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贵州蜂大大
收起左侧

《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6-23 11: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养蜂用具  w# }7 S4 K* q, }
一、蜜蜂巢穴、蜂巢、蜂箱7 ~2 b' r% \7 s0 G9 t$ J. Z
要使蜂箱的选材与结构,既符合蜜蜂的生活习性,又能满足现代养蜂的要求,就首先需要弄清楚蜜蜂巢穴与蜜蜂巢。1 C9 H+ {& @' q: o
(一)蜜蜂巢穴与蜜蜂巢。, H; z, P) |0 S5 D3 o
经过漫长自然选择的留存至今的东方蜜蜂与西方蜜蜂,都已形成需要在黑暗环境中筑巢的重要习性。我们将蜂巢所在处,由遮掩物包围形成的黑暗空间,称为蜜蜂巢穴。一般来说,遮掩物密封性越强,阻隔作用越好;遮掩物越厚,缓冲作用越强;对于提高蜂群的搞劣境能力越有利。
2 l) i& ~# m- c- _( N0 n1 g巢穴内空间又分为,被蜜蜂巢占据的空间和无蜂巢的自由空间。显然,在一定范围内巢穴空间越大,对付各种变化因素的缓冲作用越强,在其中生活的中蜂群越不容易受闷。6 w, O* p- X+ R3 A2 E9 A6 |- e
(二)蜂箱: l5 w8 `3 C" R# {# Z6 M) ~
蜂箱就是既能满足蜜蜂生活需要,又符合现代蜂业生产要求的蜜蜂人工巢穴。再由其中的巢框、巢脾,组成人工蜂巢。
/ r( h, |0 N6 b& {* [7 f1.蜂箱由来  直到1851年以前,各式各样的人工巢穴,仍属于原始蜂窝的范畴。由于巢脾与巢穴内壁广泛粘连,取蜜时便需要实行巢脾剥离,这必然导致巢脾毁损。
5 O1 F" c& h5 U$ Z1851年秋,饲养西方蜜蜂的美国人郎什特罗斯在发现蜂路之后,随即发明了具有活动巢框的蜂箱,取名为郎氏蜂箱。用这种蜂箱养蜂管理方便,取蜜时不伤害蜜蜂,不损坏巢脾,能实现巢脾的重复使用。该蜂箱适合西方蜜蜂的生物学习性。西方蜜蜂在这样的活框蜂箱中,既能很好的生活,又能高效率的生产人们需要的多种蜂产品。由于这个重要的发现与发明,西蜂饲养效率与效益大大提高。也由于这个重要发现与发明,大家公认郎斯特罗斯先生为现代养蜂之父。以后,人们又将朗氏箱稍作改变,使之成为西方蜜蜂通用的十框标准箱。* y; n: t& O8 s0 x7 h4 Z
2.中蜂箱演变与评价  我国是在20世纪20年代引入意蜂与活框饲养方法的。经过较长时间的养蜂实践表明,活框饲养原理也可用于中蜂。但由于西方蜜蜂与东方蜜在生物学习性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简单套用西方蜜蜂适用的蜂箱和方法于东方蜜蜂,就成为频频招致东方蜜蜂活框饲养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已被无数实践所证明。东方蜜蜂要有自己的蜂箱已成为共识!为此,必须依据活框饲养原理,重新设计出既能满足中蜂生活需要,又能符合现代养蜂要求的东方蜜蜂适用蜂箱。/ I4 Y  M# `* K8 e; g7 M$ ~
由于研究东方蜜蜂适用蜂箱的意义重大而迫切。所以,我国广大养蜂爱好者和专家学者,都为此做过许多探索。他们在各自实践的基础上,设计出多种形式、不同规格的中蜂用箱。由于蜂箱差异主要源于巢框,因而在此选择一些流传较广的7种蜂箱的巢框尺寸,列于表3—1。采用这些蜂箱饲养中蜂后,产蜜量都比无活动巢框的旧法饲养显著提高。每种蜂箱都从当地实际出发,解决了中蜂饲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为活框饲养技术的传播起到宣传作用,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但是经过长时间与大范围的实践表明:在这些箱式中生活的中蜂群势,仍难于达到自然生活群的群势,不容易维持强群,容易遭受病虫危害等等。一些蜂友因此,要么采用圆桶繁蜂,活框取蜜策略,要么由活框养中蜂起步,再转而改养西方蜜蜂。这些都说明,上述箱式还不能满足中蜂正常生活的需要,存在结构性缺限。需要对此再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实现东方蜜蜂从蜂箱到饲养方法的全面突破。
. y- A$ I4 T2 e& i0 z5 J/ g. s) w
' W+ q+ q3 T. R# m+ e' p表3—1  几种流传较广的中蜂箱巢框尺寸
! w2 u& B/ c; J* J+ S( `3 l
* B3 J( W4 F4 U名称                 巢框内径(毫米)                : w7 N5 ~0 A3 Z7 l$ K+ C
                 宽        高        厚        宽        巢框面积(平方厘米)
  K+ ~# l7 g' J& j+ d沅陵式        405        220        20        25        891.0
% V7 M4 Z6 e6 y, Q1 a+ I1 c1 \从化式        355        206        20        25        731.3
- ]# `' G) X/ i1 w( G* ~( v8 R! \中一式        385        220        20        24        847.0
0 t# G7 _' X2 O% i. W7 S; ^0 d; a' o中笼式        385        206        20        25        793.1
" Z$ m( x4 a* G" a高窄式        245        300        20        25        735.0
: M! a, s7 q* P: {郎   氏      426        206        20        27        877.54 `7 }7 P$ L  E& D, i( b- N2 \
中标式        400        220        20        25        880.0
/ G! U9 e" Z3 U* j2 }5 X) \- R7 ?( t; r5 r( C# C/ r

/ G) o: H7 x( f) O5 b. }贵州蜂大大点评:凭什么硬要活框养中蜂才算科学方法呢?我觉得国人的中蜂养殖进入了一个误区,盲目追求产量。如果追求产量,那为什么不养意蜂呢?意蜂群产比中蜂高多了。中蜂的生物学习性决定了在中蜂养殖中,不能盲目追求产量,而中蜂蜜的药用价值决定了中蜂养殖应该追求的是质量。首先端正了这一养蜂态度,再去研究适合中蜂的蜂箱才能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如果在这样一种思想指导下去研究中蜂箱,是不是活框还重要么?也许,活框箱根本就不利于中蜂抗劣能力的提升。在我们这里,土养蜜蜂一年割一次,一桶六七十斤的我也看到过,甚至上百斤的也有。只是这种情况不多。那么,我们就要分析土养高产的原因,我认为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蜜源好;二是花期天气好;三是蜂王好能维持大群;四是蜂桶大小适中。多年实践告诉我们,蜜蜂自由造脾繁殖最快,病虫危害也少。如果朝自由造脾,活框取蜜这个方向去考虑,也许能找到突破口。
  c% x$ ^5 S  Z上述高产的四个条件,自然蜂群要全部具备,确实非常困难,所以我们看到的土养大多产量比较低。但人为完全可以改变第三条和第四条。通过人工选育,培养优质蜂王。蜂箱大小适中就更好解决了,再稍微加一点改进,就可以实现蜜蜂自由造脾,活框取蜜。比如标箱上继箱,巢箱不要巢框,上面加浅继箱。2 e7 I0 {- Q* U: v$ n: y3 x. U
中蜂养殖如果不追求产量而追求质量,那我们就完全可以以箱为单位来管理,而不是以脾为单位。提高产量靠扩大养殖规模,而不是提高单产。/ Z3 ^9 G& l, g
2019/6/23
9 Y' {3 G& s+ K: P2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5121
在线时间
1314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黄平县

8870

金钱

1659

回帖

5121

威望

白金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发表于 2019-6-23 15: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贵州蜂大大 发表于 2019-5-4 20:26; y7 u5 l- h2 m8 U
呈现“冷”征候的中蜂群一般都生活健康、正常、有后劲。生活异常群容易表现“热”征候,且后劲差。因此,在 ...
# G$ s+ A- o( o1 p+ }- ]0 R# V
贵州养中蜂,确实不需要刻意保温,全年重点就在秋繁。秋繁好了,越冬只要粮食充足不用管,春繁能4脾以上开繁,速度是非常快的,
用心做事,用心总结;久久为功,水滴石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6-24 22: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中蜂适用箱设计原理与要求
" Q6 M% x, [" g! o! P3 K% c. V+ _(一)中蜂自然巢6 v7 t6 q8 ]  _4 C, l7 f
1.蜂巢形态与大小  观察各中蜂自然群,其蜂巢形态在很大程度上随巢穴空间不同而异。在筑巢不受限制的空间里,中蜂自然群的蜂巢形态趋于半圆球形或半椭圆球形。在巢穴较小,筑巢受到一定限制时,中蜂筑巢只能依巢穴空间形态,横向筑巢发展或纵向筑巢发展,从而呈现相应形态,这说明蜂巢形态可变,但大多表现为上大下小。若以构成蜂巢的巢脾面积计算,那么,中蜂各种自然巢的巢脾总面积,一般为每巢14000—17000平方厘米,这又表明,蜂巢大小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Y) T) a7 S! h; u  R1 R, w" r
2.巢脾  若对中蜂自然巢的巢脾进行测定,计数、那么,每个蜂巢有巢脾少则数张,多则数十张;贮蜜区的巢脾间距为4—7毫米,育儿区的巢脾间距为7.5—10.5毫米,贮蜜区巢脾厚度为25—30毫米,育儿区巢脾厚度为22—24毫米。就单张巢脾看,一般是下窄上宽,以便增加巢脾与巢穴顶部的接触面,有利于载荷负重。无论巢穴多么矮小,自然巢脾下端与巢穴底部都留有一段距离,不会巢脾触底。" R- X' k! F9 X3 ]. r
3.蜂巢功能  蜂巢在蜂群中的主要功能有:抚育蜂儿用、储备食料用、栖息用。观察未遭受人畜袭扰,筑巢空间又很充足的自然群,其蜂巢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蜂巢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陈蜜压脾、新蜜进巢、育儿量增加。这可以从偶然猎取到此类蜂巢,获得大量蜂蜜,甚至有结晶蜜在其中的事例得到证实。
' E4 q7 n) L$ o, J* N  T( _由于贮蜜原因引起蜂巢扩大,不仅不会影响蜂群生活,反而有利于蜂群生活。例如,在新蜜入巢的有利时节,随着蜂巢扩大,蜂王在新脾上产卵,育儿区域也随之转向新筑巢脾,这对蜂儿的生长发育与数量增加都极为有利。这与民谚:“要得中蜂好,新脾、新蜂、新王”,相吻合。
, g  H* M& |* l蜂巢扩大,也不会影响蜜蜂栖息与育儿所需区域在数量上的相对稳定与恒定。在自然蜂巢基本筑造完成后,蜜蜂在巢脾上所占栖息区的多少与群势有关、群势与抚育区密切相关,抚育区又与育儿量密切相关,育儿的最大数量极限,受制于蜂王最高产卵能力。西方蜜蜂与东方蜜蜂皆如此。
9 l+ u- h; x1 a( ]1 ?" e( ^/ c& Y! |! Q7 M: c- S
贵州蜂大大点评:我观察到,即使在筑巢空间很充足的巢穴,自然蜂巢的形态每群蜂都不一样,同一群每年也不一样。可见,蜜蜂筑巢的可塑性是很大的。
4 ^( f2 T. Q. y( N  K  x/ @2019/6/24: y9 i( `2 O4 }, 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6-25 21: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中蜂适用箱设计要求) F: |0 _- X; K$ h
通过前述分析研究可知,设计蜂箱主要涉及:蜂巢形态、巢脾总面积、蜂王产卵力、群势、以及与蜂群集体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重要习性。检验蜂箱是否适合蜂群生活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利抚育,其中,是否源源能够获得优良子脾,应是中蜂适用箱的首要标志。然后,才是有利于蜜蜂的高产、优质等。
) U* c, O+ |: p9 W! _* M5 [; L' O1、蜂箱形态、大小   经历长期自然选择和生存竞争,已使蜜蜂结团、筑巢都趋于圆球形,其优势显而易见。在自然界,球体具有表面积最小,体积最大的特性。趋于半圆球形的蜂巢,有利于蜜调整温度育儿、守护等等。要适用中蜂这一特性,仿照自然巢的形态,机械的把蜂箱做成圆形或近圆形,势必给蜂箱制作和饲养管理带来许多不便。但趋于方形的蜂箱既能满足中蜂这一要求,又能免去上述麻烦。因此,中蜂适用箱应在整体上趋于方形。
, _. L3 S* C: U0 U3 C( B3 r$ ^中蜂群势与自然蜂巢都显著小于意蜂的。所以,中蜂专用蜂箱与巢框,也应显著小于郎氏箱和意蜂使用的其他蜂箱和巢框。  Y+ l& t$ D* r8 O7 z- i
2.有利于蜂巢分区  分区饲养能顺利解决取蜜与繁蜂的矛盾,分区饲养能使蜂蜜产量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能方便的进行人工育王和生产蜂王浆,方便调控蜂王与轮换育儿巢脾。适时添加继箱,可以将巢箱内已显得拥挤的蜜蜂,及时分散到继箱里去。此举对于解决中蜂较为顽固的分蜂热,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不同群势的东方蜜蜂地理亚种,还可通过箱体层次的加减来满足营巢需要的不同空间。从长远看,能使蜂巢分区的继箱饲养,有利于中蜂饲养向多箱体、取熟蜜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机械化操作。所以,中蜂用箱应该是能方便分区的双箱体、多箱体、或者卧式箱体。7 o1 q- x3 c8 p( R. J& `
; {" b3 {& `/ w
贵州蜂大大点评:我很赞成著作提出的分区饲养理念,但对于硬性要使用活框持保留意见。使用了巢框,就为蜂群筑巢带来了不便,中蜂群自然巢脾间距离是比较稳定的,也一定是抚育效率最高的。而巢框组成的蜂巢决定了巢脾间的距离很难达到自然蜂巢的理想距离,要么窄了,不方便工蜂贮蜜和抚育,要么宽了,要花大量的蜂力来抚育。虽然有蜂友测过自然蜂巢的蜂路后,巢框按照自然蜂巢的距离来布置,但由于巢框形状根本不规范,上面看到上梁放标准了,但下梁却宽窄不一,从而让蜂造出的巢脾间距也宽窄不一,影响蜂群生活。& f/ T4 c: M6 y+ l0 M
2019/6/25* q* t- `  r& }# g$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6-26 21: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3.蜂箱整体性、密封性好  整体性好可以减少上下箱体的位移,转移蜂群时搬运也方便。密封性能好,可减少光线干扰,避免凉风从上下箱体之间的接缝处刮入,因为中蜂畏风。只有整体性能和密封性能好,才能造就更为稳定、调控灵活的箱内环境,有利于蜂群结团护脾,使中蜂也容易上继箱,使继箱内的蜂、脾与巢箱内的蜂脾,联系更为紧密犹如整体。欲达此目的,主要从内外两方面入手:从外部看,箱体、箱盖要严密;箱体有叠加时,上、下箱体间的连接处,要设置连接套,这同时解决了上下箱体之间的密闭性。这些都符合中蜂好密集、趋暗性强的特点,缺蜜期也不易发生盗蜂现象,还能防止蜡螟在上、下箱体之间的接缝处产卵。从内部来讲,上、下箱体内的巢脾应尽可能挨近。因此,巢框上梁厚度在能承受满载蜂蜜重量的前提下,应越薄越好。下梁厚度也要相应减薄,宽度要窄。% f: P. C' b1 F& I# U
4.兼有高窄框蜂箱与宽矮框蜂箱的优点  若将已有的各型蜂箱归类,可分为宽矮框蜂箱和高窄框蜂箱,人们又分别将它们称为卧式箱和立式箱。这两大类蜂箱各有特点。在高窄框蜂箱内,子脾的水平方向有较高温度,从而导致蜂箱侧避温度增高,此有利于热量通过箱壁向外散失。宽矮框蜂箱内,子脾的垂直方向有较高的温度,在低温时节蜂群需要发展时,蜜蜂能够利用这些热量来温暖逐渐扩大的巢脾面积,对蜂儿区域扩大与蜂群发展都有好处。除此之外,宽矮框蜂箱的上下端,都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这为低温育儿期人工添加保温物提供了方便。
5 m1 V" G- W- r4 F如果将整体趋于方形的蜂箱又解剖成两个组合方便的宽矮箱体,就能将以上两类蜂箱的特点统一起来,并在需要时分别发挥。比如,在高温时节,将蜂箱组合成有利于散热的高窄箱,便可大大减少蜜蜂为降低过高巢温而付出的消耗,外勤蜂也因为有足够的冷区歇息而寿命延长。在温度较低的繁蜂时期,尤其是早春初繁的群势恢复期,撤去上面箱体,蜂群便又回复到宽矮框蜂箱内生活。5 a+ M2 P2 B; g- l$ l8 \3 e' b
. p/ {" h% `4 z, t4 x; l
贵州蜂大大点评:养蜂十多年,多数都是意标箱,还有先父留下的几个十六框箱。从上述的内容可以看出,虽然著者不特指意标箱上继箱,但他为意标上继箱提供了一些思路。我从来没有继箱养过蜂,今年买了十套准备试试,现在正在试验中。但著者的论述让我想到我现在的继箱养殖达不到他说的条件,巢框上梁还是原来的上梁,没经过变薄处理,还是意标框的厚度2公分。而浅继框下梁也没经过变窄变薄处理,继箱与巢箱连结处也没增加连结套,就是这样随便放上去,两个箱体之时还是有缝隙。所以,感觉到效果并不好,看来原因就在这里。
) P3 \7 K" l! l0 e8 U/ [2019/6/260 O! Q2 T) Z4 d% ~8 b: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6-27 21: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5.蜂巢冷、暖式转换方便  除了上述高窄、宽矮变化外,设置巢门与常用通气窗时也要科学合理,才能使蜂巢能随养蜂需要作冷式、暖式灵活转换。一般把空气交流快捷,有利于热能散失、降温快的蜂巢,称为冷式蜂巢;空气交流和缓,有利于保温和热能积累的蜂巢,称为暖式蜂巢。对于密封性能好的蜂箱而言,外界多种干扰因素大多只能从巢门和空气窗导入。巢门与常用通气窗开设在下部,正好与蜂团外部、下部蜂数密集,抗劣性强的特点相吻合,从而得到较好的缓冲效果。巢门开设在巢门档上,能方便调节巢门大小和嵌插巢门隔王片。常用通气窗开设在蜂箱底部、箱盖侧面,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光线对蜂群生活的影响。
9 C$ ]  e) x  N8 ~* T) B6.预留自由空间  蜂箱内留有自由空间,使空气在蜂箱内循环、交换有回旋余地,休闲蜂歇息所需空间充足,就蜂箱内的人工蜂巢而言,还应留有上部自由空间,这一般由上蜂路充当;有侧面自由空间,此由侧蜂路和侧面预留空间构成;还需留有下部自由空间。箱内自由空间,具有增强多种缓冲能力的重要作用。
$ e% N6 ?3 E6 i5 d/ y
4 ^. @) V3 B" {4 w2 w贵州蜂大大点评:以上描述,给我们设计一个适合中蜂群生活的蜂箱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考。8 x. a1 u& ]: Q& c. q. k
2019/6/27
+ A0 Q% X7 i9 f5 {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6-28 20: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7.有利于、排水  由中蜂生物学特性可知,中蜂箱内温度显著大于意蜂的,若处置不当容易使蜂群受闷。中蜂怕闷,所以,蜂箱设计要作专门考虑:大盖侧面要设置通气窗,副盖宜半实半虚,在低温时期要有利于水气凝结、排出,其他时期又有较好的箱内保湿作用,还要不使水分渗入箱体材质。水分渗入箱体材质后,材质的绝热性能会大大下降,木质箱体还容易变形。为此,箱底可略有斜度或开设导水凹槽;要用对蜜蜂无毒害、防水效果又好的涂料,对箱体、内外作严格的处理。$ f% e" w$ @7 f: G# Q$ u& d( d0 H, |8 k
8.有利于防巢虫  蜡螟幼虫又叫巢虫,对中蜂危害大。除了前述蜂箱结构要严密外,还应采取防蛀、防蚁螟上巢脾的措施等等。巢虫能蛀木为坑成隧的原因是,其唾液里含有果胶酶、纤维素酶。这些酶,能使原来紧密牢固的纤维组织,被酶解成为松散的粉末。这样,被巢虫唾液湿润过的木质便受损坏,木质箱体表现设置保护层,例如,上“青灰”,刷漆之后,巢虫唾液不能渗透,因而能防蛀。意蜂不受巢虫危害的主要原因在于蜂胶。蜂胶分布尤以框耳、覆布上为多,这对阻止巢虫活动,防酶渗透,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刚从意蜂巢内调出的巢脾,因为有新鲜蜂胶,一般不滋生巢虫。一旦蜂胶干涸后,会逐渐滋生巢虫,最终造成整张巢脾被蛀食。受此启发,可在防止巢虫上巢框、涂抹阻滞物方面下功夫。例如,在箱壁挨近框耳的位置,开设一道阻隔巢,内涂阻杀物质,就能防止隔槽以下的巢虫上巢框,从而减轻巢虫危害。6 w( I0 l! ?# [: {! }

9 u3 X. U6 F2 e7 x贵州蜂大大点评:我以前曾经把一些蜂箱上过一层蜂蜡,但我发现有个缺点,就是气温高的时候,蜂箱外壁的蜂蜡容易软化。后来我大量使用桐油,既防巢虫蛀,还防水防腐,绿色无污染,蜂也不排斥。有的蜂友用机油,用石蜡,我觉得这些化工产品不够环保,最好还是不用。
& n! V6 F1 ^: ~, N8 ]" `: Y1 [2019/6/28
( I9 [' F$ l*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6-29 21: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GN式巢框、蜂箱设计3 e$ \/ z* M; x" Q
巢脾是蜂巢的基本单位。活框饲养群的单张巢脾,筑造粘接在巢框内,这样的巢框便成为人工蜂巢的基本单位。人工蜂巢即由数个这样的巢框能成。因此,巢框成为最基本最重要的蜂具,需要首先设计确定。蜂箱则是人工蜂巢的遮掩物兼作巢框的承载体。我们尊重蜜蜂的单王习性,设计时,设计时以能够满足一个中蜂自然群的生活需要为基准。, V% s+ ]5 `0 P
(一)设计参数
6 V* t& N. j8 l9 z* ^3 E中蜂王产卵量以每日1000粒计,蜂群抚育能力以20000计,工蜂寿命以羽化出房后40天计,最大群势以40000只蜂计。巢脾厚度:工蜂房所在处取22毫米,雄蜂房所在处取24毫米,贮蜜区厚度取25毫米。巢框上梁之间的间距取四季平均值10毫米,贮蜜区蜂路取6毫米,育儿区蜂路取8毫米,单行道蜂路取6毫米,双行道蜂路取
9 \) u: D8 q. ^+ ^6 L: p  \8—10毫米。
) D; [, }& a7 F4 Y每群中蜂最大抚育能力,由蜂王日产卵量与工蜂发育历期相乘之积而来:
+ ?( v; Y& o4 m2 o) _1000×20=20000(卵、虫、蛹)
9 V, j# \9 }/ J" z' v9 M6 O/ M0 d5 J最大群势是以蜂王日产卵量乘以工蜂寿命而来:
2 v& N4 {+ w! m, ?& b1 U6 [/ L1000×40=40000(只蜂)$ J$ V5 P' f6 {" D9 n3 O8 g

* c* F8 ~( X  d; c7 E  m4 z4 [+ o贵州蜂大大点评:GN箱已经发明这么多年了,一直没有得到普及,可以还是有些不太适应蜂群生活或者生产的地方。不过,本人没有养过GN箱,在此不作评价。
* l( b+ L* a7 O  g2019/6/29
" @4 H% Z2 F. f- ?* j0 N. 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6-30 15: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GN框内径与巢脾面积
+ s% J+ X- g4 @/ f巢框面积的确定,主要依据群势、每个蜂巢所含巢脾的总面积。根据测算,每只工蜂在巢脾上栖息所占的面积为:* B2 i1 Z5 b+ l2 v" D% O  C$ X
体长×体宽=1.294×0.487≈0.630178(平方厘米)
: E1 v5 x) Z6 z2 \; L' F此处的体长、体宽均已包含茸毛长度,40000只成年蜂所占的面积应该是:
9 {* z2 T" G# ^' B2 C2 G0.63×40000≈25200平方厘米
. B, t. z3 E( [  E4 A由此算出的理论面积,与一般中蜂自然巢的巢脾实际面积:& i$ ^+ @/ _; m/ W9 r+ T/ B3 i
14000—17000平方厘米,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在于:中蜂喜密集结团、密集护巢。例如,中蜂巢的表面,一般都有由蜜蜂重叠形成的密集壳体,这些蜜蜂并未直接占用巢脾面积;自然生活群受多种因素制约,平均群势一般难于达到40000只蜂。因此,设计时取中蜂自然巢总面积的中间值:15000平方厘米为参数。但在饲养管理中,可将25200平方厘米的巢脾面积,作为贮藏备用巢脾量的参考数。
% Y# V# z: }1 m$ [设计GN框立式箱通常为双箱体,上、下箱体内各放置10个巢框;那么,每个GN框的巢脾面积就应该是:* M" i) M0 ?" y6 w- G. I
15000平方厘米÷20=750平方厘米
) h* Q" z4 ^. r/ S' M. Q每个GN框单侧面积为:2 m4 R' y9 P  ^4 w
750平方厘米÷2=375平方厘米
( s$ K/ y1 h* g( Z( x* x0 q: F(三)GN箱框高、宽比确定1 W% T* [, e+ v+ Z. b4 }5 }* W5 n% |
郎氏巢框的高宽比为1比2.06,属典型的宽矮类型。既有利于卧式饲养意蜂,又有利于加继箱形成立式蜂巢。设计中蜂适用巢框时,应将其作为重要参考。为了满足中蜂喜结团趋于圆球的习性;在双箱体内,由上、下巢框组合成的人工蜂巢,更趋于方形。所以,GN框应比郎氏框还宽矮些。为此,高、宽比取1比2.18。按此比例,当GN框内宽取290毫米时,内高就就为133毫米。由此而来的GN框实际单侧面积为290毫米×133毫米÷100=385.7(平方厘米)
/ ^9 C* C5 }5 T9 z4 m与上述375平方厘米的单侧面计算值基本相符。) [8 M5 \" d1 V  g- g5 h' U2 u6 z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尺寸经理论分析和实践检验表明,虽然已是GN框的最佳尺寸,但并不是GN框的唯一尺寸。只要巢框内宽在
2 N7 M: Y( q+ m5 U250—300毫米范围内,内高在130—150毫米范围内,选择内径做出的巢框。都基本符合前述设计思路。当然,巢框内径如有变化,蜂箱尺寸也需要作相应改变。. T1 a5 c8 k; M5 X4 p5 _

6 v0 U7 M% |; x, h贵州蜂大大点评:没养过GN箱,此处略去评论,只能转述数据。
' K, w) _2 I$ a8 G9 f6 u7 y2019/6/30
3 l0 z+ X4 B$ }6 Y. K" 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7-1 20: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GN框上梁、下梁、边条尺寸/ j1 O* |1 J( q7 c- ?4 b
依照上述最佳内径尺寸做出的巢框,称为GN箱标准巢框或GN标准框。因为巢框上梁长度,是由内长290毫米、框耳长19毫米、边条厚度10毫米构成。框耳长度又由边蜂路10毫米和在箱壁上的承接长度9毫米构成。所以,GN标准框的上梁总长度为:( w5 ^' t" G5 d3 c8 |. e9 }( J( v
290毫米+2×19毫米+2×10毫米=348毫米  }$ Q9 ]! J: @0 U2 ~/ @
巢框上梁宽度与巢脾厚度密切相关。若取宽度为25毫米,就能涵盖中蜂自然巢内的各种巢脾厚度。所以,GN框上梁宽度取25毫米,若以杉木类木材作上梁,10毫米厚度已能完全承载整蜜框重量,所以,上梁厚度、边条厚度都取10毫米。
1 M- j) h5 r$ U3 v# _( l3 N% v% L9 n巢框边条长度包括巢框内高和下梁厚度。当下梁厚度取7毫米时,GN框边条长度为:! j' T- r7 k9 _6 U" r: R6 {
133毫米+7毫米=140毫米
/ x7 N4 g; W& V# Z为了方便制作,边条宽度一般与上梁宽度相一致。但为了更有利于蜜蜂护脾,调节蜂巢温度、温度,边条也可以做成上宽下窄的方式,即上部与上梁等宽,下部与下梁同宽。
" E! O3 e) q9 h' k& h+ }GN框下梁长度取290毫米,宽度取10毫米。为了使用、查找方便,现GN标准框的上梁、下梁、边条尺寸死于表3-2.! ]$ S1 k5 _' X
表3-2  GN框尺寸        (单位:毫米)
" T$ }2 G* x: X5 g  t& e0 i名称         上梁        下梁        边条(侧条)
* _# A# n/ x, x  n' w! U长度         348          290        140
+ |* p* p1 R; @6 U宽度         25           10           25
0 `- i: o$ I5 L0 `0 R3 G+ q# R  q厚度         10           7            10" ]4 ^1 u. A& x# A. c- m. A3 X
  M9 ^' g" T1 X: D
贵州蜂大大点评:为什么为取一个字母名呢?有谁知道这两个字母代表什么意思么?既然是中蜂专用巢框,我觉得用中文命名为好,如:龚氏中蜂箱,等等。
# a. ]$ B5 W: L: W' M8 q& M2019/7/1
7 |: m' w3 j# P' @4 `, 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7-2 21: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GN式蜂箱设计
2 E/ \7 n& b. O& R$ @按照前节论述,GN箱设计思路主要依循:卧式为单元再向立式组合,即由巢箱加继箱组合成为立式蜂箱,简称GN立式箱。但对需要周年实行卧式箱饲养的地区和方便嗜好卧式箱养中蜂者,也专门设计了GN卧式箱。0 q8 U) U& E  G. z$ h! Y
1.GN立式箱围确定   箱围高度分为,巢箱高度与继箱高度。因为功能不同,二者在高度上有差异。巢箱与继箱的长宽相同。
3 }. y5 C" P$ z1 l(1)箱体高度   巢箱高度由巢框外高、上蜂路、下部空间组成。针对中蜂护巢蜂形成的壳体,下部最厚的自然属性,以及蜂巢下部需留较多自由空间的要求,取26毫米作为巢框下缘箱内底的距离。所以,巢箱高度应为:
# d9 W# v0 E0 f/ q0 Q150毫米+6毫米+26毫米=182毫米
% j6 j  o, s2 g4 g9 [" }/ n: R又因为要在巢箱前壁配插巢门档,并在巢门档上开设巢门。所以,182毫米是巢箱体左右(侧)壁与后壁的高度。而巢箱的前壁高度取158毫米。+ d* {( a! I0 _" k9 r6 H
继箱高度是由巢框外高、上蜂路、巢框下缘与继箱底间距相加而成:# j- ^$ ]* ^9 O! j
150毫米+6毫米+2毫米=158毫米
. `4 r: a" |3 H' ]8 W因此,继箱体高度取158毫米。
' m3 W8 [. k% [# @如果为了提高使用效率,延长箱体使用寿命,因而实行巢箱体与继箱体通用互换。那么,就应使巢箱体与继箱体高度相同。然后,在蜂箱内底边,再专门设置边条来垫高,以此留出蜂巢下部所需的自由空间。这样的边条,高度取24毫米,宽度取与箱壁厚度等同。1 ^) M6 \8 ]! S1 ]: P; T4 R
(二)箱体内长  内长涉及放置巢框数、巢框上梁宽度、框间距、隔板厚度,左右侧机动空间:1 U/ V4 F1 Z  G+ {  D) I
10×25毫米+10×8毫米+10+30毫米=370毫米- L. d* m- D' I
(三)箱体内宽  箱体内宽包括巢框外长(不含框耳)、前后蜂路。前后蜂路又兼任前后自由空间,各取10毫米。所以,内宽应为:7 j  t, x  D9 D, j4 Z/ V
310毫米+2×10毫米=330毫米' H! ^5 _+ v$ p0 t6 Z
2.GN卧式箱箱围设计  由于卧式箱体有较为明显的增热效应,中蜂又怕热、怕闷。所以,需要在卧式箱蜂巢的下部、侧面,加大自由空间来缓冲。若以放置16个GN框计,那么 GN卧式箱内长应为:. Y( x- }) D4 `
16×(25+8)毫米+10毫米+62毫米=600毫米" L0 M/ ?/ ]4 v3 C& F' G  N
GN卧式箱箱围内宽与立式箱的一样,都取330毫米。GN卧式箱的箱围高度,由巢框外高、上蜂路、下部自由空间构成:3 `  ^& S8 M- ~2 H3 T
150毫米+6毫米+34毫米=190毫米2 t- c  E- f. i* ~: n
所以,GN卧式蜂箱的箱体高度取190毫米
- k9 L9 w" N7 t3 C为了查找对比方便,现将GN箱的箱围尺寸列于表3-3.
/ `2 W' m5 X2 f9 L2 |% k! h" W0 o+ h, G
表3-3  GN立式、卧式箱围尺寸(单位:毫米), }/ |7 h+ S( G: H; c% e2 W
名称           立式箱                卧式箱
3 |( _, G. k* g4 X& Y( P# _           巢箱        继箱# d" C6 ?& W% e; Q; ^
内长       370         370            600
# q- I+ {# p/ _6 {4 C% @内宽       330         330            330
; X" r( W# S9 g1 i  J/ _0 T" o内高       182         158            190
- e9 L# ]8 f. b7 L" t% ~4 C8 K$ r( F. D0 |8 y1 ~1 Z
贵州蜂大大点评:我把GN箱的尺寸一并列举出来,有兴趣的蜂友可以与其他箱型的数据进行一些对比研究。
% d: M5 F* F/ B2019/7/2( l/ [) d1 u% d# v: J. Q5 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7-3 19: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制作GN框与箱4 |3 z5 t/ F& x
GN框、箱的用材讲究,制作要求严格,与得来容易,繁蜂迅速的中蜂群相比,1套制作标准、符合要求的GN式蜂箱的价值,远远超过1群中蜂的价值,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
9 Q" [  M- h7 q) @% h9 }+ |(一)GN框选材与制作1 l1 b3 m6 a9 y9 t( w! U# r  u
为了利于蜂蜡附着,使蜂巢处于更贴近自然状态,巢框材质以自然木材为好。而且,这些木材应无异味,耐湿耐热,不易变形,也不做任何处理。
! @5 r4 T/ \) s- x  @(二)GN箱选材与制作
/ M# |$ P- t# L' ~3 m; h4 F1.蜂箱材质评价  制作蜂箱的材料有多种。作者已见到过的就有:天然木材、人造纤维板、塑料或塑料泡沫、水泥等等。用这些材料制成的蜂箱各有优缺点。全部采用水泥制作的,价廉、结实、耐用,但笨重且绝热性能差。全部用人造纤维板做的,尺寸准确、美观,但成本高、耐用性能不稳定。完全用塑料泡沫制作,各方面性能都比较好,但强度低,易损坏。如果能将它们综合运用,效果较好。例如,用水泥做巢箱,泡沫与木质相结合,做成继箱等等。6 N0 Z  v) I6 H5 J2 G- K3 u. h
对大多数养蜂者而言,采用天然木材制作GN式蜂箱最为简单易行。只要这些木材的材质轻便,有一定强度、不易开裂变形、无异味,较为耐用就可以。例如杉木、红松、椴树等等。这些树木伐下后,应经过一年以上的自然干燥。有条件的进行人工热处理更好。木材要求无疤痕、无裂纹,箱围板材厚度一般不低于18毫米,以整块木板为好。/ o/ a5 Q9 P6 a: `
(1)继箱体制作(略)7 q* X4 o9 }4 H. O3 x  U
(2)巢箱体制作(略)
6 b  ?+ @0 R$ L. F4 X(3)GN卧式箱体制作(略)
# j- g) v. z. U3.箱底设计与制作 底通气窗开设在箱底靠后位置。底窗大小,应随各地气候不同而定。一般立式箱的底窗可取:长160毫米、宽80毫米;卧式箱的底窗面积,至少是立式箱的2倍,可取长220毫米、宽100毫米。底窗要装有工蜂不能钻过的筛网,以防蜜蜂由底窗处逃逸。还要结合底通气窗设置活门,使其能根据需要调节底窗开度。在气候较为热、闷的地区,人们居住在空气交换更为顺畅的开放式住宅内。受此启发,在这些地方尚可准备一个全铁筛网的箱底,以便在必要时换上这个硕大的“底窗”。. O, I8 {* A+ O9 g/ i: _

: u) j/ ]1 B+ k' E: \/ p贵州蜂大大点评:我把作者制作GN式蜂箱的材料罗列出来,是因为不管做什么箱,选材都是相通的。还有这个底板放钢丝网的想法我曾经做过试验,我做得更彻底,直接在泥地上放一个箱圈,箱圈中间的泥地略低并且蓬松,然后把箱圈四周封死,只留一个活动口,可以随时打开活动口往里面灌水,让箱圈中间略低处蓬松的泥土保持湿润,灌水一次,可保箱圈里面泥土几天湿润,然后再把有蜂的巢箱放箱圈上,巢门开在巢箱与箱圈相连接的地方。这样一来,灌水后,可保蜂箱内形成一个水汽氤氲的环境。而且也接地气,碎蜡渣可以直接掉在地上而不会长巢虫。我觉得夏天还是可以用,主要是下面箱圈容易腐烂,最好要用石蜡或者桐油对箱圈接地部分作防水处理。! O5 F6 o! k3 M/ y
现在我不用了,更喜欢在箱圈里放一个水盆,里面放满漂浮物。我觉得夏季降温效果也蛮好。  M7 ]5 v. t1 ]+ E+ [
2019/7/3! [+ a  e/ M& j$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7-4 18: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4.大盖与联接套(略)2 I$ y0 |* O5 p; h5 f' [
5.巢门档(略)
% g- g$ a$ s: Q8 Z. V( q( k6 I6.巧用塑料泡沫   塑料泡沫具有很好的绝热性能和抗缓冲能力。如能给蜂箱外壁装贴一层塑料泡沫,即便该泡沫仅有10毫米厚,也能使蜂箱的缓冲能力大大提高。利用已有的护边条作上沿,在箱壁外下沿的适当位置,再钉1根细木条,就能方便的嵌入撤下泡沫。泡沫不嵌贴在蜂箱内壁,以免挤占箱内自由空间,而且贴在内壁的泡沫,容易招引蜜蜂啃咬。必要时还可以在蜂箱外底和箱盖上嵌泡沫。% s% l( f$ N. b! ?, ~8 K8 I
7.副盖(略)
8 A3 [7 ?1 b7 I$ r& h2 f, T% B8.隔板(略)) K+ L& ]+ u6 N0 M1 s# y- }4 U
9.木工要求(略)( o' n2 V/ U% L  F! B* H

5 b6 d1 |, f/ C: o0 i2 s2 {" v贵州蜂大大点评:如果有继箱群,可以考虑加个联接套。在蜂箱外壁贴泡沫这个值得一试。另外,我把一些相对来说对蜂友并不重要的内容都略去了。
2 R( _2 H" e. ^. a2019/7/41 x. b! R# K" h8 f. n* H$ 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7-5 20: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表面处理
7 G. `4 W& _9 c, T) \7 l% S对木质蜂箱进行表面处理,是防潮、防变形、防蛀的关键措施,必须严格要求,力争做到:5 S; k% b: B, \! N
1.内表面处理  所有涂料既要防潮,又不能对蜜蜂有毒副作用。经研究表明,由酚醛树脂配对的清漆、家具漆,形成的干燥漆膜,能够满足上述要求。它们的商品名称为:酚醛清漆、酚醛家具漆。由于酚醛清漆的防水、耐磨、而酸碱性能均好。所以,在铁质罐装食品盒的内表面,常选用酚醛清漆作涂层。因此,购买原料时首先酚醛清漆,如果缺此货,也可选用酚醛家具漆,作蜂箱内表面涂层。箱内表面处理程序为:先用酚醛清漆与滑石粉(或石膏粉)调和成较干的腻子,填补木材上的孔洞,按缝,然后,又加入些酚醛漆调成稀糊装物,在内表面普遍刷涂一次,干燥后(一般需要一周),再用酚醛漆分别刷3次。每刷一次都要干透,然后,再刷下一次。副盖、大盖都要作这样的处理。* L" i3 [! F: m' k$ E3 V8 N- L& H: G
2.外表面处理  目的是防潮、减轻阳光辐射。首先用酚醛清漆调和物,给蜂箱外表打底2次。然后,再刷几次清漆、白漆。每次干透后才能再刷下一次。如果蜂箱不被太阳照射到,也可以不刷白漆,而仅刷酚醛漆。7 B1 H/ A7 J8 H1 A
表面处理完毕的蜂箱,应在漆味基本消失后才能使用。若在高温期,漆后又置于通风处,大约需要一周时间,其他时间要相应延长。9 ?. [! I; C+ X8 l' m) W
首次投入使用的新蜂箱,包括旧蜂箱又重新刷漆的,应在气候不适宜蜜蜂迁飞时换入。这样,就不会发生由于蜂箱原因而致的飞逃。在气候条件适宜迁飞时节,又确需换用新漆之后的蜂箱,那么,换箱后应安插一段时间的巢门隔王片。
' v; A6 C% X6 u0 c& m, @五、巢框布线与安装巢础。(略)
1 R# K# V: p4 E: |2 `- p; ~2 t& i( ^' x1 p: {3 \
' n. ~; w8 W/ V+ N5 H, T  }) ?
贵州蜂大大点评:现在环保漆的种类更多,可供选择的余地更大。而我觉得桐油的使用效果好,成本低,蜜蜂也不排斥。- f) y3 I. V2 I) E
在我地,那些有木船的人家,每年都要用桐油把船油一遍。而木房,以前两三年也要用桐油烧热后把那些木材油一遍。可以说,桐油的防水防潮性能还是蛮好的。
6 a  P5 B6 l# R1 |8 g1 a+ \2019/7/5
! {, t6 O% U7 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31
在线时间
235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岑巩县 思旸镇

2342

金钱

294

回帖

931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楼主| 发表于 2019-7-6 08: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蜂王调控器与育王产浆框+ H$ s% b" K6 O% k9 s; Y' O
现代研究已表明:蜂王在蜂群内虽不是发号施令的“国君”,但蜂王的生活、新陈代谢状况、蜂王行为,都直接关系着蜂群的生活,使蜂群呈现出不同状态。人工调控蜂王行为,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调控蜂群生活。调控蜂王行为,需要相应器械。由于中蜂王体型比意蜂王小,所以,中蜂隔王器械可以适用于意蜂。但意蜂隔王器械不适于中蜂。& _! l! C' Z" R" |# W) u- c
(一)隔王板  p+ F! y  j& q% z
隔王板是调控蜂王,实现蜂巢分区的重要器具。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蜂王胸高与工蜂胸高间存在的差异,让工蜂能比较顺畅的通过刚好隔住蜂王,使其过不了。因此,精密度成为隔王孔隙(又称工作间隙)的关键,需要专业生产,不宜业余制作。
# _# M% S# p  Z- u. V中蜂由于生物学特性方面的原因,箱内潮湿,不能直接使用竹质、铁质的隔王板。前者会随潮湿度变化面变形,后者会因潮湿面锈蚀。这些都必然影响隔王间隙的精确度。从使用比较来看,由食品级的包装用硬质塑料片材,冲压而成的精密塑基隔王片制作的隔王板,能充分满足中蜂饲养管理所需要的隔王要求。
6 n4 }7 y0 X& D  a为了提高塑料片材的绷紧度,同时,也为了使用更方便,GN立式箱内,分区隔王用的平面隔王板也应像副盖那样,分别装钉成尺寸相同的两小块,使用时再拼合。我们是将精密塑基隔王片,稍作修剪后,再用5毫米厚、15毫米宽的木条相夹镶边,在烈日下用3号鞋钉装钉平整。回复阴暗处后,烈日下装钉平整的隔王片,会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绷得更紧。出于同样理由,暂不使用的塑基隔王板,应置室温条件下保存,以防备其遭受低温而过度收缩。当温度回升后,因难再复原而失去原来的绷紧度。
+ w! x$ D# o5 p* R框式隔王板的装钉、保存同上,但尺寸要与箱体内宽、内高相符合。
# Y7 L" a" E- w8 `(二)巢门隔王片
( d( J& V( m6 c: f8 i0 W此物专为中蜂设计。只要中蜂好分蜂、易迁飞习性未从遗传上得到根本改变,中蜂专用箱就需配置巢门隔王片。对巢门隔王片的要求是:隔王孔隙精确度高;单位面积上的隔王孔隙数量显著多于箱内隔王片的,以便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工蜂通行量;嵌插使用方便、牢固。
2 w* |. }0 P' }( K(三)囚王器(略)) b7 }/ o$ j0 Y4 a3 {0 s
(四)育王产浆框(略)& G5 m* P3 H, |/ Y3 Q) P' O1 d
七、其他蜂具(略)
# V1 `# h9 }" |% H$ D: O6 C9 g+ s) L& q0 C
贵州蜂大大点评:上述关于塑基隔王片的稳定性能值得养殖者参考。但使用巢门隔王片防逃我觉得还是不方便,应该用卧式隔王板防逃,因为它可以长期装在蜂箱上,不影响工蜂出入。其实,GN箱稍作加工,也可以在箱体下部装上卧式隔王板。关于卧式隔王片的使用本人在另一个帖子《养蜂必备神器》中已有论述,有兴趣的蜂友可以参考。
5 B0 Z: I7 @/ Q' p4 C, n, M2019/7/6+ V* a& k9 q7 ^- p% V) V8 f. H(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蜂网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5-2-13 22:01 , Processed in 0.106838 second(s), 20 queries .

备案号:鲁ICP备2023002647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