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蜂皇 发表于 2014-6-6 15:21:49

《中蜂特性真伪大家辩》之二,链接如下:
http://www.xsbee.cn/thread-99888-1-1.html

806201023 发表于 2014-6-6 22:19:40

学者型养蜂高手。赞一个。

yutian111 发表于 2014-6-9 01:42:01

虽是新手,但文章中心思想与具体养蜂技术无关,所以也插两句:楼主的文章的主题思想可能许多养蜂高手并未意会,所以只抓细节加以反驳,对于楼主的主体精神我认为值得赞赏,试问中蜂的某些特性是否是正的特性可以有争议的,假设是否将来有一天我们通过人为改进中蜂饲养技术,使得原有的结论不成立,比如能抗巢虫了,不咬旧脾了,大群不易分蜂了,不易发生盗蜂了(有谁能保证这些是铁打的特性不可能改变呢?)那么现在所谓的特性就是伪命题,以伪命题作为不可改变之特性那么中蜂饲养技术就到此为止了,一旦这些问题得以解决,试问你养几十年蜂都干嘛去了,一辈子只能走前人走过的路,不去探究那条路是否是最好的路却一味要充当护路者,没有质疑就没有改进,楼主文章的目的是希望那些养了几十年蜂的人不要墨守成规,多想办法推翻为命题,没有错的,也许有一天中蜂会头朝内抽风,只是你不懂方法而已,也许你会觉得可笑,其实一点都不可笑

海蜂皇 发表于 2014-6-9 15:56:37

yutian111 发表于 2014-6-9 01:42
虽是新手,但文章中心思想与具体养蜂技术无关,所以也插两句:楼主的文章的主题思想可能许多养蜂高手并未意 ...

你看问题很深入,论坛新手并不等于养蜂也是新手,更不等于创新改革是新手。目前许多养蜂和爱蜂之人,缺乏的正是你这种勇于探索新观念的人。请你继续看看《大家辩》之二,将会帮助你解开不少疑团。

绿手指 发表于 2014-6-9 23:29:29

收藏不错,放在手机上.

苕源蜂华 发表于 2014-6-12 09:38:05

岳新辉 发表于 2014-5-23 00:20
空谈误蜂,实干兴蜂

你们是实干家。 他讲的理论我们还是要看 看的

海蜂皇 发表于 2014-6-14 17:19:03

《中蜂特性真伪大家辩》之二,链接如下:
http://www.xsbee.cn/thread-99888-1-1.html

恩平★小新 发表于 2014-6-15 13:25:21

我这里有个蜂场 有卖王采少少胶的中蜂~~~~不知是真是假

海蜂皇 发表于 2014-6-16 16:06:18

    《中蜂特性真伪大家辩》发表以来,引起了许多爱蜂者的思考和质疑,也被不少人有理无理的拍了不少砖。值得欣喜的是论坛管理者也觉得本文论点有点新意思,值得推荐给大家阅看和辩论,所以很快获得“置顶”力挺,非常感谢!
    为使大家对本文有比较完整的看法,现特把前面边写边发的各段文字,以意思比较完整的段落重发一次。

海蜂皇 发表于 2014-6-16 16:08:55

                                                                  中蜂特性真伪大家辩
      关于中蜂的特性,历年来有不少权威专家学者发表了洋洋洒洒无数专著和权威论述,但当我们看到论坛许多蜂友讲述了中蜂自然蜂群的各种实际例证后,我觉得有必要将以往专家们当作铁律来布道的中蜂特性,与大家一起辩辩当中的真伪。因为只有确定中蜂的真正特性,我们才能遵循中蜂生物学特性的规律,指导中蜂科学养殖,而不是简单地将目前的中蜂活框养殖就等同于科学养殖。
首先不妨再罗列一下部分经仪器检测和大多数养蜂人、专家都共同认可的中蜂数据、习性、天性或特性:
    1、中蜂蜂王胸部厚度:4.45mm;工蜂胸部厚度3.40mm;巢脾中心距:31.42 mm;封盖脾厚度:22.56 mm;
    2、中蜂蜂王体长13-16mm;雄蜂体长11-13mm;工蜂体长10-13mm,喙长4.5~5.6 mm;前翅长7.5~9.0 mm;
    3、中蜂蜂王卵期3天、幼虫期5天,封盖期8天,共16天出房;工蜂卵期3天,幼虫期6天,封盖期11天共20天出房;雄蜂卵期也是3天,幼虫期7天,封盖期13天共23天出房;
    4、中蜂蜂王巢房孔对边距6-9mm,工蜂巢房孔对边距4.81-4.97mm,雄蜂巢房孔对边距5.25-5.75mm;
    5、中蜂的翅长约占体长的64%,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6次,而西方蜜蜂只有235次,因此,中蜂的飞行速度比西方蜜蜂快,这样不但可以缩短采集途中飞行的时间,增加采集次数,而且飞行灵活敏捷,善于避过胡蜂和其他敌害的追捕。据统计,中蜂在32秒钟内能够飞行1千米左右;在同样的条件下,5分钟内,中蜂有140只采集蜂返巢,意蜂只有96只蜂返巢。
    6、中蜂不采胶;中蜂蜡颜色洁白,熔点66℃,比意蜂蜡的熔点64℃高些。
    7、中蜂嗅觉灵敏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可采低浓度花蜜;
    8、1只工蜂一生分泌蜡0.05克,约200片。由于气候、蜜源等限制,一个中等(4-6标框)蜂群年产蜡1~2千克,每产1千克蜡需耗蜜6~7千克;
    9、育成1万只蜂,需蜂蜜1.14千克,经发酵调制的花粉蜂粮需1.5千克;
    10、中蜂繁殖的最佳温度34~35℃。蜂巢内如果没有蜂儿,温度的变化在14~32℃,蜂巢温度的变化大致与外界气温的变化相同。蜂巢内有蜂儿时,有蜂儿的部分温度就稳定地保持在32~35℃;蜂巢外侧没有蜂儿的部分,温度在20℃上下。中蜂群内育虫区的精确温度为34.4~34.8℃;
11、中蜂在气温5~6℃时出现轻度冻僵,2~4℃时开始完全冻僵,0℃时完全冻僵;观察研究显示,中蜂在气温9℃就能安全采集鹅掌柴(鸭脚木)蜜源;在晴天,即使阴处气温只有7℃时,中蜂也能大量出勤采集柃树(野桂花、山桂花)蜜源。
    12、中蜂蜂王的卵小管数量平均226条,日产卵量平均约750粒,最高1067粒;而意蜂蜂王平均有350~400条,平均日产卵1500粒,最高3500粒;
    13、蜂王性成熟期:中蜂出房后第3日,西蜂出房后第5日
      蜂王交配期:中蜂出房后第6~8日, 西蜂出房后第6~10日
      蜂王婚飞次数:中蜂多达6次, 西蜂一般不超过3次;交配后贮精囊中精子数:中蜂209万,西蜂一般573万;
   雄蜂认巢飞翔:中蜂出房后第3~5日,西蜂出房后第7日
   雄蜂青春期:中蜂出房后第10~25日,西蜂出房后第12~27日;雄蜂婚飞次数:3~4次
   工蜂羽化后至开始采集需要的时间18日
14、按上述数据,中蜂群势小,中蜂3型蜂个体小,中蜂3型蜂的发育期较短,中蜂巢房较小,都是铁定的事实。
    15、中蜂蜜房封盖属于干白型,蜂蜜日产量比意蜂低,但善于利用零星蜜源,能早出晚归以勤补拙。
    16、中蜂抗寒,但怕震动易离脾,认巢能力差,易错投,且白天晚上性情大变,白天性情躁,夜间温驯。
    17、蜂群失蜂王后易出现工蜂产卵。
    18、母女蜂王有时可以同巢交替,据说贵州的天柱中蜂还可以姐妹蜂王同巢共存。
    19、中蜂不拒王,或者说中蜂群介王比较容易轻松。
    20、中蜂工蜂扇风头朝外,是向巢内鼓风;意蜂相反头朝内,是向巢外抽风。
    这些都是少有争议的中蜂的数据和特性,还有几个特点则存在较大分歧,这几条是:
    A、分蜂性强,易逃群。
    B、盗性强,易引起互盗互斗以致全场大乱。
    C、中蜂造脾迅速,好咬旧脾,喜新脾。
    D、中蜂抗美幼不抗欧幼,抗胡蜂不抗巢虫,抗大螨强抗小螨弱,遇中囊病是灭顶之灾。

海蜂皇 发表于 2014-6-16 16:10:46

       我们先来说说中蜂被冠以“分蜂性强,易逃群”特性的缘故:
    自从中蜂被圈禁在“活框箱”中养殖以来,我们发现,群势比意蜂弱得多的中蜂群,在分蜂季节里,往往接二连三地分蜂,有时一群一连发生两三次分蜂都有,强群立马变弱群,大群变成小群养。不仅被每天的十数次分蜂搞得精疲力尽,而且还多占蜂箱、场地,到大流蜜时,蜂群往往达不到强群采蜜的目的,产蜜量大打折扣,完全失去了原来的预算。有时即使不在分蜂季节,群势达到中标框4框左右就闹分蜂,简直就是毫无节制。
    猎捕回来的野蜂群或收捕的分蜂群,不像意蜂那样好安顿,好不容易哄中蜂入箱上脾了,过两三天,总有蜂群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偷偷跑了,简直就像被中蜂当傻子一样戏弄,真气得够呛。有时即使不是野蜂和分蜂群,在原巢生活得“很正常”的蜂群,也有说走就走呼啦一声就不见踪影的。偷走一两群有时就默认了,更不得了的是,飞逃群自己走还不算,还要煽动其它蜂群一起闹暴动逃走,搞得整个蜂场几十群甚至上百群蜂一下子冲出来,形成一个无比巨大、疯狂飞舞的蜂团,几十万蜜蜂互相缠绕打斗、几十只蜂王被裹挟包围在其中,由于各自的信息素气味不同,所有的工蜂都扑向不同自己一群的蜂王,围王缠杀迅即开始,往往不到十来分钟,大部分蜂王就被绞杀,蜂场迅即就被毁灭,而且死蜂尸横遍野场面极其惨烈。
    这些现象意蜂几乎没有,于是中蜂就被我们戴上“分蜂性强,易逃群”的帽子,一经戴上,以讹传讹,就被冠以不可动摇的“特性”,所有接触中蜂的人几乎都接受了这一教条,认定中蜂有此不可更改的特性了。
我们观察中蜂自然群,有上述这种种现象吗?所谓生物学特性,一定是经过千百年,少说也应该有百年以上的时间检验所确认,我们建国才几十年,中蜂系统研究的时间更短,所以,凡是对要冠以“特性”的东西,应该十分谨慎才是。不要重蹈中国蜜蜂研究所所长,中国蜜蜂权威马德风的覆辙,推广了几十年的“蜂群集体饲养法”(多群同箱),却是推行了一种慢性杀蜂法,延误了几代养蜂人而不悔改。
   一个蜂巢只居住1群蜂,这是千百万年自然选择的结果,多群或双群同箱饲养,几十群甚至几百群中蜂集中在百十平方米的小范围饲养,本身就是强行改变自然规律,是“人定胜天”唯心论的产物。企图征服自然而不是顺从自然规律,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当我们还没摸清中蜂的真正生物学特性时,想当然地改头换面一下就搬用意蜂的活框养殖方式,中蜂当然要反抗,所以时时刻刻始终牵挂着去寻找自己的理想家园。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活框养蜂箱,对中蜂来说应该都像是监狱,被判无期监禁的中蜂,哪有不想逃的呢?同样,中蜂要生存,只有维持强大的群势,生存的概率和发展的希望才会大。所以不论野蜂还是家养中蜂,生存的第一法则就是尽一切可能维持强大群势,因为它们是社会性营生的昆虫,而拼命分蜂好分群,绝对不符合这个保命法则。
   蜜蜂在中国,从化石考古来看已经7000多万年了,远比人类的历史遥远,低等动物几千万年进化才能积淀的种性,绝不会在短短几十年就可以轻易改变。所以凡是没有受到人类干扰破坏的中蜂自然蜂巢,群势都比活框箱的群势强;即使自然分蜂,也绝不会接二连三的分下去,相反却是非常有组织非常合理的分配去留蜂群,在人们眼中,如果没看见分蜂团出走,原地蜂群就好像没发生分蜂一样强盛。有些村寨就有存在几十年不走且一直强盛的中蜂群,这就是中蜂特性中,不应被强加“易分蜂易飞逃”特性的有力反驳。如果出现有“易分蜂易飞逃”,那也是中蜂被逼进活框箱后,因为箱体和养殖方式严重违反其生物学特性而产生的应激反应,或者说是中蜂的反抗、使我们受到中蜂惩罚的一种表象而已。
    安居乐业,是人物一般同的大道理,天底下哪有爱离家出走、爱闹分家离群索居的社会性生活的人和动物呢?如果有,那一定是那个家和影响其出走的群体环境出了问题!

海蜂皇 发表于 2014-6-16 16:11:40

       再说说“盗性强,易引起互盗互斗以致全场大乱”这第二个值得大家探讨的“中蜂特性”:
    我们先来看看野生中蜂究竟有没有这种“特性”吧,大家看看本论坛蜂友们抓捕野生蜂的报道,有人曾在同一个山洞同时看见有五、六群中蜂共存,互相相隔不远,但互相又相安无事。再看中央7台关于河北山村土养中蜂的电视,一个山坡上摆了几十群用土胚垒成的像炮楼一样的蜂巢,长年累月不用管,一年只收两次蜜,蜂群没有发生过盗抢。这些都是长年固定不动的蜂群,如果中蜂真是盗抢成“性”,一年中总会遇上一两次外界蜜源枯竭的时候吧,那么,每年也总会发生一两次盗抢吧?可实际是没有发生!更残酷的事实是,如果意蜂中蜂同场或相距不远,盗性更强甚至杀王越货的恶行却累累发生在所谓盗性不强的意蜂身上!因为心底里看不起中蜂,因为看中蜂不顺眼,就胡乱给“进化程度较低”的中蜂安个落后种族必须带有的劣性,这恐怕就是某些崇拜“进化先进”洋心理的不经意的暴露。可世界进化史却告诉我们,往往就是这些“先进文明”和“高级进化”,给世界带来的却是更暴力更野蛮的摧残。
    为什么人工养殖的中蜂场会有强群盗抢病弱群呢?这种现象,其实也轮不到我们上纲上线给中蜂非安上个盗性强的特性。我们人类中,也不乏有贪小便宜、投机取巧、甚至公开哄抢失去有效看管财物的现象,凭这些现象为什么我们却不肯给人类也下一个“盗性强”的人性呢?这双重标准用得也太露骨了吧!所以说到底,中蜂场内发生的互盗和盗抢事件,其实都是蜂场管理者疏于管理“引蜂犯罪”造成的,因为贪小便宜、投机取巧和企图不劳而获的心态,不但是比蜜蜂进化先进到无法形容的人类所具有,就是比人类古老几千万年的极其低等的昆虫蜜蜂也同样具有!大家说说,这难道仅仅是中蜂所专属的“特性”吗?

海蜂皇 发表于 2014-6-16 16:12:37

      第三点值得商榷的特性是“中蜂造脾迅速,好咬旧脾,喜新脾”:
   这个特性既有褒奖又有贬损,总体是指中蜂对“脾”的态度。上面讲到大家异议不大的中蜂特性就有:“中蜂不采树胶,蜂蜡洁白,熔点高达66℃,1只工蜂一生分泌蜡0.05克,约200片;一个中等群年产蜡1~2千克,每产1千克蜡需耗蜜6~7千克。中蜂巢心温度最高35℃,中蜂群势比意蜂少”,如按产卵管数量来折算,中蜂产卵能力仅为意蜂的60%多一点,按平均产卵量计算只占50%。如上面所说的这些特性符合中蜂的实际,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中蜂造脾怎么也快不过意蜂!理由很清楚,中蜂群体数量不及意蜂,分泌蜡片数量也少于意蜂。还有造脾区温度一定要高,否则一片片的蜡片就粘不起来,蜡片就相当于砌墙的砖头,蜜蜂嚼碎的蜡沫就相当于水泥浆,只有在高温之时,蜡沫才能软化才具有粘性。高温的形成要靠大量蜜蜂特别是专施产热的发热蜂(红外摄影已证实)的密集;蜂巢虽然是最省材料又最稳定的天才建筑,它仍然需要许多蜡片粘成。蜜蜂吃饱蜜后呆在一边憋着劲分泌出蜡片,一边传递给蜂巢建筑师筑巢,效率很高,但这一切都要有个前提,那就是离不开一定的群体数量!
   我们之所以有中蜂造脾迅速的看法,主要还是观察分蜂群得来的。中蜂分蜂群几乎全部蜜蜂都是吃饱了蜜才飞逃的,到了新地方,赖以栖身的巢脾如果不迅速造起来,蜂群就有灭顶之灾。所以,尽管没有巢础,中蜂也能迅速造起第一片巢脾来,有时速度之快出人意外。中蜂这种抢险应急造脾的能力,比起意蜂不紧不慢按部就班等巢础来才造脾的态度,人们不得不由衷佩服。然而同插一张面积相同的巢础框进巢,中蜂的在接受态度上就比意蜂差,造脾速度就更不要说要落后得多了。所以造脾迅速,要看什么情况,和造多大的脾。如果轻易冠以“特性”,未免太随意了。
    对于“好咬旧脾,喜新脾”,喜新脾确实是中蜂的一大特性,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在刚造一半的新脾上,蜂王已迫不及待地在其中产卵了,相反意蜂王对新脾的态度却有点敬而远之。但“好咬旧脾”,就只能相对而论了。因为中蜂不采树胶,巢脾上少了一道化学防线,所以巢虫的小幼虫很容易就钻进巢脾中去,而意蜂巢脾有蜂胶,蜂胶对巢虫小幼虫有很强的驱离作用,所以意蜂巢脾如果有巢虫,基本上虫体都比较大,中蜂脾上的巢虫,却是从小虫到其长大一直存在。小巢虫躲在房底蜡壁上,中蜂发现了,只能咬掉巢房追捕巢虫;如果巢虫不幸躲进封盖蛹区,咬死蜂蛹,中蜂只好咬开封盖,把死蛹拖出来,这就是白头蛹的来历。当气温、蜜源、蜂群老化严重和空间局限影响造新脾时,中蜂的选择只有咬掉老脾再造新脾,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半旧脾下面连接着新脾的情形。这其实不是中蜂爱咬旧脾,它同样是迫于无奈的聪明选择结果。在人类提供的蜂箱中,它无法有适合其品性的新空间造脾,唯有拆旧造新。其实,动物跟人类在做事上的选择都是取易不取难,怎样省力省时省材就怎样做的,这是自然的大法则,谁都要遵循。所以说中蜂喜欢咬旧脾,再在其上造新脾,明显多一道吃力不讨好的工序,这显然不是中蜂的第一选择。我曾经数十次在山村农户家里看到过,自然来到农户家里结巢的中蜂,不管是在谷仓、木柜或者墙内,如果没人动它,一般三五年不会走,蜂巢还是那个蜂巢,特别是中心巢脾,有些已经发黑了,但蜂群还是一样使用它育虫繁蜂,地下也不见有什么蜡屑堆积。正如天柱中蜂的高展观察所得,他的天柱蜂群,有大工蜂也有一种小工蜂,这就说明中蜂育蜂不挑剔新旧巢房,只要巢房完好干净就行。再说,分泌一斤蜡要6-7斤蜜,而繁1万只蜂,只需蜂蜜1.14千克,谁消耗多谁花费少不是一目了然吗?中蜂在我们现用的蜂箱中爱咬旧脾,说到底也是人类逼它的,所以,有些地方活框蜂箱养殖,产蜜量还不如土养蜂,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逼着中蜂都把蜜吃了用来筑巢,因为吃6-7斤蜜才能造几个脾!

海蜂皇 发表于 2014-6-16 16:14:33

       最后一点存有异议的“特性”是:抗胡蜂不抗巢虫,抗大螨强抗小螨弱,中蜂抗美幼不抗欧幼,遇中囊病是灭顶之灾。
    说中蜂有抗胡蜂的特性,主要是指中蜂能“诱敌深入”在巢内结团闷杀入侵的胡蜂,因此胡蜂对中蜂不至于引起全军覆没的危害,中蜂有此能耐钦赐它为一项特性,也未尝不可。其实这与中蜂的抗寒特性是一脉相承的,中蜂之所以抗寒,是因为中蜂的发热蜂数量多而且发热效率高,胡蜂就是被中蜂包围时迅速产生的高温(有资料说是可达45℃)杀死的。但我更认同胡蜂是被中蜂闷杀、“被蜜蜂合力勒死”的,蜂类昆虫呼吸靠腹板的伸缩,只有合力咬住各节腹板不让其伸缩,就有勒人脖子一样的效果。
    说中蜂不抗巢虫,着实有冤屈。因为中蜂晚上比白天温顺,防卫意识降低幅度很大,而巢虫的飞蛾往往利用这一漏洞,晚上钻进巢内产卵。如果蜂群不够强势,飞蛾甚至直接在脾上产卵,由于巢虫卵几小时就可以迅速孵化钻入巢房蜡壁,所以往往一觉醒来中蜂才发觉有巢虫入侵。但已为时晚矣,只好拼命咬脾追捕巢虫,这也是中蜂好咬旧脾的来由之一。我们看中蜂自然群,它们生存的环境比在人类提供的木箱更恶劣,但自然蜂巢却大多不受巢虫危害(小弱群则有)。有趣的是,自然蜂群在巢虫高发季节,蜂群对巢脾的保护,是工蜂之间互相密密勾连,编织成类似蛛网的多层蜂网来保护的。因为自然蜂巢除巢脾以外的空间够大,有位置供蜂群编织多层天罗地网,所以自然蜂巢能抗巢虫;而人工蜂箱空间有限,只要巢虫飞蛾进了巢内,就到处都是可以产卵的地方,所以活框养殖的中蜂都“不抗巢虫”了。应该说,抗巢虫不但是中蜂的特性而且是它的天性,否则中蜂不可能生存几千万年繁衍至今,不抗巢虫的原因,是我们的蜂箱捆住了蜜蜂的手脚,却给巢虫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造成的。
    抗大螨强抗小螨弱一说,有资料却反映中蜂大小螨都抗。中蜂发源在亚热带山区,那里也是各种螨的天堂,如果中蜂没有抗螨能力,那绝对不可能有今天雄霸南方数省的局面。
    至于中蜂抗美幼病不抗欧幼病,对中囊病更是铁定缴械投降,只能说这一切都是移到活框木箱后产生的祸。美幼病是对3日龄前的幼虫,欧幼病和中囊病则对4日龄以上大幼虫作用。但现在蜂农反映根本无法区别,只要一发病,大小幼虫都死,所以抗美幼病一说不知根据何来。如果真抗美幼病,只能说现在中蜂的小幼虫病是一种新病而不是美幼病。说中蜂抗某种病,极能麻痹人疏忽防范,倒不如说中蜂什么病都不抗,活框养蜂防病是重中之重,这样对蜂农更有帮助。大规模高密度集中养蜂,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中蜂零星分布的散养种性,所以现在蜂场长年蜂病不断,小病变大病,大病又进化演变成恶病,例如中囊病的发生就是例子。它们也像人类社会一样,随着环境的恶变,也不断演变出各种新病恶病来。
    所以有没有抗病不抗病的特性,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出实实在在的中蜂习性,真正的生物学特性,并遵循这些特性,仿造出中蜂喜欢的理想蜂巢和蜂箱,这才是避免中蜂产生各种各样坏“特性”的根本之道。反反复复不断重复不切实际的“特性”谎言,只能起阻碍中蜂科学养殖研究深入下去的作用,只能起加深“中蜂是进化程度较低的种性不好的劣种”的心理暗示,此外百害而无一利。

蓝光 发表于 2014-6-16 22:39:52

这又一次暴露出LZ技不如人的低劣水平,试问:如同他所说的那样,全国范围里所有的中蜂场不都是走向灭亡了吗?事实是中蜂场不但依然在发展,密集排布,而非分散饲养,还可以像意蜂那样去追花夺蜜,这不是有违LZ的种种假设和臆想吗?数据是科学家的工作结果,和LZ没有丝毫关系,而他一而再三的夹带私货来说教,实属无能之辈,就例如连蜂箱都不会清理那么些问题那样,动口天马行空,动手无能为力,是其最好写照!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查看完整版本: 中蜂特性真伪大家辩