断子失王群、低温期工蜂产卵群介绍蜂王,一般应采用间接诱入法。确需直接诱入的,应在接收群的巢脾上取些蜜抹在蜂王身上后,再将该王置于蜂团上部,有一定的接收成功率的作用。- Z/ U6 B( |; _9 Y: }) P0 F

; l4 P* Q( K" a$ g/ d4 [3 C3.蜂王间接诱入     本法适用于:缺蜜期、断子期诱入蜂王,诱入贵重蜂王,贮备蜂王数量很少,以及蜂王损失后重新培养困难的时期。
1 F2 r+ ?; d! p$ ^, h7 @: ^用全阻隔扣脾式囚王器,将拟诱入蜂王连同接收群的数只幼蜂或饱吸蜜的大腹蜂一起,扣在子脾上部有未封盖蜜的地巢脾上。适当放宽扣王面与相邻巢框的框间距。1.5天(36小时),轻轻揭开扣脾式囚王器的一端,让蜂王从此端口爬出,然后,再将囚王器拿出。有时,蜂王已在囚扣期间从它自己咬开,或工蜂们在巢脾上帮助咬开的通道中爬出。放出蜂王后,就立即盖上箱盖,不宜在放王时再做提脾检查。此后一段时间或放王第二天,可以开箱检查蜂王状况。中蜂在缺蜜期、断子期失王后,较短时间内就能感知,并呈现恐慌状态。为了避免发生混乱,应及早给这些时期的无王群,采用间接法诱入蜂王。在这些时期换王的,淘汰原蜂王与间接诱入新蜂王可同时进行。1 W& ]% c2 S( e9 q3 P
各种方式的蜂王诱入,都需要从供王群提取蜂王,在接收群放入蜂王。一般可用囚王器在巢脾上扣住蜂王,让其自行爬入囚王器内壁,然后,再取出转移最为安全。但所需时间稍长,要有耐心。因为蜂王行为谨慎,不轻易离开巢脾。需要快速提取蜂王时,除了前述用指肚夹住的方法外,还可捉住蜂王双翅提出。捉翅时不能单独拉扯蜂王一侧翅。在捉住双翅之后,稍待蜂王爬动便顺势将其提离巢脾。禁止捉拿蜂王腹部、足、头部或触角,对这些部位施加任何形式的外力,都容易使蜂王受伤或致残。. u# x5 E3 M: _' m) k

, c+ n( |, N4 U3 m/ R; k; S3 n! c' _贵州蜂大大点评:我最喜欢用针式王笼间接介王,还没失败过。而用蜜法介王,水法介王,都有多次失败经历。而用塑料王笼全阻隔关王两天再介王,只要蜂王不被关死,成功率也高。但常常有蜂王被关死的现象发生。记得本网有蜂友提过,《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这本书中,有 “水法介王”,但现在我的这本书上却没有这个方法,也不知道是哪一版有?我这本是第二版。
/ `4 V  }& \! f& `& W2019年9月17日星期二, X. u& o3 f3 o7 H& 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138
在线时间
26 小时
居住地
山西省

422

金钱

118

回帖

138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19-9-18 17: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认真学习大家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9-18 21: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蜂王介绍失败原因
1.群内有王又再诱入蜂王     例如,蜂群内有处女王,但未检查到。尤其是蜂数密集、群势强、处女王体型又偏小的蜂群,最容易发生此类原因所致的介绍蜂王失败。
2.高度警觉期直接诱入蜂王    断子期的蜂群处于对蜂王高度敏感状态;淘汰原蜂王后蜜蜂们处于积极寻找蜂王的恐慌状态。这些时候不加保护的直接介入蜂王,工蜂常会纷纷趋往围聚,造成蜂王致残或死亡。有盗蜂干扰时直接诱入蜂王,也容易出现类似后果。
3.诱入处女王     给蜂群介绍已经进入发情期的处女王,常因其过于活泼,备受工蜂关注而招致失败。虽未到发情期,但已在别群作过认巢飞行的处女王,会因为再次出巢飞行而丢失。
4.行为尚不稳健蜂王      虽已交尾成功,但尚未产卵或初产卵就用于诱入的蜂王,介绍成功率低。虽已有过产卵经历甚至颇有经验的蜂王,但经历囚禁贮备,产卵机能尚未活化就被用于诱入的成功率也不高。
5.群味差异大    供王群与受王群因为相距较远,采集蜜源不同等原因,而致群味差异大者,仍使用直接诱入方法,也容易招致失败。
6.囚扣时间不足     虽采用间接诱入方法,但蜂王在受王群内的囚扣时间尚不够,蜜蜂对该王状况尚未充分熟悉,要么对该王仍存有敌意,要么对其过分关注,都容易导致诱入失败。
(四)抢救被围王
由于蜂群合并、介绍蜂王时出现失误等原因,导致工蜂撕咬蜂王,并以该王为核心形成乒乓球大小,层层包围的致密小蜂团的现象,称为蜂王遭受围困或简称围王。
1.围王机制与后果     围王可视为中蜂的保护和鉴别蜂王的应急行行为。工蜂们主要是用上颚紧紧咬住蜂王身体各部分,以此控制蜂王活动便于保护和鉴别。对于产卵王,工蜂一般不使用螯刺去螯杀蜂王,但围王时间稍长,会使蜂王致残或闷死。如果人工剥离这样的小蜂团,犹如给已经激怒的蜂群火上浇油,最容易激发工蜂真正螯杀被困蜂王。处女王和已停产一段时间的蜂王遭围困时,容易被工蜂行螯致死。
2.解救     蜂王被围困,要及时进行人工抢救。其中,以喷烟逐散小蜂团的方法最为快捷。也可以用口猛吹小蜂团,迫使工蜂散开,从而救出蜂王。要仔细检查解救出来的蜂王,看看有无伤残。已伤残王原则上应予淘汰。其中,伤残处女王必须淘汰,因为,这样的处女王行为失常、慌张,回归蜂群后极容易再次招致围困。即便不再被围,伤残处女王在交尾、产卵等重要的蜂王行为中,常常表现异常。而伤残的产卵王,只要不是触角伤残缺损,那么,在其恢复自由后,大多还能再司产卵职责。因此,在蜂王缺乏时,可以暂时留用这样的伤残产卵王,直至有条件更换时为止。
3.处置解救王    解围后,经检查确定尚能使用的蜂王,无论是还给原供王群,还是介绍给受王群,都只能使用间接诱入法重返蜂群,以免再次发生围王。如果将解围后的蜂王直接还给原供王群,因为该王已沾上异群群味和工蜂发出的“报警外激素”,所以,仍会招致围困。
在蜂王关系供求不紧张,被围蜂王需在较短时间内还回原供王群时,可以将已解围王不带陪伴蜂,单独关入全阻隔囚王器,置贴身温暖处放置2小时左右,期间蘸些蜂蜜饲喂数次。蜂王沾上的异群味会大部散失,然后,从原供王群捉几只腹部充盈的幼蜂、青年蜂,放入全阻隔囚王笼陪伴,混合一会儿之后,便可从原供王群的蜂巢上部放王归返。
4.不明原因失王与预防     一些原本生活正常的中蜂群,却发生了莫名其妙的失王,这与蜂性变化、围王相关。例如,在蜂性野的时期,尤其是在低温断子期、缺蜜断子期,或刚转入这些断子期过后的初繁期,中蜂遭受诸如强烈震动、撞击等刺激,容易发生围王,并由此招致失王。其原因在于,此期工蜂对蜂王高度敏感,蜂王因腹部尚未呈现大腹便便,而身段灵活,被围后常试图奋力挣脱,从而招致工蜂更加紧密的围困。我们置放在室外的蜂群,就曾在冬季断子期,遭顽童石块击打之后失王。另一位蜂友则在低温期蜂王恢复产卵之初,将一群蜂作了约2千米的搬迁之后,该群便失王。搬迁时该群蜂的巢框已作固定,到新址后又是单群摆放。除搬迁因素外,其他可导致失王的因素完全排除。由此提示,在蜂性较野时期、断子期,应注意使中蜂群保持安定、安静。力戒外力干扰和其他因素造成的强刺激。如果蜂群不可避免的遭受过此类刺激,应在刺激因素消除后,及时查看有无小蜂团出现。如有异常,要立即纠正或补救。
贵州蜂大大点评:关于蜂群介王的原因,作者已经叙述得非常详尽,但这里我还要补充一点,有一年四月里,我忘记是什么原因去捉蜂王,捉到手上后不久就放入原箱,就发生了围王,我采取了很多措施,又是喷水,又是烟熏,但围王还是继续,最后我只好关入全阻隔王笼,两天后放出来才不围王。我猜想,可能是手上的异味导致工蜂围王,所以,在捉王时一定考虑这一点。能够不用手捉,就尽量不用手去捉。
2019年9月18日星期三
" g9 p/ |# J! D1 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22: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王台诱入

+ N1 I& z3 k: O8 R" @- ^
给蜂群安放已露出茧盖的王台,称为王台诱入。用于诱入的王台,既可来自人工育王群,也可源于自然王台。其中,自然王台又包括交替王台和分蜂王台。采用分蜂王台时,要取出首分群出发前就已封盖的王台或分出后不久便已封盖的王台。一般不用改造王台。
为了使诱入王台及早得到接收群的细心照料,一般应在受台群已充分感受到失王之后,才诱入王台。这样,王台一旦安放入,就能得到工蜂们的呵护。尚需一段时日才能羽化出王的王台,诱入时的安放点,应模仿自然王台的分布。即先在巢脾下缘挨近子脾处,用手指按一个适宜安放王台的小空缺,然后,将王台保持茧盖向下的状态嵌入在该空缺内,并使其与大地基本垂直。即将羽化出王的老熟王台(茧盖已发黑),安放位置可不爱限,凡蜂数较密集处都可以。例如,轻轻夹放在两个上梁之间;夹放在上梁至隔板之间等等。
诱入王台的接受率高,工蜂少有破坏健康正常的封盖王台。所以,可以在囚禁、淘汰原有蜂王时,就安放老熟王台。如果王台的蜡质部分有穿透内部的裂缝,孔洞,工蜂们会将它扩大,直至将其中的蜂儿啃毁、拖弃为止。因此,割取、转移、安放王台时都要注意,勿使王台损坏。已破损王台原则上应予淘汰。若王台数量少,供求关系紧张,在判定其中的蜂儿还未被伤及的前提下,可用捏软的薄蜡片,将王台破损处覆盖以后再安放,工蜂会将该蜡片与该王台粘合并补牢。
(一)王台诱入注意事项
1.接收群应是失王或半失王状态      一般在诱入王台前24小时,囚禁或淘汰接收群的蜂王。接收群如有王台,也应在此时全部毁除,这样,才能使接收群更好的照顾诱入的王台和羽化出房的新王。环境条件较差时,例如在温度较低时期,温度过高时期,都尤应如此。
2.王台在化蛹后期诱入为好    因为,此时的蛹体抗外力的冲击能力增强,不容易遭受机械性损伤。外观王台茧盖,颜色已明显加深,甚至发黑。确需提前摘取的,至少应在其复眼开始转色时(从半茧处隐约可见),否则,最容易出现“死胎”。
3.割取、转移和诱入王台时有讲究     应尽可能保持王台原来的垂直状态,严禁倒置。过程之中都应避免大的震动、冲击。因为蛹体幼嫩。
4.王台取出后应尽快诱入蜂群     离群的老熟王台容易提前出王。已羽化但尚未破茧盖的蜂王,离群后即刻开始破茧盖,出房速度快。如果老熟王台离群转移需有一段时间,为避免途中出王丢失,可用棉花团逐一包裹王台,封闭其茧盖,这同时也起到一定的保温、缓冲击作用。诱入时再去掉棉花团。
(二)王台作用
0 y7 J% W1 U. [. S' H
在有分蜂热的蜂群中,封盖台具有加快分蜂演进过程的作用。并且,随着王台逐渐成熟,该作用明显增强。直到新王破茧而出时,才会转化、消失。因此,如给强群、有分蜂热群诱入封盖王台,此时作用很快便会显现出来。如果给这些蜂群诱入王台,是半茧已显著发黑的老熟王台,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促使分蜂发生的强烈作用。这些因素,在王台诱入时要充分考虑到。尚未发现处女王有这些作用。
如果一切条件具备,生长发育正常的新王,在羽化后就能自行破茧出房。因此,是否能自行破除茧盖出房,便成为判别蜂王能力的标准之一。这也表明:王台、茧盖,尚能起到判别蜂王优劣的作用。所以,无论诱入时的王台,成熟度已达到何种状态,都不要给予人工破茧帮助,而应该由其内的蜂王,自行破茧出房。那种发育历期已过,尚迟迟不能破茧出房的蜂王,一般属于品质不佳之列,应予以淘汰。由于等待分蜂时机。破茧后暂未出房的不在此例。
(三)王台保护

( h. b& [& O7 [# R- y7 a9 l' ?2 q
采用未分区有王群育王的,在王台封盖后便需要将蜂王囚禁起来,才能避免蜂王破坏王台,达到保护目的。
有时,需要在蜂群内对王台实施特殊保护,以确保王台不被现有自由活动的蜂王或工蜂破坏。根据王台蜡质部分容易被啃咬坏,半茧结实,其外表面耐啃咬的特点,可将已封盖王台用微型铁纱笼全部罩住,或用锡薄纸既能导热,又能防啃咬,将王台蜡质部分包裹起来,仅露出茧盖前端。当然,实施这样的保护性措施后,王台与蜜蜂呈间接接触状态,受到蜜蜂关怀照顾的程度,也会随之下降。所以,如果是外来王台,应该在其老熟时才摘取实施保护性诱入,并置于蜂巢中蜂数密集处。若是本群王台,应在露出半茧之后才实施王台保护措施。
贵州蜂大大点评:对作者所说的尽量不用改造台和严禁割下来的王台倒置,我不敢苟同。多年的养蜂经验告诉我,改造台也有好王,自然台也有劣王。而且改造台比自然台来得容易,随时要可以提王急造。而自然台可遇不可求,今年夏季曾经用两箱已经出现雄蜂蛹的蜂群抽掉卵虫脾密集蜂群逼蜂造台,但两群都没有成功。更何况用王也就一两个月的问题,是感受不到改造台与自然台所出蜂王的区别的。也许,改造台的劣性在未表现出来之前就已经被换掉了。
# ?6 d* d- y$ \) M  P5 w. m
至于割下王台不能倒置,我常常是把割下王台用卫生纸包一包,然后去逐个介入不同的蜂群,虽偶有死台,倒也没大的问题。
; ]" h3 O, B) |! x+ @. C1 N
保护性介王台我一般采取两种措施,一是用细小铝线盘成与王台略大略长的保护罩,两端开口,把王台安置在其中,再介绍入蜂群。二是在蜜区按一个小孔,然后把王台嵌入小孔,再用针式王笼扣住王台,也可关一两只工蜂在里面保护王台或者以后出房的处女王。这样介台还有一个好处,如果是没有分蜂热的弱群,可以不关现有的蜂王,让其继续产卵,甚至可以等新王出来两三天再关老王,放处王。挂台产卵两不误。
2019/9/19

$ A& R. C. j! s7 s) N# v6 d  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874
在线时间
776 小时
居住地
广西自治区

1486

金钱

71

回帖

874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发表于 2019-9-20 09: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2016.9.19的点评说得对,急造也有好王,只要会看王台,一般急造从急造那天算起5天刚刚封盖出来的都是好王,提前封盖或延迟封盖就不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9-20 22: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盗蜂及处置

8 s: ]) x* E, s$ d0 L9 ?, d9 N
我们把抢夺别群巢内蜂蜜或糖浆的蜜蜂称之为盗蜂。中蜂嗅觉灵敏,极易捕捉飘散空中的蜜味、蜡味,并快速循迹求源,从而诱发盗蜂。由于中蜂行为敏捷,一旦发生盗蜂又未及时处置,便会很快漫延、发展,出现互盗、乱盗、蜂性凶暴。大量蜜蜂因斗杀而死亡。群内围王。
盗蜂危害极大,解决起来又比较麻烦,所以,应重在预防。
(一)盗蜂产生的原因
1.缺蜜    在适宜蜜蜂外出活动,外界蜜源又缺乏的时节,蜂群内贮蜜少、缺蜜,蜜蜂感受到一定程度的生存危机。在此情况下,随意开箱检查蜂群、白天喂饲蜜蜂、白天处理蜂产品、白天熬蜂蜡、白天热埋巢础等等,致使蜜味、蜡味飘散,引诱蜜蜂产生寻蜜冲动。
2.蜂况差异大    同一蜂场或临近饲养的蜜蜂,群势强弱悬殊大;有患病群、失王群;遗弃巢内的残留蜜被侦察蜂发现。
3.不同蜂种相邻饲养    例如,中蜂、意蜂同场或临近蜂场饲养。受意蜂扇风时,从巢门抽出散发的蜜味引诱,往往是中蜂起盗,再引发意蜂跟随起盗。发生意蜂盗中蜂时,由于中蜂对意蜂的识别机制有缺陷,加上被意蜂盗的中蜂群极容易失王,自卫能力因此大为削弱,受害程度严重。
(二)盗蜂判别
' M- h. ]# v% H2 v; M
是否发生盗蜂,一般都能从蜜蜂的行为、声音作出判断。
正常情况下,蜜蜂外出采集时的出巢姿态为:出巢后,便升空直飞而去。发生盗蜂时,蜜蜂们总是在蜂场、蜂箱周围绕飞。被盗群的巢门前,秩序混乱。作盗蜂与被盗群的蜜蜂,在巢门附近相互纠缠。
群味差异明显时,出于护巢本能,守卫蜂对作盗蜂攻击主动、凶狠,搏斗场面惨烈。抵抗坚决的被盗群,其蜂箱周围有蜜蜂绕飞,一些是巡察蜂,另一些是寻隙进入的盗蜂。作盗蜂的行为大多拘谨,躲躲闪闪,一旦被守卫蜂咬住,便逞使劲挣扎脱逃状态。
群味差异小的蜂群之间发生盗蜂,虽无搏杀场面,但仍可见到蜜蜂们相互纠缠,频频交换蜜糖的“热闹”场面。
无王群、弱群、病群抵抗能力弱,甚至不抵抗。这些蜂群和群味已无差异的蜂群被盗时,虽不见上述惨烈场面或“热闹”场面,但稍作观察比较,就能看到不少空腹进,满腹出的蜜蜂。
由于盗蜜者过度负重,在满腹而出飞离踏板时,常常呈现先沉后升的的飞行姿态。在巢门处捉住这样腹部饱胀的蜜蜂,用手轻轻挤压腹部,就能看到其口器上出现有蜜珠,蘸来尝尝有甜味。此点区别于出蜂箱排水的蜜蜂。
发生盗蜂时,虽处缺蜜期,但在蜂箱旁、蜂场空域,仍出现类似流蜜期那样的蜜蜂出勤场面,并伴随有蜜蜂飞行的嗡嗡声。作盗群表现兴奋,外出积极。归来时大腹便便,普遍超载,飞行吃力。
贵州蜂大大点评:注音作者的这段叙述:“随意开箱检查蜂群、白天喂饲蜜蜂、白天处理蜂产品、白天熬蜂蜡、白天热埋巢础等等,致使蜜味、蜡味飘散,引诱蜜蜂产生寻蜜冲动。”特别要注意“引诱蜜蜂产生寻蜜冲动”这句,我在这上面犯过错误,以前理解盗蜂就是缺蜜期开箱后操作不慎,引发盗蜂,认为蜂产品可以在蜂场随便放都没事的,现在看来,几次起盗可能就是由于蜂产品乱放,导致“引诱蜜蜂产生寻蜜冲动。”
养蜂以来,每年都要发生或大或小的盗蜂行为,有意盗中(附近有人养有意蜂),曾经被盗到灭群过,我采取很多办法,效果都不好。隔王片也阻挡不了小个意蜂,中蜂对意蜂真的有识别机制上的缺陷,任由意蜂作盗而不阻拦。
发生得特别多的就是弱群被盗,特别是春季的交尾群最容易被盗。
2019/9/20
! e4 W6 }1 O: @; \2 _* Z* G%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9-21 21: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盗蜂防止
1.预防盗蜂      首先要从做好蜂箱开始,要求蜂箱的密封性能好。除巢门、底通气窗外,中蜂箱的其他部位应无蜜蜂能钻过的孔洞、裂缝。设置小巢门或使用巢门隔王片,具有较好的防起盗作用。因此,中蜂饲养群应常开小巢门或安插巢门隔王片。
% A1 b1 f' o; v
从季节上看,每年的秋季与与冬春之交好发盗蜂。因此,这些时节更应倍加警惕预防盗蜂。
由于盗蜂容易袭击弱群、无王群、交尾群、交尾失王群。所以,在缺蜜期到来前,就应对此类蜂群作必要调整。该诱入蜂王的诱入产卵王,该合并的合并,使全场留存的各群蜂都有产卵王,群势基本相同。各群要贮蜜充足,多余的的巢脾要调出保存。
! C1 p0 B+ C3 ^4 p4 u
进入缺蜜期,应适当缩小巢门。外界蜜源断绝时,尽可能不开箱检查蜂群。妥善保管蜂蜜、蜂蜡、巢脾。切实做到:蜜不露缸,蜡不露箱。不让蜜味、蜡味飘散空中。不在缺蜜期设置交尾群。如因特别需要设置交尾群,应置于远离蜂群密集区的地方。中蜂与西方蜜蜂不同场、不相邻饲养。确需同场、相邻饲养时,应使群内贮蜜充足。其中,中蜂箱内贮蜜充足更为必要,而且应是封盖蜜。
一般不在缺蜜期用蜜、糖浆喂饲蜂群。在缺蜜期急需补充蜜糖的蜂群,以调入整框封盖蜜为最好。处于缺蜜期又必须饲喂的,一般应在傍晚、夜晚进行,喂给量应限定在天亮前吃完。
秋末冬初,蜂团收缩,有部分巢脾外露时,应将蜂巢蜂数密集部分,布置在巢门处或挨近巢门处;蜂数稀少但贮有蜜的部分,布置在背离巢门的地方。也可将一部分贮蜜巢脾,脱蜂后暂时离群保存,在各群蜂都已基本停止巢外活动,安静越冬时再加入。其他时期也可参照这样的方式布置蜂巢,以防盗蜂。
2.早发现早制止    发现有盗蜂时,要立即采取措施,不能拖延。盗蜂初起时,作盗蜂的行为还局限在以侦察、试探为主。此时,可将它们击昏或捕杀。过程之中,还应注意清除由受损蜂体溢出的蜜,勿留蜜迹。仅个别群起盗起盗或被盗时,要立即缩小被盗群及相邻群的巢门。将此时的巢门调至仅能容许1—2只蜂进出,能显著提高被盗群的防御能力。对作盗群喷烟或施以其他标记性气味,既可暂时打乱作盗群秩序,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被盗群识别盗蜂的能力,从而挫折作盗行为。
盗蜂已较严重,采取上述措施仍不能制止的,可选用以下方法之一处置。
(1)囚王止盗  采用观察腹形、行为、撒白色淀粉末标记等方式确定作盗群。将作盗群蜂王暂时囚禁。蜂王离群囚禁的止盗效果好于不离群的,但要带陪伴蜂。数只蜂王需要囚禁的,应分开放置,以免串味。要分别编号,以免返还时弄错。不离群囚禁的,囚王笼应置继箱或平箱巢框上梁处。因为外勤蜂歇息区大多向下、向外。在作盗群感觉蜂王状况有较大变化,作盗行为消失之后,再将蜂王恢复原状。囚王止盗效果一般在隔夜后便能显现。该方法比较适合自己家庭饲养的蜂群,本场蜂群起盗、互盗的制止。
(2)转、换蜂箱    关闭被盗群巢门,打开通气窗防闷。然后,将其搬到凉爽的室内暗处。原址放空蜂箱。傍晚,将被盗群放还原址,天将黑时开巢门,放出余留箱内的作盗蜂。第二天及其以后几天,对曾被盗群仍要继续采取有利防盗的措施。例如,缩小巢门,在巢门口喷水等等。在处置被盗群的同时,要找出起盗的原因予以消除。情况紧急,需开蜂箱都能施行补救的,应将蜂连箱搬至室内进行。
(3)捉盗改造   盗蜂量较大时,可在搬走被盗群之后,原址放上装有巢门脱蜂装置的空蜂箱,使盗蜂进得去出不来。此类脱蜂器呈活口喇叭状或活口八字形,使盗蜂稍用力就能从小端闯入,却不能再钻出。天黑以后,将捕捉到的盗蜂迁至直线距离5千米以外的地方,稍作调整,补给一些子脾。经诱入蜂王、王台,独立成群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再搬回。若捕捉的盗蜂不多,也可就近囚禁,待本处盗蜂已得到完全控制时,再将囚禁的盗蜂稍加“折磨”,给其留下“厌恶印象”之后放飞。施以喷烟、喷水等。
(4)全场关、放联动    盗蜂已普遍发生时,可试用全场联动处置方法。首先,立即关闭各群巢门,打开通气窗防闷。傍晚,天快黑尽时才开巢门,让混杂在别群内的蜂各归其巢,夜晚进行抽脾、适当补蜜等必要调整。次日天亮前又关闭巢门,傍晚或天黑以后再开启小巢门。关闭期间,可有针对性的驱赶、捕杀尚在箱外游荡,疑似盗蜂的个别散蜂,必要时在蜂已各归其巢后,在不使其受热,受闷的前提下,可将驱杀散蜂与关巢门时间再作延长。例如,使蜂连续2天停飞后才开小巢门。
) y8 c4 K) E* U3 w% ]
如果出现多群被盗、互盗、就地处置已十分艰难,就应采取搬迁、转场止盗的方法。同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不使蜂群到新场地后,再次发生盗蜂。
贵州蜂大大点评:作者关于防盗的方法多种多样,可操作性强,有很强的实用性。今年春季,我一群蜂的第三次分蜂群较弱,也就碗碗蜂的样子,遭到强烈盗蜂,采取了很多办法都不见效。最后我只好搬离原蜂场,放八里路外一户人家,最后不但处王交尾成功,还成了强群。如果条件允许,我觉得搬离原场地防盗蜂要简单得多。
2019/9/21
2 h0 `6 V; D' q/ e7 S!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9-22 22: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章    蜜蜂迁飞与收捕
  `8 C" Q, v, M" t6 w4 E, ~, u* a% \, G/ i3 L' g) I5 l2 e: s( e; F1 j4 m
好分蜂易飞逃是中蜂生物学习性。由此而致的迁飞,常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只有弄清其中规律,才能有效预防、成功收捕,甚至在中蜂饲养管理中加以利用。3 x3 j. U( T( w; X: p" V
; X8 E5 R% ?# J& o/ `5 m
一、昆虫迁飞与蜜蜂迁飞
" |: B2 V% \; G' y6 |" q
' z- A/ {# }! B6 g4 R( z$ z
1 Y, d7 P& z3 l9 I: @根据昆虫学的相关定义,迁飞是指:昆虫数量大、飞行时间与距离较长,飞行由昆虫本身控制,自身推进的现象。迁飞是昆虫较为普遍的生物学习性之一,起着昆虫在原所在地,虫口过剩、生态失衡的作用。经过迁飞的昆虫转至新址后,常比停留在原栖息地时的繁殖速率快。所以,从总体上看,迁飞对昆虫生存与种群扩大、扩散都有好处。. e( [2 ~/ j5 D* M* T
- T& \' \! l; s: U: Z$ w) d
, i( c! g/ ?0 N6 h3 T' F
迁飞昆虫的发育的生理特征,一般是指发生在新羽化的成虫。其中,绝大部分又发生在生殖前期。迁飞昆虫新羽化的个体通常不活跃,对来自食物的刺激反应受到抑制。迁飞昆虫以脂肪体积累和飞行肌的发育,替代了有关生殖方面的发育。激素是控制昆虫迁飞的内因。
0 r; w# b: x( u0 j5 g# f& H# C' a- n/ K0 h) l+ D- }8 X

) f$ M: n2 |) }1 w3 u5 F作为昆虫世界一员的蜜蜂,具备昆虫的多种属性,也包括迁飞习性。在蜜蜂属内,大蜜蜂、小蜜蜂的迁飞性很强,具有定期必然迁飞的习性。例如,每年3—7月份,在西双版纳非河谷地区,容易寻觅到在树上生活的大蜜蜂、小蜜蜂。9月至次年2月,它们又迁徙至海拔更低的河谷地带生活。
% s8 l! o& k2 L( X% Q5 P$ b8 N! l& R0 @4 \

" h& S; ]1 h. }3 P+ J4 J西方蜜蜂迁飞性弱。东方蜜蜂的迁飞习性虽已弱于大蜜蜂、小蜜蜂,但强于西方蜜蜂。
' Y2 ?, x" h8 i" {+ o$ ^, O5 P8 |; L9 k! m* M
. ^/ S: l7 h, l3 `- r, X) `$ Y
从迁飞距离比较,大蜜蜂迁飞距离最远,可达上百千米之遥。其他蜜蜂的迁飞距离,一般在数千米数十千米不等。1 W6 @5 x3 r, K) A  U
' o7 |5 g" m* ^
6 x0 [* i' x' N/ A$ z/ x% p* K9 n
蜜蜂迁飞准备期,也要经历个体脂肪累积、群体生活懈怠这样一些过程。迁飞之后表现勤奋。( ^$ z, N+ B" F  z4 A* V8 {/ V% \0 K2 _

' c/ a8 W* ]( ]) Y  r6 l
. ~" [+ f' N, b: P1 L由于进化上的原因,东方蜜蜂与西方蜜蜂绝大多数的亚种,都已脱离定期必然迁飞的模式,滋生出与许多动物相似的恋家习性,此又被称为恋巢性。只在分蜂、飞逃时,才发生迁飞。意蜂恋巢性强于中蜂,通常仅发生分蜂性迁飞。中蜂除了有分蜂性迁飞,还容易发生逃亡性质的迁飞。
+ ~& y, t0 C! N5 k5 G
& J- ^" r7 Q& Y5 H. J+ U
, n4 F5 A( A  ]1 V通过观察蜂群生活,迁飞是蜜蜂王国最为激越、壮观的群体行为。常给人留下难忘印象。其机制复杂,原因多样。从发生的时间看,分蜂性迁飞大多发生在分蜂季节,天气良好日,适宜蜜蜂飞翔的时段。一般在上午11点至下午5点之间。生活节律基本正常,已做从容准备的蜂群,发生逃亡性迁飞的时间基本同上。而生活节律紊乱、未做充分准备的蜂群,发生迁飞时的时间可超出上述时段,甚至已近黄昏还在发动迁飞。例如,发生应激性蜂病的蜂群、应激性飞逃群,等等。
8 `5 f9 q1 W7 Y4 f5 Q: ^# V& s% p0 U1 y$ E7 `  @
8 X6 R% a* S( n8 _0 p/ [
迁飞发生时,蜂群出现主动离巢或弃巢行为。蜜蜂们短时间便吸足蜜,工蜂携蜜量接近或达到飞行时的最大载荷。蜜蜂从巢门和其他一切可出箱的通道涌出,在原蜂巢附近的上空盘旋飞行。行为激烈,场面壮观。此刻,如果蜂王也随飞出的蜜蜂一道,那么,离开原巢的蜜蜂们便淡化了对原巢位的记忆。盘旋飞行一阵后,首先由数只蜜蜂在附近适宜团集歇息的地方发臭、舞蹈,吸引较多蜜蜂趋往。蜂王停歇在此处后,尚在盘旋或暂歇他处的迁飞蜜蜂,便会快速投来此处。蜜蜂们团集形成蜂团。此时,蜂团的形态、大小与位置还要作一些小调整,直至最佳状态。此后,大多数蜜蜂便安静歇息,仅有寻巢侦察蜂十分忙碌。
( w3 |9 I. C; T: j( M
2 K9 l. K+ z9 p* [: U' i' y- Z5 k. D2 I: t4 `
蜜蜂迁飞大多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准备,并伴之有相应的生物能量累积。因此,一旦发生迁飞,应让其得以充分发挥。不宜对迁飞已经发动,正在涌出巢的蜂群实行封闭性阻拦,以防酿出恶果。应待其在外结团,重新安静下来后再行处置。6 ~% B7 S/ D' X( X4 q4 Z+ U6 i% W

+ g1 @4 ^% W4 s. G& r( M8 n" d7 _6 r5 x7 H: u" |
迁飞群静歇时间长短,依不同情况而定。如果侦察蜂已事先寻好去处,经历迁飞冲动后团集的蜜蜂,在稍事休息后便会蜂飞团散。蜜蜂们在挨近地面和贴近地面物体的低空,以盘旋飞行方式,飞向新巢址。此时,蜜蜂作集体盘飞的直线速度,大约相当于成年人的大步走或小跑步的速度,飞行方向为总体上的直线方向。
3 s4 N8 Z3 G+ K6 u% j+ M& h9 h1 O- q* z8 X' M
5 D! W. t" \) l4 N9 X
如果事先未寻得理想的新巢址,那么,会从团集后的一些蜂团上不时飞出一些寻巢侦察蜂。这些侦察蜂面对目标的飞行姿态为:缓慢、垂足,并发出频率较为固定的嗡嗡声。有时,尚表现出与人“亲近”的动向。稍加留意就能听到和看到。, p0 g9 U& [2 v6 b# ~5 m
- W7 D/ q4 K" A- g
) g! [7 i( O1 W# @3 l# v3 U& c. f
寻得新巢址的侦察蜂即刻返回蜂团,以舞蹈方式将此信息表达给其他蜜蜂。各路侦察蜂寻到自认为适宜的去处后,都要回到蜂团作相互比较,直到统一到某个最佳去处蜜蜂们才散团,集体飞往新址。到达目的地,蜂王在大约一半工蜂进入新巢穴后跟进。只要蜂王伴随一道,蜜蜂们涌入新巢穴,经历相对安静期后再出巢时,便完全抹去了对原巢位的记忆,录上新巢方位。所以,无论何种原因的迁飞,都可在收捕成功,经历相对安静期之后就近另置新址。
3 m4 d3 I% T: q& X9 }* H6 Y. j$ ~8 i) N+ f
' v0 G& {- z8 d. x6 F
有时,由于适宜筑巢的场所难寻,蜂团可以在野外静静地等上数小时至数天。甚至在稍有遮掩的临时结团处,分泌蜂蜡筑造少许巢脾。但这毕竟不能长久。4 U  m: A! G3 O" y: o
6 @# d+ s0 e2 }) B+ v& t

3 m7 m& Y4 S1 q+ o# n. B迁飞至新巢址后,蜜蜂积极营建新巢,并首先在新筑成的巢脾上部贮备一些迁飞时携带的蜜,如果还有剩余的话。蜂王积极产卵,外勤蜂勤奋采集,蜂群进入一种高效劳动的积极状态。
7 M0 N5 ?$ ~" N$ P( `2 E- R0 b3 |  Q6 i; D7 U

& M! B6 Y9 [2 H" b9 x5 P* x9 N  \$ i生活异常的蜂群,不仅发动迁飞的时间混乱,迁飞行为也多有异常。它们出巢后常不能安静团集,频繁结团、散团,结团也较分散,不断变换结团地点等等。有时,甚至已到黄昏,还在空中迁飞来迁飞去,搅得四邻不安。  z3 @6 |6 Y( S* K8 M* o$ U6 V* J

3 L, F3 j. o3 e- z- v( u
! ^& O) @! y# t0 Z( ?蜜蜂迁飞从酝酿、发展至发生,虽不会贯穿蜂群生活始终,但都经历了长短不等、由群体情绪再到群体行为的演进过程。其机制复杂,原因多样。从饲养管理角度看,蜜蜂迁飞成功,意味着此前养蜂有失误。若收捕未果,蜂群“远走高飞”,必然给养蜂者造成一些精神与物质的损失。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发生,必须对蜜蜂不同含意的迁飞作详细的了解分析,才能予以疏导转化。甚至将其中一些消极因素转化成对饲养管理有利的积极因素。1 ?) B7 _3 n, ]9 {; C7 b- v
* \/ ?+ B$ W7 C0 f1 t' J
贵州蜂大大点评:中蜂分蜂规律真的难以把握。前几天取蜜,发现一群失王并有了急造台,且有几个台头已黑。于是我提了一脾半子脾组建一个交尾群,其中半脾上有五六个封盖台,台头发黑的两个也在此半脾上。按照以往的经验,蜂这样少,新王出来后一般不会再分蜂,而是咬掉其他王台。可今天新王出了后却有了分蜂的趋势,蜂一下子涌出箱外,一下子又进入箱内。看它们这样不安宁,我打开蜂箱,把其余王台割下来,还是发生了分蜂。看它们在树上结团后,我打算收回来做两个交尾群。于是,我把割下来已经出了的一个新王放进原箱。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蜂收到,可一下子又从收蜂器里面跑出来,在空中盘旋。这样十多分钟后,蜂群又全部涌入原箱。所以,中蜂好分蜂,即使蜂量少时,也同样会分蜂。
# K( @5 E9 s& B( }+ h! z5 t1 K& W2019/9/22
6 I( S. }4 v3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9-23 22: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分    蜂

# S. g7 J% E/ \5 k4 n0 E$ b, I
自然分蜂是指:蜜蜂群势增长到一定阶段,群内培育雄蜂、培育新蜂王,随后,蜂群的约半数蜜蜂连同原蜂王一起,飞离原巢,在新址另行筑巢而居的行为。蜜蜂以自然分蜂的方式,来增加种群数量。所以,分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繁殖。
(一)分蜂概述

$ J/ c- ^* o9 J* G% ~$ c, f, B
自然分蜂是在蜜蜂自然条件下,实现种群繁殖的唯一方式,对于扩大蜜蜂种群数量有利。因此,野生型蜜蜂的分蜂性强;脱离野生状态的家养蜜蜂,分蜂性逐渐减弱;愈接近野生型的蜜蜂种类,分蜂性愈强。此趋势在蜜蜂属内的各种之间,较为明显。在蜜蜂各种内的不同亚种(地理种)之间,也存在差异。自然分蜂亦是蜂巢内外多种因此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不同地区与不同季节来看,每年春季发生分蜂最多。也有从春季持续到夏季,一些地方甚至发生秋季分蜂。从气候看,温暖潮闷时节,容易发生分蜂。从蜜源类型分析,流蜜不涌,但足够育儿需要的蜜源期,辅助蜜源期或俗称繁蜂蜜源期,容易发生分蜂。虽无明显蜜源但粉源所含糖分较高,气候适宜的时期,也容易发生分蜂。由此可见,分蜂需要相应的食物基础与气候条件。

# F3 w3 K* O5 Y, a
养蜂实践中,已惯于将蜂群在分蜂准备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称为“分蜂热”或“分蜂情绪”。中蜂虽有随环境变化反应敏捷,灵活调整自我的总体特征,但在分蜂方面却呈现单向性趋势。即产生分蜂热容易,转化消除难。尤其是春季、夏季,中蜂的分蜂热产生容易,持续时间长,表现顽固。对于已显现分蜂热的中蜂群,单纯以毁除王台来压制分蜂,常常失败。蜂群甚至在王台被毁尽,蜂王又在刚筑造的台基中产下卵之后,就分出。
大流蜜可以延缓和化解意蜂的分蜂热,却不能有效延缓和消除中蜂已有的分蜂情绪,对此要给予充分注意。由于处在流蜜期的强群,2个工作日内就能完成食料贮备。因此,没有根本解除分蜂热的中蜂群,尽管巢内尚有可贮蜜巢脾,但仍可能在前次被取尽蜜之后的第三天就分出。

* ^5 J; }1 @( u  H5 F* O( Y
发生自然分蜂时,蜂群中的约半数蜜蜂与原蜂王飞离原巢。留在原蜂巢中的是:刚羽化出房不久,尚不具备飞翔能力的蜜蜂;在巢内有事可干的蜜蜂,例如,调节巢温、抚育蜂儿的蜜蜂;因外出采集而错过分蜂的蜜蜂。休闲蜂基本都随分出群飞走。分蜂后留在原巢中的还有:较多封盖子脾,数个王台,较为充足的蜜、粉贮备。

- e. J% c3 U& _1 m$ ]8 u
自然分蜂增加了蜜蜂的生存单位,对其参与生存竞争有利。但在酝酿与发生时,会给养蜂生产带来诸多不利。例如,分蜂发生时,常致蜂场的原有秩序被打乱。如果不止一群同时发生分蜂,更使养蜂者手忙脚乱。过多,过频的分蜂,也不利于维持强群。临近流蜜期和流蜜期分蜂,往往导致蜂产品欠收。所以,对分蜂要施以必要的调控,一般以不自然发生为好。调控总体上要遵循疏导原则,使其在产生分蜂热之初,尚在分蜂情绪的酝酿阶段,就得到及时化解。
; @: I; O3 t, Y5 G* R2 C/ p
为了避开自然分蜂的不利,又能得到增加蜂群数量的相同效果,使蜜蜂繁殖也纳入人工调控的范围,就需要采取人工分群的方法。像这样按照人们的意愿将原来一群蜂为二群或两群以上的,就称为人工分群或简称分群。由于分蜂与分群,都需要具备相似条件。例如,较强的群势、成批封盖子、充足的食料等等。因此,分蜂与分群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贵州蜂大大点评:人工分群虽说没有自然分蜂群里面各蜂龄蜂比例搭配适当,也没有新分蜂群采集积极,但却可以按计划进行,做到有条不紊的管理蜂群,那种分群过后暂时的劣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019年9月23日星期一

7 U6 g2 v( f1 }* X* u; D$ |+ M/ 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9-24 22: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分蜂热特征

' a( y# Z1 f, I% c$ X
1.初期特征     蜜蜂群势由中等至强群;蜂群内蜂儿数量大。其中,又以卵和低龄幼虫占多数。工蜂开始筑造雄蜂巢房。蜂王在这些雄蜂巢房中产下卵。此期,蜂王有很高的产卵积极性,此又被称为产卵跃进!工蜂育儿积极性高,采集力强。利用这些特点,在此期适当添加保存的优质空巢脾,供蜜蜂抚育之用,不但能延长分蜂初期阶段,还能使其不能大量抚育雄蜂儿,从而使群势得到进一步增强。
2.中期特征     群内蜂儿量大,但主要是大龄幼虫和封盖不久的子脾。雄蜂儿普遍转入生长发育的中、后期,被封上蜡盖和化蛹。工蜂开始筑造王台。只要气候、蜜源条件继续适宜,蜂王即在这些王台中产卵。哺育蜂积极哺喂王台中的幼虫,王浆量非常充足。这时,工蜂采集仍较积极。意蜂王在王台中产卵后,产卵量随之快速下降。而中蜂王在此时的产卵积极性不减,从而为蜂群的再次分蜂准备了充足的蜂儿,这是中蜂分蜂次数显著多于意蜂的原因之一。但随着造脾停滞,巢脾上的较多巢房,逐渐被蜜、粉、卵、虫、蛹充塞,中蜂王的有效产卵减少,常常出现流产现象。例如,在爬行和寻找产卵巢房途中,频频排卵。
在中期阶段,已有休闲蜂出现。此时采取一些适当措施,仍能缓解分蜂热。若此时生产王浆,在无其他封盖王台的前提下,由于产将王台一直处于未封盖状态,蜜蜂被诱导连续产浆,因而可将分蜂进程“凝固”在些阶段,并随抚育力的不断消耗,而将分蜂热逐渐化解。
3.后期特征     群势进一步增强。成年蜂总量达1.5千克及以上,有时,也可以低于该值。在蜂箱内的自由空间、隔板上、蜂巢外围等处,都蓄积着较多休闲蜂。这些休闲蜂,以幼蜂、青年蜂占绝大多数。大批封盖子脾进入老熟阶段。有不少雄蜂羽化出房。群内出现封盖王台。至此,分蜂进程的演变速度明显加快。蜂王产卵由减少至停止,工蜂采集积极性普遍下降。只要天气适宜,贮蜜足,极容易发生分蜂。尤其是闷热日和连续雨日之后的初晴日。如果天气暂不适宜蜜蜂迁飞,在分蜂热已演进到此阶段的蜂群内,尚能观察到老蜂王行至成熟王台附近时,常要作短暂停留,并将身体作上、下起伏抖动。有时,尚能听到王台内已羽化但还未出房之王,与外面蜂王彼此发出的应答“示威”之声。
) Q9 }  O" l7 h2 J$ @, b
发展到后期阶段的分蜂热,用一般方法已难以解除,只有采取人工分蜂,让蜂群蓄积的与此相关的生物能量释放,实行人工分群、添加继箱等方法才能容易奏效。外界转入缺蜜期,又恰逢封盖子大量羽化出蜂,巢内贮备的蜜粉已被大量消耗时,也能化解分蜂热。
4.贮蜜状况    有分蜂热的蜂群,贮蜜增长缓慢,封盖迟缓。临近分出时,贮蜜停止封盖。这一方面,是由于蜡源蜂停止泌蜡,将泌蜡能力蓄积起来到新居后才释放,以便在新巢筑造中,高效泌蜡、供蜡。另一方面,是为了在分出的刹那间,众蜂都能方便的吸到蜜。
中蜂育儿。三型蜂发育历期都短于西方蜜蜂。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敏捷等特性,演化成为中蜂容易产生分蜂热;分蜂热一旦形成便又较为顽固。而且,从分蜂热显现至实际分出,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显著短于西方蜜蜂的。这些在中蜂饲养管理中,都要予以特别注意。
贵州蜂大大点评:根据作者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在分蜂热的初期和中期,蜂群在大量造雄蜂房抚育雄蜂子的同时,也还大量产下正常工蜂卵。如果这个时候加入贮备的优质巢脾,蜂王也会大量产下工蜂卵,从而延缓分蜂,还可以增强群势。

& \0 s8 N, }8 Q: V5 O' H
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中蜂群的这个特点,达到延缓分蜂和强蜂的目的。而这个时候,加入巢础或者加框,很明显的会造出大量的雄蜂房,育出雄蜂蛹,浪费蜂力。那么,这时加入优质空巢脾是比较好的方法。但是,中蜂巢脾难于保存,即使有也不多。所以,这时候我们要利用中等群势造脾能力特别强的优势,造出大量优质巢脾来加入分蜂热正在初期和中期的蜂群。那我们就要真正学会判断分蜂热的属于哪一个阶段。
2019/9/24
: S  Q! J4 \' x!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9-25 22: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分出群特点与余留群变化
" t$ o' x$ [( C" p3 K0 i
中蜂自然群大多生活良好。在有利于蜂群生活的季节,群势恢复快,发展也快,并受本能支配首先满足种群繁殖的需要,因而分蜂早。又因为中蜂王有卵陡峭的习性,工蜂能以与之相应的抚育行为相配合。从而为分蜂提供了充足的后备蜂资持。所以,中蜂自然群在分出了首群之后,大多还有继分现象。我们通过对中蜂自然群和模拟自然群生活的观察,归纳出中蜂分出群特点与余留群变化规律如下:
1.分蜂量递减规律      与细胞分裂相似,正常情况下分出群的蜂量,约占此前蜂群蜜蜂总量的二分之一。首分群的蜂量,约占未曾分蜂时蜂量的二分之一;第二分出群的蜂量,占未曾分过蜂的四分之一;等等。也可简述为每分一次蜂,蜂量大约减少一半。
2.首分群特点与余留群状况   首分群蜂王一般是产卵王。由于经过充分酝酿、准备,蜂群内积累了非常充足的蜜蜂、蜂蜜、封盖子。依照上述递减规律,首分群的分出蜂量大,占原群蜂量的二分之一。能飞行的各龄工蜂都有。这样的分出群,在筑造新巢、采集、抚育等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所以,如果外界条件继续有利,首分群在到达新址后的1个月左右,还会再发生分蜂。

0 G4 u5 a9 |1 K
第一分出群出发后,余留群内有数个日差明显的分蜂王台。在这些王台内,分布着从卵至不同龄期的虫、蛹。工蜂周到照料这些王台,同时,还会筑造一些改造王台。热证严重群,受伤热影响的蜂群,如果发生分蜂,群内余留蜜蜂数量少,蜂儿状况较差,分出蜂量显著多于留下的蜂量,与逃亡群极为相似,但留有王台。
其他条件已经具备,唯有天气恶劣而致分蜂不能按时发生的蜂群,其群内已经成熟羽化的处女王,可以暂时潜伏于王台内,并受到工蜂严密保护。一旦分蜂发生,原有蜂王随分出群离巢后,潜伏的处女王会快速咬破王台茧盖,或是弄开早已咬破但又被工蜂暂时用蜡封闭的茧盖,快速出房。如果等待好天气的时间较长,此刻还会出现,不止1只处女王同时出房的现象。
3.正发生分蜂群不能关闭      分蜂群尤其是首次分蜂群,群内蜂多、子脾多。人为关闭分蜂群的巢门,短时间就会使箱内呈现高温、缺氧状态,使成年蜂与子脾均受其害。群势愈强,关闭阻拦后的箱内劣境形成愈快,后果愈严重。甚至出现,如同运输不当那样的闷蜂后果。分析其演变过程为:迁飞发动群的蜜蜂兴奋产热;饱吸蜂蜜会产生取食体增热;出巢冲动产热;受阻后焦虑不安产热;涌到通气纱窗处又造成拥堵。蜂箱温度短时间内呈现易升难降态势,箱内氧气被大量消耗而致缺氧。相比之下,不关巢门改插巢门隔王片的效果较好。因为工蜂们能涌出蜂箱,热能可以得到散失。待蜜蜂经历一阵外出宣泄之后,再行处置为好。
4. 第二分出群及余留群状态    中蜂分蜂性强的特点还在于,余留群常常发生再次分蜂。如果一切顺利,在第一分出群出发后的1周左右,就会发生第二次分蜂。其间,蜂群经历了新王出房和由封盖子脾大量出蜂的过程。此时,蜂量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新王已具备飞翔能力。如果首次分蜂时间受天气影响而推延过,那么,二次分蜂发生时间,则主要决定于现有王台的成熟度。惹羽化后躲藏在王台内的处女王,在潜伏期间体格已经硬朗,翅肌已成熟到能飞行的程度;日龄紧跟其后的王台,又已老熟;蜂群分蜂热仍然严重。那么,第二分出群的时间还会提前。甚至出现发生第二次分蜂时,分出不止一群的现象。
( Y4 s0 A7 ^; s0 K( Z, T- I3 ^9 W" A
第二次分出的蜂量,一般只有首次分出量的60%左右。工蜂年龄结构普遍年轻。同行的是处女王,有较多雄蜂跟随。如果气候适宜蜂王交尾,蜂王又是在王台内潜伏一段时间,已度过幼龄期的处女王,那么,这样的分出群,最早可于达到新址后第四天左右,就见到新蜂王产下的卵。
0 s3 U4 \" U& [7 _' {* C( r2 e
第二分出群,因群势明显不如首分群,到达新址后,在本分蜂季节一般不会再次发生分蜂。
) ~' a/ H0 _! }% ?" c2 {) u) C
第二分出群飞走后,余下的蜜蜂继续呵护现有王台。但一般不再筑造改造王台了。
5.后分群特点与分蜂自然解除     如果各方面条件继续有利于分蜂,还会出现第三次及更多次分蜂。由于受分蜂量指数递减规律支配,这些再次分出群的数量已大为减少,常被称为“碗碗蜂”。由通常所说的一大碗蜂至一小碗蜂不等。分出群与余留群的工蜂,都已是较幼龄的成蜂了。蜂王均为处女王。分出时间已无明显的规律性,主要由蜂王状态、王台状况而定。又因为这时的王台已掺杂有改造王台,其成熟情况更为复杂。所以,还可能出现不仅1只蜂王同群出发,处女王斗杀等异常现象。蜂王交尾、产卵时间也随之相应变化。
; C7 [+ k- f4 K* C3 x" M9 U
当余留群的蜂量大为减少,封盖子都已基本羽化出蜂,幼蜂对食料消耗又大需要采集补充,分蜂热随之自然消退,工蜂虽仍可能照料王台,但已不再护卫王台。以处女王破坏王台为标志,分蜂热消失。有时,工蜂还帮助蜂王毁台。若偶有1只以上的处女王同时出房,因为此时分蜂情绪已完全消失,处女王之间便会发生恶斗,最终留一。
贵州蜂大大点评:作者所叙述的多种分蜂现象我都经历过或者看到过。比如,有一年,我有一群蜂在久雨初晴后,一天分出两群。而首分群当年再次分蜂那是常事。我还观察到一群谷仓蜂,春末连续分蜂四次。
2019/9/25

# I7 @  C* o4 ^+ X1 F0 J# o& 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9-26 21: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人工解除分蜂
0 D/ ~& N- d/ p& b9 h
要防止发生自然分蜂,就需要解除分蜂热。导致蜂群产生分蜂热的方法很多。从外界因素看,在温暖气候有繁蜂蜜源的条件下,容易产生分蜂热。蜂箱常被太阳照射,蜂群生活小环境湿闷,也容易滋生分蜂热。从巢内因素看,哺育蜂过剩,蜂王物质不足,因蜂巢扩大而导致箱内自由空间显著减少等等,被视为主要原因。要解除分蜂热要从这些原因着手,采取措施愈早愈好,迟了,解决起来较为困难。一般可选用以下措施。
1.调出封盖子、消耗抚育力      从有分蜂热的蜂群内,调出一些封盖子脾,补入群势中等的蜂群或弱群。又从这些被补充群,调出一些卵、幼虫脾给有分蜂热群,以消耗其抚育力。也可让有分蜂热群生产一段时间王浆。这样做不仅有效减少了有分蜂热群内,较为大宗的生物热源封盖子脾。而且,还给这些蜂群的过剩抚育力找到了出路。使它们忙于育儿、泌浆。
2.取蜜、空房     取去有分蜂热群的大部分贮蜜。取净分蜂征兆已十分明显群的贮蜜。适当拉宽框间距。必要时加入些保存的优质空巢脾。这样做,给蜂王产卵、工蜂贮蜜贮粉都留出了充足的巢房,使蜂王产卵力、工蜂工作能力得以正常发挥。蜜蜂有事可干,不思分蜂,从而化解分蜂热。尚有保温物的,不仅此时要撤出,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有利于散热降温的措施。
3.换王解除     群势仅在中等或中等偏强,就产生分蜂热的蜂群,可淘汰老产卵王,诱入新蜂王。并注意在换王的同时,大力改善蜂群生活小环境。使之有利于通风透气和散热。例如,遮阴,留足箱内自由空间,开大底通气窗等等。
4.分群解除
(1)留新调老    对初现分蜂热的强群,提出老蜂王连同2—3框蜂搬往5公里外。余留群诱入产卵王,毁除全部王台。也可以不诱入蜂王,而改为作留有王台的交尾群。由于惯性作用,在这样的无王群中,容易出现一批改造王台。所以,3天后还需再毁除一次需要淘汰的王台。
(2)留老调新  对于分蜂热已较强的蜂群,避开蜜蜂进出高潮期,将该群老蜂王与1框以卵和小幼虫为主的子脾,带蜂调入备用蜂箱,在子脾左右各放置一个空巢脾和1/3巢础框,组成蜂巢暂有3框的蜂群置于原址。原群与蜂箱,连蜂带脾搬往附近新址,诱入新王或王台。由于距老巢不远,外勤蜂和部分已作认巢飞行的蜜蜂,一般都会在出巢飞行后返回原址群,使老王群蜂量增加,所以,分群数日后要视实际情况,再给留置原址的老王群,加入巢脾或加础造脾。
(3)新群再分    如果新址群内的蜜蜂数量仍多。针对中蜂存在继分现象的特点;在分群经过一个飞翔日后,可新址蜂群再一分为二,因为新址“老”蜂需要经过一个飞翔日,才能返回原址。
5.分区解除    及早实现分区饲养,能有效防止分蜂热产生。及时实行分区饲养,能有效化解分蜂热。已经分区饲养的蜂群,在其显现分蜂热时,可将大幼虫、封盖子脾调入无王区,毁除所有王台。给有王区加入适量的优质巢脾,取去此类蜂群的及大多数贮蜜。在作此调整后的4—5天,检查毁除一次无王区内的改造台和有王区内可能出现的王台,采用继箱分区者,尚可利用箱体可向上叠加的优点,辅以蜂巢巧安排,能卓有成效的化解分蜂热,达到挫折欲分蜂行为的管理目的。
6.混合重组法    分区饲养后,若各群群势已较为均衡,但普遍出现分蜂热,又不便在原址互相调补调节、设立新群;已临近蜂蜜生产期,需继续保持适当的采集群势。那么,可从各群无王区,调出一些带蜂子脾,同箱混合装运,在蜜蜂不能飞返的新址,另行组建若干新群。从各群调出的蜂与子脾数量,视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一般以原群仍能维持正常抚育为度。
7.毁台解除    王台具有很强的致热致分作用。在其他引起分蜂热的因素都被消除后,如果还有正常王台尤其是封盖王台,蜂群照样懈怠,伺机分出。例如,在分区饲养的无王区内有台。对此要高度警惕!因此,在蜂群迁飞未发动时毁尽王台,能暂时挫折蜂群的欲分蜂行为。
8.模拟分蜂法     对于分蜂热已很严重的蜂群,要利用自然分出群的蜜蜂,大多是巢内暂时无事可做,等待时机分出的休闲蜂;等待分蜂的蜂群内,蜂儿贮备与食料贮备充足,生物能量高度蓄积的特点。选择时机对其施以模拟分蜂法。天气条件不限,只要能操作蜂就行。具体方法如下:
(1)闲蜂分离法    首先,在蜂箱内调整留出足够蜜蜂结团的自由空间,将蜂王用半阻隔囚王笼囚禁,并挂置该自由空间。之后,对蜂群轻度喷烟,盖上蜂箱自由空间一端的副盖,敲击、振动蜂箱一会儿,逼迫蜜蜂离脾结团。然后,停止敲击、振动,盖上全部箱盖,让蜂群安静10分钟左右。此间,凡在蜂巢内有事可干的蜜蜂,会重返巢脾继续它们的工作。暂时无事可做的蜜蜂,大多仍呆在结团的自由空间处。这时,便可打开子脾所在端副盖,将封盖子脾、大幼虫脾带蜂调入备用箱,仍放原址,诱入成熟王台或蜂王。卵、小幼虫巢脾、产卵王与仍在休闲的蜜蜂连原箱一块搬往蜜蜂不能飞返的远距离新址,放出囚禁蜂王,酌情加入适宜产卵的空巢脾。
(2)生物能量释放法    选择适宜蜂群迁飞日,在清晨对老蜂王实施剪翅后放回,随即给该群安放一个老熟王台,茧盖已发黑为最好。这样,最早可在采取这些措施后的当天,便诱发分蜂。当日未发生分蜂的,次日晨应查看一下,只要王台未被破坏新王还未出,就能继续起到诱发分蜂的作用。待其分出后,便按照蜂群近迁中已述的相关方法处置。
) F8 p! x# @& e, E4 w
上述各种方法在具体运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施用,以不影响产蜜为前提。临近流蜜期和流蜜初期,应选用对群势基本无影响的方法解除分蜂热。对于那些在流蜜期到来前,尚能从容繁蜂和复壮的,可以将分蜂热群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以此化解分蜂热。还可以采用先分开,继续繁蜂一段时间,流蜜期到来之后,再合并采蜜的化解方法,从而实现以中等群势高效繁蜂,强群投入流蜜期的生产目的。
贵州蜂大大点评:作者对分蜂热化解的方法叙述详尽,其最终目的就是想实现强群采蜜,但每一种化解方法的操作都比较繁琐,如果少量养,是可以这样做的,但如果大型蜂场也这样做,可能得不偿失。所以,大型蜂场一般以中等群势采蜜是有道理的。因为中等群势没有分蜂热,采集力也不弱,管理起来也省事。
2019/9/26

2 T* E' l# e9 w6 J" d, }1 F% 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9-27 21: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防止意外分蜂
在中蜂饲养中,人们对已出现分蜂热的蜂群较为注意,并能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应对。但对已发生自然分蜂、或由人工分蜂而来的新蜂群,往往忽视其仍有可能产生分蜂热,进而发生分蜂的倾向。一旦发生意外分蜂,常常措手不及,导致蜂群迁飞丢失。
在自然分蜂群与一些人工分群中,凡工蜂年龄普遍年轻,短期内又无繁重的造脾、抚育任务的蜂群,大多数蜜蜂便又处于休闲状态。此时,若巢内贮蜜充足或被连续喂给较高浓度的糖浆,极容易在短期内再次产生分蜂热。若群内又具备培育新王的条件,比如有受精卵、工蜂小幼虫等等,一旦王台封盖,蜂群处于以下状态时,容易发生意外分蜂。
1.子多、蜜足有产卵王     群内有产卵王,而且,蜂王在新蜂巢中虽已重新积极产卵。但又被人为补入大幼虫脾、封盖子脾,巢内贮蜜充足的蜂群。
2.蜂多、蜜足有王台     虽为处女王,但群势仍较强,蜂数密集,有休闲蜂累积、贮蜜足。群内尚有王台或有可用于改造王台的卵、虫。
3.群强、蜜足、蜂王表现异常     蜂王初产卵不久便停产,工蜂又筑造王台的蜂群。新蜂王按时间与气象条件推算已该产卵,甚至已观察到交尾标志,但迟迟未见产卵的蜂群。蜂多,蜜也足。
防止蜂群发生意外分蜂,解除再次产生的分蜂热,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取去具有上述特征蜂群的绝大多数贮蜜,调入一些小幼虫巢脾。
(2)定期毁除王台。
(3)给产卵王群和已交尾成功群,安插一段时间巢门隔王片。
(4)避免对上述蜂群再施以连续的、大量的、高浓度糖浆饲喂。
(六)假分蜂现象及处置
1.假分蜂现象与原因     在分蜂季节,虽已人工除去老王,群内仅有一只新王;甚至无新王,而只有王台,仍出现如同分蜂性迁飞那样,蜂拥而出漫天飞舞,有的还会在蜂箱外的适宜处,作短暂团集后再返回。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假分蜂。
假分蜂是中蜂分蜂性强的又一表现,也是其分蜂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但又还不完全具备分蜂性迁飞所需条件时的发泄方式,主要是蜂王条件尚不具备。导致假分蜂的主要原因有:
(1)蜂群的分蜂热未根本解除,而且还十分强烈。巢脾普遍陈旧。
(2)已缺乏卵、虫一段时间,蜂群总哺育力受到很大压抑。
(3)箱内蜜足,蜂也足。成年蜂密度大,内勤龄期的蜜蜂所占比例高。
(4)上述条件具备,度过连续恶劣天气之后,偶遇可迁飞天气,蜂群受可迁飞信息误导。
(5)度过一段时间的无王期,群内有新蜂刚刚羽化出房;虽已羽化出房有新王,但该王尚不具备飞翔能力。
2.假分蜂的预防与处置方法
(1)人工将原群一分为二。使新建蜂群的蜂量、子脾、贮蜜都未达到促成分蜂热的程度。
(2)取去绝大部分贮蜜,将群体情绪引向采集、酿蜜方面去。
(3)调入足以消耗该群抚育力的卵、小幼虫脾。
(4)已发生假分蜂,在箱外结成蜂团的,如果易于收捕,可用集蜂器收回另置一处,诱入蜂王或王台,组成新群,以此让假分蜂转化为真分群。如果假分蜂的蜂团集结在不易收捕处,可以任其结团一阵后,自行散团归巢。
(5)对需要操持强大群势,不宜分小的蜂群,在严格保持单王或单一王台的同时,施用大力度消除分蜂热措施。毁除多余王台。
贵州蜂大大点评:意外分蜂,我还要加一条。前段时间,我有一群突然失王,检查时,改造王台已经封盖,我就提了两个子脾另外组建了一个交尾群,其中一个子脾上有四五个王台,我以为不分会蜂了,哪知道还是发生了意外分蜂,其原因就是先出的王还来不及毁掉马上就要出台的蜂王,只好分群。所以,还是不能大意,对多余的王台还是要人工及时处理,以免意外分蜂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019/9/27
% k7 T# t: D: [- S2 b& 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9-28 20: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蜂群飞逃
中蜂恋巢性没有意蜂强,会由于种种原因而致飞逃。一群飞逃,又容易引发附近生活异常的蜂群飞逃。一般而言,飞逃是中蜂躲避已危及蜂群生活的“险恶”因素,实现继续生存的本能表现。不逃则亡,因此,又称其为逃亡。发生逃亡性迁飞时,整群蜜蜂全部飞离,原蜂巢内能飞翔的中蜂无一留下。就连刚刚羽化出房、尚不具备飞行能力的幼年成蜂,也纷纷爬出巢外,试图追随蜂群迁飞的方向而去。
从养蜂周年看,在高温时期,中蜂容易发生飞逃。温暖与低温期较少发生飞逃。已断子的蜂群容易发生飞逃。从飞逃时间看,清晨至傍晚都可以发生,只要当时天气条件尚可基本满足迁飞的要求就行。当然,生活中正常的中蜂群是不会发生飞逃的,也不会受到别群逃亡而连带飞逃,否则,中蜂就失去了饲养价值。
(一)引发飞逃的环境因素
引发中蜂飞逃的环境因素较多。从不同因素对飞逃的影响程度看,除了难于预料和极端恶劣的突发因素外,下列因素常常引起中蜂飞逃。
1.近处蜜源缺乏远处蜜源引诱     在蜜蜂的有效采集飞行范围内蜜源缺乏,巢内贮蜜量已明显不够度劣需要,但还能满足飞逃时合群携带吸足之需要。而在迁飞极限距离内,蜂群尚能飞达的远处,有较好蜜源流蜜引诱时,发生飞逃的可能性大。而且,相继发生飞逃性迁飞的蜂群数量亦较多。此类原因的飞逃,随蜜源的周期性变化,有追着蜜源走的趋势。
2.蜂箱位置不当管理失调    例如,温暖时期、高温时期、蜂箱所在位置经常处于太阳长时间照射之下;蜂箱直接遭受风吹雨打;蜂箱所在处过于阴冷、湿闷;小环境不利于蜂群生活。已活框饲养的中蜂飞逃,大多属于箱型不适宜,饲喂方法欠妥当。
3.常受袭扰不得安宁    蜂群经常受到人、畜骚扰,外力震动而不得安宁,养蜂者过于频繁的开箱检查,人、畜和敌害的干扰强度已超过中蜂所能承受的限度。同时,此类蜂群的蜂性野。
4.处于强烈异味包围之中    例如,蜂群被换入有强烈刺激性异味,蜜蜂厌恶的蜂箱;蜂群被施以有强烈异味的物质。
5.敌害强大、又被其连续袭击   蜂群遇到难于抵御的强大敌害,被它们连续袭击甚至已闯入蜂巢时,还会发生应激性飞逃。
6.巢虫危害猖獗   巢虫侵害严重,蜜蜂清除艰难,无力与之再斗。
7.巢脾陈旧   蜂群被迫在巢脾普遍过于陈旧,再造新脾已十分困难的巢穴内生活。
(二)诱发飞逃的蜂群因素
1.工蜂无事干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巢内蜂儿稀少或断绝,泌蜡筑巢停滞,内勤蜂无事可干,外勤采集活动基本停止,正值蜜蜂活动时期工蜂的工作本能得不到正常发挥。
2.贮蜜因素    外界流蜜已基本停止,巢内贮蜜量尚不足以度劣所需,蜂群面临生存危机。流蜜涌,蜂巢被蜜充塞,抚育用巢房严重不足,又缺乏可造脾空间,工蜂的抚育母性不能正常发挥,蜂王不能正常产卵,抚育力、产卵力受到很大压制,蜂群面临后继无蜂的危险。
3.蜂儿异常    虽有卵、虫,但无成片封盖子脾;幼虫、蛹大多受到病虫危害,生长发育异常或死亡,工蜂清理困难;有由工蜂产卵面而来的成片封盖雄蜂子脾,而群内新王已开始产卵;虽已淘汰由工蜂产卵而来的异常蜂儿,但群内尚无正常的封盖子脾。
4.盗蜂袭扰    连续不断的盗蜂袭扰,群势不强,护巢御盗能力弱化。
凡有上述因素之一的中蜂群,都容易在连续雨日后的初晴日,发生飞逃或稍受刺激就飞逃。
(三)不容易飞逃群
没有王台仅有一只处女王的蜂群、无王群、老处女王产卵群、生产王浆群、巢内已无可供迁飞时用蜜的严重缺蜜群,这些蜂群一般不发生飞逃。
(四)飞逃征兆
蜂群飞逃征兆,通常在飞逃前一周内逐渐明显。情况特别紧急时,也可在遭受刺激的当日或次日飞逃。
1.巢外征兆    虽处于适宜蜂群生活的时节,但采粉蜂显著减少甚至断绝。临近飞逃时,巢门前往日扇风、护巢、清洁等正常生活状况消失。喂给糖浆的反应也不如此前强烈,厌食倾向明显,甚至用蜂蜜饲喂,也难激起往日那样的取食积极性。例如,取食速度显著放慢,取食量减少或停止前来取食。
2.巢内征兆     工蜂抚育热情消失。抚育质量明显下降,蜂儿生长发育异常、死烂、此又称为飞逃前烂子。巢内卵、虫显著减少甚至断绝。蜂王产卵量减少或停产,腹部明显缩小。飞逃情绪严重时,蜂群有弃子离脾现象。巢内原有的封盖贮蜜量明显减少或消失,现有贮蜜大多呈未封盖状态。属于缺蜜性飞逃的,即使处于高温期,蜂儿也主要分布在有茧衣巢脾上。工蜂停止造脾,但有筑造王台的倾向,往往在此类王台中的幼虫尚小时,就已发生飞逃。
贵州蜂大大点评:还有一种情况也容易引发飞逃,就是交尾群经历多次才有王交尾成功,由于交尾经历的时间过长,导致这时巢脾上的封盖子已经非常少,而群势又不强者,在新王产卵三四天内最容易发生飞逃。特别要引起新手的注意。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要事先调入有一定封盖子的脾,才能稳定蜂心。
2019/9/28

/ F' \# T2 D; \( Q$ C2 o9 u# r9 u' _1 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蜂网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11-23 05:10 , Processed in 0.179328 second(s), 20 queries .

备案号:鲁ICP备2023002647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