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贵州蜂大大
收起左侧

《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9-29 19: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特殊飞逃
1.应激性飞逃    情况特别紧急时发生的飞逃,称为应激性飞逃。过程特点是:飞逃情绪产生快,纠正也快。应激性飞逃发生在蜂群遭受特别严重的刺激,若不飞逃就面临整群覆灭时。例如,大胡蜂已成群结队来巢门附近捕食蜜蜂、啃咬巢门,个别大胡蜂已闯入蜂箱;转移蜜蜂时,巢脾垮坠、蜂巢毁损严重,蜂蜜四处流淌;蜂群被过箱等等。
应激性飞逃从刺激因素作用,群体情绪变化,到发生飞逃时间,一般在受上述刺激的当天或次日。总体而言,决定于蜂王状态。断子蜂群,蜂王初产卵群,蜂王虽产卵,但处于非产卵高峰期的蜂群,可于受刺激当天飞逃。蜂王处在旺盛产卵期的蜂群,如果这些刺激因素仍然存在,大多在遭受上述严重刺激的次日或第三天飞逃。
2.诱发性飞逃    在前述致逃因素影响下,恋巢性已显著下降,蜂群处于接近飞逃临界点,但还未发生飞逃的蜂群,又受到某些因素诱发而飞逃的现象,称为诱发性飞逃。一般又分为两种类型。
(1)“路过”诱发   因为附近蜂群发生飞逃或有飞逃群路过,从而诱发已处于飞逃临界状态的蜂群飞逃。如果被诱发群的蜂王随群飞起,该群可以单独结团,也可以与其他飞逃群形成混合蜂团。如果蜂王没有随群飞起(例如剪翅、隔王器械阻隔),升空的蜜蜂大多会投入有王的飞逃群,发生合并飞逃。仅有少数蜜蜂归返原蜂巢。
(2)饲喂诱发    已欲飞逃但贮蜜缺乏的蜂群,在晴暖日被喂以高浓度糖浆,容易在短时间内就发生飞逃。
3.假蜂王群飞逃     产卵工蜂和刚被纠正停止产卵的工蜂,能分泌类似蜂王物质的信息素。在失王条件下,此类信息素具有招引其他工蜂的作用。可将产生此类信息素的工蜂,视为假蜂王。有假蜂王的蜂群,只要具备了飞逃所需要的蜂王条件,仍有发生飞逃的可能性。例如,刚被诱入蜂王。如果飞逃时蜂王未能随群升空,蜂群便会随假蜂王们而去。有时,收捕到无王的中蜂群,大多属于此类原因引起。这样的蜂群被收捕入新巢后,短时间内原来的工蜂就会恢复产卵。
4.应激性飞逃     蜂群出现强烈应激反应或患了应激性蜂病后发生的飞逃,称为应激性飞逃。其特点为:蜜蜂们显得极不安定;结团行为紊乱,要么迟迟不结团,要么频繁结团
散团;有多群同时迁飞的集体飞逃和数群混合成大蜂团的现象;其飞逃在季节与时间上无明显的规律性。所以,凡是在本不该发生迁飞的季节与时间出现的飞逃,大多属于应激性飞逃。应激性飞逃的情况复杂,后果凶险。其预防与处置,详见后面应激性蜂病章节。
(六)预防飞逃措施
1.严格选址,精心管护     蜂场与蜂箱放置都要求选址恰当。提倡中蜂饲养“蜂不离人,人不离场”。以便随时掌握蜜蜂动态,及时消除致逃因素。常年保持蜂强、蜜足、蜂群生活正常、健康无病。
2.封盖贮蜜足     蜜源缺乏期,巢内贮蜜不缺。有整框或接近整框的大片封盖蜜,能显著增强中蜂恋巢性。
3.先稳后调     对恋巢性已减弱的蜂群,要先施以有利于增强恋巢性的措施,稳定蜂群。例如,调入封盖子、封盖蜜、使蜜蜂情绪向好的方面转化,然后,才能施以饲喂、换箱等容易引起蜜蜂兴奋的调整措施,以免促发飞逃。
4.捉王控逃     利用无王群不飞逃的特点,对飞逃征兆已较明显的蜂群,于傍晚捉去蜂王或将王囚禁,以失王、半失王状态,来挫折欲飞逃行为。等蜂群飞逃情绪基本消退之后,再恢复有王状态。采用该措施时,要严格限定捉王时间,若是在断子期的上午11点到下午5点之间捉走蜂王,容易引起蜂群混乱。此时若有他群飞逃,甚至会出现合并飞逃现象。
5.子脾转换    立即给飞逃征兆已十分明显的蜂群,调入健康正常的封盖子脾,调出访群内的老旧巢脾、花子脾。同时,找出影响蜂群生活的主要原因予以排除。
6.控王止逃     立即给有飞逃征兆的蜂群安插巢门隔王片,直至飞逃征兆完全消失后,才可拆下巢门隔王片。无巢门隔王片的,要施行蜂王剪翅。此举对其他蜂群飞逃或无其他飞逃群路过的蜂群,效果好。但对假蜂王群的飞逃基本无效。
7.防止飞逃漫延    有蜂群飞逃时应首先关闭附近有可能飞逃、但飞逃还未发动群的巢门,大开其通气窗,然后,才能去收捕已逃出群。傍晚,才开启被暂时关闭群的巢门,并施以防飞逃措施,以防它们翌日发生飞逃。
贵州蜂大大点评:前不久有一群,就是因大马蜂袭击而导致飞逃。每一年,总有几群因马蜂而飞逃。前几年,因白头蛹严重飞逃过好多群,现在白头蛹基本得到控制,白头蛹导致的飞逃再没发生。还有,烂子病的飞逃也曾给我造成过重大损失。
2019/9/29

6 `, \' r) n. X- f8 S) 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138
在线时间
26 小时
居住地
山西省

422

金钱

118

回帖

138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19-9-30 08: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到很多知识,对自己养蜂帮助非常大,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9-30 21: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处置飞逃群; f. Y% ^8 k4 y2 B
飞逃发生时的状况与分蜂发生时的状况相似,但也有自身特点与之相区别。飞逃群的蜜蜂平均年龄偏大;应激性飞逃群的工蜂体色较深;飞逃群工蜂性野易螯人;非断子期的飞逃群,蜂箱附近、地面上常有不少羽化出房不久,身体柔弱尚无飞翔能力的幼蜂。5 ?2 |# V3 o! v, l
1.正在发生飞逃群的处置     逃亡群通常没有好子脾,蜜蜂数量与体质都不如分蜂群的。如果在其发生飞逃时关闭,后果一般没有关闭首分群的严重。但经历一段时间的酝酿准备和生物能量蓄积的飞逃群,一旦迁飞发动,仍需要得到充分发挥与能量释放。因此,不宜对正在发生迁飞的蜂群,实行强制性关闭阻拦,而应循疏导原则。能控制蜂王的继续控王,让工蜂们去箱外“游行示威”一阵后自行归返。不能控王的,可等待蜜蜂们旋飞一阵停下结团时,再行收捕。
; {* T; _& t4 M6 `9 ]2.飞逃之后处置      已飞走而不能收回者,要将蜂去巢空的蜂箱搬走,以免巢内残蜜引起突发性起盗。正在收捕之中,蜂王已被控制的,可暂不撤销蜂箱,而仅将箱内巢脾全部调出,置于无蜜蜂处暂放,以便于飞逃群发生散团时,能重返蜂箱和此后重新布置蜂巢。
; U9 y& K- ?* k6 r3 r0 h收捕成功的非应激性飞逃群,原则上应实行换箱、蜂巢重建、巢门转向。群势太弱的应合并。收捕回的应激性飞逃群可仍归还原巢,蜂儿量大的,可给以2—3次青霉素糖浆,以防发生幼虫病。飞逃群自返或收返后,仍要谨慎管理一段时间,以防再次飞逃。应激性飞逃的处置,请参见相关章节。: b- L9 U6 V; Z* y5 e
如果排除疾病、巢虫、敌害等致逃因素,仍有蜂群继续飞逃,说明现有场址不理想,附近环境已不适宜此时中蜂生活的需要,应果断转场他处。
( C) S) ]- r* g9 \. `6 i(八)冲群及其处置* c2 z; Y+ W2 P, `) `- T  T' w* Y
我们把飞逃群强行涌入其他生活正常群的现象,称为“冲群”。冲群是中蜂返祖行为的表现之一。其发生时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单纯从发生冲群日来看,只要气象条件适宜迁飞,清晨至傍晚的任一时刻都可以出现。外来群在冲别群之前,一般都事先经过侦察确定,因而冲群目标较为明确。冲群时,被冲群出于护巢本能,必然抵御外来群。而冲入别群的蜜蜂属于逃亡投靠性质,并无斗志又携带有蜜,所以,打斗场面远不如发生盗蜂时惨烈。由于冲群行为来得突然,被冲群未及动员就已在短时间彼此纠缠中,实现群味混合。即便如此,仍有部分外来蜂,主要是些老年蜂、外勤蜂、产卵工蜂,被螯死或受损伤。. N1 y  p( d  N+ q- m
工蜂混合较为容易,认同蜂王较难。所以,冲群发生时一般都会出现围王。如果有巢门隔王片,外来群蜂王通常进不了蜂箱,常被围困在箱外。如果外来蜂王也闯入被冲的蜂群内,那么,本群蜂王与外来蜂王往往均遭围困,最终留一或都受损失。因此,首先要找到各被围困的蜂王,将其解救出来,捉几只吸足蜜的工蜂陪伴,暂时离群囚禁。最后再确实是保留或淘汰。有时,甚至出现不止一群冲入另一群的现象。如果在被冲群内检查到未被围困,举止正常的蜂王,可以继续保留该王,淘汰其他多余蜂王。也可将这些多余蜂王,都暂时囚禁保存贮备待用。- `' J1 @2 u" Y" ~5 A' ^! V
冲群发生后,原来群味不同的异群蜜蜂,经过一段时间的互相纠缠已混淆到难再区别,蜂群也就逐渐安静下来。一般不必人为撮合帮助。确需及早平息骚动者,可以对箱内蜜蜂轻度喷烟。箱外、巢门附近拉扯严重的,可以用少许凉水喷之。
/ m# b% P( w7 V: \# O% Z贵州蜂大大点评:养蜂以来,可能发生过两三次冲群。今年夏天就发生了一次。一天下午,突然看到蜂场上空有一小群蜂绕飞,我以为是自己的蜂分蜂了,就跟着蜂群走,最后蜂群直接飞入蜂场其中一箱,巢门口打斗激烈,我只好用凉水喷,最后蜂箱门口死了一些蜂。还有一个工蜂团,吹开工蜂后,有一只蜂王在里面,已经被围死了。也确实如作者所述,经过斗杀致死的工蜂也不太多。后来检查,我没有蜂群分蜂,看来是从外面来的。; F6 s% X8 q- O5 j2 i6 s# o' O) r
2019/9/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 21: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收捕蜜蜂
针对中蜂好分蜂、易飞逃习性,为防万一,饲养中蜂者应学会收捕。中蜂容易迁飞的习性,也给喜爱饲养中蜂,但又苦于蜂源困难者,提供了获得中蜂资源的机会。对于长期自繁自养,血缘较为单一者,还提供了获得外来种质的机会。
(一)迁飞蜂与散蜂收捕
1.蜜蜂迁飞时的表现与特性     迁飞蜜蜂涌出原巢穴,旋飞一阵之后,大多要团集歇息一会儿,犹如人们集合队伍。结团后,内部蜜蜂通常串接成线状,外部蜜蜂连接成壳状,使蜂团在结构上外紧内松,并随温度变化而膨大、收缩,以便于调温透气。如果需要,任何蜜蜂个体都能在这样的蜂团内外快速移动。蜜蜂结团,除前面章节已介绍的特点外,还有如下特性:
有王蜂团安定,无王则不安定,频繁散团、结团。在同一时段内相同区域的多个蜂团,有合并为少数蜂团或一个蜂团的趋势。结团之初,蜂王常到蜂团外表面活动。老王群、产卵王群,结团位置低矮,新王群、蜂王停产一段时间的蜂群,结团位置较为高远。处女王群有重复散团、结团,甚至返回蜂巢或又再涌出的现象。同时间、同地点相互影响的几个蜂团,有小蜂团并入大蜂团,无王蜂团并入有王蜂团的倾向。不同群的有王蜂团自行合并时,蜂王必然被围,有工蜂斗杀。
收捕蜂团时,要充分利用有利于收捕的正效应,避免负效应。对于蜂数并不很多,工蜂体色普遍发黑,迁飞、结团行为表现混乱的外来群,若无特别需要,一般莫去费心收捕。因为,此类蜂群大多属于异常生活已久,工蜂普遍老化的应激性飞逃群。要么就是有假蜂王掺杂其中。如果将这样的蜂群收回来,调整难度大,饲养价值不高。甚至还会给其他蜂群带来不利影响。
2.器械收捕    将集蜂器的开口朝下,罩于蜂团上方,避免晃动和抖动。用蒿草、带叶小树枝或蜂刷,由下往上轻轻拂搂驱赶蜜蜂。开始时动作要缓慢,有一部分蜜蜂进入集蜂器后,便关上活门,打开通气纱窗或是罩上纱布,将其在阴凉处暂放。团集在较高处的蜂团,可用长竹竿挑起“蜂招招”,靠置在挨近蜂团的上方,让蜜蜂自己进入,待其安静下来后再伺机取下。
3.捉王收捕法   在野外发生迁飞蜂团时,如果条件许可时间充裕,利用蜂王常来蜂团表面活动的特性,可以靠近蜂团观察。看到蜂王便捉住,装入半阻隔囚王笼,并在蜂团上搁置一会,“粘”上些工蜂。捉王时若不慎惊飞蜂王,切勿慌张,只要蜂团未散,蜜蜂们安静,惊飞王会重返蜂团,伺机再捕捉。带有集蜂器的,便将已囚有王的王笼,挂在集蜂器开口附近,没有现成集蜂器的,可以用帽子、口袋、甚至用长裤、衣衫作简易收蜂器。将囚有王的集蜂器,挂在蜂团附近目标清晰处等候一会儿。蜜蜂觉察到蜂王不在蜂团上,便会四处寻找,直至散团重新在有王的集蜂器内结团。针对散团后的蜜蜂,有很强的寻王意识的习性,在等候一阵,蜂团仍迟迟不散时,可以人工帮助驱散。例如,用带叶树枝拂落,抖动蜜蜂结团附着物等等。
如果蜜蜂团集在不易直接收捕的高、危处,不要冒险去收,而应采取后面介绍的诱捕蜜蜂方法,让其自投入蜂箱。
将已捕获的蜂团置于阴凉、通气处,保持全部蜜蜂都被囚禁的状态暂放。在蜂箱、巢框布置妥当后,便可选用“还蜂入箱”、“引导入箱”、“抖落入箱”方法中一种,将蜂还入蜂箱。为防止还蜂入箱时,蜜蜂们趁机升空飞走,一般应在下午5点以后实施还箱。蜂王被囚的,可将蜂王还蜂的时机掌握在:施用引导入箱法,呈现蜂涌入箱时,从巢门近旁放王跟进;施用抖落入箱法,要在蜂被抖入,盖上箱盖后,即从巢门口放王入箱。因为蜂王经历一段时间的囚禁,归返蜂群的心情迫切,急欲钻入黑暗处。加之蜂箱内蜜蜂又在发出集结信号,所以,此时在靠近巢门位置放置的蜂王,其重新升空的可能性很小。蜂王入箱后,尚能吸引散失箱外散失的蜜蜂更快进入蜂箱。
4.散蜂诱捕    由于多种原因所致,在某处散飞或在某处结成蜂团的众多蜜蜂,便称为散蜂。例如,在迁飞中丢失了蜂王;原巢遭遇突然变故,蜜蜂只能出而不能再进入,但蜂王未跟出;转场时蜂未收尽;运输途中作短暂停留,有较多蜜蜂飞出蜂箱等等。其散乱的根本原因在于:有众多蜜蜂而无蜂王。此时,若调用异群蜂王去诱捕这样的中蜂散蜂,极易发生围王、杀王,而导致收捕失败。由于无王无序,众多蜜蜂无所适从。因而,散蜂收捕难度大。但散蜂存在,往往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秩序造成影响,众多散蜂弃之也可惜,只要力所能及,应将其收捕。
利用子脾无群界、雌性恋子、群蜂趋暗习性,巧妙的运用蜜蜂的信息产生、传播与接收,是散蜂收捕依循的基本原理。
准备一个蜜、蜡味较重的诱捕箱或蜂箱,内置一个从别群借调的不带蜂子脾,人工收集一些散蜂投入箱内子脾处,盖上箱盖,开启巢门。再继续收集一些散蜂放置巢门处,当收集到的散蜂已较多在巢门附近发臭时,便可停止人工收集,静待其他蜜蜂循着臭源自行投入。
收捕结束,子脾要继续留在收到的散蜂群内。除此之外,还要给这样的蜂群,加础、给糖、诱入蜂王,使之尽快成为各龄蜂比例恰当的正常群。也可采用蜂群合并方法,将收到的散蜂合并他群。
贵州蜂大大点评:收捕散蜂,我曾经用过这样一个方法,提一个子脾抖掉蜜蜂,然后用绳子绑在竹竿上,用竹竿举着子脾靠近散蜂团,当蜂团大部分爬到子脾上时,轻轻放下子脾,然后再把子脾放入蜂团附近空箱,等未进箱的散蜂大多进箱后,再摆放在适宜位置。
2019/10/1
! D- i8 @* l& f/ J6 x7 q+ g$ @9 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 22: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2)大蜂团处置
在中蜂分布密度大,蜂群又普遍受到生存威胁时,出现数群、数十群乃至更多群蜜蜂,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飞逃性迁飞,经混飞后在某处形成一个硕大蜂团。其扩散出来的相关信息,常会在同日引诱到生活异常的其他蜂群陆续投来。大蜂团也是中蜂受激出现的返祖现象之一。
大蜂团的蜂性野,蜂王们全部被分别包围,有些工蜂斗杀。由于多群混合,群体情绪变得更为复杂。大蜂团的蜜蜂,情绪亢奋、混乱、不安定,加之信息传导无序,等等,使得这样的大蜂团一旦形成,很难自动解散,无蜂王时除外。又由于大蜂团通风透气性差,温度高,蜜蜂老化速度大大加快,这些不利因素,都容易导致众多蜜蜂在数日内被消耗殆尽。所以,应及早收捕解救。但蜂团的蜂性野,收捕者要作防螯保护。
1.解救蜂王    将大蜂团上找到的蜂王,分别囚入全阻隔囚王笼,再分别从大蜂团上,捉几只腹部充盈携蜜足的工蜂陪伴。要特别注意大蜂团上的小蜂团,蜂王一般被围困其中。立即将这些小蜂团投入温水中或用口猛吹,以便驱逐散工蜂完全救出蜂王。已囚禁妥当的蜂王,可暂时放在贴身衣袋里妥善保存。
2.及早分割    救出数只蜂王后,但可开始分割大蜂团。经过混飞和混合结团,大蜂团的蜜蜂群界早已混淆。经历迁飞冲动的蜜蜂大多忘记老巢。这些都为人工分割、瓦解大蜂团,平均各群蜂量,重新安排蜂箱位置等等,提供方便。用手或其他器具,将蜜蜂依次捧入、舀入数个空蜂箱内,每箱内放置1只尚被囚禁的蜂王。然后,将已禁闭在蜂箱内的蜜蜂,连箱置阴凉处暂放。注意保持良好的通气性。勿使蜂再受闷。
分解大蜂团时,操作要快。可先放入一个有王的囚王笼,分割下的蜂投入蜂箱后,即刻将它们囚禁于箱内,不使它们再升空投入大蜂团。分割之中,又见到蜂王、小蜂团时,立即将这些蜂王囚禁。当分割至原蜂团处的余蜂,约有一个中等群势的蜂量时,改用集蜂器收拢这些余蜂。
3.高危处间接收捕    如果大蜂团在高危处,难于直接分割收捕,可在蜂团下守候。围王小蜂团会陆续跌落下来,再采用前述方法解救蜂王,囚禁保存。最后,大蜂团会因为无王而解散,众蜂返回原箱或较为集中的投入数个蜂箱内,立即给这些蜂群分别放入1只尚被囚禁的蜂王。然后,将这些蜂群分别囚禁,置阴凉处暂放。
4.多余蜂王处置     处理这样的大蜂团,相似于合并多个弱群,一般都有多余蜂王。有时,除了本处蜜蜂集体飞逃结成大蜂团外,还有别处凑进来的蜂群,因而出现比本处原有蜂群数还多的蜂王。多余蜂王宜暂时贮备。在大蜂团处理妥当后,由于一些群继续围王,个别群混入有未被查到的蜂王。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群内蜂王伤残、斗杀、死亡。这时,便可将多余的蜂王及时替补上。
5.善后措施      大蜂团收捕成功后的当晚,将蜂连箱安放在指定位置,给蜂群加入巢脾、巢础,以此实现蜂巢重组重建。这时的蜂巢布置,以加入一个优质空巢脾,2个1/3个巢础框相夹为好,不宜贪多。同时,将蜂王换入半阻隔囚王笼,挨近巢框放置,让蜜蜂们尽量熟悉该王。处理妥当的当晚,就要用搞应激药物喷治一次,第二天第三天傍晚再各喷治一次。
次日晨,可将群势再稍作平衡,以多补少,太弱的合并。因为,此时的各群群味仍受混合群味主导,群界尚不显著,便于管理者在各群之间平衡蜂量。平衡蜂量的同时,放出囚于本群的蜂王,让蜂王早施其职。由大蜂团分解而来的蜂群,容易发生工蜂产卵,蜜蜂神经高度亢奋。所以,既要使蜂王较早归返蜂群,又不能立即给蜂群饲喂糖浆,以免其再爱刺激。通常应在重新抚育的蜂儿普遍进入封盖中、后期时,才能按中蜂饲喂原理与方法的相关要求,着手饲喂。调补封盖蜜不受此限。
贵州蜂大大点评:作者认为只有飞逃群才可能形成大蜂团,但我却经历过八个分蜂群组成一个大蜂团。那是我刚开始养蜂不久,那年清明左右,久雨初晴的早上十点钟左右,蜂场里大量蜂群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分蜂,最后竟然在空中搅合在一起,在树上集结成一个巨大的蜂团。当时也不会处置,就按照平常收蜂的方法去收蜂,只不过把收蜂帽换成了大箩筐,蜂也倒是被我收回来了,我把它们放在一个大蜂箱里,也不知道关闭巢门,一会儿,蜂群就从巢门涌出,再次升空后飞走了。
2019/10/2

8 C# v. l/ a, s# U  s- 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22: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诱捕蜜蜂
在各地常年分蜂季节或蜂群飞逃而至的时节,正确运用诱捕中蜂方法,能显著提高捕获率,甚至不必劳神费力,便能坐等蜜蜂自投入箱。从诱捕实践看,诱捕到的中蜂群可以是从原蜂巢出来后,便直接迁飞到诱引处。也有迁飞出来后,在野外歇息甚至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再迁飞来的蜂群。
(一)整理安放诱捕箱
选用曾养过蜜蜂、密封性好的蜂箱,有“蜡脚”的老式蜂箱也很好。将其内外打扫干净,老式蜂桶内的原有蜡迹要保留。在活框蜂箱内可放置一个有蜡痕但无巢脾的空巢框。有条件的,最好将巢框上梁、边条、下梁,蜂箱、蜂桶内壁再用烤热的蜂蜡涂抹一下。采用有茧衣的旧巢脾混合物,将箱内壁热涂抹一遍更好。然后,封闭箱体仅留巢门。要使诱捕箱内,既有的新鲜的蜂蜡迹,充满蜡脾香味,又能使这种香味较长时间保存。中蜂厌恶老、旧巢脾。所以,在诱捕箱内一般不放置巢脾,尤其是那些过于老旧的巢脾。
诱捕箱仅能开启一个巢门,其大小以60毫米×20毫米的长方形空缺为好。由数个直径8毫米圆孔紧挨,排列成三角形的巢门阵列也可以。通气窗要关闭。寻侦察蜂不恋巢门太大,守护困难,密封性能差的蜂箱。有蜡迹的巢框应布置在蜂箱内挨近巢门处。诱捕成功后,需将蜂  连箱转移的,应将巢框用铁钉固定在蜂箱上。诱捕箱内除放置少数空巢框外,勿再放入其他物品。老式蜂桶应保持内部空旷。
诱捕箱要选择整体背风、向阳,尤其是午后被太阳照射、目标明显的位置摆放。如果不能整体背风,至少应在蜂箱背靠处,有10平方米面积的背风处。在山区,要把诱捕箱安置在目标明显的高燥处。例如,目标明显、向阳、能避风雨的悬崖脚下。在坝区,诱捕箱宜置于符合上述要求,高度在2—3楼或相似高度处,诱捕成功率较高。若在有较多中蜂生活但又常刮风的地区,诱蜂箱还应置于诱捕场地的上风处。
要将诱捕箱附近区域周围的杂物除去,使其目标更明显。要定期清除周围的蜘蛛网,开箱查看一下有无壁虎、蟑螂、蜘蛛等藏入诱捕箱。被敌害吃掉一只或吓跑1只寻巢侦察蜂,常常意味着失去一次诱捕到一群蜂的机会。如果感觉箱内蜡香已散失殆尽,应再进行热处理加箱。
贵州蜂大大点评:从我的诱蜂经历来看,蜡香味的魅力不如糖浆的魅力。可以说,我诱到的蜂群,几乎全靠糖浆引来采集蜂,采集蜂要么转化为寻巢侦察蜂,要么带来侦察蜂。
2019/10/3
! Q' P' }9 p8 e7 J6 b' O- 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4 20: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寻巢侦察蜂的行为与整群来投
: v+ n% ~" Y, U% `. B/ Z从多数诱捕成功的事例来看,寻巢侦察蜂的体色、体态,与蜂群中尚处于内勤适龄阶段的工蜂,极为相似。由此推断:寻巢侦察蜂通常是蜂群中的青年蜂。寻巢侦察蜂常常出现在总体背风、安静、向阳的地方。有蜂群生活的地方,其扩散出来的相关信息,也会吸引这些蜂前来光顾。  P, ]* c! O/ ~3 F
寻巢侦察蜂常以单只方式出现。 飞行姿势呈垂足,尤其是垂吊后足的状态。飞行振翅声较为响亮。对蜂蜡气味较为敏感。寻巢侦察蜂注意力极其专注,既能自行进入诱捕箱,也可以被人“请”入诱捕箱。曾有人将寻巢过程中落入蛛网的寻巢侦察蜂解救下来,投入到诱捕箱中,还居然收捕到整群蜂。
  M, d* J9 o3 }* H寻巢侦察蜂在寻到适宜的巢穴后,要在其中逗留查看几分钟,出来后,有的在巢门附近发臭一会儿就离去,有的还要在附近作认真观察绕飞一阵才离去。大约10分钟左右,便会引来数只复查蜂。此后,来来去去的复查蜂时多时少,总趋势为逐渐增多。最多时,可达几十只。这些复查蜂频繁进出于寻巢侦察蜂指示的巢穴。有的附近绕飞,有的箱内啃咬蜡迹,显得既兴奋热闹,又很认真。巢门口出现守卫蜂。* K5 K- p; T) e- R4 p
在适宜迁飞日的早晨至傍晚,都可能出现寻巢侦察蜂,但以晴暖日的上午10时至下午4时之间,出现频率较高。如果蜂群未到,无论是寻巢侦察蜂还是复查蜂,都不会在已被它们认定的未来居处内过夜,而是在天将黑前归去,第二天又再来。
* @8 f) Z4 R& N- \0 y; Y* I3 N从寻巢侦察蜂发现适宜巢穴,到经过复查蜂确认,整群蜂来投的全过程,可短至几小时,也可长达数天。在整群蜂即将到来前夕,复查蜂几乎全部离去,甚至一只不剩的现象。无论寻巢侦察蜂与复查蜂,寻得新巢穴,认定新巢穴的时间如何,整群投来的时间,都以上午11时至下午5时之间的为多,其中,又以下午2时左右迁飞来的蜂群为多。此时,在飞来蜂群的空中阵列前锋,是由数十只已到过新居的工蜂担任。这些领队们,因为路熟心急,飞临新居时完全是迎面扑来的“志在必得”状态,而不是此前绕飞,徘徊状态。随即,整群迁到。这时,首先降落巢门处的数只工蜂举腹发臭,引导其他蜜蜂,蜂拥而入。; V8 \7 t/ X7 g7 e+ P# X7 s: l
如果是蜜蜂喜爱投来,但又不便再把它们捕出来的自然巢穴,利用中蜂的上述习性,也可以在蜂群已到来但还无蜂进入时,封堵巢穴入口。同时,在其近旁放置诱捕箱,并将巢门口紧挨原巢穴入口,使蜂群“误入”诱捕箱。当绝大多数蜜蜂已进入,趁其处于相对安静期时,关闭巢门打开通气窗,再行转移。) ^% w6 e$ [: B* I# K( ]

/ k; t' T$ D' D贵州蜂大大点评:寻巢侦察蜂还喜欢在有人的房间活动,绕人飞行,有时甚至还会停留在人身上。我还认为,蜂群对曾经住过的蜂巢位置信息应该存入了遗传基因。当它们面临分蜂时,有部分寻巢侦察蜂去察看遗传基因里指示以前住过的地方,看看是否有蜂群居住,然后作为本次分群巢穴的选择之一。因为凡是经常住蜂的地方,即使一时没有了蜂群,但总比另外一些从未住过蜂的地方率先来蜂。我还认为,寻巢侦察蜂是在蜂即将分群的几天里派出,然后分出后在蜂箱附近结团时,再次派出寻巢侦察蜂作最后确认可以后,才会迁飞至此。这就是蜂团分出后要在蜂箱附近结团的原因。9 @+ m( D0 G' G' I" b
2019/10/41 l$ S3 q$ W& {! [. s+ R+ c* 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20: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帮助寻巢侦察蜂9 l, t! F! u$ g4 S" O
寻巢侦察蜂虽很仔细、认真,但毕竟是飞行寻找,常常会漏掉一些人工巢穴。这就需要人工“请入”帮助。由于寻巢侦察蜂很专注,一般不会被人的帮助行为所打乱。相反,请入诱捕箱后,黑暗环境与阵阵蜂蜡香味,会进一步激发它的寻巢兴奋度,注意力随之集中到对该巢穴的观察上来。当然,人工请入帮助时,要力戒粗暴,防止蜜蜂身体遭受损伤,有能给侦察蜂留下此处险恶,需回避的坏印象。: b1 a) |/ Y: N) e$ W
1.方便进入法     当寻巢侦察蜂在诱捕箱附近徘徊飞行时,开启部分箱盖,让蜂蜡味更容易飘散空中,侦察蜂更容易循味飞入。当寻巢侦察蜂停落箱内后,轻快合上副盖,盖上大盖,避免抖动或震动蜂箱,让寻巢侦察蜂自行从巢门出。2 ~8 O# _2 d, D
2.捕捉投入法     准备一个捕虫网,发现飞行姿态类似寻巢侦察蜂的蜜蜂,便伺机捕捉。也可以用软帽沿或无帽沿的的帽子捕捉,俗称“扯向蜂”。具体做法:将帽子开口向上,两手撑住开口,慢慢接近该蜜蜂。当帽口已移至缓慢飞行的蜜蜂下方时,需猛然往上一窜,将蜂套入帽子,随即拉紧帽口,将帽带箱置于诱捕箱内,松开帽口盖上箱盖。还可以利用侦察蜂的近入特点,捕捉者停立在侦察蜂感兴趣的地方近观,待其挨近人体甚至在衣服上停歇时,即用“空手心”将其握住。用捕虫网捉到的蜂,可用空手心或手指直接捕捉住。若寻巢侦察蜂串入室内,可以关上门窗捕捉。然后,再设法将捕捉到的蜜蜂投入布置妥当的诱捕箱。$ h0 I; Z; G0 F. r" }
3.投入后需禁闭    为了给侦察蜂留下喘息与调整的时间,让其在箱内作短暂的停顿观察。凡人工 “请”入箱的,都需要暂不开巢门,将蜂关入其中约2分钟,才轻轻重开巢门。以免被投入的蜜蜂还未弄清情况,就从巢门仓皇逃出。当然,也不能禁过久。
; ]& b0 a% `0 U3 m由寻巢侦察蜂引来的复查蜂,不必再用人工帮助进入的方法。如果在诱捕现场出现蜜蜂打斗,表明有异群而来的寻巢侦察蜂,争夺同一个诱捕箱。应立即在旁边安放些诱捕箱。若蜜蜂们执意争夺同一个诱捕箱,一般不必人为 “劝解”,而应让蜜蜂自行解决,谁占上风谁先入住。但养蜂者可在一旁观察选择时机,等到首群蜂投入后,趁其处于相对安静期,立即将蜂连箱搬到附近别处。之后,在原址立刻又安放另一个诱捕箱,以此迎接下一群蜂的到来。6 [8 |3 h2 r# x) j
1 e$ `% l) _9 q+ O
贵州蜂大大点评:我还可以提供另外两全帮助寻巢侦察蜂找到诱捕箱的方法。第一个方法,用采集蜂引来寻巢侦察蜂。处于分蜂期的时候,在适合的地方安置好诱蜂桶,捕捉几只采集蜂,放入装有糖浆或者蜂蜜的诱蜂桶,关闭巢门一会儿,采集蜂会在桶里贪婪的吸食糖浆或蜂蜜,当打开蜂箱后,采集蜂出巢后一般都会绕箱飞行一下,确定方向,然后叫来同伴。当大量采集蜂光临诱捕箱,也会把寻巢侦察蜂带来,甚至有可能寻巢侦察蜂就是采集蜂转化而来的。我用这个办法最快在第二天就诱到了分群群。  h" w7 ]9 ~( }) T0 M3 q
第二个方法,有时是在无意间看到侦察蜂的,手边没有其他捕捉工具,随便找一个塑料袋,双手撑开袋口,就像上述作者用帽子捕捉侦察蜂一样操作,捉住侦察蜂后,放入诱捕箱,禁闭一会儿,再打开巢门。5 M, l/ E% e; S. R$ b
2019/10/5! i0 |* R( W* q4 V* `) W7 J9 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3124
在线时间
1858 小时
居住地
广西自治区

4706

金钱

968

回帖

3124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19-10-6 13:16:42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心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20: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诱捕成功后的处置
3 K) b1 D# S- v4 c, a适宜搁置诱捕箱的地方,并不是周年搁置蜂群饲养蜜蜂的好地方。所以,凡在百米范围内移动的,在整群蜂来临,绝大多数蜜蜂已进入诱捕箱后,就应趁其相对安静期,关闭巢门打开通气窗,将蜂连箱搬往新址。安置妥当后,再重新开巢门。如果等到天黑以后才作近迁转移,那么,在次日及以后数日,会有一些在投入当天便认巢和参与采集过的蜜蜂,顽固的返回原诱箱摆放处。' z! N6 h( A/ A% [
需将诱捕到的蜂作近距离转移的,可在傍晚蜂完全归巢后,参照“蜂群转运”要求,将其搬走。如果还要用该诱捕箱在此处继续诱捕,那么,在将蜂群过入集蜂器或其他蜂箱后,应该将该箱又用蜡脾热处理加香后,再投入诱捕之用。2 T7 O" o. B! G( P6 E/ \
诱捕到蜂群的当天傍晚,应补入些优质空巢脾、巢础框,并将蜂巢在箱内的位置调整妥当。加脾加础的数量,以蜜蜂完全能将它们覆盖包被为度。群势强的,不仅暂不加入隔板,还需酌开通气窗。群势偏弱的,此时可加入隔板,暂不开启通气窗。1 d- s0 G7 I7 f3 g
暂不对收取到的蜂群进行任何形势的人工饲喂,以防发生意外。待有封盖子出现时,便可根据当时蜜源、气候状况,酌情饲喂糖浆,以加快造脾、育儿速度。以后,便转入常规饲养管理之中。2 m3 c# R; l0 h( X( J7 c7 [
迁飞群迁入新巢后,在一段时间内具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根据各自需要,让蜂群或以育儿、造脾为主,或以产蜜为主,或多项工作并进。总之,应巧妙利用诱捕到的蜂群积极性,获取最佳效益。
. w  X7 f0 K2 H; z) z" h* P贵州蜂大大点评:从作者这一节的叙述来看,他所阐述的技术与我们一般人在对新收群的管理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其中表现在两点:一是一般养蜂人在新收群安置时,利用蜂群的恋子习性,会提一个封盖子脾给它以安定蜂心,打消它再次迁飞的念头。二是当晚奖励饲喂,以加速造脾。但作者叙述的却是加入优质空巢脾或者巢础框,在没有封盖子前,不要任何形势的奖励饲喂。我想关键应该是作者认为刚诱捕到的蜂工作积极性强,如果加入子脾,可能影响工作积极性,如果奖励饲喂,不但影响工作积极性,甚至还会喂出问题。- `8 X1 U/ I8 s" B( y
那么,新收群加入封盖子脾和奖励饲喂是否会影响蜂群的积极性呢?没对比过还真不好说。我收新群,一般都提封盖子脾安定蜂心,当晚也奖励饲喂,蜂群的表现为,有的群工作积极,有的群工作不积极。
" Z7 t; M) s- U& p但我现在还是倾向于作者安置新收群的方法,一切都是新的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染,不饲喂使蜂群感到生存危机,自然就会积极工作。只是,作者的处理方式有可能让蜂群重新迁飞,为保险起见,最好是在巢箱下面再放一个空箱,巢门开在空箱下边。巢箱与空箱之间放卧式隔王板,让蜂王出不去,打消重新迁飞的念头。# c# C& k& T+ F8 c. x+ V
2019年10月7日星期日
6 {1 v5 R" j" d7 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8 20: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猎捕蜜蜂
采用强制手段捕获迁飞之中的蜜蜂和野生中蜂的方法,称为猎捕蜜蜂。
(一)猎捕迁飞之中的蜜蜂
迁飞蜂群有以下行为:蜂拥而出盘旋飞行一阵后,通常要在附近适宜位置团集;也有一些蜂群涌出盘飞一阵后,并不停歇,而是直接飞走。迁飞途中,蜂群以盘旋方式沿直线方向前进;移动速度与成年人小跑步相似;高度随地形不同而起伏变化,但一般都挨近地面或贴近地面物体飞行。如在飞走之初,盘旋到较高空再走的,迁飞路途遥远;以低矮盘飞状,离开原居住地的,迁飞路程通常不很远。
第一猎捕时机在蜂涌出箱盘飞时。可立即对盘飞的蜜蜂阵列泼水、喷水、撒细土、撒河沙,迫使蜂群就近团集。此时,不能用竹竿、衣服或其他器物扑打蜜蜂,以免打死打伤蜜蜂,招来群蜂螯人。曾有人对迁飞初起尚在低空盘旋之中的蜜蜂鸣放未装铁砂的鸟枪,居然成功迫降此群蜜蜂。这大约与蜜蜂感觉到空气的剧烈震动有关。
蜜蜂结团提供了第二猎捕时机。因为有王群结团较安静,停歇时间较为充足,可以用集蜂器从容收捕。
蜜蜂们散团飞走时,还可以根据直线前进的原理,跟进一段路程或在前方提前守候,伺机迫降收捕。这便是第三猎捕时机。例如,跟踪野外迁飞之中的蜂群,可挥撒细泥沙或喷水迫降。如果盘飞之初就高,结团位置也高者,仍可依据直线方向原理,选准蜂群迁飞方向上可能经过的制高点,提前守候,伺机迫降。与第一、第二猎捕时机相比,第三猎捕时机的风险大,成功率低。
贵州蜂大大点评:养蜂十多年,还没发现过分蜂群出箱就飞走的现象,都是要先在蜂箱附近结团。我也多次用过撒沙迫降法,没有成功过。不过,我都是在收分蜂群时,蜂群飞走时所用。也就是说在第三猎捕时机才使用。
2019/10/7

9 ?$ l9 O1 u( ^( G8 |1 y2 ^8 c* 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9 21: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猎捕野生蜜蜂
我们将在树洞、岩缝、夹墙等洞穴内筑巢生活的蜜蜂,称为野生蜜蜂,简称野生蜂。
中蜂尚具有适应野生生活的多种习性。迁飞中蜂一旦找到自己的巢穴,便能迁入其中筑巢生活,并能经久成为野生蜂。所以,我国各地的野生蜜蜂,大多为野生中蜂,鲜见野生意蜂。即便偶有野生意蜂发生,也难经久。
中蜂野生与其他动物的野化训练相类似,对于提高中蜂与所在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化与此相关的抗劣性状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并通过雄蜂与蜂王的选择交配,使家养中蜂也能分享到“野化”好处。因此,应将野生中蜂视为大自然的恩赐,在保护为主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确有必要时才予猎捕。
猎捕野生蜂要注意:勿损害公共利益;不危及自身安全;基本保持野生蜂原居住面貌;尽可能在猎捕成功后,在原巢内还能通过余蜂复壮,使野生蜂能够继续生存下去。
1.寻找野生蜂与巢    蜂生中蜂与当地家养中蜂之间,除了筑巢地方不同外,并无其他明显差异。已在野外人工巢穴内生活的,表明该群蜂已有“主”,不可损害他人利益。未有在人工巢穴内生活的,才属野生蜂。可以采用适当方式猎捕家养。
根据蜜蜂活动的一些特征、习性,可以在山林、旷野中,通过细察、静听等方式,寻到野生中蜂的踪迹。例如,利用小环境十分有利于蜜蜂筑巢生活,返巢蜂直线飞行,侦察蜂对蜜、蜡气味高度敏感,采水蜂就近取水,蜜蜂近巢飞行的嗡嗡声,认巢飞行的蜜蜂会就近飞行、就近排泄,蜜蜂生活垃圾就近抛弃等等,从而找到蜂巢。
(1)引蜂来朝    在有野生中蜂活动的旷野山间,熬煮蜂蜡、旧巢脾,熬煮不便者,可时断时续地燃烧一些蜂蜡与旧巢脾,让蜜、蜡气味在空中随风飘散。蜜蜂会循味溯源,前来寻找。来的蜂越多,时间越短,表明蜂巢距离味源越近。有蜂来朝时,停止熬煮或燃烧蜡脾,即刻将盛有蜂蜜水的容器,放在蜡味源处,使蜜蜂容易发现和取食。注意勿惊扰来朝的蜜蜂,任期自由取食蜂蜜水之后返回,必然招引更多蜜蜂再来。
(2)双线判定蜂巢位   采用两条直线交叉落点确定法。根据吸蜜飞返蜂回巢直飞的原理,以第一放置食物点为起点,顺返巢蜜蜂飞行方向的远处,仍找一参照物,便可划出一条虚拟直线。然后在数十来米外,再设置第二个取食点,并诱蜂来采食。在第二取食点沿返巢蜂方向又设定另一参照物,划出第二条虚拟直线。第一食物点可以继续放置另一盛蜜容器。这样就形成2个取食点、两条空中飞行直线。两条直线交叉处落点,应是采集蜜蜂的蜂巢所在位置。然后,到此处再仔细搜寻。如果返巢蜂回归方向超过两条直线,说明来取食点的蜜蜂,源于两群或更多群蜂。经反复观察认真分析后,也能将它们分别确定寻得。
2.判别入住与否    已有携粉带蜜的蜜蜂进入的巢穴,表明蜂群已入住其中。白天虽有蜜蜂频繁进出,但无任何蜂携粉或携蜜进入,晚上从巢穴口窥视不见蜜蜂,振动也未听见刷刷声,那么蜂群尚未入住其中的可能性极大。
3.猎捕时机    找到野生蜂居所之后,若想既获得其中一部分蜜蜂家养,又能留下一部分作为继续野生下去的“种源”。最好方法便是,等待发生分蜂性迁飞时机,再来收捕。为了增加余蜂的复壮机会,还应将猎捕时机选择在巢外有雄蜂房盖时,新蜂王能成功交尾的时节。具体时间,大约在当地历年分蜂时节,连续阴雨之后的初晴日,前往守候容易成功。若不愿久等,也可另寻时机开展猎捕。
就猎捕当日看,若不等待分蜂,应在上午开始操作。这样,既给蜂群受到强烈刺激后,于当日弃巢出逃留足时间,也为收捕操作留有充裕时间。因此,一般不宜在下午4时以后才开始收捕。
4.猎捕方法  猎捕野生蜂的方法很多,相比之下,熏烟法对巢穴基本无损伤。所以,此处仅介绍熏烟法。在适宜繁蜂时节,于上午携带发烟器材、集蜂器或诱捕箱前往。慢慢接近观察,找到巢门。若巢门不止一个,则选留其中一个易于操作、容易喷烟入内的作为突破口,而将其余暂时封闭。如能在挨近蜂巢上部或别处,再戳一个手指粗能与巢门形成空气对流的小孔,使烟容易穿透效果更好。从巢门口往里徐徐喷烟半分钟后左右后暂停,让蜜蜂有紧急调整、互相联系、吸蜜备逃的机会。几分钟后,再用烟往里猛攻。注意:只能用烟,不能用明火。蜜蜂对空气动力学原理运用娴熟,能在烟气逼迫下,随气流循环的安全外出通道涌出巢穴。如果蜜蜂迟迟不出,也可点燃几根祭祀用香塞入,待烟气充满其中之后,也能将蜜蜂逐出。蜂王大约在一半蜜蜂逃出时跟出,要注意观察。看到蜂王时,即用半阻隔囚王器将其囚禁,放置在蜜蜂聚集处。然后,用集蜂器或诱捕箱将蜜蜂收入。
若要给原巢留蜂,可在涌出蜂量已有一大碗时,便将这些蜜蜂与蜂王一起,收入集蜂器或诱捕箱,暂时搁置一边。之后,将突破口封堵,仅留下一个原巢门大小的孔洞。余留巢中的蜜蜂和错过猎捕时机的返巢蜂,能依靠改造王台和其他蜂儿,自然复壮,以后若需要时,又再来猎捕。
若不给原巢留蜂,但要给今后来蜂备巢的,可待余蜂已基本收尽后,再将巢穴恢复原样。检查确认无火灾隐患后方可离去。
贵州蜂大点评:我地真正野外生活的蜜蜂很少,从记事以来,看到在岩洞、树洞生活的野生中蜂没有超过10群,问了当地老百姓,他们也很少在野外看到野生中蜂群。从本网看到,两广地区的野生蜜蜂非常多,这可能跟两点有关,一是两广地区气候炎热,非常有利于蜜粉源植物的生长,当然也就有利于野生蜜蜂的繁殖了。二是我地农村木结构谷仓较多,蜜蜂更喜欢在谷仓里生活。农村不管是哪个村子,都会有几窝谷仓蜂。我曾经看到一户人家的谷仓里四个角落各有一群蜂。但是,随着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子逐渐取代了木房,农村的野生蜜蜂也越来越少了。
2019/10/8

3 J& U& V+ ?. t%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0 2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篇
有了第一、第二篇的理论与实践作基础,便可进一步深化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本篇着重介绍中蜂未分区饲养原理与方法。
                           中蜂未分区饲养原理与方法
第九章   环境变化与不同时期饲养原理与方法
蜜蜂生活与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如果将与蜜蜂生存相关的环境条件进行划分,那么,由气候、蜜源植物等因素构成的环境,便可称为小环境。
大环境变化,一般不随养蜂者的意志转移而变化,但可预知其变化的总体趋势。例如,在不同年份的相同季节,温度和降雨量受周期性变化的主导,而基本相似。有时,虽出现了较大的季节差异,但若考察其全年的温度、雨量,仍总体上平衡。即通常所说的:久雨必晴,夏旱常有冬更寒。蜜源变化也常有大、小年之分。这些都直接涉及到温度、食物,这两项与蜜蜂饲养管理紧密相连的要素。所以,相关知识积累越多,养蜂的预见性就会越强。
小环境变化既受大环境支配,又可以随人们的调控而改变。所以,小环境调控,便成为蜜蜂饲养技术的重要内容,本章将对此作一些详细分析和介绍。
欲对蜂群生活的小环境,实施有效调控,缓解各种刺激的负面影响,减轻蜜蜂应激反应,就必须认真分析,构成小环境的诸多因素,制定相应对策。这对于饲养尚处于半野生状态,对环境变化敏感,自主调控意识十分强烈,喜好优化状态生活的中蜂而言,显得犹为重要。
人们根据各自需要,将大环境变化冠以以下不同称呼。例如,春、夏、秋、冬;高温期、低温期;流蜜期、缺蜜期等等。依据大环境的不同,调节蜂群生活的小环境,使蜜蜂在不时期的生命活动,尽可能趋近、达到和保持相应的优化状态,才能使蜂群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依然保持着与大环境变化基本相适应的健康生活状态,从而实现蜜蜂饲养的低投入高产出。
贵州蜂大大点评:今年春繁,一个多月的倒春寒,是我养蜂十多年来第一次碰到。农村的谷仓蜂几乎大部分饿死。家养蜜蜂繁殖也严重受到影响,导致春蜜大减产。从而也导致今秋盐肤木花期推迟近半个月,但在盐肤木的十多天时间里,气温高而且滴雨未下,流蜜特别涌,取得了五倍子蜜大丰收。
要提高蜜蜂养殖的预见性,多做笔记是一个好方法。我养蜂十多年,记录了十多个本子。有各种蜜源植物开花时间的记录,有自己在养蜂中的一些感悟,有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等等。
2019/10/10

) I( J' ^- V  ]7 R. ]0 X: P2 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1 20: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小环境与中蜂生活
抚育蜂儿是蜜蜂群体生活的永恒主题之一。小环境对蜂群生活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对蜂儿生活的影响。因此,可将蜂儿视着与蜂群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核心。若以此来分析蜂群生活的小环境,那么,该核心又由五个缓冲体系所支撑的环境所包被,从而实现核心生活区域的稳定。
(一)蜂箱位置
蜜蜂选择安全、稳定、宁静处,筑巢而居。在这样的小环境内,营健康、正常的群体生活。尚处于半野生状态的中蜂,在选择筑巢位置时,显得更为严格和挑剔。恶劣、繁杂的环境难留蜂群。被迫留在此处的中蜂,常因多种不良因素干扰,而使生活方式逐渐偏离优化状态,并由此埋下患病、飞逃的隐患。因此,蜂箱位置应予严格要求。
小环境温度、湿度变化,受气流运动调节,气流运动方式类似于水流运动。空气流动虽然不能看见,但有风与无风,仍能够感受到。在江河湖海的泾流处,水流运动激烈,而在徊水、平缓处,其运动相对缓和。显然,风口浪尖处,多种因素交织,变化莫测,调控难度大。因此,我们主张蜂箱置放处,应避风而不当风,要遮阴而不被太阳直晒。否则,蜂箱外部小环境的温度、湿度变化剧烈,必然影响到蜂箱内部温度、湿度的相对稳定,给蜜蜂调节增加难度。当然,在低温育儿期,为了育出的幼蜂认巢安全,蜂箱前踏板处,在午后一段时间内,能被太阳照射的位置也挺好。% D! D  w! @& V" t( ]
即便如此,也尚有一些蜜蜂熟知而人们暂时不知的因素存在。如果难于区分人工管理不当所致的蜂群生活异常,与蜂箱位置不当而致的蜂群生活失常。那么,可以通过自然生活群放置来测试。凡老式桶养蜂群能长期正常生活的地方,便是适宜放置活框蜂箱的地方;如果在老式桶养群并不缺蜜,却屡屡发生飞逃的地方,置放活框饲养群,那么,这些蜂群也容易患病和发生飞逃。在同一区域内的相近时期,如果发生多起老式土养群飞逃,说明此时该区域内的环境条件,已不适宜此期的中蜂生活,需要对活框饲养群要么施以搬迁,要么施以特别管理,否则,也容易发生烂子、飞逃;如果将生活正常的老式桶养群,就地过箱活框饲养之后,蜂群生活出现异常,说明所用蜂箱不适合或饲养管理有误。
(二)蜂巢遮掩物
经过长期自然选择,中蜂已习惯于在有遮掩物包围的黑暗环境中筑巢。遮掩物阻去了光线的绝大多数,同时,对外界温度、湿度、噪声都能起到较好的阻碍、缓冲作用。一般而言,遮掩物的密封性愈强,气体交流的规律性强,干扰小,隔音效果愈好;遮掩物越厚,对温度、湿度缓冲作用越强。由干燥泥土遮掩的洞穴,就具备这样的作用。因此,在一些地形、地势较好的古坟、土洞中生活的中蜂自然群,若无人、畜和敌害侵扰,可以经多年而不衰。受此启发,有人将蜂箱掩埋在干土中养蜂,效果蛮好。所以,蜂箱从选材到制作,都一定要绝热性、绝湿性好,密封性较好,牢固轻便。除此之外,在气温变化剧烈时节,给蜂箱添加外部遮掩物,亦是增强缓冲作用的好措施。
常用通气窗开设在蜂箱底部,就能满足通风透气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光线对蜂群的干扰。这既能满足外勤蜂更为怕热怕闷的生活需求,又符合蜜蜂在黑暗处筑巢,营群体生活的习性。
贵州蜂大大点评:中蜂群的生活环境我认为适应性比较广,反而是那些阴暗的地方容易吸引它们。我在农村一户人家发现一窝土养蜂,这户人家住在半山腰,是一幢木房,房后是大山高坎,与房最多相隔两米,太阳晒不到,雨了淋不着,可谓阴暗潮湿,可据主人家说,房后放蜂这个地方,从来都没断蜂过。他是用一个高40公分,直径30多公分左右的木桶,上面密封,下沿稍微垫高,供蜂出入。每年立冬左右割一次蜜,割一半留一半,一般20多斤。去年清明前几天我去看过,蜂巢已经满框,已经有封盖王台,应该刚分过蜂,我掂量了一下,还有点重量,应该还有不少蜜。可惜蜂主人全家在外打工,别人又不好割他的。去年冬天他亲戚给割了三分之二,今年清明前我又去看了一下,一个多月的倒春寒把蜂饿死了。我把死蜂打扫干净,木桶放回原处,一个多月后,又来了一群,有一大碗的样子。
这群蜂生活的环境,阴暗潮湿,活框养蜂者,一般也不会放那个地方。
我发现,现在建房用的泡沫砖,用来包被蜂箱应该好处很多,与蜂箱放土洞的效果应该差不多,但泡沫砖可以移动。这种泡沫砖轻巧,隔音隔热效果很好。如果是夏天,可以往泡沫砖上淋水,由于泡沫砖气孔多,吸水性相当强,淋一次水应该可以保包被的内部空间一个星期水汽氤氲,让喜水的中蜂如住别墅。
2019/10/11

; }1 m& x# J3 H* F0 ]1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2 20: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蜂巢遮掩物内空间
如像住房内需有足够空间一样,蜜蜂也只能在有适宜空间的遮掩物内正常生活。这些内部空间又分为,被蜂巢占据的空间和无蜂巢的自由空间。显然,在一定范围内,遮掩物的内部自由空间越大,对付各种变化因素的缓冲作用越强,在其中生活的蜜蜂就越不容易受闷。一些地方常有群势强大的野生仓蜂出现,这与仓库内自由空间大,仓库密封条件好,小环境稳定、安静密切相关。遮掩物内的自由空间越小,缓冲作用越弱。无自由空间,此类缓冲作用消失。
假设有一个适宜蜂群筑巢,内部形状、尺寸的大小组合为刚好能满足一个中等群势的蜂群所需的理想空间,那么,在蜂群迁入初,自由空间多,缓冲作用强。以后,随着蜂巢逐渐扩大,自由空间逐渐缩小,此类缓冲作用也逐渐减弱。此时,已经强大起来的蜂群调节能力增强,对已减弱的缓冲作用起到补偿调节作用。需要时,蜜蜂甚至会采取咬去部分巢脾的方式,以便重新创造出,适宜当时生活的自由空间。由上分析可得到以下启示和推论:
1.不利时节尤其需要箱内自由空间    在气候条件已转向不利于蜂群生活的时节,尤其需要在蜂箱内部,留出足够的自由空间。例如,在高温时间。
2.群势愈弱愈需要自由空间    由于弱群抗衡各种冲击的能力弱,而箱内自由空间愈大,缓冲作用愈强。所以,群势越弱时,蜜蜂对自由空间的需求越迫切。此时,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空间越大,中蜂结团愈好,越有利于蜂群复壮。在温度较高时,以自由空间分布在蜂巢四周与下部为好。在温度较低时期,自由空间应分布在蜂巢的侧面,以利于蜂群保温和在蜂巢所在端,人工添加箱外保温物。
3.代谢越旺自由空间愈重要    中蜂怕闷,在大量育儿、酿蜜时期,群势快速增长期,转运蜂群时,蜂群代谢旺盛,若缺乏自由空间,短期内就会引起代谢失衡,使蜂群遭受严重影响和伤害。充足的箱内自由空间,有利于强群群势维持,有利于保存蜂群实力,对于防止和缓解分蜂热,都有极大的好处。
中蜂自然生活群,能通过咬脾来改变和调整自由空间。旧法饲养的割蜜、割脾行为,不仅淘汰了老旧脾,同时,也给蜂群重新留出了自由空间。
(四)蜂团
蜜蜂具有遇冷集聚,受热松散的习性,简言之:冷团热散。就连不好结团的意蜂,也会在感觉寒冷时结成蜂团。喜好结团是中蜂较为典型的生物学特性,亦是中蜂抗劣性强的主要原因之一,应予以充分重视。只要形成蜂团,就连弱群包被的核心区域内,温、湿度条件也变得与强群的相似,使其能顺利复壮。
中蜂自然群的蜂巢,通常被由蜜蜂个体组成的壳体所包被。该壳体具有下实上虚,外紧内松的特征。蜂团外观看似较为均匀,但厚度并不均匀,有越向下越厚,越挨近卵虫区越密集的趋势。壳体上分布的蜜蜂年龄也不均衡,在越向下、向外,蜂龄越大的趋势。上述这些特点,使蜂团在越向外与向下的部位,抗逆性越强。巢门开设在蜂箱下部,常用通气窗开设在蜂箱底部,正好与之相对应,从而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因为,对于密封性能好的蜂箱而言,外界的多种干扰因素与冲击,大多只能从巢门、通气窗导入。
蜂团密度也随温度、湿度不同而变化。一般而言,在温度湿度较高时,中蜂聚团较为疏松,高温期甚至会散团。反之,则聚集较为紧凑。适宜的自由空间与小环境凉爽,有利于中蜂形成良好蜂团,拥挤湿闷的环境,不利于中蜂结团。
由于蜜蜂个体具有的主动性与灵活性,由众多蜜蜂构成的蜂团壳体,便能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变化的因素,而成为最具活力,有着极好缓冲作用的体系,进而实现蜂团内部的稳定。显然,群势越强,休闲蜂越多,蜂群的缓冲能力越强。这都提示我们,饲养管理措施要符合中蜂喜好结团的习性,要创造有利于形成蜂团的条件。例如,留出结团所需要的自由空间、提出多余巢脾、宁可稍冷凉也不使其过于热闷等等。
中蜂结团状况亦成为判断中蜂生活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之一。生活正常的蜂群结团良好,外观均匀,给人以安静收敛的印象。生活异常的蜂群结团不好,表现浮躁不安,呈松懈、发散状态。
贵州蜂大大点评:作者对用来作蜂巢的遮掩物空间的论述,完全可以作为中蜂蜂箱(桶)制作的理论依据。按照作者的论述,意标箱内的自由空间是比较充足的,从这方面来看,这样形式的蜂箱,还是有利于中蜂群发展的。但它的短板也很明显,上部不密封,热量容易散失,下部不利于蜂群结团,开始的蜂巢也不是中蜂群所喜欢的球形。我观察过谷仓蜂,气温低时,大半个蜂巢都裸露在外,蜂群在下部结团。而意标箱就做不到这一点。如果我们把巢框稍加改造,让上梁与侧边的宽度是巢脾的宽度+蜂路的宽度,这样一来,各框之间就可以紧紧挨在一起,在箱内另外又形成一个小环境,应该比较有利蜂群发展。可以把这种设计看成是箱中箱。
昨天在本网看了一篇帖子,是作者放弃格子箱养殖,从而引起了极大的争论,不看好格子箱的占多数。但是,据说日本和韩国却用得很好,但在本网成功事例却很少,多数人都放弃了格子箱的饲养。从参与讨论的一些蜂友实践来看,早期繁蜂各方面都不错,但进入六七月后基本就垮群了。是格子箱不行,还是哪里做错了?但我感觉到,很多蜂友的实践犹如小马过河。
从本节作者关于蜂箱中自由空间的论述来看,他们垮群的原因可能大多是因为自由空间逐渐缩小,又没及时加格,加足够的格,从而导致缓冲能力减弱所致。但如果我们始终保持足够的自由空间,格子箱养蜂还会垮群么?
2019/10/12

6 |$ z! o' ~; A0 ?5 v4 R2 x9 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蜂网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11-23 00:59 , Processed in 0.177445 second(s), 20 queries .

备案号:鲁ICP备2023002647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